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認為哪些人能稱之為國士?

一枚螺絲的世界


國士者乃指的是一國之優秀人才。

在我國古代能稱之為國士得有: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史上傑出的軍事家。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謀略家。

蕭何,漢初三傑之一,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三傑之一,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周瑜,三國時期吳國大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赤壁之戰大勝曹操,阻止了南北統一。

陸遜,三國時期吳國名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司馬懿,三國時期魏國權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謀略家、政治家,西晉王朝奠基人。

荀彧,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名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略家、政治家,輔佐曹操統一北方,東漢最後一位忠臣。

裴矩,隋唐時期名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地理學家,最著名的戰略就是成功分化當時中國的主要敵人突厥人,致使突厥分裂為東西突厥。

李靖,唐初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

郭子儀,唐朝功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將,再造大唐。

岳飛,南宋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積極抵抗金國入侵,大漢民族的英雄。

辛棄疾,南宋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詞人、軍事家。

文天祥,南宋名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愛國主義詩人,抗擊蒙古人入侵,大漢民族的英雄。

以上是古代部分可稱為國士的英傑,如果挨個細說下來都夠寫一本書了。

在新冠疫情當前,個人認為國士無雙可以用來形容我們尊敬的鐘南山院士。

在當前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受到疫情影響下,以鍾南山院士為首的這些不顧個人安危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們,都可以稱作是我們當代的國士,希望國士早日研究出疫苗結束這場特殊的“戰疫”。


小島知風


說一下男神鍾南山,真的可謂成為國士無雙

鍾南山,男,漢族,福建廈門人,1936年10月出生於南京,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2003年爆發非典,鍾南山當時就是主力之一就不多說了。這次冠狀病情,在爆發的最初階段鍾南山立馬就趕往前線去支援。前面吹哨人李文亮等醫生說會人傳人沒有人相信,鍾南山瞭解情況後,說明會人傳人,當機立斷封城。才使後面疫情更好的控制,如果沒有封城,現在疫情還會更嚴重。

兩次的逆行,83歲高齡。足夠稱得上國士無雙。


天青如洗


首先聲明,我回答都不是歷史上真實的國士,而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國士。

林殊-《琅琊榜》的主角

故事以我國南北朝時期為背景。林殊,大梁最強戰隊赤焰軍的少帥。雖然性情飛揚,但絕頂聰明。開文17年,赤焰軍在梅嶺被同朝政敵謝玉和夏江剿滅,七萬忠魂冤喪梅嶺。林殊摔下山崖,僥倖逃脫。不過身中劇毒,變了聲音變了容貌。返回金陵,以一個謀士的身份開始了他漫長的昭雪冤屈的歷程。最終,在他的不斷努力以及眾人的幫助下,冤案昭雪。

第1次讓我有這種感覺,是在他養病期間,得知南楚與大梁交戰,他毫不猶豫的派出了熟悉水戰的衛崢,始終把家國放在個人之前。

在劇中,他始終以國家興亡為己任。養病的12年裡,他始終關注著大梁的敵國大渝的動向。冤案昭雪後,大梁邊境告急,朝中無將,林殊毅然犧牲自己的生命,用三個月的時間擊退大渝,重整大梁北境防線。

赤焰軍的覆滅,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皇帝的猜忌,林殊恨他,但卻不殺他。當得知言侯想要炸死皇帝時,他及時阻止了言侯,並將國家安定放在個人恩怨之前,從這一點上看他始終心懷家國,胸懷天下。

國士,應當是以國家安危為己任。林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後,強烈向大家推薦《琅琊榜》



小智歷史趣談


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國士,即國士的標準是什麼,一般認為,要對國盡忠,以天下為己任,並受天下人敬重,還要有謀略見識、有人格號召力、有道德影響力。

