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為什麼要出國旅行?

小魚12v環球旅行


很簡單,在穩定但一成不變的生活和有可能更好但需要承擔一定風險的生活中,我選擇後者。

我決定出國的時候,面對的狀況大概是,剛進入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不久,壓力很大經常加班但是前景不錯,自己也很享受在其中不斷進步的狀態,老闆很欣賞我的工作,提出辭職之後,連續一週每天讓HR來給我做思想工作。讓我從一開始的理直氣壯到最後反倒是覺得不好意思了。



但是我還是沒有改變決定,一部分是因為我申請的是打工度假簽證,這個簽證有年齡限制,要在30週歲以下,我已經接近年齡上限,當然還可以再拖個一兩年,但是如果現在因為"這個理由"推遲了,明年也一定會因為"那個理由"推遲的。所以,要不就不做,要做就是現在。

我考慮出國的時候跟我一直以來的習慣都一樣,往簡單了想,就是在國內一年可以得到什麼呢?升職加薪估計問題不大,但生活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身邊接觸的人,週末會去哪裡吃飯喝茶,存款估計也沒太大變化。



而出國一年的話,我是打算邊工作邊旅行,儘可能去更多的地方,也不指望能剩多少錢帶回來,而能做的工作估計就是些短期體力活兼職,經驗對國內的發展也沒太大幫助,從結果上來說,很可能一年後是兩手空空回國的。

儘管如此,我覺得人生作為一場經歷的目的的話,比如說在以後回憶起來,30歲那一年,你是循規蹈矩地,每天擠著公車上下班過著跟之前之後無數年毫無差別的生活。還是一個人跨上未知的國度,去勞動賺錢,體驗不同的生活,認識不同國家的人和文化,去自駕去看大海平原日出星空…這樣想來,決定是不是就很簡單。



很多人覺得錯過國內的一年,職業發展會跟不上,容易跟同齡人落下。其實多慮,大多數人來說,一年改變不了太大,你回想下去年跟今年自己的區別就知道了,最大的改變都在新年願望清單上了,上面還有90%是沒實現的。反而在不同的環境裡所經歷的,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旅行中接觸到的人帶給你的新的啟發,視野的開拓反倒很可能會對你往後的人生有更長遠的影響。



其實不是出國或者不出國的問題,是人生總得去挑戰經歷一些什麼,年輕的時候不激起些風浪,老來憑什麼懷念呢。


Xiufen在法國學葡萄酒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次情感失敗,都要選擇一所學校,考!然後出國,讀,讀完了,情傷也就好的差不多了,然後在繼續回國,

曾經在我的思想裡,中國的愛情是任何一個國家無法媲美的忠貞不渝,好吧!我錯了,我忘記了時代進步的步伐也在加快情感的新陳代謝,一生嫁一個,靠一生總歸把自己從文弱的女子,活生生靠成了河東獅吼的女漢子,養尊處優慣了的我,居然也會像保姆那樣洗衣做飯,甚至我學會了當媽,是的,我就像媽養了一個別人的兒子,他所有的錯誤都需要我全部來替他買單,還要去忍受他騎馬找驢的撩騷行為,同時還要揹負他家人愚昧,自私,給予的各種委屈和套路,最終讓我明白了在中國結婚,你必須要彩禮,不要彩禮等待你的就是步步驚心的算計,終於讓我明白了在中國結婚,長大後的成人根本不能獨立,賺取的錢是要無條件拿來幫助那些過的比你還好的哥哥姐姐的,哪怕債臺高築,也要在所不辭,不然你就什麼忙也幫不上別人的,是很沒面子的,終於明白了原來你的體諒換來的絕對不會是相互體諒,而是低廉,廉價到了塵埃裡,你還不能反擊,終於明白了你所有的愛換來的就是他們把你送到了鬼門關的門口,在輕描淡寫的給你一句對不起,已經是抬舉你了,你不能反擊,反擊就是千古罪人,對你千刀萬剮都不為過的感覺,是的,明白了,不要了,背上行囊,換個國家,繼續考,繼續修,繼續療傷,最後繼續回國,因為我太愛我大中國了,我大中國的美食讓我走到哪,帶到那,賺到那,養活自己,目前在這邊賣我大中國的酒釀,用酒釀煮上一大鍋酒釀圓子,放在校園餐館,利潤堪稱暴利級別,但前提你得會做酒釀,才能有酒釀來煮圓子,利潤和餐館對半分,和我一樣的留學生可以試試,酒釀圓子,酒釀雞蛋,自己還額外研發了酒釀油條,酒釀年糕,但記住一點做酒釀的發酵劑,一定要牢牢握在自己手裡,否則你的碗就砸了,不會在有人幫你賣酒釀圓子,特別酒吧裡,酒釀圓子的銷量其實賣的最好,這就是我當下基本現狀,能吃能喝能睡,挺好


