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兒童常見眼病

在6月6日全國愛眼日當天,我們邀請南陽醫專一附院眼科主任梁莉撰寫了《兒童常見眼病》科普文章以饗讀者。

兒童常見眼病

現狀

WHO:全世界每一分鐘即新增加一名失明兒童

12歲之前學習80%通過視覺完成

中國近視患者已多達7億,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

全世界弱視發病率:2-4% ,估計我國弱視兒童約1千萬

兒童作為特殊群體,其視覺發育有其獨特特點:

關鍵期為0-3歲;敏感期為0-12歲;雙眼視覺發育成熟期為6-8歲

不同階段視力發育的標誌:出生:無目的的眼球運動

1歲:可指出頭、鼻、眼,視力約0.1

2歲:視力約0.3-0.4

3-5歲:視力約0.5-1.0,兩眼相差不超過2行

6歲:視力約0.6-1.0,兩眼相差不超過2行

7歲以上:視力約0.8-1.0

基於視覺發育特點、視覺的重要性及近視、弱視的高發生率,今天,我們著重從以下方面進行交流:

兒童常見眼病;兒童近視眼的防控;弱視規範的治療策略

一、兒童常見眼病概述

兒童常見眼病

兒童常見眼病

感染性疾病

結膜炎

眼瞼感染

新生兒淚囊炎

先天發育性:眼瞼內翻、倒睫

先天性上瞼下垂

夜盲症

先天性白內障

先天性青光眼

視網膜膜細胞瘤

屈光性疾病

屈光不正

斜視

弱視

其他:眼外傷 等

1、結膜炎 結膜炎細菌性,病毒性

兒童常見眼病

過敏性臨床特點:

—結膜充血,異物感、眼分泌物多,癢,可伴有畏光

—局部點用眼液或眼膏

預防:

—注意眼部衛生,避免交叉感染

2眼瞼感染

麥粒腫

眼瞼腺體急性感染

紅、腫、熱、痛

治療:全身及局部應用抗生素,必要時手術

皮下圓形腫塊,無壓痛或輕微壓痛瞼板腺特發性無菌性慢性肉芽腫性炎症

治療:熱敷,局部激素治療,必要時手術

3新生兒淚囊炎

臨床特點:

—三大症狀:流淚,大量的眼屎,還有眼瞼溼疹

病因:

—由於鼻淚管下端的胚胎殘膜沒有退化,阻塞鼻淚管下端,淚液和細菌瀦留在淚囊內,引起繼發性感染所致

—部分是可以自愈 ;

—滴用抗生素眼水、淚道按摩 ;

—沖洗及探針探通 ;

4先天性上瞼下垂

臨床特徵:

—睜眼困難、瞼裂變小、視物時下頜上抬

—單側或雙側發病

—可合併弱視或併發斜視

病因:—胎兒期動眼神經或提上瞼肌發育不全

—具有一定遺傳性

—輕度者可於學齡前手術

5、先天性白內障

臨床特點:

—瞳孔灰白色或白色反光,視力下降

病因:

—孕期生病或理化因素影響,造成胎兒眼睛晶狀體發育障礙;

—與遺傳相關

—輕度:藥物和視覺訓練相結合

—重度:手術治療,一般出生後3個月即可手術;雙眼白內障患兒為縮短單眼抑制的時間,手術間隔時間可儘量安排較接近。一般間隔一週比較合適。

預防:

—做好孕期保健

—避免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感染

—慎用藥物,避開射線等

6、先天性青光眼

臨床特點:

—大眼球、大角膜、大瞳孔

—伴有畏光、流淚

—視力障礙,甚至失明

病因:

—胎兒期眼球前房角發育不良,使得房水流出受阻,眼內壓逐漸增高

7、視網膜母細胞瘤

臨床特點:

—早期表現:瞳孔區出現黃白色反光,很像貓的眼睛(貓眼)

—惡性腫瘤,發病率佔眼內腫瘤之首,雙眼發病佔30%—50%

病因:

—與遺傳有關,父母一方的家族中曾有此病的患者或母親孕期受到某些有害因素襲擊,導致胎兒染色體發生畸變

—手術摘除眼球

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鑑別診斷: 臨床上有許多以瞳孔內有黃白色反光為主要特點的眼病應與本病鑑別 。

(1)、轉移性眼內炎及葡萄膜炎:

小兒高熱急性傳染病後,病原體(細菌,病毒等)引起視網膜血管阻塞,形成侷限性黃白色病灶,進而導致玻璃體膿腫,則呈黃白色瞳孔 。病史,超聲波,X線照相及前房穿刺細胞學檢查可資鑑別。

(2)、Coats病:

多發生於6歲以上男性兒童少年,病程較長,發展較慢,視網膜血管廣泛異常擴張,常伴有血管瘤,視網膜下形成大片白色滲出,常伴有出血和膽固醇結晶,進而繼發視網膜脫離而呈白色瞳孔,超聲波檢查無實質性腫塊回波

(3)、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

多發生於接受過高濃度氧氣治療的早產兒,氧對未成熟視網膜即未完全血管化的視網膜引起原發的血管收縮和繼發的血管增殖,常在生後2~6周雙眼發病,病史和超聲波檢查可供鑑別。

(4)、原始玻璃體增生症:

本病為眼部先天異常,原因為胎兒期的玻璃體動脈未消失並有增殖所致,表現為晶狀體後面有較厚的灰白色結締組織並伴新生血管,一般出生後即發現白瞳孔,見於足月產嬰兒,90%以上為單眼發病,多伴有小眼球,淺前房,瞳孔異常等,超聲波檢查可幫助鑑別。

8、斜視

斜視位置:內斜、外斜、上斜(垂直)

