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怒之下斬殺徐晃,又多次另謀新主,孟達的結局究竟如何了?

羅日新


無間道|三國孟達

你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

出發吧!

劉備正在自己的軍營大帳內踱著步子,正在思索如何跟吳國清算這筆賬,孫權這小子偷襲我後方大營,關羽也是太輕敵了。

只聽外間一步急促的腳步聲。

報!報告主公,孟達又叛變了,他現在正帶著一群人,我曹營去了。報汛官向劉備報告的情況。

劉備又氣又惱,剛剛沒了自己的好兄弟關羽,tmd,孟達這兔崽子又叛變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真是禍不單行啊。

知道了,你退下吧。

軍師,你看這如何是好?劉備問道。

向荊州之地,已經成為危地,不宜久留,我們還是快撤吧,進不可守,不能囤積大量的兵力,已無處可退,主公還是早做打算,諸葛亮答道。

不行,我要找孫權算賬,軍師可為我籌謀一二,定要為關羽兄弟報仇,劉備說道。

主公此地不宜久留,我們還是從長計議,先回蜀中再說吧。

傳我軍令,整軍待戰,明日起拔,還蜀中!

諸葛亮收拾殘兵敗將,軍師等等一路蕭索的回了四川,再無往日的威嚴。

報,魏國使者到。

快請來。諸葛亮趕忙揮手讓他請進來。

奉我家將軍之命,奉上綢緞布匹各500匹,金50斤,以謝軍師當年知遇之恩。

煩勞兄弟,請到驛館休息。

待眾人出,諸葛亮急忙召喚馬謖。

細查此批物資,如一點速速來報。

馬謖領命而出,細查物資,得一錦盒奉諸葛亮。

打開查看,空也。

諸葛亮明白其意思!

諸葛亮取白紙一張,中心點點墨一點。

付與使者。

正此時,劉備在大殿上,以小卒之事大發雷霆,正在咆哮之際諸葛亮進。

諸葛亮道,征服東吳之事已確認,主公可整軍帶兵15萬,即日可中東征,報兄弟之仇。

於日,劉備整軍祭天祭祖祭宗廟,發徵東吳新聞,然後浩浩蕩蕩,奔向東吳而去。

諸葛亮夜觀天象,已知是不可逆轉,急書與劉備,違逆天機不可洩露之罪,希望求得劉備周全。

然,陸遜火燒連營700裡,大敗劉備。因為火急攻心,一病不起,急招諸葛亮赴白帝城,研究託孤。

孟達又潛秘史,至諸葛府,未見。

孟達二潛秘史,未見。

孟達很是困惑,已然組織拋棄了他,準備真心投魏之際,事洩。

孟達死!


房眼世界


徐晃作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怎麼會被孟達斬殺,孟達是個什麼鬼?也有這個能耐!


在三國曆史上,徐晃是曹魏政權中不可多得的將才,建安二十四年,蜀漢政權不斷對外擴張,關羽率軍北上攻打曹魏,當時曹仁駐紮樊城,于禁、龐德駐紮樊城北,徐晃駐紮在宛城,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斬殺龐德,生擒于禁,包圍樊城,威震華夏,就連曹操都打算遷都,避其鋒芒。

徐晃在此時,被臨危受命抵擋關羽的進攻並且解圍樊城,徐晃以聲東擊西的戰術擊敗關羽,大破蜀軍,樊城之圍遂解,曹操稱讚他的功勞可以跟孫武破楚相提並論。

在凱旋的時候,曹操親自出營七里迎接,十分敬重。

此後,徐晃一直駐守在荊州這一片,震懾蜀漢和東吳,公元前227年徐晃在駐守襄陽抵抗東吳期間,因病去世。

這就是徐晃,並非被孟達所殺。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貶低曹魏政權,尤其是徐晃這樣打敗關羽的人,極力的進行貶低,所以就說,徐晃去攻打孟達,結果被孟達一箭射中頭顱,當晚就掛了。

這個孟達到底是個什麼鬼呢?

孟達原本是劉璋的屬下,在之前有什麼經歷咱也不知道,咱也找不到啊!