以此為標準,歷史上堪稱國士的人不在少數,把歷史朝代捋一下,以我的理解,大致給出個名單。

1、姜子牙。渭水旁,水面以上直鉤垂釣,輔佐周文王、武王在滅商之路上屢建奇功。

2、周公旦。周武王之弟,輔佐武王之子周成王從13歲一直到20歲,實則代行天子職權,除內憂,斷外患,忠心不二,德能勤績,萬古流芳。

3、管仲。輔佐齊桓公,積極改革,富國強兵,君臣同心,稱霸春秋,尊享“君父"之稱。

4、韓信。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略不世出"又能忍胯下之辱,更是受贊“國士"一詞的第一人。

5、諸葛亮。德有《出師表》,功成八陣圖,未出山已定策三分天下。智、能、德、勤全俱備。

6、王猛。與苻堅君臣一遇,相見恨晚,一年五升官。權傾內外,改革內政,國力日盛,助前秦一統北方。

7、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輔助肅宗、代宗、德宗的三朝名將,最可貴的是功高不矜,光明磊落,寬厚待人。要能有能,要德有德,猶如定海神針般鎮著大唐江山。

8、岳飛。精忠報國,刻於其背,更刻於後世人心中,化作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道德功業,浩氣永存。

9、耶律楚材。博覽群書,天文地理,術數醫卜,觸類旁通,安邦治國,是元朝一系列施政國策的制定者,並堅決反對元軍殘酷的屠城政策。

10、范文程。沉靜好學,多謀善斷,奇計百出,文韜武略,爭取民心,已達古代謀士中的頂尖水準。輔助清朝三朝皇帝,建不世功勳。

歷史上能稱為國士的還有很多,正史已對他們蓋棺定論,料無異議。

這些人都是統治階層的輔助者,我稱之為“主流國士",除這些人以外,有一類人,或許不被主流認可,但在我心中,他們也堪稱"國士"。 例如譚嗣同,清末改良派,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對封建制度和清朝政權的憎恨。戊戌變法失敗後,面臨治罪,梁啟超勸他一起東渡日本,他拒絕了,以"我自橫刀向天笑"的慷慨就義來喚起更多後來者推動壯士未竟的事業。也堪稱一名悲劇性的國士。

現今時代,國士也算有,有人說面對疫情逆行走向武漢的鐘南山就堪稱“國士",為國盡力,為民盡心,有醫學才智,又有道德影響力。

以上就是我對問題的回答,祝 願中國能堪稱"國士"的人越來越多。





昨天即歷史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雲孫, 字宋瑞, 又字履善, 號文山. 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 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 因父喪未受官職. 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 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 以振奮人心, 並獻禦敵之計, 未被採納. 後歷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職. 鹹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聞元軍東下, 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 開赴臨安(今杭州, 當時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進兵江西, 收復州縣多處. 不久, 為元重兵所敗, 妻子兒女皆被執, 將士犧牲甚眾, 天祥隻身逃脫, 乃退廣東繼續抗元. 後因叛徒引元兵襲擊,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範迫其招降張世傑, 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 末句雲:“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經歷種種嚴酷考驗, 始終不屈. 於1283年從容就義, 年僅47歲,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 其中詩作達百餘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詩人、抗清將領。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或靈胥)。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父夏允□為江南名士,與陳子龍等創立□社。在明末主持清議,糾彈時政,同張溥等人的復社同氣相求,極得人望。夏完淳幼受父親影響,矢志忠義,崇尚名節。他聰明早熟,天資極高。5歲讀經史,7歲能作文;8歲時隨父赴北京,受到前輩文人的賞識。後隨父赴福建長樂,12歲時返鄉,拜其父之友陳子龍為師,與杜登春等有志少年組織西南得朋會,成為□社後繼。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南一帶抗清義師蜂起,他隨父夏允□、師陳子龍起兵抗清。約在投軍前夕,與錢秦篆結婚。清軍陷松江後,其父投水殉難。夏完淳誓志報國,順治三年春,與師陳子龍、岳父錢□重組義軍,上書南明魯王,魯王遙授完淳為中書舍人,太湖吳□的軍事參謀。吳軍不久潰敗,完淳隻身流離到湘鄂一帶,後返家。順治四年(1647)夏,在故鄉被捕,解往南京。洪承疇親自審問,他拒絕誘降,英勇就義,死時年僅17歲。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彬州(陝西彬縣),後遷居平江(江蘇吳縣)。范仲淹生於公元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初二,兩歲時,父範墉病故,母謝氏,貧無依靠,改嫁朱文翰(當時任平江府推官),仲淹遂改名朱說。四歲隨繼父北歸長山縣(現鄒平縣長山鎮)河南村,年稍長,繼父讓其學習商賈技藝,皆不喜愛,唯願讀書。因隨母改嫁倍受歧視,加之家境貧寒,范仲淹自幼形成自強不息的性格。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范仲淹到長白山醴泉寺借讀,刻苦自律,倍受磨難,每日"畫粥斷齏",篤學不輟。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得知身世後,前往河南應天府拜戚同文為師,繼續苦學。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士,初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29歲,復範姓, 改名仲淹。後歷任大理寺丞、秘閣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曾出任陝西宣撫史、陝西四路安撫史,戰功顯赫,又曾做過泰州,楚州、陳州、睦州、饒州、潤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鄧州、青州等地方官。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阿狸阿


