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未來房子到底是“白菜價”還是“黃金價”,你們怎麼看?

花花世界難見真情


如果期望未來的房子成為白菜價的話,那麼很可能就會失望了。房子是一件很特殊的產品。首先他是剛需。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必須需要的。有房子你才能叫家嘛。第二個房子是一個具有金融屬性的產品,因為他是要依靠槓桿才能夠建立起來的。第三個就是房子的原材料,也就是土地是稀缺的。這個不像工業原料,它可以無限制的開發。

所以房子是很難成為白菜價的。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無論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還是日本。在這些國家你都看不到房子是成為白菜價的。當然在那一些農村偏遠的山村鄉村,之前的房子現在是很便宜的。甚至在一些被時代拋棄的城市,那麼房子也是很便宜的。因為人口在大量的流出。但是這些流出的人口,他奔向了什麼樣的城市?一定是具有更好的工作就業崗位,能夠帶來更高的薪酬,有巨大的交通便利優勢,有醫療資源,有教育資源,有優秀的商業資源。這樣的城市能夠源源不斷的吸引其他城市的人口進來。這樣的城市,它的房價會一直堅挺的。

今年我們已經出現了,像一線城市均價都要五六萬。也出現了像鶴崗這樣的城市,一套房子也就三五萬。這兩種強烈的對比在向我們暗示了什麼呢?一線城市擁有全國最好的資源。所以他能夠不斷的吸引新的人口進來。所以它的產業也會不斷的迭代更新,向利潤率更高的產業跟進。

而像鶴崗這樣的資源型的城市,在資源枯竭的時候。人口大量的流失。沒有人口的支撐,房價是沒有支撐力的。所以有類似於這樣特徵的城市,未來它的房價都比較危險。

所以從全國範圍來講的話,房子是不會成為白菜價的,他只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價格越來越堅實,甚至還會繼續往上走。但是城市的房價會進行分化,那些最有競爭力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他一定是吸引全國最有能力的最優秀的年輕人,或者有財富的人進去。這些人會帶來實際的需求,這些人繼續推動這個城市的經濟往前面發展。城市經濟的發展又會繼續支撐這個城市的房價。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

所以當我們思考未來的房價是會成為白菜價還是黃金價的時候,我們更應該考慮我們當下所處的城市未來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前面20年確實是一個黃金時代,但是未來的十年可能就是一個白銀時代。過去那一種三五年翻番的局面,未來都不會產生了。即便是有漲幅,也只是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一個漲幅,或者說和我們的M2的發行增速相適應。

所以與其考慮未來房價會怎麼走,還不如更好的去考慮,你所在的城市是一個向上走的城市,還是一個向下走的城市,還是有停滯不前的城市?你如果有能力去選擇的情況之下,你去繼續待在當前城市,還是可以做出一些改變?


壹號股權


我現在有2套房 我父母2套 找個條件相當的對象 生一個孩子。這孩子出生就揹著8套房子。以後會有兩個這樣的孩子結婚 就有16套。 他們再生一個孩子 再找一個條件相當的 那孩子就有32套。所以房子以後不值錢。你一定要堅持活下去呀



吾家有女初成長bl


馬雲的一句“未來最便宜的是房子”引發了無數民眾的無限遐想,盼望著白菜價的房子能夠成為現實。其實,你真的是想多了,人家馬雲的邏輯是隨著互聯網電商的快速發展,線下實體店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商業地產需求將逐步萎縮 ,商鋪會越來越便宜。很多人會說,現在一家人都有1套房子,兒女結婚再買一套就是三套,如果都是獨生子女,孫子以後就是三套房。事實真的如此嗎?未來十年,房子成為白菜價可能性不大,但是未來房子的價格會回落是大概率事件,畢竟房子的建造也是需要一定的成本,除非房子成本比白菜還便宜,就會出現白菜價了。