劉璋要求劉備入蜀去攻打張魯,並且派遣法正前去迎接,孟達是跟著法正一塊去的,後來劉備與劉璋鬧掰,最後吞併劉璋,孟達因此投降給劉備。

劉備命其駐守江陵,劉備打敗劉璋後,任命其為宜都太守,後來受命進攻上庸,劉備擔任孟達不行,就派遣自己的義子劉封前去統帥孟達的軍隊。這說明,劉備對其並不信任,在這裡說一點,劉備這個人看人還是挺準的,比如他臨死之前,告訴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諸葛亮沒當回事,因此才有了蜀漢第一次北伐的失利,痛失北上的時機。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以勇猛而著稱,實際上智商應該是不在線的,當時正處於關羽荊州之戰時,正在與曹魏打得不可開交,關羽曾多次要劉封和孟達派兵援助,兩個人拒絕了。

最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孟達竟然叛蜀降魏,上一次降劉備咱也不清楚是怎麼回事,這麼快又降曹魏。

關於這次孟達投降,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關羽後來戰敗還被殺了,對蜀漢政權產生重要的打擊,當時孟達沒有支援關羽,肯定會被劉備責罰;另一方面,劉備派來的劉封也不是什麼好鳥,總是欺負他,孟達一看,等著劉備反過勁來,還不得搞死他。

因此,孟達率領四千多私軍投奔曹魏而去,孟達這次叛變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退路,受到曹丕的重用,直接給封了個平陽亭侯。

儘管東漢末年,封侯已經是家常便飯,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講,依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尤其是蜀漢政權方面,關羽對外一直以漢壽亭侯自居,可見這個含金量多高,蜀漢政權中,文臣武將很少封侯,劉備稱帝的時候趙雲、魏延、諸葛亮等都未封侯。一直到劉備死後,劉禪即位才給諸葛亮封的鄉侯,趙雲和魏延封為亭侯。

曹丕將房陵、上庸、西城合為新城,授予其新城太守,隨後與徐晃一起去攻打劉封。

其實,孟達還是很聰明的,如果留在蜀漢絕對沒有好果子吃,這一點從劉封就能看出來,孟達打劉封的時候就寫信讓劉封也投降,來了就封侯啊!劉封感覺自己是劉備的義子,不能做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結果劉封回成都後就被劉備給剁了。

義子尚且剁了,何況孟達這樣半路跟劉備的將領了。

本來孟達在曹魏政權混得挺好的,結果曹丕去世,政權內部出現傾軋,當時曹魏政權被各種搞,本身就已經疲憊不堪,很多明眼人都不看好曹魏政權能持續下去。

孟達因為身份敏感而不安,畢竟投降過來的,說不定啥時候就被清算了。

劉曄就說:“達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新城與吳、蜀接連,若有變態,為國生患。”

諸葛亮當即抓住孟達的這個心理,決定策反孟達,從心理戰這方面,諸葛亮的確在行,在諸葛亮的誘導下,孟達企圖歸蜀,畢竟當時劉備已經死了,諸葛亮就是話事人,結果孟達還沒等叛變,就被魏興太守申儀告發了,司馬懿還寫信安撫孟達,當時孟達也考慮到,曹魏政權可能要對他下手了,因此加快投蜀的準備。

結果司馬懿來了一個急行軍,孟達還沒動身就被司馬懿包圍了,當時孟達的屬下開城投降,孟達因此被斬殺,傳首京師。

在三國時期,大部分將領投降一次,就終生抬不起頭,比如呂布就被罵為三姓家奴,而於禁被關羽生擒後,回到曹魏不久就鬱鬱而終了,孟達能夠前後多次叛變,可見倒戈能力之強,只是常在河邊走的,哪有不溼鞋的。


史論縱橫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孟達降魏後,為什麼又要反魏

孟達本是蜀將,受劉備養子劉封節制。由於劉封跋扈囂張,把孟達的私人樂隊都佔為己有,孟達一怒之下,給劉備留了一封信後,便向曹丕投降了。孟達降魏後,深受魏文帝曹丕的賞識與寵幸,與尚書令桓階、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等交情不錯,這些年也混得有模有樣,坐鎮魏蜀吳三國邊界附近的新城,監視蜀國與吳國的一舉一動。

不料世事難料。幾年後,曹丕駕崩了,桓階、夏侯尚等人也相續過世,孟達風光的日子也一去不返。他開始受到新權貴的排擠,內心鬱鬱寡歡。孟達是個有心機的人,隱隱感覺曹魏帝國已經容不下他了,不如早作打算,便暗地裡與蜀、吳兩國保持聯絡,這也是希望在必要的時候,能得到蜀、吳兩國的幫助。

第二,孟達與諸葛亮秘密往來

說實話,諸葛亮不喜歡孟達這樣的人,反反覆覆,唯利是圖,哪有君子風範呢?討厭歸討厭,值此特殊年代,多一個朋友總是多一個敵人好吧。於是他寫了一封密信給孟達,勸他歸降。孟達不由得心裡一動,他對諸葛亮有好感,當年凌辱他的劉封,就是在諸葛亮的堅持下被賜死。

雙方互通信使,來回幾次後,孟達暗中答應諸葛亮:時機一成熟,自己便起兵響應。然而,諸葛亮卻看透了孟達,他只是在盤算著利益的最大化:是投靠蜀國呢,還是投靠吳國,或者自己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呢?