何謂國士?

一曰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戰國策·趙策一》:" 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宋黃庭堅 《書幽芳亭》:"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

二曰國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荀子·子道》:"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 王先謙集解:"國士,一國勇力之士。"

三曰國中之翰林。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改翰林為國士,謂其學識超乎一國,以國士待之,自克以國士報也。"

綜合起來,能夠稱得上國士的,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國中之重臣,不是皇帝;二是德才兼備,具有非凡的才能、功勳卓著,並且無可替代;三是忠心不貳,始終為國效力,鞠躬盡瘁。對照這三個條件,個人以為歷史上可以稱為“國士”的有:

1.姜子牙。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集大成者,武能安邦、文能治國,姜子牙先是輔佐姬昌,修德振武,實現了滅殷興周的任務,被稱為"太公望"。到武王執政時,又因卓越貢獻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貴無以復加。文王所命太公為"太師",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推行以“仁義”治齊,選賢任能,使齊國逐漸由偏僻荒涼的小國窮國發展壯大為東方的大國富國。

2.霍光。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漢武帝時期,霍光任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職位,侍奉漢武帝左右,前後出入宮禁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錯誤。因此得到漢武帝的信任。在昭帝時期,霍光任輔政大臣,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他採取休養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勵農業,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對外也緩和了同匈奴的關係,恢復和親政策。這段時期和後來的宣帝朝被合稱昭宣中興,史家認為西漢自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在這段時間得到了恢復。漢宣帝評價霍光:故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宿衛孝武皇帝三十有餘年,輔孝昭皇帝十有餘年,遭大難,躬秉誼,率三公、九卿、大夫定萬世冊,以安社稷,天下蒸庶鹹以康寧。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復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無有所與,功如蕭相國。並圖畫十一功臣於麒麟閣,霍光居於首位(《漢書·蘇武傳》)。一代史家班固也認為霍光“擁昭立宣,光為師保,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3.管仲。名夷吾,字仲,諡敬,世人尊稱為管子,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主要事蹟是輔佐齊桓公,被稱為“仲父”。他執政四十年,因勢制宜,改進宗周制度,把齊國置為士鄉十五,工商鄉六,都鄙五,分設官吏管理,改革賦稅,發展農業,控制山海之利,從庶民中選拔賢能,使齊國民富兵強。又提出“尊王攘夷”策略,在他的輔佐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霸主。《淮南子·泰族訓》:"文王舉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舉賢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滅,秦任李斯、趙高而亡,此舉所與同。故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也;察其黨與,而賢不肖可論也。"

