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沒有爸爸打女兒的,女兒氣人不懂禮貌。爸爸該不該打女兒啊?

農村大林子


家教問題,對於打這個問題要分情況,小的時候能打大了還能打嗎?打蛇打七寸,既然要下定決心打,就要“打準”,通過打要讓其受到教育,要知道自己錯了父母打我是對的,我要改正這才是目的。我女兒五歲的時候說了句“他媽的”,被我打了一耳光從此她再也沒說過髒話。


江東馬二爺


教育自己的孩子,爸爸打女兒是應該的。如果你不教育,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打孩子是其中的一種。有不少人反對用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當然如果有其他方式可以教育好孩子,不打也是很不錯的。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孩子只講道理是不行的,打了之後再講道理,效果好很多。

我也是一個女兒,在女兒讀高一上期的時候,我就狠狠的打了她一頓。在這之前我就從來沒有打過她。很多時候都是給她講道理。但很明顯,她很多時候是聽不進去的。

由於以前在學習上很少管她,所以她的初中成績很一般,在班上是中等生。中考的時候,剛好考進我們本地最好的高中,但成績排在年級2000位以後。不過,總算考上了我們這裡,最好的國家級重點高中。她自己也躍躍欲試,打算以後認真學習,爭取考一個好的大學。我們做父母的,看見孩子好像懂事了,為了讓她比較有面子,就給了她一個智能手機。或許是剛進校軍訓,休息時間比較多的原因,同學就開始教她玩手機了。開始上課以後,她也開始在課堂上偷偷玩手機。

就這樣玩了兩個多月,成績很差。她所在的班71個人,半期考試她在60位,保持這個成績,只能上專科,連一般本科都考不上。或許她們班還有不少同學,也在玩手機。在一個週末睡午覺的時候,她將手機壓在書本下面,被我愛人發現了。然後我們就查了她的手機記錄。發現她很多上課時間都在玩手機。於是就開始教育她。

她開始並沒有反抗,當我沒收她手機的時候,她就開始逆反了。她說“我現在不想讀書,我看不少沒有讀書的人,生活得還是很好。”我就給他講道理,說讀書是一個捷徑,大部分書讀得多的人,都比讀書少的人,生活得好一些。

講了很多道理,最後她說:我覺得你講的有一有些道理,但是我現在就是不想讀。我就說,高中只有三年,人生只有這一次,等畢業以後你再想讀書,再想高考的時候就已經晚了。她說,反正我現在不想那麼努力,你想怎麼樣?如果你把我憋急了,我就跳樓。

我當時氣就上來了,我想,我辛辛苦苦把你供到高中,居然用跳樓來威脅我。然後我馬上拿出摩托車用的手指粗的圓橡皮筋,對摺起來,自己握住有掛鉤的那邊,把她摔在客廳的沙發上。對著雙腿狠狠的打了十幾下,打得他呼天喊地,滿腿是傷。那時她已經1米62了,不過現在1米68。當時我愛人也在家,我打女兒的時候,讓我愛人到臥室裡去,關上門不要管。

打完之後我就對她說,“既然你敢跳樓,死都不怕,還怕打嗎?以後再敢用跳樓這種話來威脅父母,到時候我把你打得更慘。”然後她說:“其實我不想跳樓,只是想嚇唬嚇唬你們,這是同學教我的。”或許她是怕我真的把她打得更慘。

我讓他哭了大約半個小時,然後把她叫過來,她一下就聽話多了。然後我就問她:現在是讀書還是不讀書?或許她是怕我再打她。她說要讀書。我說既然你要讀書,不管你想讀還是不想讀,必須要把成績提起來,把大學考好。否則我不想給你拿錢,不想供你。又把前面講過的道理重新講了一遍。這次她就聽得比較認真了。

過了大約半年,她成績有一定的上升,在班裡大約40多位。有一次學校進行運動會,她又開始要手機。說是學校運動會要照相。我說:我給你數碼相機。她死活不同意。我們倆又吵了起來。或許是怕我又打她,這次不敢和我吵得很兇。我想這手機如果一直留著,或許她隨時都想拿回去。我做出很生氣的樣子,當著她的面把手機摔得粉碎。

以後到高中畢業,她都沒有再要手機。然後結合我講的學習觀念和方法,加上她自身的努力和老師辛勤的教學,高二上期的時候在班上排名就在20歲左右了,高二下期的時候,在班上排名就在10位左右,年級排名已經在200多位。進入高三,就在班上排名前5,年級排位在前100了。高考的時候,是班上的第3名。最後以比重本線高近90分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現在我們父女的關係很好,都讀大學了還很黏我,在家裡有時候還叫我揹她。或許她心裡還比較感激我那一次打她呢。

總之,孩子永遠是孩子,在該教育的時候就一定要教育。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大家贊同嗎?