為了逼迫孟達趁早起兵,諸葛亮耍了一個詭計:他故意把孟達要起事的消息洩露給魏興太守申儀。

第三,申儀向朝廷舉報孟達

申儀是什麼人呢?孟達的死對頭。

孟達與申儀的矛盾由來已久,兩人勢同水火,毫不相容。究竟他們結了什麼怨,以致如此深仇大恨呢?

起初孟達是蜀國大將,申儀是魏國官員,他哥哥是魏國上庸太守申耽。孟達率兵攻打上庸,申儀與他的哥哥放下武器,向蜀國投誠,後被封為西城太守。後來孟達投降魏國,反過來攻打蜀國,這時身為蜀國官員的申耽、申儀哥倆只好又投降了魏國。你想想,申儀兩次被孟達攻打,兩次投降,顏面全失,要不是自己投降得快,說不定都成孟達的刀下之鬼呢。

政治鬥爭是爾虞我詐的,各方都有自己的盤算。孟達遲遲不起兵,諸葛亮派一個名為郭模的部下,假裝向申儀投降,和盤托出孟達的陰謀。諸葛亮的用意是很明顯的;逼孟達速速起兵,宣佈脫離魏政權。

申儀獲悉孟達圖謀不軌,心中大喜,報復的機會來了,快馬向朝廷檢舉揭發,同時告知駐紮在宛城的司馬懿。

第四,司馬懿設計穩住孟達

司馬懿一看,倒吸口涼氣。

要是孟達叛反,魏國就麻煩了。孟達駐守的新城郡毗鄰蜀、吳兩國,有武當山作為屏障,地形險峻,要是得到蜀、吳的軍事援助,不容易攻克。怎麼辦呢?軍事決戰,首先在於智謀決戰,謀高者勝。鎮壓孟達,必須快、準、狠,在他下定決心起兵之前徹底解決。現在孟達陰謀敗露,隨時可能起兵,必須先設法把他穩住。

怎麼穩住孟達呢?

司馬懿先是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決不相信孟達會造反,那都是蜀國人的反間計罷了。在信中,司馬懿寫道:“以前將軍棄暗投明,脫離劉備,效力朝廷。朝廷把疆埸重任委託給將軍,任憑將軍規劃攻略蜀國的計策,真可算是推心置腹了。蜀國上下,無不對將軍咬牙切齒,諸葛亮早就想消滅您,只是苦於沒有辦法。如今申儀聽了郭模的一面之辭,這種大事,諸葛亮怎麼可能輕易洩露,郭模哪能那麼容易得知內情呢?”

正當孟達焦頭爛額,想要倉促起兵之際,司馬懿的信不期而至。孟達閱信後不禁鬆了一口氣,從司馬懿的語氣中可看出他對申儀的檢舉不以為然,這就意味司馬懿的部隊不會很快兵臨城下。

第五,孟達對局勢出現嚴重誤判

現在孟達放心了,又打起太極,似乎為自己能在諸多勢力之間遊走而沾沾自得。他寫了一封信給諸葛亮說:“司馬懿在宛城,距離洛陽八百里,距離我這兒一千兩百里。他聽說申儀告發我要起事,定會先上奏朝廷。從宛城與洛陽一來一回,起碼得拖上一個月。到時我的城池已經防守堅固,各軍也做好準備。我這兒地形險峻,司馬懿肯定不會親自前來,要是派別的將領來,我根本就不擔心。”

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孟達是比較忌憚司馬懿的,明白此人老奸巨猾,足智多謀。但他還是過於樂觀了,對形勢做出兩個致命的誤判:其一,他相信司馬懿不可能在一個月內發動進攻;其二,他認為司馬懿不會親自前來。

聰明反被聰明誤。

當孟達為自己的判斷沾沾自得時,司馬懿的精銳部隊正晝夜潛行,直殺奔新城而來。司馬懿果然手段老到,他兩手準備:在寫信穩住孟達的同時,當機立斷出動大軍,絕不拖泥帶水。有些將領提醒司馬懿說,孟達與蜀國、吳國都有往來,應該先偵察其動向,再考慮動用武力。司馬懿斬釘截鐵地說:“孟達是個沒有信義的人,現在正是他遲疑不決的時候,我們應該乘他還沒下決心,先下手為強,迅速解決他。”

司馬懿對人性有很深的認識,像孟達這種人,談不上對誰忠誠,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罷了。只是孟達機關算盡,到頭來還是栽了跟頭。

