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40歲的男人上著不喜歡的班,如果創業還有機會嗎?

斜槓爸爸


當然有機會啊,我就是40歲從外資銀行主動辭職出來創業的。不過一旦離開職場,你失去了旱澇保收的工作,後面還有許多挑戰等著你,你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裡分享我的一些看法,供你參考。

1-創業不一定是唯一的選擇

40歲是個比較尷尬的年齡,經過多年打拼,在職場上多半混到中層甚至更高的位子上,但對於工作的興趣度,以及工作帶來壓力的承受度,都會明顯下降。於是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想到要出去創業,感覺也許創業能給自己帶來又一個人生中的春天。

但是也有很多人說:創業是九死一生。對於職場你是老手,但是到創業場你絕對是新手和小白。如果貿然衝出來創業,還沒有做好任何準備,第一可能虧掉之前積累的財富,第二對心理上也是極大的打擊,而且那個時候再回職場可能就回不去了。所以不是說出來創業不好,只是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從2015年離開職場後,我感覺創業和職場就像兩條不同的路,沒有誰好誰不好。職場上你努力打拼,爬到公司的高層,拿著豐厚的年收入,享受公司的福利待遇直到退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出來創業成功了,財富上更上一層樓的同時,也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願望,也很好。只是這兩條路上所需要的的技能,每天做的事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對於只是因為工作讓你偶爾不爽,就衝動想創業的同學,先別急,仔細考慮下:你是否真得想好出來創業,你是否具備創業所需的條件,你能忍受創業過程中的挑戰、心理壓力和財務壓力嗎?如果答案是可以,再做後續準備。

2-40歲創業,你需要更新你的能力庫

就像打遊戲一樣,每個遊戲中主角有自己的能力指數,創業這條路上,你也需要刷新自己的能力庫。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從大企業出來,認為以前在企業做業務不也順風順水,自己出來做完全沒有問題。結果出來創業後,發現以前挺鐵的客戶並沒有給予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原來別人認的是之前公司的品牌,而不是你。

所以一旦創業,你需要重新開始培養新的能力,積累新的客戶,學習新的模式,感受新的氛圍。這些,既需要你是一個快速學習的人,又需要你是一個快速行動的人。

但是好消息是,40歲還不算太老。這個年齡你還能拼得起,還能再學習再奮鬥。只要努力好好做,經過幾年的積累和沉澱,還是有大概率把業務做起來的。

3-建議從輕投資的創業項目開始

40歲創業,你手裡有的可能是之前積累的一筆財富,以及滿腔的鬥志。但是創業路上,不會因為你40歲所以對你網開一面。很多人40歲創業,奮鬥3-5年失去所有財富,到45歲開始再找工作,這個時候幾乎沒有公司願意再僱傭你。這時候才是人生最悲催的時刻。

失去財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

· 貿然進入一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 孤注一擲地把錢投入重投資的項目

· 找了一位不太靠譜的合夥人

· 運氣差碰到天災人禍

· 其他...

所以我的建議,在這個年齡創業,除非你家有礦,不然可以考慮從輕投資的項目開始創業,未來做得好的情況下,再追加投資。

比如我現在做的演講培訓事業,相對來說就是輕投資創業。第一:不需要前期太多的投資;第二:現金流比較好

去年有個朋友找我開兒童的線下教育機構,我沒敢答應,因為那個就屬於重投資,光一個門店租金+裝修就得好幾十萬,還不包括其他後續的投入。我現在想想,如果當時投資開線下店,再碰到這次疫情,我估計這段時間就得在家哭吧。

而輕投資的項目前期壓力小,你也可以承受一定的試錯成本,如果發現項目確實不適合你,船小好調頭。

4-做好創業前期艱難時刻的準備

我2015年離開職場,和朋友做一個兒童教育的項目。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意氣奮發,躊躇滿志。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發現沒有收入進來,而且市場預期並不好的時候,大家的心態就變差了,甚至開始病急亂投醫。

後來我就和我的朋友分開,各自做各自的項目,我主要聚焦在自己的演講培訓領域。這個階段也差不多經歷一年多的時間才慢慢有起色,因為這中間涉及到你的產品打磨,市場開拓等。最糟糕的時刻,沒有收入,心情沮喪,只好一個人躲到電影院看電影打發時間(整個電影院只有我一個觀眾)。

因此,當你現在坐在公司舒服的辦公桌上遐想未來創業的圖景時,你可能暫時想象不到一些創業中的困難、挑戰和打擊,但是如果你真得想出來創業,那就做好準備,迎接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