4.晏子。字平仲,原名晏嬰。春秋時齊國夷維(山東高密)人,齊國大夫,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世。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足智多謀,剛正不阿,倡導“仁政愛民”,主張薄斂省刑,他為政清廉,生活樸素,直言敢諫,正直無私,為齊國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聞名於諸候,博得了“管晏”合稱的美譽。宋人曾把管晏相比:“管子以桓公霸,然其家淫侈,不能身蹈禮義。晏子之為人勇於義,篤於禮,管子蓋有愧焉。然晏子事靈、莊、景皆庸君,功業不足道,使晏子而得君如管仲之於桓公,其所成就,當與鄭子產比耳。”(蘇轍《欒城集》)

5.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等。諸葛亮一生忠於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正因為有了他的全力扶持,蜀國才能多次以弱勝強,劉備才得以與曹操、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佈公、胸懷坦誠,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貢獻。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王羲之:“荀、葛各一國佐命宗臣,觀其轍跡,實奇士也。然荀獲譏於憂卒,意長恨恨,謂其弘濟之心,宜被大道;諸葛經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代。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容得爾乎?” 乾隆:”諸葛孔明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後志氣清明而經綸中理。“

6. 魏徵。字玄成,鉅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號“文貞”。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魏徵一生剛正不阿、有膽有識、敢於諫言,力勸太宗偃革興文、休養生息;輕徭薄賦、布德施惠;兼聽廣納、共治天下;知人善任、賞罰分明;居安思危、善始克終。他所提的各種建議,大多為太宗所信任和採納。唐太宗李世民說丞相魏徵:“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康熙:人臣進言固當直切無隱,人君納諫尤當虛懷悅從,若勉聽其言後復厭棄其人,則人懷顧忌不敢盡言矣。每閱唐李世民、魏徵之事,嘆君臣遇合之際,千古為難,魏徵對李世民之言‘臣願為良臣,毋為忠臣’,嘗思忠良原無二理,唯在仁君善處之,以成其始終耳。

7. 文天祥。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文天祥雖為文人,但他始終心懷天下,主張正義,面對國家危難,義然投筆從戎,捨身取義,殺身成仁,表現出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雖然被俘,但他始終保持了堅貞不屈,誓死不降的名族氣節,為世人所稱頌。宋理宗: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乾隆:才德兼優者,上也;其次,則以德貴,而不論其才焉……若文天祥,忠誠之心不徒出於一時之激,久而彌勵,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該志士仁人欲伸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

8.郭守敬,字若思。邢州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郭守敬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訂新曆法,歷時四年,制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為修訂曆法,郭守敬還改制、發明了簡儀、高表等十二種新儀器。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曆法著作。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內的古渠,更立閘堰,使當地農田得到灌溉。郭守敬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定名通惠河,發展了南北交通和漕運事業。鑑於他在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會以郭守敬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也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LAMOST望遠鏡命名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他是十三世紀末、十四世紀初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科學成果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卓越的,郭守敬從事科學研究所體現出來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更是反射著人類智慧的光芒。

9.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江陵人,時人又稱張江陵。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 張居正1567年(隆慶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萬曆皇帝登基後,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 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去世後贈上柱國,諡文忠,張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大臣。