第六,兵貴神速,司馬懿殺孟達

司馬懿進軍之神速,遠遠超乎孟達的想象。

八天。

僅僅八天的時間,司馬懿就兵臨城下了。

孟達亂了陣腳,他趕緊寫了一封信給諸葛亮,信中寫道:“我起事才八天,司馬懿就兵臨城下,怎麼如此神速啊!”言下之意,希望蜀國方面能給予必要的援助。然而,司馬懿的快刀名不虛傳,他沒有拖拖拉拉,馬上組織大軍攻城。

當時孟達的城池三面臨水,他還在城外修有木柵防禦工事。不過,看似險要的地形根本沒法阻擋司馬懿的進攻。司馬懿先聲奪人,渡水後迅速攻破木柵,直搗城下。他知道必須速戰速決,否則若蜀、吳派出援兵前來,勢必陷入持久中。在他的嚴令之下,魏軍從分八路,晝夜進攻。

在司馬懿的猛攻下,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等人為了自保,打開城門向魏軍投降。司馬懿的部隊衝入城內,擒殺孟達,把他的腦袋砍下送往京師。孟達麾下一萬多名官兵被俘,全部押往宛城。

孟達自詡堅不可摧的城池,只堅持區區十六天就陷落了。


君山話史


孟達斬殺徐晃一時,何從談起?史書明確記載徐晃屬於病逝。

至於另謀新主這件事上,孟達堪比呂布“三姓家奴”的地位。

《三國志》: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

1、一離劉璋事劉備

建安初年,天下發生了一起大饑荒,孟達和法正兩人只得前往蜀地投靠劉璋混一口吃。

孟達在劉璋手下過得並不怎麼如意,一開始劉璋封他做了個新都令,後來又升遷為軍議校尉。

在此之後,劉璋宛如忘記孟達存在一般,過年不發年終獎,平時開會也絲毫沒有想要提拔他的念頭。

久而久之,劉璋的手下便有些瞧不起孟達:你瞧瞧你,待了這麼久都得不到重用,是沒有能力吧?

孟達聽到這些人的議論,內心便有些不舒服了:既不任用,又為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志意不得。

建安十六年,劉璋為了加強蜀中防禦,便讓孟達和法正去請劉備前來蜀中。

《三國志》:初,劉璋遣扶風孟達副法正,各將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達並領其眾,留屯江陵。

此後,孟達也就留在了劉備軍中。

2、離劉備降曹丕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讓孟達去攻擊房陵,孟達一路勢如破竹,從房陵打到了上庸。

由於劉備擔心孟達能力不足,難堪重任,便讓劉封帶兵前去支援他。

等到孟達和劉封打下上庸時,關羽那邊也正在圍攻樊城、襄陽,關羽看他倆在附近,便喊他倆前來支援自己。

《三國志》: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

孟達和劉封看到關羽處於優勢,而自己剛剛打下上庸,還需要有人看管這片土地,防止上庸的本土勢力奪回城池,便婉言謝絕了關羽的請求。

孟達拒絕關羽不久,關羽便因為孫吳和曹魏陣營的針對,最終兵敗被殺。

孟達這時候,慫得不行: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3、離曹丕事劉備

曹丕見到孟達來投靠自己,很高興,在他看來孟達是一個“將帥之才也”、“卿相之器也”。

於是,曹丕將孟達曾經打下的領地房陵、上庸、西城三城都交給孟達打理,並封他為新城太守。

《魏略》:又王近出,乘小輦,執達手,撫其背戲之曰:“卿得無為劉備刺客邪?”遂與同載。又加拜散騎常侍,領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

別看曹丕好似很重用孟達的樣子,其實雙方都知道,大家都是在演戲,只是一個是為了藉助曹魏陣營抵抗蜀漢的報復,另一個是想借機從內部瓦解蜀漢政權。

只不過是: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

孟達的內心既不忠於蜀國,也不忠於魏國,他只是想在兩頭找能夠求生的夾縫。

諸葛亮把握住了孟達的心理:諸葛亮聞之,陰欲誘達,數書招之,達與相報答。

孟達和諸葛亮約好,自己舉兵起事,諸葛亮乘機出兵,裡應外合,一定能夠有所成果。

孟達的想法是,自己距離曹魏大軍太遠,等曹魏知道自己謀反,又等到皇帝討伐自己的詔令,起碼要花一個月,足夠自己和諸葛亮會師了。

結果,司馬懿給了孟達一個驚喜,他僅用了八天便走完了孟達口中需要一個月的路程。

而後的戰爭中,孟達輸給了司馬懿:達甥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斬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振旅還於宛。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無忠有義是孟達,


