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年少的安逸是否是對自己的殘忍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首詩大家都學過,詩的意思是,少年時代不努力學習與奮鬥,等到老了就只能懊悔了,而無法挽回。這首詩和題目主幹有著相似的意思,都是告誡年輕人不要在需要努力的年齡選擇安逸享受,放棄了拼搏的鬥志。這首詩和題乾的那句話都強調了不努力的後果,無非就是等年紀大了會後悔,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是對自己的殘忍。那麼年輕人選擇安逸,真的是錯的嗎?

年少的安逸是否是對自己的殘忍

首先,一個人到老了會不會對自己年輕時的享受安逸感到後悔都是不確定的。會不會後悔和一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對於性格開朗的人來說後悔是很少的。其次,年輕人的安逸不一定是貪圖享受,安逸包含生活環境的安逸與精神上的安逸,這兩者時有很大的差別的。

年少的安逸是否是對自己的殘忍

生活環境的安逸可能會使一個人成為溫室裡的花朵,不能經歷起大風大浪。這種安逸對人的成長沒有好處,只會讓人變得懶惰,缺乏獨立自主的生活。一旦遇到了困難,就會崩潰,甚至想不開。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這樣的安逸才是對自己的殘忍。

年少的安逸是否是對自己的殘忍

精神上的安逸,往往是指一個人的心態良好,精神不會被生活中的瑣事以及困難折磨的疲憊不堪。這種安逸會增加人們生活的幸福感,有助於減輕生活的壓力。但是這種安逸也有一定的限度,精神上過度的安逸與放鬆,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會使人們奮鬥意識鬆懈,從而會發生一些令人後悔的事,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殘忍。

年少的安逸是否是對自己的殘忍

因此我認為,精神上適度的安逸可以提高幸福指數,長時間甚至一直處於生活環境的安逸才是對自己的殘忍。

年少的安逸是否是對自己的殘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