暖陽生輝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雲孫, 字宋瑞, 又字履善, 號文山. 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 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 因父喪未受官職. 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 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 以振奮人心, 並獻禦敵之計, 未被採納. 後歷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職. 鹹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聞元軍東下, 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 開赴臨安(今杭州, 當時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進兵江西, 收復州縣多處. 不久, 為元重兵所敗, 妻子兒女皆被執, 將士犧牲甚眾, 天祥隻身逃脫, 乃退廣東繼續抗元. 後因叛徒引元兵襲擊,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範迫其招降張世傑, 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 末句雲:“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經歷種種嚴酷考驗, 始終不屈. 於1283年從容就義, 年僅47歲. 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 其中詩作達百餘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詩人、抗清將領。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或靈胥)。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父夏允□為江南名士,與陳子龍等創立□社。在明末主持清議,糾彈時政,同張溥等人的復社同氣相求,極得人望。夏完淳幼受父親影響,矢志忠義,崇尚名節。他聰明早熟,天資極高。5歲讀經史,7歲能作文;8歲時隨父赴北京,受到前輩文人的賞識。後隨父赴福建長樂,12歲時返鄉,拜其父之友陳子龍為師,與杜登春等有志少年組織西南得朋會,成為□社後繼。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南一帶抗清義師蜂起,他隨父夏允□、師陳子龍起兵抗清。約在投軍前夕,與錢秦篆結婚。清軍陷松江後,其父投水殉難。夏完淳誓志報國,順治三年春,與師陳子龍、岳父錢□重組義軍,上書南明魯王,魯王遙授完淳為中書舍人,太湖吳□的軍事參謀。吳軍不久潰敗,完淳隻身流離到湘鄂一帶,後返家。順治四年(1647)夏,在故鄉被捕,解往南京。洪承疇親自審問,他拒絕誘降,英勇就義,死時年僅17歲。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彬州(陝西彬縣),後遷居平江(江蘇吳縣)。范仲淹生於公元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初二,兩歲時,父範墉病故,母謝氏,貧無依靠,改嫁朱文翰(當時任平江府推官),仲淹遂改名朱說。四歲隨繼父北歸長山縣(現鄒平縣長山鎮)河南村,年稍長,繼父讓其學習商賈技藝,皆不喜愛,唯願讀書。因隨母改嫁倍受歧視,加之家境貧寒,范仲淹自幼形成自強不息的性格。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范仲淹到長白山醴泉寺借讀,刻苦自律,倍受磨難,每日"畫粥斷齏",篤學不輟。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得知身世後,前往河南應天府拜戚同文為師,繼續苦學。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士,初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29歲,復範姓, 改名仲淹。後歷任大理寺丞、秘閣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曾出任陝西宣撫史、陝西四路安撫史,戰功顯赫,又曾做過泰州,楚州、陳州、睦州、饒州、潤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鄧州、青州等地方官。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小安zzz


眾所周知的國士,我就不說了,在這裡我說一個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的人。

他拯救東北,是第一位華人諾貝爾獎候選人,卻無人知曉,他就是伍連德(字星聯)。

梁啟超先生曾讚譽道:“ 科學輸人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1910年,東北地區突然爆發了一種可怕的大規模流行性傳染病。染疫病人,先發燒,次咳嗽,繼以吐血,不敷日即身死,死後皮膚呈紫紅色…這些症狀指向一種曾經令世界都為止膽寒的瘟疫:鼠疫。

當時,整個鼠疫流行中心的東北三省,疫死5000人以上的就有哈爾濱、長春、呼蘭;疫死4000人以上的還有2處;疫死3000人以上1處,此外還疫死2000人及以下的,還有十數處…

更可怕的是,因為當時東三省是中國鐵路網絡最發達的地區,疫情沿交通線迅速擴散,這裡的政治局勢也異常複雜險惡:俄國和日本把這裡作為自己的“ 勢力範圍” ,都虎視耽耽,隨時尋機擴大侵略特權。

特別是日本,一直企圖通過自己主導疫情治理,來插手東北的政治。同時,在東北居留的俄國和日本僑民眾多,他們之中已發現有人感染上了瘟疫。

如果處理不及時得當,同樣可能造成外交危機,因此在這個危急時刻,清政府需要有人能挺身而出,承擔處理東北鼠疫的重任。

顯然,伍連德就是最適合的那一個。

他不僅具有流行病學、細菌學知識,也受過良好的醫學訓練,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出那種為國解難的決心和意志。因此,在著名外交家施肇基的推薦下,伍連德被委任為瘟疫調查員,派往哈爾濱迅速瞭解疫情。

伍連德剛到哈爾濱,就幹了一件全中國都沒有人敢做的事:解剖死屍,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人體的解剖。

通過對死亡患者進行病理解剖,伍連德確定此次瘟疫為鼠疫,並且和此前席捲歐亞的腺鼠疫不同,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新型鼠疫。腺鼠疫是從鼠傳給人,而這種鼠疫呢?是人傳給人,鼠身上卻根本沒有…而且這種鼠疫是通過人的呼吸系統傳播,因為這些特徵,伍連德將其命名為肺鼠疫。