首先更正一點,徐晃並不是被孟達斬殺的,而是善終。孟達就是第二個呂布,三國時代的變色龍。



孟達是三國時期的名將,此人是三國時期難得的帥才之一既有武略,又有文韜,,立有戰功,但是明珠暗投,得不到主子的重用孟達原本是劉璋手下,李章昏庸無能,自然孟達得不到重用,恰逢此時,劉璋邀請劉備對方漢中張魯,孟達和好友法正一商量,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投八路,,劉備得到法正欣喜若狂,對孟達確是不聞不問劉備得到西川后,封法正為蜀郡太守孟達嗎咳,給他個宜都縣守噹噹吧,郡守和縣守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唉‘誰讓咱不著主子喜歡呢,忍了吧小不忍則亂大謀,早晚有一天,我會一飛沖天,讓劉備另眼相看的。




孟達不聲不響的在宜都做了幾年冷板凳,也許劉備突然良心發現,喔,我還雪藏著一位大將。於是命令孟達向北攻打房齡,上庸,西城,接到命令,猛打喜不自勝,天可憐見,劉備真乃明主,於是孟達十分賣力的攻打房齡,上庸,,就剩下西城了,眼看大功告成,蒙大即將立下不朽功勳得,劉備為了樹立自己義子劉封的威望,派劉封空降戰場,拿下西城,這下功勞全成了劉封的了,孟達心裡那個氣呀劉備對孟達賞罰不明,導致以後二弟關羽的慘死,孟達從此消極怠工,




大將關羽敗走麥城。派人向孟達,劉封求救,二人各自打著小算盤,見死不救,導致關公遇害,劉備追究責任派人捉拿孟達,劉封,諸葛亮獻計,將此二人明升暗拿劉封調到綿竹猛打好友彭永得知此事,給孟達寫了一封密信,不料,密信落到馬超之手。彭永被賜死,孟達被逼無奈,只好投降曹丕,臨走,給劉備留下書信臣誠小人,不能始終,之而為之,敢為無罪,臣每聞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表達了自己的無奈與辛酸,曹丕對孟達不搓,給與高官厚祿,在這點上,劉備馭人之術就不如曹氏父子劉備駕崩後,曹丕派五路人馬攻打蜀漢,其中的一路就是孟達曹丕給孟達十萬人馬與大都督曹真的人馬相同,可見曹丕待孟達不薄但是孟達十分重視情誼,李嚴的一封書信就讓孟達稱病不出,為他以後的悲劇人生埋下隱患,





曹丕死後,魏明帝曹睿不喜歡孟達。孟達又想返回蜀漢,諸葛亮一封書信勾引孟達回蜀漢,如此機密的軍國大事,孟達卻找來外甥和親信商量哪知人心隔肚皮孟達被他們出賣了司馬懿千里行兵,先斬後奏,砍下了孟達的腦袋傳世洛陽,,孟達一生對朋友有情有義,但是此人對國家不忠,更不會對領導忠誠依葫蘆畫瓢,一個對自己領導不忠誠的人,他的下屬怎會忠誠與他’






約定9521


既然說到了孟達一怒斬徐晃,那我們就以演義為範本,來說說這個孟達到底是練就了什麼絕世武功,竟然可以斬殺了曹操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自然,徐晃死了,孟達的死期也就不遠了。

徐晃不論在演義中,還是正史中,都是毫無爭議的三國一流名將。不但在五子良將之中,甚至整個曹營之中,徐晃都是智謀靠前的武將。特別是在襄樊之戰,徐晃用計擊敗了“威震華夏”的關羽,解了樊城之圍,威名也達到了巔峰。

可就是這麼一位三國一流武將,卻被二三流的孟達給殺死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還要從關羽敗走麥城,被俘身死說起。關羽死後,孟達因為沒有援救關羽,怕被責罰,再加上劉封的欺壓,憤而投降了曹魏,並得到了曹丕的重用,受封新城太守。

曹丕死後,孟達為朝中多人嫉妒,日夜不安。恰逢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孟達就修書給諸葛亮,準備響應諸葛亮,在新城起兵反魏。只是事不機密,被當年同他一起反蜀降魏的申耽、申儀兄弟,秘密告發給了當時駐軍宛城的司馬懿。

司馬懿獲報後,未經請示曹叡,立刻發兵,千里奔襲孟達。演義中寫的也十分有趣,司馬懿“行了二日,山坡下轉出一軍,乃是右將軍徐晃”。徐晃這是在夢遊呢。兩人相見後,司馬懿就和徐晃合兵一處,並任命徐晃為先鋒,一同前往新城攻打孟達。

最搞笑的還在後面。

司馬懿僅用了八天時間,奔襲了一千兩百多里,跑到了孟達駐守的城外。

孟達得報,說是“城外塵土沖天,不知何處兵來”。登城一看,只見一彪人馬,打著“右將軍徐晃”的旗號飛奔城下。孟達吃了一驚,趕快讓人升起了吊橋。

再看徐晃,一路猛衝,“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徐晃騎馬衝的太快太猛,一直衝到了護城河邊。這跟襄樊大戰時的徐晃一對比,這個徐晃一定是瘋了,這明明就是演義中的盲夏侯或者猛張飛的作為麼。

徐晃勒馬站在護城河邊,衝著城上大罵:“反賊孟達,早早受降!”

