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流浪4年的養老保險終於“回家”了

“我母親張某蘭都67歲了,至今沒有領到養老保險存摺,你們一定要給我一個說法!”


日前,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德興鄉齊家營村群眾汪某在鄉紀委怒氣衝衝地反映了這個問題。

流浪4年的養老保險終於“回家”了

鄉紀委立即按照程序啟動調查措施,通過查閱近年辦理養老保險的原始憑據及花名冊,發現張某蘭的養老保險在2012年就已按照程序辦理完申報手續併發放了養老保險存摺。通過調取銀行流水,鄉紀委幹部發現,該存摺一直有支取情況,最近一次支取記錄於2019年10月2日出現在遠隔千里之外的瓜州縣。

鑑於此,鄉紀委對當時辦理養老保險的機關工作人員——該村駐村幹部、村幹部及反映人張某蘭兒子汪某一一進行談話瞭解,但沒有人承認私自保管並支取張某蘭養老保險的問題。

是鄉村幹部截留了張某蘭的養老保險存摺?是張某蘭的兒子支取了養老保險故意隱瞞?還是另有隱情?

為了徹底查清事實真相,鄉紀委隨後將這一問題線索反映給隴西縣紀委監委,請求協助調查。縣紀委監委根據該養老保險存摺最後一筆取款記錄,果斷出擊,迅速派出一名縣紀委常委帶隊,帶領德興鄉紀委工作人員直抵瓜州縣開展調查。

在瓜州縣紀委監委及甘肅省農商銀行瓜州支行的配合下,調查組調閱了支取憑證及當時的監控視頻,精準鎖定並聯繫上了取款人。經過調查發現,該取款人為隴西縣德興鄉搬遷至瓜州縣的村民杜某。

原來,杜某的母親姓名為張某蓮,與反映人汪某的母親張某蘭均為德興鄉齊家營村村民。當時村幹部在發放存摺時,將張某蓮與張某蘭混淆,錯發了存摺,杜某領到該存摺時,看到存摺上的名字為張某蘭,以為是幹部疏忽將自己母親的姓名打錯了一個字,也就沒有在意。

張某蘭的存摺找到了,那張某蓮的存摺呢?經過調查組多方核查發現,張某蓮養老保險存摺雖已遺失,但存摺內的資金一直沒有支取。經過調查組溝通協調,張某蓮將張某蘭的養老保險存摺及支取的養老保險如數歸還,張某蓮的養老保險存摺可隨時去銀行補辦。

至此,張某蘭在外流浪4年的養老保險存摺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

張某蘭的存摺終於“回家”了,但花費的“代價”可不小,那誰來為這個“代價”承擔責任呢?

近日,隴西縣德興鄉紀委對由於當時工作疏忽,造成如此“代價”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問責。

“張某蘭的養老保險存摺出了問題,大家議論紛紛,懷疑是村幹部私自截留使用了,給我們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特別感謝紀委查清了真相,澄清了問題。雖然因為我工作疏忽被給予告誡約談,但是我心服口服,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杜絕粗心大意的毛病,以更加嚴謹的態度做好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發錯張某蘭養老保險存摺的幹部說道。

“紀委工作人員不計代價、不辭辛苦、不遠萬里地替我們追回養老保險,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我,感謝黨和政府!”張某蘭的兒子汪某激動地說。

這個村出現養老保險存摺發放管理不到位問題,其他村、其他鄉鎮會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在調查清楚張某蘭問題的同時,縣紀委監委迅速結合今年開展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要求切實做好後續工作,堵塞惠農資金管理漏洞。

流浪4年的養老保險終於“回家”了

隴西縣鞏昌鎮紀委工作人員深入十里鋪村農戶家中核查“一卡通”專項治理整改落實情況。(硃紅霞 攝)

截至目前,全縣“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中已整改完成 一戶(人)多卡問題4084個、違規代管問題13個、借他人名義辦卡問題6個、貪汙侵佔問題6個、虛報冒領問題65個、套取騙取問題17個,其他“一卡通”管理問題626個,主動上繳資金86.96萬元,追繳資金1.194萬元、清退資金0.5萬元。處理黨員幹部4人,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1人、黨內警告處分2人。

(硃紅霞 曲屹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