心雕閣崖柏根雕木雕


我7歲的時候,買了5毛錢的零食,帶了一個水壺,和發小開始了第一次冒險旅行,從寬銀幕走到鐘樓街大中市開化寺,玩了整整一下午,直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

從2005到2019 14年了 我睡過無數個酒店旅館,做過24小時的綠皮硬座,風餐露宿,見到了各式各樣不同的路人,環遊世界的理想(不是夢想了)仍未實現 !理想畢竟還只是一紙空文,要把它變為現實還要靠堅定的信念去克服各種困難(錢時間 包袱比如照顧老人 老婆孩子)!這個信念是我堅持走下去的源泉動力!

上小學的時候,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每天翻閱美術課本上那些山水圖,那個時候每一幅圖都是那麼的有趣。曾經我還以為書上的圖都是假的,是那些畫家用筆畫出來的,直到旅行之後我才知道有點畫可以想象出來,但是風景是想象不出來的!

你每到一個國家城市或者地區,待上幾天,認真的的品味這裡的風土人情,你會發現每個地區都有不一樣的故事和韻味,都有獨特的文化。旅行可以帶給自己輕鬆和愉快,清晨溫暖的陽光,休閒時光裡的安逸,盡情可愛盡情享受!

旅行也是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意志,有的人喜歡刺激性的項目,我就比較喜歡爬山,。爬山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旅行經歷,爬到山頂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煙消雲散了。

在旅行中美食當然也是必不不可的一部分,美食總是能直觀的感受這片土地的溫度,感受當地人民的生活態度,感受這裡的人情文化。

在旅行期間,您可能會體驗到最瘋狂,最令人興奮的事情,最終將成為您可以告訴其他人的精彩故事。當你變老並回顧你的生活和所有旅行經歷時,你會意識到你在生活中做了多少,而你的生活並沒有白費。它可以為您的餘生提供快樂和滿足感。因為有的人有的人活了365天 重複了364天 他們的人生裡,看似有明天,其實根本沒有明天!

歡迎關注我的賬號,小魚12v環球旅行(環遊世界)各個媒體視頻網站平臺同名。


小魚12v環球旅行


弟弟出國,準確的說應該是親朋好友帶來的高考壓力太大,逃出去了。

小時候成績不錯,親戚朋友見面就是一通表揚,粉粉預言一定上XX大學。上高中後,明顯有點力不從心。常年以來的優越感,使他容易受挫,那會的他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

最後仗著自己英語不錯,決定出國,後來考上了國外一所不錯的大學,他自己還是很滿足的。學成後還是決定回國,畢竟中國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了,施展拳腳的空間更大。

總結,這趟出國,他只是走了一道捷徑而已。但是人的自信心對於後半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所以這趟捷徑走的也是值得的。



出去看看,看看別人在做什麼,做得怎麼樣了,我應該做什麼,怎麼做。不要動不動就批出去的人不愛國,想想當年上大學的時候,是不是都在挑剔自己的母校這不好那不好,畢業以後看到自己母校的進步就自豪,聽到別人說自己母校不好,馬上就跳出來維護;類似的,有些人整天說自己國家這不好那不好,出去以後才發現,自己深愛著這個整天被自己嫌棄的國家。


