01.06 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八个名字,人如其名

两千年封建王朝,那些曾在尘封的历史舞台上华丽起舞的人儿,或风华绝代,或暗伤穿心,转身尘世间,陨落如星光绚烂,划过星空,落尽繁华,最后都只剩下一个名字。

历史叹息间,凄美如昙花。特别那些灿烂的名字,永存。本文选取中国史上最美的十个名字,你将发现,名字美的人,他的人生往往也是美的。

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八个名字,人如其名

谢安——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曾说自己十分有幸,因与谢安的字相重。

“谢”是“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名门望族,“安”是他的心安。抛却谢家的声望,“谢安”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名字,可他却用生命为后人诠释着这个名字的真正内涵。这个名字,是诠释他真正生命的谶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谢安隐居东山几十年,世人长叹“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安笑而不答。

时机不到。

风神秀彻的谢安,运筹帷幄的谢安,是安于等待的,等天下有难,他自会力挽东晋于狂澜。

从东山再起到淝水之战,谢安完成了从安于身到安于国的华丽转身。

相比于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的韩信、鸟尽弓藏的文种和信奉黄老的张良,他无疑是将为人为臣之道领悟最深之人,也是历代文人最为推崇之人,风流无人出其右。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这是楚庄王。不鸣万人待其鸣,一飞万人为其震,这是谢安。

他叫谢安,谢安的谢,谢安的安。

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八个名字,人如其名

扶苏——但闻佳期邀相送,扶苏心比天下重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嬴姓,名扶苏。荷花依然开,大山依然在。扶苏树湮没在群芳中,扶苏公子埋没在乱世里。

据说公子扶苏的母亲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诗三百,思无邪。

始皇为长子取名扶苏,愿其能像大鹏、扶苏树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事实上,扶苏也确实如此。我从未有幸看到过和公子重名的扶苏大树,可“扶苏”二字,却随着这悲怆久远的故事扎根在我心里。

看似普通,实则大气,扶苏复苏,扶大秦帝业,苏天下苍生。

他一直在努力。父赐子死,子不得不死。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抵匈奴、直言谏、触龙鳞、引剑刎…公子扶苏为这个已快穷途末路的秦帝国尽了最后一份力,沧海横流,他只是冥冥众生中一滴水,滴落时,秦的气数也尽了。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谈到公子扶苏,依然止不住遗憾和愤恨。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公子短短的生命是流星,和蒙恬、章邯一起照亮了大秦最后的黑暗。如果他还是那个倜傥的公子,如果他能回家,多好。陌上人如玉,公子士无双。

他叫扶苏,扶苏的扶,扶苏的苏。

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八个名字,人如其名

仓央嘉措——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1683 ~1706),门巴族人。六世达喇嘛,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仓央嘉措是藏名译来的,我把它放在这里,只因它的意思是:音律之海。

可我最爱的还是另一种翻译:梵音海。

嘉措不仅仅指海,更是指大智慧。

梵音是佛音,是卓然妙音,世人参悟不透的佛语,正像仓央嘉措自己说的:为竖幡幢诵梵经,欲凭道力感娉婷。

他觉梵音就是世间风月,逞论别人,他也许自己就没有悟透何为梵音,可又为何要悟?鸿蒙初辟本无姓,打破冥顽需悟空。

读《悟空传》,比起那个心如明镜的唐僧,仓央嘉措更像是“宁愿死也不肯输”的悟空,身在素净的布达拉宫,心想繁华的拉萨街。他说他“白璧有微瑕,曾到拉萨卖酒家。”

在红尘人看来,这不是暇,在空门人看来,这不仅仅是暇。

十五年世俗浪荡,整八年梵行修道。仓央嘉措的心中有一个浪子宕桑汪波,他向的是尘,不是空,是野鹤,不是菩提。

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

仓央嘉措有他存在的理由,他是人,不是佛,纵然有天有佛,也不能勉强他做任何事。

但这毕竟为统治者所不容,在他被押送往北京进行废黜的途中,仓央嘉措死在那片“青色的海”边——梵音之海,湖水用它通透意达的胸怀包容了这个犯戒的少年,鹫鹰滑翔天际,叼去少年的骸骨,传说流淌在山高水远的另一边。

他叫仓央嘉措,梵音海中的仓央嘉措。

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八个名字,人如其名

卓文君——你若无情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

卓文君(生卒年不详),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

“文君”二字没有过多的艳丽、矫情,可它踱步而来,水墨丹青中,就映出那个文采斐然的卓然君子,就映出那个决绝女子的才情和不输男儿的智慧果断。

她不需要葬花,自然风情万种;她不需要醉酒,自然敢作敢为。

司马相如奏一曲凤求凰,她对他青眼有加的情意,让她不顾一切携着相如来到成都。

他们家徒四壁,他们当垆卖酒,他们琴瑟和鸣。

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可卓文君的父亲终究不能容忍女儿失了面子,他不得不给文君两人足够的钱财,可有了钱真会幸福么?