孟達聽到徐晃罵他,大怒,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原來,孟達這是習得了當年李廣的神箭之法,百步穿“晃”,百發百中呀。

徐晃中箭落馬,被魏軍救走,“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我們現在玩遊戲經常說“千里送人頭”,原來《三國演義》中的徐晃也幹過這種事呀。一代名將徐晃就這麼死於孟達之手,真是有點冤呀。

孟達呢?被司馬懿大軍圍困,正在焦躁之時,聽報說是申氏兄弟率軍前來。孟達一聽,覺得申氏兄弟是來救援他了,毫不猶豫的打開了城門,率軍殺出,準備和申氏兄弟一起擊敗司馬懿。

結果就可想而知了,申氏兄弟率軍進攻孟達,城池也被兩名內奸李輔、鄧賢所奪。孟達只得率軍突圍。激戰良久,“達人困馬乏,措手不及,被申耽一槍刺於馬下,梟其首級。”曹睿得到戰報之後,諭令“將孟達首級去洛陽城市示眾”。

演義中,反覆不定的孟達最後得了一個身首異處,首級示眾的結局。

孟達雖然死了,徐晃的仇也算報了,可怎麼都覺得徐晃死的也太窩囊了吧。別急,看一下在羅貫中筆下,五子良將中每一個人的結局就會釋然了。

227年,徐晃在鎮守襄陽防禦孫吳時,染病去世。而演義中,羅貫中卻讓孟達射死了徐晃。實際上,孟達反魏,要到228年了,諸葛亮在該年進行了第一次北伐。

218年,樂進無疾而終。演義中,羅貫中讓甘寧一箭射中樂進,從此謝幕。

222年,張遼駐守江都,抵禦孫吳時病逝。演義中,羅貫中讓丁奉射死了張遼。

還好,張郃在正史中也是被蜀軍亂箭射死的,而於禁則是被曹丕羞辱致死的,羅老先生也就沒做太大的改動。

這麼一看,羅貫中一定是跟曹操有仇,才這麼黑曹操手下的將領。其實,這都是當時流行的“尊劉反曹鄙孫”思想在作怪。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把周瑜黑成了“鼠肚雞腸的小心眼”;為了“尊劉反曹”,在演義中,還把再次反叛的孟達,也給塑造成了“忠義之心,不忘故舊”的優秀代表。這就是徐晃等曹營將領被羅貫中黑的比較慘的真實原因。

至於孟達的真實結局,我們拋開演義,看正史,其實孟達是被諸葛亮給害死的。諸葛亮對於孟達這種反覆之人,並無好感。他擔心孟達雖然這次反魏降蜀了,但並不能保證在蜀國遇到困境時,孟達不會再次反蜀。所以,諸葛亮派郭模詐降,並將孟達可能造反的消息透漏給了申儀。這一點,並非像演義中所說,孟達主動聯絡的申儀、申耽兄弟,實際上孟達和申氏兄弟之間有矛盾。

諸葛亮正是藉助孟達和申氏兄弟之間的矛盾,逼迫孟達反魏,至於孟達能不能成功,諸葛亮並不怎麼關心,只要亂了就好。這樣子,孫吳就可以趁亂攻擊曹魏,而蜀軍也可以以支援孟達為由,從上庸方向進攻魏國。

只是呢,孟達的對手是司馬懿。司馬懿千里奔襲上庸城,“達甥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斬達,傳首京師。”經常叛變的孟達,最後被自己人出賣,落了個身首異處的結局。


奕天讀歷史


這題目說的孟達有多英勇似的

即便是在《三國演義》中,孟達也是放冷箭射死的徐晃,而歷史上徐晃是病死在任上的,跟孟達沒有半毛錢關係。

孟達是怎麼死的呢?很簡單,被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人玩死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大軍師司馬懿》這裡面對孟達之死就非常還原歷史。


孟達原本是劉璋的人,劉備入蜀後就投降了劉備,隨後帶兵攻打房陵、上庸,並和劉封二人鎮守此地。

他為什麼降曹,其實這個事還真賴不著人家孟達,當時關羽兵圍襄陽、樊城,是勝利在望,此時邀請孟達劉封二人出兵助戰也是圖個錦上添花。二人因為考慮到上庸、房陵等地剛剛北打下來,民心不穩,所以就拒絕了關羽的邀請,等荊州出事後他二人再出兵也就成了添油戰術了。所以當時二人的決策沒問題。