房子的量是逐漸增多的,長期來看房子的價格應該會緩慢回落。房子要是白菜價,那豈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了,人人都能買上幾套?如果真的如白菜價,西方國家為什麼租房率那麼高,你以為他們真的只是覺得租房自由麼?買不起才是關鍵的原因。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和房價,基本是同步的,收入越來越高,物價自然也會越來越高,只有房價會逐漸下跌,這怎麼可能呢?我們國家的房價當然是偏高的,以西方的房價收入比來計算。

這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我認為是跨越式發展。所謂跨越式發展,你就得付出更多代價。就跟汽車超車一樣,你得深踩著油門才行吧,油耗是不是比正常巡航的汽車要高很多,如果一直超車,是不是油耗會更高。

我們國家跨越式發展,也是需要透支的,城市在加速建設,產業在加速革新,過去這幾十年一直是透支,透支是需要錢的,錢是需要地來還的,需要更貴的地來還。房價便宜不了。國內大城市的土地供應尤其是市中心的土地供應,普遍處於較為枯竭的狀態,除非城市化已經完全結束,以及人口紅利和經濟中心發展模式徹底消失,否則大城市的房屋還是會有很多新增人口趨之若鶩地購買,但在目前的價格高度上,不會成為合適的理財投資方向,只是對於自住人群來說,有一定心理上的保值增值安慰作用罷了。


張S119470743


這就要看多久的未來和在哪裡了?

過去十年漲價的邏輯

過去十年間,我國的房價經歷了一波異常快速的上漲,很多地方的房價都是翻著倍的往上漲,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貨幣的超發,超發的貨幣來自於三個方面:

1、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國家推出了4萬億的救市計劃,再加上貨幣的乘數效應,近20萬億的或被被投放到市場;

2、2015年,降利率,房產按揭貸款基準利率降到4.9%,在加上很多銀行在這個利率的基礎上還要又一定的折扣,使得購房的成本大幅下降,大家都去加槓桿買房,貨幣通過借貸投放向房地產市場;

3、過去幾年天量的棚戶區改造計劃,並且棚戶區改造之後時貨幣化的安置,一方面拆房子讓很多人有了購房需求,另一方面補償又讓這些人有錢了,這個因素的影響在三四五六線城市更為明顯。

貨幣多了,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未來白菜價的房子在哪裡

首先,支撐房價上漲的因素統統不見了,銀行收緊銀根,棚戶區改造也接近尾聲,2019年的總體棚改規模下降到了2018年的一半,再加上政策上的層層加碼,未來房價在繼續上漲的動力不見了。

那麼未來那種城市的房子是“白菜價”呢?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兩個城市,鶴崗和玉門,這兩個城市的房價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前些日子有個新聞,有個流浪漢跑到鶴崗用攢下來的五六萬買了套房子,玉門更是誇張,老城區的一套兩房幾千塊。參照一下我們可以發現,在未來,沒有產業支撐,沒有人口支撐的城市,房子會變成“白菜價”。


經濟觀察哨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下面幾組數據:

1.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家庭調查與研究中心發佈的《2017中國城鎮住房空置分析》報告,2017年中國城鎮地區空置房約有6500萬套,住房空置率21.4%。

2.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雲昌,在博鰲論壇第32次月度例會上表示,現在中國住宅人均1.1套。人均建築面積大概在30一40平米之間。

3.有專家估計,目前中國的房子實際夠34億人居住,而我國總人口不到14億。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房子已經過剩了,根本就不存在供求不平衡的矛盾。為什麼各地還都在建房,而房價還那麼高呢?個人認為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個人住房擁有率嚴重失調,空置房不等於人人有住房住。

2.建築面積不等於實際使用面積,使用面積只有建築面積的75%左右。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人均住房面積根本就達不到30平米。