原始森林8888


我女兒今年10歲,打過一次。那次是因為對媽媽不尊重,不禮貌.......事後很後悔,因為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來引導教育。如果是男孩兒,我應該不會後悔。為什麼呢?因為女孩子大部分比較文靜、膽小甚至怯懦。每每在外人面前孩子躲在我的身後時,我總覺得是自己的教育不到位。後來,讀了些育兒的書,慢慢發現,其實女孩子過於膽小跟爸爸陪伴過少有關,爸爸的角色無可替代。自此,我會花更多時間去陪她,無論什麼都可以。慢慢地,小傢伙也變得勇敢多了。我想說的是,女孩子的管教方法應該有別於男生,打不適用。


東籬先生


大家好,我是小奇,你提出的問題:有沒有爸爸打女兒的,女兒氣人不懂禮貌,爸爸該不該打女兒?

我作出如下七點回答:

第一,女兒不要輕易就打,女孩👧臉皮薄有事你一說她就會哭的。一般女兒在上小學之後儘量就別打了。非常傷孩子自尊的。

除非女兒幹了違法、傷天理、惹眾怒、不可饒恕的事情,否則爸爸絕對不能輕易動手打女兒。在不該打的情況下打了女兒,女兒會記仇的,爸爸在女兒心裡的形象徹底掉到冰點。總之,任何一個為一件小小的錯誤或失誤,就怒火沖天動手打女兒的爸爸,如果他沒有精神不正常,那他的情商也是非常低的,我還可以肯定的說隨便打女兒的爸爸,對女兒的媽媽態度也好不了。

第二,父親打女兒不是不愛,是教育的方式有問題。當你女兒出現什麼問題的時候不會用言語來教導她,直接用最古老愚蠢的方法來打她,以為這樣你會能改正過來,其實這種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所以你可以和你的父親溝通,有問題最好教導你怎麼做,或者和你商量著做。打會傷害父女間的自尊和內心的。

第三,爸爸教育女兒建議做到1、不忽略忽視孩子一些的建議;2、對女兒所有的努力不屑一顧;3、不內心貶低孩子;4、不能不睜眼看女兒;5、不冷不熱,如果主動和你談事情 冷嘲熱諷 主觀表情 嘴角向下 眼角看你或頭故意太高眼睛向下看你;6、不要把女兒所有的好意當做惡意;7、不要用惡毒語言對女兒輕易說出。

第四,爸爸為什麼打女兒?如果不是父女關係,一般是不會打的,可能父親是情急之下恨鐵不成鋼才出手的。其實,父親開始也會講道理的,但是女兒完全不接受。不接受,為什麼不能說服父親呢?可見,女兒也不會講道理。有矛盾不奇怪,擺事實講道理解決就是了,不要打,打只會使矛盾更深。

這是父愛,並不是說愛女兒就不能打女兒了,有時候做錯事情了就要教導啊,而且爸爸打你他肯定也不願意的呀,爸爸教導女兒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子不教父之過呀!

第五,爸爸都是在認為孩子做了錯事而且是做錯了大錯事才動手打的,我想爸爸打的力量並不是太大,女孩是不禁打的,只想讓孩子改正錯誤,雖然方法粗暴,但還是好心吧!不是不愛孩子了。

第六,那要看爸爸的教育程度,脾氣大小。還有女兒的頑劣程度而定了。一般來說大多半女兒被打過! 不過也就是打過一次兩次,並不是經常打。經常打女兒的,問題可能就出在爸爸身上了。

第七,要看女兒犯下的錯誤有多嚴重?不管怎麼樣只要女兒不觸及到法律道德的底線爸爸都不應該動手打女兒。在暴力打擊的情況下不僅不會教好孩子,還會扭曲孩子的思想。這是家庭暴力。當然重點是看為什麼父親要打女兒。

以上回答希望能給天下的父親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謝謝!











達連小奇


從這個問題本身可以瞭解一下題主的大致情況,女兒的年齡應該在6到10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是一個完全發展中的人,完全可以通過正面管教進行培養。至於正面管教如何實施,建議題主買一本《正面管教》,認真閱讀,嚴格實施,相信一定會有滿意效果。

除了買書的建議外,我說幾點我的想法!