但是孟達害怕,他害怕劉備因關羽的事實怪物他,而且當時劉備失了荊州,勢力大衰,所以他就直接帶著地盤投降曹丕了。

曹丕看你來就來吧,還帶啥東西呀,一高興就給他封了個侯,並且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郡,命其為新城郡太守。

再後來曹丕死,和孟達關係不錯的曹魏大臣桓階和夏侯尚也沒了,孟達在朝廷裡沒了說話的人,內心自然不安,此時諸葛亮瞅準機會勸孟達再投降回來,孟達動心了。然而這個消息卻被洩露出去,司馬懿遂自告奮勇發兵討伐孟達,他先是寫信安撫孟達,孟達也知道司馬懿來打自己,不過他算了一下路程司馬懿怎麼著也有一個月才能到,所以不緊不慢的部署防禦,然而司馬懿卻帶兵晝夜行軍八天就到達新城,孟達軍毫無準備,被司馬懿一舉擊破,孟達被殺。


守仁讀仁


答:必須澄清一下,位居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並非死在孟達手下。

寫徐晃被孟達施箭射殺,那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編排。

實際上,查《三國志》可知,徐晃是病逝於公元227年的,屬於自然死亡。

由於諸葛亮就是在公元227年策反孟達的,所以,羅貫中就信手拈來,把徐晃從病床上拉起,遣發他到孟達駐守的上庸,讓孟達把他射死。

這,可能就是想為死去的關羽出一口氣吧。

畢竟,關羽之死,與徐晃也有很大關係。

不過,話說回來,《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雖然語多虛構,但也多是在一些無關要旨的小情節、小細節進行虛構,大體上還是與歷史脈絡相符的。

比如孟達的一生起伏沉浮,小說與史書,基本就一致。


不用說,孟達先事劉璋,後事劉備,再事曹魏,也是一個“三姓家奴”,稱得上一個反覆小人。

所以,《三國演義》小說對他的刻畫,也就語多刻薄。

大家受《三國演義》小說的影響,就對孟達非常不屑。

幾百年來,孟達的陰魂在眾人的唾棄聲中再也不得超生了。

但是,認真地審視一下歷史,也許,你會發現,孟達並非小說刻畫的那麼不堪。

首先,建安初年,天下饑荒,孟達入蜀地去依附劉璋,他這個行為,應該沒什麼毛病。

孟達早年的名聲很響,人們對他的評價很高,稱其有“樂毅之量”。

劉璋懦弱昏庸,不堪張魯之擾,又驚懼於曹操將來,盛情邀請劉備入蜀,派遣孟達和法正去迎接劉備。

在這種情況下,孟達改投劉備,也真的沒得噴。

孟達先是駐守江陵,後為宜都太守,從秭歸北攻房陵、上庸。

劉備內心對孟達不信任,派自己的養子劉封前去統領孟達的軍隊。

這種情況下,孟達不可能沒有想法。

最要命的,是劉封經常侵凌、欺負孟達,讓孟達有苦說不出。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後,呂蒙襲取荊州,襄樊危殆,關羽令駐守房陵的孟達發兵救援。

駐軍在上庸的劉封卻認為自己這邊人心未定,拒絕救援。

實際上,劉封、孟達兩軍的兵馬也很有限,就算前去救援,也是杯水車薪,於事無補。

不過,那種情況下,就算是九死一生,也應該是要去的。

他們不去,大錯鑄成,關羽敗亡,荊州丟失。

孟達一來擔心劉備追究自己不救關羽之事,二來不堪劉封的排擠、欺壓,便獻郡投降了曹魏。

曹丕在世時,孟達混得還不錯。

《三國志》記載,曹丕非常重視孟達,知道他要來,先派出心腹去觀察孟達。

觀察都對孟達的評價很高,有的說他是“將帥之才也”,有的說他是“卿相之器也”。

而當孟達真的來了,書中寫他“進見閒雅,才辯過人,眾莫不屬目”。

曹丕乘小輦出,一會兒拉著孟達的手說話,一會兒又撫摸著孟達的背脊談心,甚至和他同坐一輛車。

而當曹丕掛掉,曹魏政權內部出現傾軋,孟達心不自安,在收到諸葛亮的勸降信後,就動了重歸蜀漢的心思。

因為做事不夠機密,被司馬懿偵知。

老狐狸司馬懿先下手為強,對孟達明撫暗討,大軍在八日內長驅一千二百里趕到上庸,一頓猛攻下來,就把孟達擒殺了。

從孟達的反覆跳槽過程來看,他的確有些迫不得已的成分。


覃仕勇說史


孟達人稱呂布第二,有勇無謀,一生叛變三次,終於於最後一次叛變未果被司馬懿圍困,斬殺而亡。至於徐晃之死,可以孟達無關,切勿張冠李戴。

孟達首先為劉璋效命,後來劉備取的蜀川,投靠劉備,劉備先令其駐守江陵,隨後當劉備平定蜀川以後,升任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派孟達、劉封接應關羽進攻樊城,但孟達和劉封因上庸等地剛剛歸順,人心不穩,拒絕救援。後來關羽被曹魏和東吳腹背夾擊,敗走麥城,不就被殺害。