水月如霜1234


出國和出省的原因是一樣的,外面那麼好,我想去看看。只不過出國沒有像出省那樣方便,更主要的是一些國家的簽證好辦,一些國家不好辦。

我選擇出國的理由不復雜,那就是去看看,驗證一下圖片上的美麗是不是很美。

如果第一站必須是巴黎,那麼我想去看看盧浮宮的油畫,然後才是普羅旺斯農村的窖藏酒;看完了這些再去羅馬看看殘破的鬥獸場,然後是托斯卡納,當然還有西西里島,那裡有貝魯奇莫妮卡的傳說。要去瑞典挪威看看那些古堡,看看北歐的雪景如何融化。

第二站如果是美國,而且簽證可以順利裡的話,第一個要去東海岸看看林肯雕像,然後是布魯克林大橋,然後在休斯敦主場看一場火箭的籃球比賽,最後在好萊塢看一場電影,若是有機會的話,可以找昆汀在體恤上簽名。

第三站如果是日本,除了看櫻花,我想去和村上春樹合影留念,買一本他簽字的小說。然後在東京的地鐵裡坐坐,感受一下這個民族為什麼在曾經的日子裡突然會那麼不理智。

第四站如果是俄羅斯,我不想去看它的歐洲部分,只想看看它的亞洲部分。在廣袤的荒原上馳騁,我想感受一下這片土地的親切和懷念。

第五站如果是古巴,我想感受一下正宗雪茄的香醇,還有美女成群的海灘。


令箭鑲玉


留學本身的問題

多少年來,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卻無處不在的評價體系之中,如何在這個體系之中,掙得上風是我們一直以來就這麼做的,但是卻並非是我們每一個人,發自內心想要的,在國內因為要比較,所以出國,結果出了國發現還是在一個圈子裡比,可是就在這樣的比較之中,有沒有人發覺自己在無意之中,掏空了自己, 哪怕自己成功了,反而更加迷茫了,無論成敗,到頭來就是一種更加深入的茫然和疲倦。

我接觸過一些法國人和比利時人,不能說他們有什麼深刻的思想,但是個個的行動能力非常強,而且個性,又是這個要命的個性,他們重視的就是這個個性,他們有時是在我們看來非常膚淺的堅持著自己個性,與他們的一些交談之中,發現他們各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卻鮮有什麼統一的評價體系,比如收入,或是學業事業上的成功,他們比較清楚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他們中有的熱愛飛行,早幾年就在非洲開著小飛機負責運輸一些人道物資。我覺得他們的人生壓力,來自於自己專注於做一件事,如果不成功怎麼向自己交代,而不會太在意別人怎麼看,實際上在他們中間,似乎也不存在這個所謂的“別人”。

我們也留學,他們也留學,可是我們留學言必去歐美,他們卻可以來中國,而為什麼鮮有人聽說有中國人去非洲南美留學呢。所以,不知是否有人體味到這同樣的行為之中,很不一樣的意識根源。每當聽到有人為拒籤而哭鼻子時,我想那是不是,過於坦誠的暴露了自己的潛意識。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潛意識。

我想到過國外的同學,都體會過什麼是多元化的自由社會,我想我們的身體出了國,意識心態更應該出國,簡單地說,最首要的事並不是不假思考的努力學習,努力畢業,努力找工,而是應該努力發現,在一個多元環境之中如何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能使自己真心投入並獲得快樂的東西。這才是在國外一個人經歷所有失敗後,應當也可以收穫的財富。不少人出國後,有意躲開國人的圈子,可是這又反過來更加強化了自己的國人心態,結果是身子離得越遠,心卻陷的越深。我想這些是我們出國最應該拋棄的東西,不能在自由的世界裡,又從內心束縛自己。

人生是不斷的攀登,當然可以以此來勵志,可是就在我接觸幾個西方人之中,幾乎聽不到有相似語境的話,意思相近的因該是人生就是發現不同,或是一個求知的過程。我想當我們在攀登的過程裡,每每發現一山還有一山高的時候,當我們陷入茫然的循環的時候,停下來思考,比繼續行動來得更為實際一些。