一,“打”是一種效果最差的管教方式。什麼情況下我們會想到打人?那一定形勢的發展已經失控,我們對當前的形勢發展已經束手無策,只能通過“打”這種方式暫時獲取一點兒掌握感。其實我只要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打完之後孩子的問題完全沒有解決,反而更嚴重。你越不希望她那樣做,她越想那樣做。下一次當著你的面孩子或許會因為怕捱打而裝出對人有禮貌的樣子,如果你不在跟前,孩子對待她不喜歡的人只會更加無禮。所以我不建議用“打解決問題。


二,家長就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樹立什麼樣的榜樣,孩子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家長如果希望孩子待人接物大方得體,就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對家人的態度一定要平和有禮。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在外面彬彬有禮,表現出君子風範,在家裡對老婆(也可能是老公)頤指氣使甚至態度蠻橫,這種行為對孩子影響至深。因為孩子在“家”這種封閉的環境中,對大人行為的模仿是深入骨髓的。

三,孩子的習慣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矯正孩子的習慣需要一個更加漫長的過程。一定要有耐心,從小事出發, 潤物細無聲。孩子有一點兒好的表現,要不吝表揚,還有有一點兒壞的表現,也一定要及時批評。長期以往,孩子一定會向著你期望的方向發展。


愛吃竹子的貓貓


不要輕易打孩子,無論兒子,還是女兒。

孩子有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即可,孩子不懂禮貌的原因有很多,找到原因加以矯正即可;動手,只能說明父母無能,已經不能用常規辦法解決孩子的問題了,所以便用打(父母的權威)來迫使孩子屈服。


父母動手打孩子,可能會:

1、造成親子關係疏遠,甚至親子關係破裂,以後溝通起來更加困難;

2、給孩子造成身心傷害,讓孩子緊張、膽小、懦弱(或者嚴重逆反);

3、也可能讓孩子產生逆來順受的心理,在學校也成為小受氣包,成為校園欺凌、校園傷害的受害者;

4、會讓孩子減少或失去生活熱情、學習熱情,上課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學習無動力;

5、容易讓孩子對家庭失去溫暖,對父母冷漠、牴觸,甚至憎恨,孩子成長大後很難與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可能會出現拒絕戀愛、晚婚、恐婚、丁克等情況;

6、還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孤獨、安全感缺失、悲觀、厭世等現象。


家庭,是孩子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安全的依靠;父母和孩子一起組成了TA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可謂深遠,甚至會帶來一生的影響;家庭教育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好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去用一生去治癒”。這充分說明了童年,對於孩子意味著什麼。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一些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做父母的要合理的看待這些錯誤,其實孩子是在犯錯中汲取經驗,每一次錯誤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另外,在孩子做事前,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引導和幫助,在孩子出現錯誤後,我們及時的給孩子做覆盤、總結,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這樣才能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注:孩子不講禮貌的成因,可能是:

1、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的影響(尤其是2-4歲時期);

2、孩子現在正好2-4歲,語言敏感期,環境(家庭、幼兒園、小夥伴間)讓孩子學會了不少罵人的話;

3、孩子天真無邪,對於不喜歡的人,不會敷衍(這種情況,家長也不用強迫孩子為了禮貌而去禮貌,逼孩子成為一個虛偽的人);


葫蘆爸爸——少兒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少兒情商訓練師,從事教育二十年,兩個娃的爹地;願與各位朋友一起探討關於親子教育、兒童習慣養成、學習方法、青少年不良行為矯正、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和思考;心理成長相關培訓等。

葫蘆爸爸談育兒


我估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爸爸都不會忍心打女兒的,但並不代表著不教育女兒。

對於孩子的教育,特別是對於女兒的教育,在中國這個環境下有些很多特殊的因素,比如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比如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又比如說女孩子要富養。



這些很多的傳統理念,影響著現在作為女兒父親的家長,但是,這些都是說明女兒和父親的關係親密特殊,但並不是說父親就不用教育女兒,而是一味的寵壞女兒。

對於女孩子的教育,與男孩子確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畢竟女孩子相對要嬌弱一些,所以採取的方式也要更加的溫和一些。



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在教育的理念上應該是一樣的,首先,就是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人之初,性本善,這並不是一句空話,孩子生來都是生性善良的,作為家長就是要讓孩子保持住那份純真和善良,而不是用我們成人和世俗的眼光去改變他們。

再者就是要正直,一人能能不能成為有用的人,那是其次,首先就必須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要做到讓自己剛正不阿,就是對自己初心的最好詮釋。



