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著名傳統顏色釉。亦稱“青瓷釉”。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顏色釉。所謂“青釉”,顏色並不是純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綠、翠青等,但多少總能泛出一點青綠色。同時,古人往往將青、綠、藍三種顏色,一統稱為“青色”,例如許之衡《飲流齋說瓷》稱:“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劉子芬《竹園陶說》中也說:“青色一種,常與藍色相混。雨過天晴,鈞窯、元窯之青,皆近藍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為純青耳。天色本藍,有時為青。”
青釉是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鐵含量在1%-3%左右,經高溫在還原氣氛中燒成,呈現青綠色澤的釉[1]。
我國曆代的青釉都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以氧化鈣為主要助熔劑,加了氧化鐵的色釉,在氧化焰裡燒成黃色,經過還原焰才成為青色。另一方面,釉內氧化鐵含量的多少,對釉的成色有很大關係。如古代的越窯、婺州窯青瓷油料中鐵的含量在,釉色較深,呈豆青色或艾色;唐代甌窯青瓷釉的氧化鐵含量為釉作淡青色;德青窯用含鐵量很高的紫金土來配製黑釉,使釉內含鐵量高達,因此色黑如漆。
縹色 縹原為一種淡青色的帛。所謂“縹色”,就是指青瓷的如縹的釉色。甌瓷的釉色就是縹色。其色淡青,在淡灰綠色中,青的成分較多。但由於火候不一,釉色也不太一致,有深灰綠,青綠,黃綠,甚至還有灰色和帶煙燜暗紅色。釉質分兩種:一為透明玻璃釉,釉質較肥厚,多開片;一為不甚透明玻璃釉,經還原焰燒成。
秘色 據《高齋漫錄》記載,“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日,越州燒造,為供奉物,臣庶不得用,故曰秘色。”後來的文獻都附和此說。實際上,秘色是青釉色調的一種,色泛灰藍,釉面無光。秘色也並非始於錢氏,唐代已有,盛於五代,衰於南宋,元明時中斷。宋時的餘姚上林湖燒秘色瓷器,這時的釉色不再是那種青中微微閃黃的不成熟的還原色調,而是一泓清水般的湖綠色。因此國外也有將秘色稱為翡色。
我國古代陶瓷中,宋瓷以器形典雅、釉色純淨、圖案清秀獨樹一幟,無論是質量還是品種,都堪稱我國古代陶瓷的代表和典範。它的美學追求高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千年來,一直無法企及和逾越。它代表了我國陶瓷的最高水平。宋瓷以單色釉的高度發展著稱,其色調之優雅,無與倫比。官窯系統的五大名窯全為單色釉,民窯八大窯系中除磁州窯和吉州窯外,其餘六個窯系基本以燒造單色釉瓷器為主。所以,追求色澤瑩潤,清素淡雅,純淨細膩成了宋瓷審美的主要趨向。而在現代的瓷器市場中,高古瓷的價格一直都居高不下,其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不是近代瓷器所能比擬的,而本件青釉雕刻蓮花執壺無論從做工,釉色,器型,都是上等之作。收藏價值極其高
閱讀更多 收藏小學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