我想出國,是不是因為國外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我們,可是當能夠近距離的,靠近這種生活方式時,是不是發現自己反而離這種生活更遠了。很多人會說以上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思考,可是在我看來,這些恰恰是出國留學和出國後,自我調整的必須的思想前提,也是非常必要的所謂個人軟實力。這決定著個人出國的最深層的動機,是發自內心的追求理想,還是不自知的被表象所迷惑而跟風。

還得說一句俗不可耐的話,如果在金錢與功利方面極有報負的,就千萬不要出國,要趁早把握好“關係”,如此發達之後,就可以出國瀟灑了,那時必有一番不同的見地。

一個朋友的小弟,大三中斷學業,去了德國留學,之後一直沒有聯繫,直到後來,很偶然地聯繫上了,他就表示很後悔,沒能在國內讀完本科再出國,他說。他現在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獲得他期待的文憑的,我勸他不要悲觀,他卻說,他很現實的明白了這一點。

在德國拿到本科碩士文憑的比例不高,外國人就更低。而拿到文憑的人是很受尊敬的,想見這對本國人都絕不是一件易事。也許是鬱悶了很多年,他說前兩年家裡還供他生活,但以後家裡就沒錢了,只能靠自己打工,這苦倒還其次,就是對拿不到文憑的恐懼感,讓他備受折磨,那次以後我和他就失去了聯繫,到現在也不知道他的情況。

我想浪漫的理想和現實的理性是生活的兩翼,應儘量尋求兩者的平衡,任何斷翅的動作都是不可取的。

“是以馬德里大學文哲學院的結業證書申請進入西柏林自由大學哲學系就讀的。在與學校當局面談之後,一切都似可通過了,只有語文一項的條件是零。學校要求我快速的去進“歌德語文學院”,如果在一年內能夠層層考上去,拿到高級德文班畢業證明書,便可進入自由大學開始念哲學。而宿舍,是先分配給我了。 “歌德學院”在德國境外的世界各地都有分校,那種性質,大半以文化交流為主,當然也可學習德文。在德國境內的“歌德”,不但學費極為昂貴,同時教學也採取密集快速方法,每日上課五六小時之外,回家的功課與背誦,在別的同學要花多少時間並不曉得,起碼我個人大約得釘在書桌前十小時。一天上課加夜讀的時間大約在十六、七個鐘點以上。當然,是極為用功的那種。別的同學念語文目的不及我來得沉重,而我是依靠父親伏案工作來讀書的孩子。在這種壓力之下,心裡急著一個交代,而且,內心也是好強的人,不肯在班上拿第二。每一堂課和作業一定要得滿分,才能叫自己的歉疚感少一些。苦讀三個月之後,學校老師將我叫去錄音,留下了一份學校的光榮紀錄;一個三個月前連德語早安都不會講的青年,在三個月的教道訓練之後,請聽聽語調、文法和發音的精華。那一次,我的老師非常欣慰,初級班成績結業單上寫的是——”

以上是摘自三毛的著名散文《傾城》裡的一段,有關語言學習的文字,也算是對國外學習的一段經典描寫,她當時對德文一無所知,所以需要用工至此,可以自我評估一下,另外對此段學習的心理描寫也是非常的經典,令人感同身受。

還有另一個例子,當然是一個相對成功的故事。也是朋友的小弟,他大學畢業後去了日本留學,因為他父母比他早去日本打工,所以他可以不用打工,而努力學習日文,兩年的刻苦學習後,他居然進入了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碩士班,如今也順利畢業,又去了美國繼續自己的學業,雖然就這麼幾句話,就概括了他多年的留學之路,可是這其中的辛苦與折磨可能是難以想象的,從一個只在國內學了半年日文到現在在美國繼續打拼,而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樣的傳奇也僅僅屬於聽故事的人。

