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流浪4年的养老保险终于“回家”了

“我母亲张某兰都67岁了,至今没有领到养老保险存折,你们一定要给我一个说法!”


日前,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德兴乡齐家营村群众汪某在乡纪委怒气冲冲地反映了这个问题。

流浪4年的养老保险终于“回家”了

乡纪委立即按照程序启动调查措施,通过查阅近年办理养老保险的原始凭据及花名册,发现张某兰的养老保险在2012年就已按照程序办理完申报手续并发放了养老保险存折。通过调取银行流水,乡纪委干部发现,该存折一直有支取情况,最近一次支取记录于2019年10月2日出现在远隔千里之外的瓜州县。

鉴于此,乡纪委对当时办理养老保险的机关工作人员——该村驻村干部、村干部及反映人张某兰儿子汪某一一进行谈话了解,但没有人承认私自保管并支取张某兰养老保险的问题。

是乡村干部截留了张某兰的养老保险存折?是张某兰的儿子支取了养老保险故意隐瞒?还是另有隐情?

为了彻底查清事实真相,乡纪委随后将这一问题线索反映给陇西县纪委监委,请求协助调查。县纪委监委根据该养老保险存折最后一笔取款记录,果断出击,迅速派出一名县纪委常委带队,带领德兴乡纪委工作人员直抵瓜州县开展调查。

在瓜州县纪委监委及甘肃省农商银行瓜州支行的配合下,调查组调阅了支取凭证及当时的监控视频,精准锁定并联系上了取款人。经过调查发现,该取款人为陇西县德兴乡搬迁至瓜州县的村民杜某。

原来,杜某的母亲姓名为张某莲,与反映人汪某的母亲张某兰均为德兴乡齐家营村村民。当时村干部在发放存折时,将张某莲与张某兰混淆,错发了存折,杜某领到该存折时,看到存折上的名字为张某兰,以为是干部疏忽将自己母亲的姓名打错了一个字,也就没有在意。

张某兰的存折找到了,那张某莲的存折呢?经过调查组多方核查发现,张某莲养老保险存折虽已遗失,但存折内的资金一直没有支取。经过调查组沟通协调,张某莲将张某兰的养老保险存折及支取的养老保险如数归还,张某莲的养老保险存折可随时去银行补办。

至此,张某兰在外流浪4年的养老保险存折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张某兰的存折终于“回家”了,但花费的“代价”可不小,那谁来为这个“代价”承担责任呢?

近日,陇西县德兴乡纪委对由于当时工作疏忽,造成如此“代价”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问责。

“张某兰的养老保险存折出了问题,大家议论纷纷,怀疑是村干部私自截留使用了,给我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感谢纪委查清了真相,澄清了问题。虽然因为我工作疏忽被给予告诫约谈,但是我心服口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杜绝粗心大意的毛病,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发错张某兰养老保险存折的干部说道。

“纪委工作人员不计代价、不辞辛苦、不远万里地替我们追回养老保险,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感谢党和政府!”张某兰的儿子汪某激动地说。

这个村出现养老保险存折发放管理不到位问题,其他村、其他乡镇会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调查清楚张某兰问题的同时,县纪委监委迅速结合今年开展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后续工作,堵塞惠农资金管理漏洞。

流浪4年的养老保险终于“回家”了

陇西县巩昌镇纪委工作人员深入十里铺村农户家中核查“一卡通”专项治理整改落实情况。(朱红霞 摄)

截至目前,全县“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中已整改完成 一户(人)多卡问题4084个、违规代管问题13个、借他人名义办卡问题6个、贪污侵占问题6个、虚报冒领问题65个、套取骗取问题17个,其他“一卡通”管理问题626个,主动上缴资金86.96万元,追缴资金1.194万元、清退资金0.5万元。处理党员干部4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党内警告处分2人。

(朱红霞 曲屹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