3.目前我國的房子夠34億人居住,這個數據不準確。

如果這些因素都不考慮,那麼今後的房價又如何呢?首先要看我國今後的城市發展規劃,今後的城市發展方向是建立中心城市,以城市群建設為目標。二是加快城鎮化發展速度,城鎮化率由現在的58%提高到70%。三是城市落戶制度的逐步全面放開。無論是從那個方面來看,人口流動將成為必然。按照這個設想,今後會有1億以上的農村人口流入城市,三四線城市的部分人口會向一二線城市轉移,五六線城市及小縣城更多的人口流入到三四線城市。小城市的空置房數量會越來越多,房子也就變的越來越不值錢,而大城市的房價會越來越高。至於說‘’白菜價‘’也好,‘’黃金價‘’也好,主要看國家的政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既沒有人口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且偏遠的地方,成為第二個鶴崗是完全有可能的。

個人理解有限,難免有誤,請批評指正。


平淡如水5343


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仔細分析下:

1.買房的群體50-70後基本都有購買力了,基本可以說人均手上有1-3套以上房子了。

2.那麼他們的子女基本都在80-20後了,家裡條件好的,基本上是好幾套房子了,市裡面的可能有房子基本都是置換和改善型的居多。

3.目前那一類人有購買力,那就是大學生,準備在武漢落地的大學生,大一大二的學生基本家長很早就已經開始購買了,等到畢業後可以直接步入工作或者婚姻了。

4還有就是周邊的2-3線城市往一線城市購買,這樣的也有,有實力的該買的早就買了。

5.目前的市場份額新房和二手房佔比3/7,新房佔比成交率的7成,二手房佔比3成,這個就足以說明置換的少了,新房佔比達到7成為什麼這麼高,很簡單就是我說的大學生和2-3線的購買力居多,基本都是2-3-4環外的開發商,市中心已經沒有地了,該開發的都開發玩了,所以你們自己想想。

這個所謂的房價是怎麼樣的一個現狀。



鄭從文Avan軒博新媒體


未來房子馬雲曾戲言,戝如蔥,房子歸概到底商品屬性,由供需關係決定其價格。存量和增量房的總供給量,剛性購房需求量,決定未來的房價是白菜價還是黃金價。

房價作為一種商品,基成本由土地購置成本,建安成本,材料人工,銷售費用,各種稅費。其中土地成本是其最大成本佔比50-70%。從新增房屋成本來看,建安成本是固定的,可以計算清晰,可控,變動較大土地成本。如果未來土地成本不上漲,未來房價就沒有上漲理由。

國家地方土地財政政策,地方土地收入是推動房價的主要原因。如果國家能放開土地政策,放開壟斷經營,允許更多土地入市,平抑市場需求。已宣佈農村集體土地可以入市交易,大方向上是定的,但具體措施還沒落實,可以預見,未來土地政策放開,將大大降低房價成本。國家調控政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穩地價是其重要一環。

從供需關係,中國經過二十年的城鎮化建設,存量房和在建房數量巨大。據測算,存量房總量平均每人35平米,這個水準達到美國東西海岸發達地區水平,居住小康早已實現。但房屋存在地域和結構性問題,一線城市,高科技和先進製造業比較發達,就業充分,人口呈淨流入狀態,城鎮化還遠未結束。但三四線城市房屋供給已出現過剩苗頭,特別最後一波上漲,從2015年上漲幅度最大的。

從需求端,中國人口紅利已消失,步入老年化。現實生活中,一對中年夫妻未來面對四個老人,上一代可能留兩套房子,加上結婚自已一套,一家基本擁有三套左右房子。生活壓力和觀念轉變,不願生,新生嬰兒減少,剛需購房人口大幅減少。未來房價供給過剩是可預期的。所以房子下降是一定的。

綜上,未來房價由供需關係決定,人為的干預會延緩房價的下跌,但不能改變其中長期的價格運行趨勢。


看透大市


房子未來到底是白菜價還是黃金價?大眾怎麼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說了算。我們不相信別人,但一定要相信有遠見且成功的人士。比如說我們要相信馬雲對房價的看法。