我想年輕是什麼,應該就是一股根本就無法抑制的衝動,中國的大人們更傾向於,應趁年輕為以後的人生多做準備,可是人的青春能有幾年,而這樣的衝動,不趁年輕釋放掉又更待何時,曾經想象我那一屆就應該是應試教育的終結,可是現在再回頭看看,多年來的實際情況實在是在大倒退,變本加厲的,沉悶的中學教育,怎能不讓人嚮往,哪怕看起來更自由的國外生活,所以珍惜自己的決定。看看現在國內大學生的求職之路,有時我很難判斷國內的學歷和國外的經歷孰重孰輕了。

“成名趕早,出國趕早!”看來是有道理的。只是也要儘早懂得“可萌綠亦可枯黃”的人生態度。


鑽石鼻子風谷秋糧


出國為了打工!

通俗一點來講:出國務工就是為了賺錢。

在國內有錢人、高薪人才還是少數,大多數都是普通人。

一個本科畢業生的工作無非也就在幾千塊而已,還要求很多,而且還有隨時被替代的風險。

想多掙錢很難。

大學生都如此,何況是一些沒有文憑的人呢?

所以很多低學歷、農村人開始陸陸續續出去出國打工為了養家餬口。

中國勞動力在國外來說是很划算的,肯吃苦耐勞,手藝也好。

所以深受國外企業的青睞。

很多人的生活只是為了生存,所以出國務工是一個趨勢。


萬國國際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出國是為了在短時間內賺取高薪,實現財務自由,如果你也是抱著這個想法的話,推薦你可以選擇澳大利亞,這個對於勞動力極度缺乏的移民國家是全世界法定最低時薪最高的國家,最低法定時薪18.28刀,相當於100元人民幣1小時,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幸福的。

去澳洲打工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帶薪度假,你有一年的時間在澳洲合法工作,享受和澳洲當地人一樣的工作待遇。這個項目有要求,雅思需要4.5,或者同等英語水平,你至少完成兩年大學學習。

第二種就是去澳洲工作進修,門檻很低,也不需要語言成績就可以申請。

所以去澳大利亞工作也是不錯的選擇,更多細節可以加我瞭解。


Alex僑外環球


◆作者系美國克萊姆森大學運籌學碩士,Ph.D. Candidate,師從整數規劃大師W. Adams,後跳槽至歐盟瑪麗居里博士項目,期間前往意大利IBM Cplex實習半年,巴黎綜合理工學術訪問一季,現任德國海德堡大學交叉學科計算中心、組合優化實驗室研究員,師從組合優化大師G. Reinelt,主攻計算機視覺、(醫學)圖像處理。
◆留言、評論,請前往@留德華叫獸 在知乎或頭條的原文,有問必回,歡迎原鏈接轉發。

專業和知識的進修是很大一方面,畢竟目前全球前100至少95%在國外。

但是,即使全球Top 100清華、北大畢業生,出國後去到排名比之靠後的學校,我也強烈建議出國留學,特別地去歐美髮達國家留學。

不同的文化、制度、思維、理念、宗教信仰給一個人帶來的衝擊,以及真正意義世界觀的形成,才是出國最大的收益。

我呆過的幾個國家一些小例子:


1,自己的人生自己選擇。

大學gap year(s),工作很多年回到學校繼續甚至重新讀書。

遇到過30幾歲讀本科的,40多歲回來讀博的。

他們沒有“家長”預設好的路線,沒有社會固有的“偏見”--什麼時候應該幹什麼,人生完全是自己做決定的。

對於“正常“人生軌跡的人,他們反而覺得boring。

Gap year雖然專業知識上不見得多大幫助,但卻豐富了人生經歷--欣賞與眾不同、不一樣人生軌跡的人。


2,自由而有序

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

言論的自由。

因為沒有the great wall(防火牆),從而有了瞭解整個地球村的自由(Youtube,維基)。

自由多了便可能帶來無序的威脅(例如美國槍支自由就多了槍殺案的概率),確實需要全民素質這個基礎。在這條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術業有專攻

德國分職業技術學院(有點像國內的專科)和普通大學,但是絲毫沒有區別對待,甚至前者更好就業,平均工資比後者偏文理的更高。

小學便開始分流,並不是每一個小孩都適合研究科學,從小培養孩子興趣愛好。

擁有一技之長便是上天賜予的天賦,理應從小好好開發並賦予一份很好的職業。

廚子和技工和白領一樣過著體面的生活拿著同樣甚至更高的工資,社會各司其職、井然運作。

4,包容、奉獻

歐洲很多國家教育免學費,針對地球村村民,不會因為非歐盟學生沒有納稅而區別對待。

當地出生的孩子享受本國同樣待遇--每月幾百歐/美元的奶粉金。(戶籍制度?)

