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谷首富曹家大院的楹聯,看晉商如何發家致富?24代興旺不衰
走進山西省太谷縣城西南5公里的北洸村,一座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三多堂”,便出現在眼前。
如今,提起“三多堂”,或許知道的人有限,但在明清時期,提起一代晉商的代表——喬致庸的岳父,那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特別是看過影視劇《喬家大院》,喬致庸的媳婦陸玉菡和老泰山,幾次珠聯璧合,拯救喬家於危亡之時,使得喬致庸成為歷史上晉商中的一顆璀璨明星。
然而,從喬致庸一生所娶的6個老婆當中,並沒有一個姓陸的女子,可見陸玉菡是虛構的。但文學作品中的太谷首富“老陸家”,卻是真實存在的。
“三多堂”取多子、多福、多壽的祥瑞之意,最初她的名字卻是叫“曹家大院”。
文學作品中《喬家大院》喬致庸的岳父一家,實際姓曹,並非姓陸。
北洸村的老人們在談起曾經的曹家大院時,仍會感嘆不已:原來的曹家大院那大得不敢想象。而現在的“三多堂”,只是原曹氏家族中一個分支的堂名。
即使只是一個分支,“三多堂”也能夠顯現出當年的輝煌跡象:佔地面積6468平方米,院中3個三穿堂大院,內含15個小院,270多間房舍。
1995年,太谷縣對三多堂重新修繕一新後,組建了“三多堂明清傢俱博物館”向社會開放,後又被評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曹家大院,規模宏大的古建築自然不必說,最有文化的當屬那些有“畫龍點睛”之作用的楹聯。今天,我們就來節選幾幅,供大家學習交流。
(一)
上聯:推車扁擔開創三泰商號;下聯:三泰商號經營推車扁擔。
此幅楹聯寫於“三多堂”內的神祖閣上。
對聯中的“推車扁擔”,正是記錄曹家祖先靠著挑擔和推車販賣砂鍋為生。
《太谷縣志》記載:明末清初,曹家的第14世子孫曹三喜,獨闖關東,來到東北熱河朝陽縣的三座塔創業求生。
最初曹家靠種菜、養豬、磨豆腐等小本生意起家致富,後開始著手商號,曹家逐漸發達。
發家後的曹家飲水思源,仍在宅院中的神祖閣上供著當年先祖賣砂鍋用的扁擔和推車,教育後代,世世代代不忘祖先創業之艱苦。
(二)
上聯:忠孝兩字傳家國;下聯:詩書萬卷教子孫。
人生自古以來,忠孝兩難全。但凡名門貴族,卻始終不忘教子女後人,要堅守“忠孝”二字;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
清朝乾隆年間的大學士紀曉嵐寫的這幅對聯中,含有 忠、孝、讀書、耕田等讀書人四樣美事。
老曹家成為當地首富後,仍然將這一幅14字楹聯,刻於東院的大門上,時時提醒著後人們,再怎麼飛黃騰達,不要忘記做人的”老本行“:讀書耕田。
(三)
上聯:小築三地弓,有池、有竹、有魚,如悟須彌歸芥子;下聯:高螟樓百尺,宜奕、宜詩、宜酒,更鉏明月補梅花。
園中魚竹,雅有幽致。從此聯中,可見曹家對後人著重培養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懷。
比如院中,還有一幅類似的對聯。上聯:胸懷闊,才氣縱橫,不知是佛是仙是儒是俠;下聯:詩滔流連,煙霞賞玩,最愛詠月詠花詠水詠山。
像這樣陶冶情操,又立意深遠,喻意深刻的對聯,還有不少,如:大事豈能一清靜;古賢終是異和同。閒來登山臨水、何其趣也;靜以讀書評畫,不亦樂乎。福慧雙修須及物,身名俱泰要留餘。萬卷藏書宜子弟,諸峰羅列似兒孫等等;
”滿室祥光凝五福,一堂瑞氣慶三多“。正是曹家這些良好的家族、家風文化,潛移默化的教化,使得曹家不僅突破了古人所說的”富不過三代“的規律,還一度實現了曹家持續24代家族興旺不衰的奇蹟。
而這些傳統文化,至今讀來都受益匪淺,對我們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讀過這些對聯,您有何看法或感受呢?歡迎留言互動。
參考資料:《中國傳統文化》、《山西文物旅遊》、《太谷縣志》等;
閱讀更多 源易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