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揭密:亿万金建最高的“道宫”,与天神相接,死一人后神转折发生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传奇,北魏王朝大地上曾有过高耸入云的道宫,建造标准是听不到鸡鸣犬吠,要足够高能与天神相接。一个人,让道教成了北魏国教。

这样高的道宫,与传说中的“通天塔”类似,没有非常的人力财力根本做不到,当时是用北魏的一国之力打造的。而说服北魏国主拓跋焘建造道宫的人也确实有仙风道骨,他修道几十年,在北魏成了国师。而那个超级高的道宫搞了十多年,却搞没了。

揭密:亿万金建最高的“道宫”,与天神相接,死一人后神转折发生

道士叫寇谦之,原来是一个县官。他平常除了工作以外就好道术研究的是修身养性,他看遍能搜集到的道书,可也没整明白多少。他折腾自己身心很多年,却没能成为神仙。

有一天,寇谦之到亲戚家中办事发现了一个奇人。这个叫成公兴的人是一个帮工,他长相奇特、体格健壮,干起活来从不偷懒,很少休息,真象个永动机一样。

寇谦之观察后认定,这人有门道,就跟亲属要来这个奇人。成公兴到了寇谦之家中做事,他勤劳朴实很有人缘。正所谓真人不露相,成公兴天天在寇谦之身边混,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然而有一天,成公兴一鸣惊人,寇谦之很想拜他为师。  

起因是寇谦之推导日、月、星辰运转,总有错误,他烦躁不安。成公兴走过来要帮忙,寇谦之觉得《周髀算经》过于复杂,不相信成公兴能懂。结果成公兴点拨几处,寇谦之很快算出七曜动行规则。大喜之际,寇谦之就想拜成公兴为师,令寇谦之百思不解的是成公兴坚持要拜寇谦之为师。

反正到了最后,寇谦之在困惑中成了师傅,而实际上俩人在一起切磋道法,切磋来切磋去,俩人告别俗世生活隐居在嵩山修道。

揭密:亿万金建最高的“道宫”,与天神相接,死一人后神转折发生

成公兴暗示自己有来历,说本来自己是仙人徒弟因误烧了仙宫被罚到人间。要做工七年,还要传播道法给合适的人,这样才能解脱。成公兴传授给寇谦之很多道家修炼秘法后,果然消失了。  

在临别之际,成公兴叮嘱寇谦之说:你还在七情六欲中挣扎,还不能成仙了道,但可以在人间为帝王师,一样大有成就。

高人离开后,寇谦之又在山中呆了很久,按着流传的说法,他感召天地,获得了天上的太上老君认可,于是来到了北魏传道。

当时的北魏,有一个能人叫崔浩,他辅助北魏皇帝拓跋焘治理天下。崔浩想用华夏文化改造北魏鲜卑族落后传统,儒家学问、道家信仰都是他要灌输给拓跋焘的真知,崔浩要向全国推行汉化教育。在那个时代,用汉化教育改造北魏鲜卑人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当寇谦之找到崔浩时,崔浩感觉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俩人相见恨晚。

在崔浩极力推荐下,拓跋焘奉寇谦之为国师。寇谦之还是很厉害的,毕竟是当过县官的修道人,各方面都能玩得转。在寇谦之预言和鼓励下,拓跋焘挥师西进,横扫强敌西夏,缴获十几万头牛马牲畜。

揭密:亿万金建最高的“道宫”,与天神相接,死一人后神转折发生

道教在北魏大放异彩,在寇谦之策划下在北魏京城附近建造了高大的道坛,五层高的“玄都坛”平时就有道士一百多人讲道祈福,盛况空前。在寇谦之建议下,把北魏年号也改为“太平真君”。

说来说去,这一切总有些《西游记》的情节,吴承恩当年写书时恐怕也参考了这段历史,有些佛道之争情节很类似。因为拓跋焘发现了当时的佛教寺院中暗藏着巨量财物和兵器,以及僧人与一些造反叛乱份子勾结的信物,一审这些僧人发现还有僧侣曾与一些贵妇在庙中私通,让拓跋焘非常愤怒。本来北魏国家兵力就稀缺,而大量的平民百姓成为僧尼严影响了北魏的国力。现在寺院中发现的赃物成了灭佛的借口,一场空前绝后的灭佛活动开始,北魏境内很多寺院被捣毁,僧人被杀……

事实上,当时被封为天师的寇谦之是反对灭佛的,在他看来道教兴盛完全可能包容佛教的存在,而不必赶尽杀绝。而且寇谦之了解到北魏的太子信奉佛教,如果单纯一刀切灭佛,很可能让北魏政治前途动荡……

最辉煌的时光似乎在焦虑中来了,寇谦之准备大干一番,一座空前绝后的“静轮天宫”开始兴建。在寇谦之策划中,这座道宫要顶天立地,在高层听不到人间鸡犬声音,闻不到人间烟火气息,要与天神相接通。

“静轮天宫”就象是道教的天宫一般,耗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修建了十八年还没建完,以一国之力建造这么多年没搞定,可见规模是多么惊世骇俗。

揭密:亿万金建最高的“道宫”,与天神相接,死一人后神转折发生

别人只看到道教的辉煌,或者赞叹“静轮天宫”的宏伟,而寇谦之还看到了落日余辉。

有一天,寇谦之对那些沉迷于享乐的徒弟们说:我活着时,你们还能在荣华富贵打转,哪天我走了,恐怕静轮宫也修不成了……  

公元448年,83岁的寇谦之静坐在未完成的静轮宫中,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公元450年,崔浩被杀后,静轮宫被强拆,消失在时光长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