岁月篡改红颜,薄幸的锦衣郎还是没能免得了世俗,司马相如不再满足于与糠糟妻的举案齐眉,他想娶妾。

看过那么多悲剧,可还是觉得,那些都算不得悲剧,生离死别是缘浅,也是情深。

可是情到深处情转薄,才是真正的悲哀。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文君肝肠寸断,可她没有哭哭啼啼地去哀求,她潇洒从容地研墨,写下流传千古的《白头吟》:…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你不喜欢我了,我是伤心,可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那我也不喜欢你好了。你若无情我便休,相爱是对等,不是容忍。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你不是我的独一,也不是我的无二,我还会遇见比你更好的人,他们也会给我弹好听的小曲、送我好看的钗头凤。

可是后来司马相如收到诗,后悔不已,就又和卓文君破镜重圆了,故事求的个圆满。

优昙花次第而开,长卿,我不会等你三千年才来盛放,我只为我的爱情。

呵,多果敢的女子!

她叫卓文君,卓文君的文,卓文君的君。

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八个名字,人如其名

柳如是——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

柳如是(1618~1664),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 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明末清初的秦淮河勾栏瓦肆间,没有江南的黄梅雨流水桥,反而歌舞升平,笙歌彻夜,才子们夜泊秦淮近酒家,慕名一睹秦淮八艳的无双色艺。

八艳之中,陈圆圆谱就“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绝唱,李香君撰写“歌尽桃花扇底风”之凄美爱情,可那风尘中,世人首推“风骨嶒峻柳如是”。

第一次见“如是”二字,是王菲哀怨地唱起“如是我闻,仰慕比暗恋还苦。”

这一句,在《天龙八部》里片尾曲中,阿朱跟在乔峰后面,走得漫长的那一路,镜头一转,阿朱像血色蝴蝶坠落下深谷,笑容安详地看着她的乔大哥。

后来才知道,“如是我闻”是佛语,再后来,认识了柳如是。

柳隐是读辛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取的名,想来是愿同辛弃疾一样的摒弃尘世,心静如青山。

流连章台时,柳如是爱好女扮男装,这也可以看出其人同稼轩一般,有豪放的浩然之气。

后柳如是嫁与五十多岁颇有才名的大官钱谦益,夫妻伉俪情深。

正值清军入关,钱谦益想降清,反而是这个名妓奋身欲沉池水中,以悼山河破碎,无奈丈夫拖住了她。

再后来柳如是暗地支助抗清力量,巾帼不让须眉,欲一雪国耻,可惜钱谦益去世,她为保护家产,悬梁自尽,一代风流奇女子香消玉殒,连与丈夫合葬一墓都是奢望。

阿朱呀阿朱,她的乔大哥没能和她一起跳崖。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如是我闻,金陵秦淮河边,可有那翩翩佳公子,拂去江南烟雨,将那风流女子看得分明?

可笙歌没了她的歌,燕舞没了她的舞,才人岂不白来?

她叫柳如是,柳如是的如,柳如是的是。

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八个名字,人如其名

林徽因——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 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魂萦梦牵的杭州美得风情万种,烟雨迷蒙中,西湖半掩容颜,见证了一代佳人的缘起。

人们取名总以风骚二书为蓝本,林徽因的名字出自《诗经·大雅》中: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赞美周文王及其母亲妻子的颂歌,“徽音”意为美誉,她祖父先是为她取名林徽音,在她身上载了许多希望。

早年间,有一个名叫“林徽音”的男子常发表诗歌,林徽音(女)便改名为“林徽因”,以示区别此林徽因非彼林徽音。

林家女子总是优雅而有才情,或许是双木给了她们诗意的栖居,得以纵横。“徽因”比“徽音”少了一份女子娇气,多了一点因果看透的豁达。

十六展眉,她邂逅徐志摩,泰晤士河边他会给她念他写的诗,他英俊倜傥、满腹才华,可英伦风光中是他沦陷,他抛下尚有身孕的妻子张幼仪,他抛下他两岁的孩子,他抛下他所有的责任和自尊来爱她。

这诗人太执着于梦想中的诗意女子,他把他丰沛的想象力赋予徽因,可他爱上的只是他的梦,这是不完整的爱情,正如后来徽因的文字里说“他爱的不是我”。

林徽因离开了徐志摩。

这是偶然,也是必然。

就像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偶然》: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诗人死在天空中,可惜没做成那一片云。

他有他的陆小曼,她与他再无瓜葛。

林徽因的方向是梁思成,那个建筑学家和她有相同的爱好、理想。

江南的女子婉约到虚幻,而梁思成给了她真实的呵护,没有康桥诗人的潇洒忧郁,他踏实安定,这就足够了。

这是爱情。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金家老友。

我们不能说金岳霖一定是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毕竟哲学家的心太邈远博大,可他爱林徽因,是他等待,是他放手,是他退出,是他在旁人都忘了时还记得她生日,这毋庸置疑。

1954年,6月。

林徽因死于风寒,弥留之际,她最后念着的,还是梁思成。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爱一个人,她笑说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民国第一才女是个美人,埋在了人间四月天,风华却已传了百年。

品林徽因,清茶隽语足矣。

她叫林徽因,林徽因的徽,林徽因的因。

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八个名字,人如其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李白(701年-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我要怎么来说他呢?那些个古代大智慧的神来之笔都无法把他描绘得完全,我这拙笔又怎么写得出他万分之一的狂傲?