對於少數人群的包容-同性戀婚姻的合法。

性工作的合法,對性工作者的保護。


5,健全的法制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希望祖國法制建設越來越好。

5.1,誠信

歐洲的公交、火車都沒有售票員,大大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效率。(會查票,罰款)

加油站沒有服務員,旁邊就是刷卡機,加完油自行刷卡。

以上是建立在國民素質以及完善的信用體系上,誠信出了問題,會被“記錄在案”,貸款、求職都會受到影響。

歐美一本教科書動輒100多歐元/美元,比一部kindle的價格要貴。

德國拿到博士學位,Dr.這個頭銜會相伴終身 -- 家門口門牌上,填任何表格的title選項中,等等。


7,真正的素質教育

德國幼兒園小孩的任務就是玩玩玩,甚至冬天都是讓小孩在室外玩耍,目的只有倆個,一是從小鍛鍊孩子的體魄,二是讓小孩自己學會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玩耍。

德國小學、初中、高中都是2點左右就放學了,開設大量的選修課程。

相比而言,美國高中卻是非常辛苦的(熬夜是家常便飯),倆者優劣有待商榷。


8,鼓勵家庭教育的政策

德國對於結婚家庭的稅收政策 -- 父母雙方同時工作,會對工資較少的那一方徵收50%以上的“重稅”(包含養老金、保險等),稅後還拿不到稅前工資的一半。

而如果一個家庭只有一方工作,政府反而會減輕稅率。

目的就是鼓勵父母中一人在家“全職”教育小孩。

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師,這點我們這個小家庭是堅信不疑的。


9,城市和農村的概念

在美國和歐洲,有錢人反倒願意住在郊區,平時開車去城市上班。

這些國家的城市完全沒有中國城市這麼現代化,以及各種資源的集中化。

美國很多名校建在農村,很多州政府設立在不起眼的小城市,目的就是將資源擴散化。

“農村“的各項基礎建設完全不比城市差--德國每個小鎮都有游泳池、足球場、郵局、連鎖超市等生活必須設施。

更低的房價、更大的房子、更好的綠化,以及“採菊東籬下”這樣美好的意境,吸引著大批人生活在城郊。


10,師夷長技以制夷

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我會花較多時間觀察和學習所在國家各種制度和體系。

專業的學習是建立在這個國家數百年該專業的積累,那麼是怎樣的制度為這個國家培養了如此多的專業人才,這應該是有關政府送有關人員“出國進修”時重點學習的。

所以大概也就知道國足的煩惱和問題所在?


11,揚長避短

從美國來到高福利的歐洲,驚歎歐洲舒適、適合養老的同時,也在思考近些年歐洲的“衰落”。

高福利帶來的惰性是原因之一。

意大利、法國人商店下午有倆小時左右的“午休”時間;如果週四是假期,學校默認週五也連著放假。

每年30天以上的帶薪年假。

強力的工會組織,已然超高福利,時不時的罷工,爭取員工更多的“權利”。。

以上所有的這些,道聽途說,或許是不夠的。

跨出國門,親自體驗。


◆敬請關注【尖峰時刻】DIY全球留學申請飛躍計劃 - 知乎專欄◆歐洲、北美、全球留學及數據科學深度私人定製諮訊◆https://www.toutiao.com/i6440749977105859073/◆歡迎關注作者同名知乎ID:留德華叫獸 獲取更多運籌學人工智能&出國留學DIY&讀博相關資訊,並解鎖更多精彩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