最後我覺得要做一個大氣的人,其實這些說的都是相輔相成的,大氣不僅是人要大氣,眼界和心胸都要大氣,特別是作為女孩子,不能被眼前的苟且困住,要看到詩和遠方。

總之,作為一個父親,動手打女兒估計這樣的情況會很少,但作為父親,必須教育好自己的女兒,畢竟,父親教育出來的女兒,會擁有更多更好的性格脾氣。


萌卉媽


這個就要看你女兒多大了,如果是小孩那一定得教育,不主張狠狠的身體折磨,但適當的手板心痛痛是可以的。不痛孩子很難有記性。

如果你的女兒正處在青春期叛離期,那麼要好好引導,女孩還是比較好教育的,可以讓她母親多交流,瞭解女兒的心思,看看她有沒有出什麼問題,一般來說女孩兒不聽話的還是在少數。

如果你的女兒成年了,那兩父女坐下來好好談談,我覺得和女兒談話比和男孩談話更容易一些,因為女孩兒天生就比較溫柔,也比較體貼父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的,多談話瞭解對方的心思、想法,更能對症下藥。

好了,希望你們能解開心結。祝你們全家新年快樂,鼠年吉祥!


數學天天練


很多人強烈地感覺到嚴厲和懲罰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我同意。我永遠不會說懲罰不管用。從通常能立即制止不良行為這一點來說,懲罰確實管用。但是,其長期效果是什麼呢?我們常常被當時的效果所愚弄。

孩子回應懲罰

懲罰的長期效果是孩子往往採用以下四種方式中的一種或全部來“回敬”我們:

1.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報復——“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反叛——“我偏要對著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退縮

a.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

b.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一些孩子面對我們的懲罰往往會想著做一些什麼讓我們不高興來跟我們扯平,這也就造成下次或者其他的不良行為;還有一些孩子會跟大人頂撞,反抗,來爭取他們的權利;最讓人心疼的是一些孩子會因此認為自己是個壞孩子,要麼做壞孩子應該做的事,要麼因為自卑去討好父母以求獲得自認為自己不配擁有的愛。所以孩子長大後可能會非常叛逆,或者成為“討好者”討好別人,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懲罰對孩子的長期影響

孩子們通常不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遭受懲罰時內心所做出的決定。孩子們基於對自己生活經歷的理解,總是在對自己、他人以及周圍的世界做著決定並形成著信念。他們的行為就建立在這些決定之上,建立在他們對於自己為了“生存”和“成長”而需要怎麼做的信念之上。

例如,一個孩子可能在潛意識中認定“我是一個壞孩子”,並會繼續扮演“壞”的角色;而另一個也認定自己“壞”的孩子則可能會變成一個討好者(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以此來求得他認為自己不配得到的愛。因此,大人更需要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何種長期效果,而不要被當時的短期效果所愚弄。

研究表明,經常受到懲罰的孩子,要麼變得極其叛逆,要麼變得因恐懼而順從。

使用懲罰的原因

父母和老師們堅持使用懲罰手段的首要原因之一是,懲罰有效——短期有效。懲罰通常會立即制止不良行為,但問題在於成年人不瞭解懲罰的長期效果。受到懲罰的孩子不可能會想:“噢,謝謝你,這對我太有幫助了。我幾乎都等不及讓你幫我解決所有問題了。”相反,他們想的是反叛(只要逮到機會);或者以嚴重地喪失自我為代價而屈從。

成年人使用懲罰手段的另外一些原因是,他們擔心不懲罰就只能嬌縱孩子;他們害怕會對孩子失去控制;害怕沒有盡到作為家長和老師的責任。而且,懲罰很容易。你根本不需要告訴大人怎樣懲罰孩子。他們無師自通。懲罰常常是一種“反應性”的回應。但要採用有效的管教方式,則需要努力、需要學習技巧。

成年人使用懲罰(儘管知道它並沒有長期效果)的最後一個因是,他們概念不知道還能怎麼辦。


以前孩子們會順從父母,整整齊齊地坐好,規規矩矩地聽老師的話,不會和父母頂嘴。現在孩子希望得到的是平等和尊重。

必須要強調的是,停止懲罰並不意味著允許孩子為所欲為。

我們需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去體驗與其享受到的特權直接相關的責任。否則,孩子就會成為只會依賴和接受的人,認為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惟一方法就是操縱別人為自己服務。有些孩子會認為“他們不照顧我就是不愛我”。還有些孩子則因為做任何事都會招來羞辱和痛苦,而認定自己不該再努力。最悲哀的是,孩子們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能感到自己很能幹的鍛鍊機會,而產生了“我不夠好”的信念。這些孩子會將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為上。


若辰老爹


我是農村出身的,文化不太高,對於教育孩子有很多不足,有些東西我們可以相互探討!

該不該打?我認為 該,前提是要理論教育,的確不聽話,可以把握好力度,用尺子敲兩下,讓她心裡有點點怕度!農村有句話叫:黃金棍下出好人

謝謝!圖片是我讓孩子洗碗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