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竹書紀年》中說帝辛時天上掉泥巴,這種情況在古代是否存在

在歷史學界,人們普遍認為,《竹書紀年》是一部比《史記》更客觀的史料,其所記載的歷史,似乎更接近於歷史真相。

比如“堯舜禪讓”的問題。《史記》裡記載的是堯、舜在年邁的時候,考察並任命了部落裡更有德行和才幹的舜、禹擔任部落首領,並主動把帝位禪讓給了舜、禹。但是《竹書紀年》裡的記載剛好相反,並不是禪讓,而是堯、舜年邁的時候,舜、禹分別發動政變,把他們逐出部落或者囚禁而死。總之,《史記》更強調文明的力量,而《竹書紀年》則更強調叢林法則。

《竹書紀年》中說帝辛時天上掉泥巴,這種情況在古代是否存在

(堯舜禪讓)

不少學者認為,根據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狀況,以及後來夏朝的歷史演變,《竹書紀年》的記載,在摒棄了封建時代道德教化的因素下,似乎更客觀一些。

那麼,既然《竹書紀年》的記載,摒棄了道德教化的成分,為什麼它在記載帝辛(紂王)的時候,卻說在帝辛五年夏天的時候,天上下“土雨”這樣的話呢?這樣的話,是不是在說帝辛無道呢?當時有沒有可能下土雨呢?

我們先來看看《竹書紀年》上的這一段記載。

“三年,有雀生鸇。四年,大蒐於黎。作炮烙之刑。五年夏,築南單之臺。雨土與毫。”

這一段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帝辛繼位後的第三年,有一隻雀兒生了一頭鸇。鸇是一種猛禽,是專門吃雀兒的猛禽。帝辛繼位後的第四年,他在黎這個地方田獵。接著他又發明並使用了慘無人道的“炮烙之刑”來處置人。帝辛繼位後的第五年夏天,他在南單修築高臺(用來飲酒作樂或者召引神仙的臺子),這時候,在毫這個地方,天上下起了土雨。

《竹書紀年》中說帝辛時天上掉泥巴,這種情況在古代是否存在

(帝辛)

前面我們剛說了,《竹書紀年》比較客觀,道德教化的成分不重。但是這一段內容,感覺滿是道德教化的意味。第一句,雀兒生了吃雀兒的猛禽,這簡直就是在說,帝辛這個人當了帝王坐了江山以後,將會把商朝的江山給搞滅亡。帝辛的父親傳位給帝辛的時候,是希望他能守住,並且世世代代傳下去的。哪知道,帝辛卻親手把自家好端端的江山給毀了,這難道不就是“有雀生鸇”嗎?

第二句,“大蒐”在古代是一種莊嚴的儀式,也是帝王貴族家正常的儀式,原本無可厚非。但後面跟了一句“作炮烙之刑”。帝辛為什麼作這樣殘酷的刑罰呢?是不是因為他已經不是搞儀式,而是專注於嬉戲遊玩,有大臣勸諫他,他不聽,因此才搞這樣的東西懲罰那些大臣呢?

第三句,帝辛修築“南單之臺”,天上下起了土雨。這句話再明顯不過了。古代是不能輕易大興土木的,因為生產力水平受限。如果大興土木,國力就會大大地消耗。但是帝辛卻大興土木,擅自動土。而且修這種臺子,還是為了自己享樂。後面寫的在毫這個地方下起了土雨,非常具有寓意。就好像在說,泥土本來應該是在地上的,現在帝辛把它搞去修高臺,就相當於泥土從天上落下來一樣。

《竹書紀年》中說帝辛時天上掉泥巴,這種情況在古代是否存在

​(帝辛)

不過,雖然看起來這一段文字敘述,有著這樣的“微言大義”,有著這樣道德教化的成分。那麼,這一段文字所記載的歷史事件,會不會是真實的呢?也就是說,雀兒會不會生出猛禽來?天上會不會下土雨呢?

根據我們現在的科學研究,這樣的事情並非不存在。

我們都知道,許多候鳥都有“寄生”的現象。由於它們需要不斷地南來北往,追逐氣候生存。因此,它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哺育後代。於是,它們就常常把卵產在其它鳥的巢中。比如,大杜鵑鳥就經常把卵產在別的鳥的巢中。古人並不懂得這個道理,看見雀兒的巢裡出現了一種大型的鳥,便覺得這件事非常怪異,由此便把這樣的事情記載下來。

至於天上下土雨,更是非常正常。我們現在知道,沙塵暴其實就是一種土雨。只不過古人不知道沙塵暴的道理,覺得這是違背天象的事情,所以才有這種特別的記載。

總之,《竹書紀年》裡面記載的這兩件反常的事情,確實是是可能存在的。《竹書紀年》把這件事記載在這裡,也是客觀的。當然了,他把這些現象羅列在帝辛統治的時期,而不是羅列其它事情,肯定有批評紂王的意思。作為一部史書,在這一點上。和《史記》是一脈相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