但,还是从名字开始。

骆宾王七岁成诗,(相传)李白七岁成“名”。那年春日院头,花开嫣然,木翠葱茏,父亲李客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接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前三句已出,后句待续,是时蜀地李花一簇簇爬满枝头,李白仰头,灵光乍现,缓缓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天地失色,万物中仿佛只剩下孩子和那一树白花。

白是七彩之光的交相融合,白是明镜非台的大彻大悟,白是万物最初的本来面目。

父亲便为他取名——“李白”。

李白,简简单单,干干净净。李叶是绿色,李花是白色。

李白分两色,自然在其间。

名字本是单调的字眼,可有了颜色相衬,便从黑白中脱离成独立的整体,有了灵魂。

这名字,说它大雅也成,大俗也罢,毕竟雅俗无界,一念之间而已。可李白这个人,你不得不说他大雅,雅到极致。

世人皆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却也推崇曹孟德志在千里的决心,那么,是入是出,是做卧龙还是大鹏?

李白选择后者。

以李树而名的青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长江和山峡伴着青莲的家乡梦传他到远方。

一路上他把悲欢歌尽,才名远扬。

江陵、金陵、岳阳……最后是长安——他理想中展翅高飞的土地。

长安花不是一日能看尽的,凌烟阁不是暂且就能图画的。

有志者并不是事竟成,百二楚关照样归了汉;苦心人并不是天不负,三千楚甲还是吞了越。

我们以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殊不知现实就一白骨精!

朝廷不重视,官场太黑暗。

他怨笔写长安“长相思,在长安”,他愤笔写长安“行路难,归去来”。

可是长安长到那么远,谁能独自走完这漫漫功名路?

他离去又归来,还是没能一展宏图,扶摇九万里。

李白太骄傲,太潇洒,不会阿谀奉承,不懂尔虞我诈,他注定了做那李树,登不了国色牡丹那所谓的“大雅之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还是,选择了前者。

李白受牵连发配夜郎,死在金陵。华夏一代惊才绝艳的诗仙就此成为绝唱。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千年后再去触碰那些早已泛黄的诗词,是后世蘸尽墨池水再也写不出的狂傲,是他一个人的传奇。

那么,就寄愁心与明月吧,随他直到夜郎西。

他叫李白,李白的李,李白的白。

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八个名字,人如其名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之一。

纳兰性德和知交从来不称呼“性德”,他们更为偏好的,是“容若”这个字。

原因现在早已不清楚,但可以说明,无论是纳兰本身,还是我们,更为喜爱的,始终是“容若”。

纳兰容若,容若。虽然是音译,但这也是一阕绝佳的好词,好词不必过分字字追究,如此反而味同嚼蜡,食之无味。

我们只需把它轻轻放在舌尖,幽转不息的味道便缱绻于唇齿,涤荡开来。

相门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清初第一才士,千古伤心词人。

杨雨教授这四句精炼地概括了纳兰这个人,生于“淄尘京国,乌衣门第”,心往“相濡以沫,笑傲江湖”。

他说“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心人)易变”,纳兰从御前侍卫到悼亡诗人,这心确是变了。人不可能不变,时间向前,人不可向后,或许这是一种悲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使得人类以变化后绝对的优势“傲视众生”。cbv

心在变,那情呢?纳兰一生有三段情,这最深的一段,是他的结发妻子卢氏。或许“一生一代一双人”是他最终的企盼,纵然他“不辞冰雪为卿热”,却也逃不过“一宵冷雨葬名花”的凄清结局。

“早点回来。”

“好。”

三年的举案齐眉,赌书泼墨,将他们的爱推到了最高峰。情在最深处终止,就像流星在最美的时刻划落,凝固于记忆之中的,永远就是最美好的。沧海桑田,“一生一代一双人”只是深切的愿望,爱情终究不会永远深似海,纳兰和卢氏也不可能永远像初见初恋那般投入,所以上天带走了他的妻,毁灭了他,也缔造了他。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悼亡诗将他推上人生的至高点,情感上最降到了最低点,是福是祸,我也不好评说。

后来他又爱上了一个女子,或许是爱,或许不是,可这不重要了,他最爱的,始终是他的妻。

三十一岁那年夏天,风光正好,兰花却凋零在这生机盎然的时光中。锦衣公子离开这个他无所留恋的尘世,去找他的爱人,他的妻。

清泪尽,纸灰起。

“早点回来。”

“好。”

“我回来了。”

夜雨铃响,却无白衣凭朱阑静立,月化为环,秋坟未歇双蝶翅轻展。她入了他的画,从此生死不离。

别唱木兰花令,别哼长相思,别打扰他们的相见,他已等了许多年。

他叫纳兰容若,纳兰容若的容,纳兰容若的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