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什么能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呢?

死亡樱花


清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太平天国的队伍第二次击溃江南大营,整个江南地区几乎成了太平天国的地盘和势力范围,仅仅剩下上海孤悬。

上海方面派出代表敦请曾国藩出兵保护,并且晓之以利,以每月筹饷六十万两的条件答应曾国藩,曾国藩遂满口答应。

他准备派曾国荃率兵前往,可是,曾国荃围住天京城,根本不愿意放手。

曾国藩转清湘军名将陈士杰前往,被陈士杰回绝。

万般无奈之下,曾国藩商量李鸿章带兵前往,李鸿章欣然从命。

就这样,李鸿章的淮军因此建立。

在淮军的建立过程中,曾国藩鼎力扶持,不但调兵入淮军,而且把自己的亲兵两营送给李鸿章。

同治元年二月,也就是1862年,在李鸿章率领13营9000人抵达上海不久,曾国藩就保举李鸿章任江苏巡抚,同年十二月,李鸿章实授江苏巡抚。

从此,淮军也成为李鸿章标记的个人班底。

及至到了1864年,湘军对天京城发起总攻击前夕,淮军人数已经达到7万人之多。

在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狡猾的曾国藩马上不顾朝野上下的反对之声,迅速遣散了湘军。

曾国藩一是觉得功成名就,封侯进爵,不想再往前走了,二是考虑功高震主,再进行下去前途恐有不测。

而李鸿章对于自己辛辛苦苦栽培起来的淮军,却坚决不裁撤!

他认为;“吾师暨鸿章当与兵事相始终,留湘淮勇以防剿江南北,俟大局布稳,仍可远征他处”。

李鸿章觉得,他的淮军留着还有大用。

那么,“李鸿章为什么能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呢?”

因为,无论是同治六年的剿捻,亦或是同治九年的天津教案,朝廷每次都是先派曾国藩去解决,结果,每次都弄的效果不好,随后就得换上李鸿章出马,问题就得以顺利解决。

正是由于成功的解决了天津教案的麻烦,一个月后,李鸿章就被清朝廷任命为直隶总督,随即兼任北洋大臣,成为有清一朝的股肱之臣。






子由


1870年,李鸿章凭着赫赫战功和淮系集团的支持,当上了最有实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直隶总督是直隶省的最高长官,直隶总督总管今天津、河北大部以及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具体负责自己辖区的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可谓集军、政、财权于一身。权力滔天,简直就是自己辖区的土皇帝。直隶总督兼任巡抚,没有分权和掣肘,因此完全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在总督里面就属他的权力最大。除此之外,由于直隶地处京畿要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拱卫京师。九门提督是皇帝的禁军,负责内卫,而直隶总督就相当于外围守卫,责任重大。因此,直隶总督一职非皇帝的心腹不能胜任。



咸丰年间成立的总理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驻扎在天津,管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可是后来发生了天津教案,引发了列强不满,而朝廷认为问题就出在了三口通商大臣没有地方的管辖权,因为管辖权在总督那里,所以后来就让直隶总督兼任三口通商大臣,称为北洋通商大臣,也叫北洋大臣。北洋大臣掌管北洋洋务、海防和直隶、山东、奉天三省关政事务,由直隶总督兼任。权力还是非常大的。

这么重要的职位,李鸿章前后三次干了25年。这显示了李鸿章卓越的才干,也代表皇权对他的信任。更是大清国没有人才井喷的尴尬。直到袁宫保接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