馬雲曾經說過未來十年房價如蔥。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可能放假,下跌到一個很便宜的價格,比如說比我們每個月平均工資還要低。也有可能是通貨膨脹讓蔥的價格上漲到每平米房子的價格。

但綜合來看,的價格想要上漲到每平米房子的價格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那麼這中間只有可能房子的價格下跌到一個平均月薪之下。

2019年房價

2019年是我國宏觀調控對房價控制最嚴格的一年。以住房不炒作為前提條件進行宏觀調控。這是對金融敏感或先知先覺的,已經明顯的感覺到2019年房價調控已經基本結束。

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下跌幅度超過了10%,甚至達到了20%,在2020年也許會延續這一價格繼續下跌,跌幅可能在10%左右。

而後知後覺的投資者還認為房價會上漲,還在買入房子。我們在2019年年底看到昆明有一位女士在買入房子之後,沒有過多長時間直接房價下跌,導致他虧損二三十萬,而且進行了維權。

這種維權其實不受法律保護。比如說你買個房子如果賺錢了,你會把多餘的錢還給開發商嗎?目前房地產行業投資行為比較嚴重,剛性需求其實並不太多。

2020年的房價

在2009年年底我們看到出生人口比2018年年底降低了400萬,2019年出生人口1100萬。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退休的人和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

對於90後來說根本不需要買房。對於00後來說,每一個00後也許手中有3~5套房子。由此可見,你覺得2020年之後的房價還會繼續上漲嗎?

綜合來看,房價的上漲是由於黃牛黨的炒作,和開發商的漲價造成的。並不是由剛性需求帶動房價的上漲,也就是說房地產泡沫形成,是由於炒作。

而這種炒作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逐步縮小。這也是為了讓房價迴歸理性,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為了讓房地產行業軟著陸。


社長財經









投影150217949


最近這兩年房子的價格基本上趨於穩定,因為在2016年剛漲過去一波。很多人就喜歡追風,房子價格穩定的時候不買,但是當房子剛要漲起來的那一波的時候瘋狂的去買,也就是說看著別人買的時候自己也心慌,總怕買不到,所以價格就是這樣給漲起來了。現在大家又在討論房子的價格,有的人預測未來房子的價格並不高,但是這並沒有太多的科學依據。也有人說房子的價格未來是黃金價,但是又要分為地段,比如說城市不同,價格當然也不相同。各有各的說法,但是作為大眾來說應該如何做呢?


就看買房子的目的是什麼了,如果說自己剛需。比如說需要結婚用,那即使沒錢借錢也要買房子,因為沒有地方住啊。也有一些人,原來的房子比較小,可能兩口人住還可以,但是結婚有了孩子之後就滿足不了,需要換大房子,那這個時候也是必須要買的。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需要買的時候,就趁早買比較好,不要猶豫也不要徘徊,更不能等待。買房子的確是一件大事,可以聽取別人的建議,但是也要有個人的主見,有個人的想法。也就是說如果你買房子是必須要買的,宜早不宜遲。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說買房子的話是投資使用。那這個時候又要考慮一下自己手頭裡到底有多少錢?是買普通的家庭使用房還是買門面房?當然啦,價格也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就要對比一下你所在的城市以及和其他相同的城市的樓盤的價格,尤其是近三年之內的價格,做一個對比。然後再參考一下地段,是不是有投資的必要性?其實作為投資來說的話,也需要考慮一下未來幾年甚至是以後,你會不會在這個城市住?如果說你根本不想去這個城市,就是為了投資的話,那也不建議去,比如說你在北方生活買一個南方城市的房子,或者是說你在南方生活買一個北方的城市的房子,這都不是太現實。
房子的價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從最近這20年來看,基本上10年一次的價格上漲。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小週期了。但是不管怎麼樣,它也不會降得太多,也不會上漲的太多,像一些一二線城市價格上去之後基本上也下不來,但也不會漲的太多,基本上趨於穩中有漲。所以應該也不會出現白菜價甚至是黃金價兩個極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