它主要通過人與人傳播,傳染性強,死亡率高,且根本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面對這種新的瘟疫,伍連德認為控制疫情必須實行嚴格的隔離檢疫,並根據疫情傳播蔓延的方式、路線提出了9條建議。

經過多方努力,當地政府和俄國方面負責人全面接受了伍連德的防疫方針,出動軍隊參加防疫,檢查流動人群特別是加強鐵路檢疫,對可疑病人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

1910年,獲得政府批准的伍連德,在山海關設立檢疫所,始創了中國自主的防疫機構,並聯絡各海港同時實行檢疫,從而成為這場人類與瘟疫之間慘烈戰爭事實上的指揮者。

雖然有了根據地,但這場艱苦的戰鬥還遠遠沒有結束…由於瘟疫的來勢過於兇猛,人民死亡無數,當時僅哈爾濱傅家甸墳場就露天停放了數千具屍體,無人過問。伍連德發現這個情況後,立刻明白這可能是極為危險的傳染源。在徵得地方士紳支持後,他上奏朝廷,請求集體火化這些屍體。

這在當時的中國,無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

好在清政府當時的一把手,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也知道在這人命關天的緊急時刻,不能再循常理人倫辦事。於是清政府對此事的處理表現了罕見的開明和辦事效率,迅即照準。1911年1月30日,伍連德指揮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為消滅疾病而進行的大規模集體火葬,焚屍三天。

這一行動,在後來也被公認為東三省鼠疫防疫的轉折點,在國際上同樣引起了很大反響。

經過數月奮戰,伍連德和他的戰友們終於使東北鼠疫在4月底得到全面控制。


王銘葦


西漢:韓信

首先指出“國士無雙”的對象就是韓信!舉一人之力,得國、守國者可稱為“國士”。韓信本身也是劉邦得天下最重要統帥。沒有之一!


東漢:鄧禹

終東漢一朝,鄧氏一族為國家奉獻良多,始於鄧禹,東漢開國功臣第一!


西晉:羊祜

西晉大將軍,不僅為統一大業做出巨大貢獻,更為亂世之末的爾虞我詐現象帶來了曙光。“羊太傅廟”至今還承襲著世人的香火!


隋朝:高穎

可以說沒有高穎,楊堅不可能順利登基。沒有高穎,開皇之治少的不僅是青天白日,更多的是戰火紛飛,生靈塗炭!


唐朝:郭子儀

唐朝如果李世民不是皇帝的話,應該選李世民。只是除李世民以外,真正能稱得上“國士”的就是郭子儀!太多的英雄背後,最後,有的自汙,有的不得好死,有的“權不過獄吏”。只有郭子儀。外族怕,皇族敬,百官服,百姓仰!


北宋:李鋼

東京保衛戰的功臣,文弱的書生朝廷唯一的血性男兒!


元朝:耶律楚材

漢化的功臣,漢民族的救星。元朝漢文化的奠基者!


明朝:于謙

存社稷於危亡之間,渾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朝:曾國藩

咸豐年間亡國跡象明顯,連咸豐帝都自暴自棄死於溫柔鄉。只有漢臣曾國藩站出來。雖然是為腐朽的清王朝續命,但是對後世的影響功績不可磨滅!


本文只寫統一王朝,每個朝代選一個。可能有個別名不副實,只是回過頭看看他們所作所為,特定環境下,有幾個敢說能比他們做的更好?


小何才漏尖尖角


說到國士,我想到了戰國的蘇秦張儀。畢竟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已經是了不起的人物了。

可我在這裡想是的是晚清重臣李鴻章,在清末慈禧當權,鴉片戰爭攻破國門之際,與恭親王,曾國藩組織洋務運動。組建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代表清政府與列強周旋,雖未能拒敵於國門之外,但以老朽之軀,以是難得。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道,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將其視為,大清帝國唯一有能耐可與世界列強爭長短之人。

歷史以成敗論英雄,可若不是生不逢時,這位三千里外覓封侯的李中堂,定是另一番際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