劉備大怒,孟達又與劉封不和,擔心備受牽連,就率領四千多人投靠曹魏,並受到重任。

曹丕病逝,曾經一起作戰的戰友也紛紛離世,他又是蜀漢叛軍,地位和性命有可能不保。最後被諸葛亮誘降,密謀第三次叛變。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孟達叛變就被魏興太守申儀高密。

司馬懿一邊寫信安撫孟達,一邊派遣精兵前去平叛。孟達自信司馬懿回兵至少三十日,所以沒有放在心上,但司馬懿急速行軍,八日之內到達上庸。圍困孟達十六天,最後孟達的親信繳械投降,孟達也被斬殺。

經歷三次叛變,終於於第三次因洩密而亡。一代名將就此殞命!


淡墨青史


孟達是個投機分子,孟達最早是劉璋手下的一員將軍,但是對劉璋並不是十分忠誠,當時是個亂世,大家都很難忠誠於某一個首腦,所以很多人都是今天在這家,明天又到那家,總之是有奶便是孃的人很多。

劉璋闇弱,不是個開拓型的領導,所以在三國時期,只能困守在西川而不敢展足,比鄰的張魯還和他有仇,所以兩個軍閥之間的關係也很緊張,在這樣的形勢面前,包括孟達在內的一些將領都希望能換個領導,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希望能衝出西川建功立業。

這時候張松受到劉璋的派遣去見了曹操,本來張松想把西川這塊土地獻給曹操,沒想到曹操很看不上張松這個面貌醜陋的人,但是張松有著超強的記憶力,口才又特別好,揭了曹操的的短,又把楊修弄的下不了臺,只看了一遍曹操寫的《孟德新書》就背下來了。

還說這是戰國時期無名氏所作,蜀地的小孩子都會背,曹丞相卻把這部書說成是自己寫的,以此來譏笑曹操,曹操很沮喪就把這部書燒了,這樣的做法把曹操和他身邊的人都得罪了,於是張松就被曹操轟走了。

劉備和諸葛亮及時掌握這個消息,立即採取禮賢下士的態度,迎接張松,張松受寵若驚,最後就決定把西川獻給劉備。這樣,經過一番策劃,劉備取了西川,劉璋成了奮威將軍。

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張松卻被劉璋給殺了,法政、孟達等遂了心願,劉備讓孟達駐守江陵,後來又命令孟達進攻房陵,得手後進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不敵,就派了劉封前去統領孟達的軍隊。

關羽敗走麥城,向劉封孟達求救遭到拒絕,關公因此被害,孟達害怕被劉備治罪,於是就投降曹魏了。投降曹魏之後,魏主曹丕對孟達很好,又是封官,又是賞賜的,這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嫉妒,於是有些人就開始對孟達進行攻擊。

但是有曹丕頂著誰也沒辦法,曹丕一死,小皇帝即位,朝中大臣對孟達的攻擊開始見效,孟達感到自己處境不妙。恰在此時,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魏國的國土大片淪喪,蜀漢軍隊在諸葛亮的率領下所向披靡。

曹魏政權岌岌可危,這時候不得已啟用了被投閒置散的司馬懿。孟達及時和諸葛亮建立聯繫,表示自己願意迴歸故國,為蜀漢政權效力。諸葛亮表示接受,並提醒孟達小心司馬懿。

孟達不以為意。其實這時候司馬懿已經掌握了他的情況,寫信安撫他,同時派出騎兵日夜兼程前去攻擊孟達。這支騎兵半路上遇到了徐晃,於是徐晃就和這些騎兵一同前往征討孟達,結果在城下被孟達的軍隊一箭射死,孟達也被司馬懿破城殺死。

孟達不能堅持自己的信仰,或者說他就沒有信仰,只是個隨風倒的牆頭草。劉備進西川,他到劉備手下,關羽敗亡,他又到曹丕手下,曹丕一死他又想回到劉備陣營,其實就沒有理想,只是個混世的。至於射死徐晃是羅貫中的藝術虛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