斜視表現:隱斜、間歇性、交替性、恆定性

目的:儘可能使雙眼視軸平衡,增加獲得雙眼單視可能性。

措施: 減弱較強的肌肉作用。 加強較弱的肌肉作用。

二兒童近視眼的防控

兒童常見眼病

中國近視患者已多達7億,是美國現有人口的2倍;

我國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

我國青少年近視約1/3是不正確驗光配鏡造成的

切實加強兒童視力保護工作 ,刻不容緩

近視高發因素

第一、學習壓力大,近距離作業時間長,握筆姿勢錯誤

第二、電子屏幕的普及化

第三、不良的用眼習慣和用眼環境:如躺著看書等

第四、戶外活動減少

第五、家長錯誤的觀念:戴了眼鏡就摘不下來;戴了眼鏡就萬事大吉

第六、不合理的配鏡

第七、不健康的而飲食習慣:如過多攝入油膩食品、甜食

預防:足量的戶外活動: 白天光線充足時進行;

每天累計超過2小時;

2、創造健康用眼環境,控制近距離用眼時間:

選擇適合孩子身高的寫字桌椅;

選擇優質檯燈;

養成正確近距離用眼姿勢(牢記“一尺一拳一寸” )

持續學習期間間斷休息幾分鐘;不要在移動的環境看書

保證充足的照明閱讀條件,避免光線過強或過暗

不要躺著或趴著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

3、必須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1)、間歇用眼:連續看電視或操作電腦30分鐘後,應休息5到10分鐘

(2)、不玩手機:孩子自制力差,長時間使用手機不僅影響學習,還會出現視疲勞、視力模糊等症狀,最終導致近視,甚至散光。

4、一副合適的眼鏡:

(1)、正規眼科機構;

(2)、要有準確的眼光度數;

(3)、要有個性化的處方:

(4)、要有詳細的配鏡參數;

(5)、要有精確的眼鏡加工

(6)、根據複查情況及時更換眼鏡

5、摒棄錯誤觀念 如果給孩子戴了眼鏡,就會繼續加深孩子的度數,不願意帶孩子配眼鏡。殊不知,近視測出現幾近視度數加深,和戴眼鏡是沒聯繫的,近視的發生與平常不合理用眼才有關。

後果一:視力下降更快

不戴眼鏡會加重眼睛的疲勞。

後果二:影響視力的正常發展

近視不戴眼鏡,孩子的集合能力的調節失去平衡,會影響視力測正常發展。比如兩眼度數相差太大,如果不配眼鏡,有些孩子的眼睛會逐漸發展成斜視,有些則一隻眼睛的視力被壓抑,時間久了,那隻眼睛功能也就等不到發展。

後果三:視功能發育受阻,成年後難以矯正

後果四:容易引起弱視

不及時配鏡的話,表現為經常眯眼看東西,會導致上下眼瞼長期壓迫眼球,而且眼外肌的過度牽拉,會拉長眼球前後徑。一些嚴重屈光不正的,不及時配鏡,還會引起弱視。

6、合理膳食,保證充足的睡眠:

少食油膩食物及甜食:過多攝入油膩、甜食後易導致血液中大量酸性代謝產物聚集,造成血鈣下降,影響鞏膜功能,降低眼球壁彈性,導致近視。

7、定期到正規眼科檢查,建立專屬視力檔案

弱視

定義:眼期,進入內的視覺(光覺和形覺)刺激不夠充分,剝奪由於先天性或視覺發育的關鍵了黃斑清淅成像的機會(形覺剝奪)和兩眼視覺輸入不等,引起清楚物像和模糊物像之間的競爭(雙眼相互作用異常),所造成的單眼或雙眼視力低下。一般眼科檢查無器質性病變而視力不能矯正到0.8者均為弱視。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不一,0.3~1.0

標準高,0.8~1.0,假陽性率高

標準過低,0.3~0.4,漏掉部分弱視兒童

臨床指南中弱視篩查年齡眼科:

建議篩查開始年齡為1歲,1-3歲兒童採用眼底瞳孔反應照相法檢查,發現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參差、斜視或屈光間質渾濁等弱視危險因素。大於3歲兒童開始視力篩查

弱視的病因及分類

斜視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屈光不正性弱視;形覺剝奪性弱視;先天性弱視

視覺發育的關鍵期是3歲以前,敏感期是12歲以前。在這個階段,視覺環境影響視覺系統的發育,視覺系統對異常刺激表現出超常的敏感。惡劣的視環境易導致弱視,特別是視覺發育關鍵期內,同時也是治療弱視的最佳年齡。

1、矯正屈光不正

正確的屈光檢查及合理的配戴眼鏡

基本配鏡原則:

遠視眼佩戴視力最好的最高度數;

近視眼佩戴視力最好的最低度數。

2、遮蓋法 改變視環境,促進弱視眼使用、發育

單眼弱視,遮蓋健眼。雙眼弱視,雙眼視力相差2行以上,交替遮蓋

3、壓抑法 壓抑健眼看近:健眼上阿托品並全部矯正,弱視眼過矯以利於看近

壓抑健眼看遠:健眼上阿托品並過矯以便看近,弱視眼戴矯正鏡片以便看遠

屈光不正和遮蓋是弱視治療的兩大支矯正柱。在此基礎上可以輔助於其他方法,但是絕不能僅僅進行輔助治療,忽略主要治療方法

小結

斜視、弱視是兒童發育期的常見眼病

早期、準確的對兒童進行弱視篩查;正確理解弱視的界定標準,不要無意間擴大弱視群體。充分考慮兒童發育的因素,合理的處方配鏡,個性化的規範治療。在視覺發育的可塑階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絕大多數可以治癒;弱視診斷延誤、治療不當、將導致終生視力低下。

兒童常見眼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