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中華傳統文化的雙碧之——中華武術

門道提醒:農曆臘月二十一

門道君非常喜歡咱們自己的武術,小時候可是想去少林寺學功夫,想成為一代宗師;在家裡可是苦練,把家裡的窗戶都打破啦,結果被父母一頓混合雙打,從此門道君的宗師夢就破滅啦;但是門道君對中華武術的熱愛一直都在,門道君將帶大家進入中華武術的世界去。

中華傳統文化的雙碧之——中華武術

中國武術與古典文學,是同根同源的共生關係,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雙碧,堪稱雙子星座,同樣輝煌,同樣燦爛。稍加留意,就會發現,中國武術的濫觴,正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發軔;文事與武備至少在兩三千年以前,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攜手而行;舞槍弄棒與吟詩作賦,很早就是被我們先民所看重的文化修養的兩個方面。歷史中,有無數的武術家本身就是文學家,而許許多多文學作品中也洋溢著武術的風采。這在世界文化史上尚無先例,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現象。

中華傳統文化的雙碧之——中華武術

中華武術既究形體規範,又求精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觀,是中華武術的一大特色。所謂內,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動和氣總的運行:所謂外,即手眼身步等形體活動。內與外、形與神是相互聯繫統一的整體。比如五禽操就是一種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的奇妙功夫,其精髓就是:"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動靜兼備、有剛有柔、剛柔並濟、練內練外、內外兼練。" 中華武術,是一種以強身健體為主,以搏擊為輔的一種鍛鍊方式,沒有固有的練習形態,注重內外兼修其精髓就是:"同時也正是因為他的起源,使之存在於我們生活中各個角落,功夫也就是在我們生活當中,在我們平時生活的每個動作當中。中國功夫是一種學識,一種防守,不為戰爭,只為和平,真正的去理解中華武術的內涵,則要拋開一切門派理念,用心去感悟,因為武術沒有任何形式,但同時也可以是任何形式,因此武術沒有任何強弱長短之分,而中國武術的練習,也正是為了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則不同於空手道,跆拳道的以攻為守,殺敵之意,中華武術不分高低,而去講究體會武者的精神,由外轉化之內,從而感悟武學的真意。

中華傳統文化的雙碧之——中華武術

武術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的產生,緣起於我國遠古祖先的生產勞動。人們在狩豬的生產活動中,逐漸積累了劈、砍、刺的技能。這些原始形態的攻防技能是低級的,還沒有脫離生產技能的範疇,卻是武術技術形成的基礎。到了氏族公社時代,經常發生部落戰爭,因此在戰場上搏鬥的經驗也不斷得到總結,比較成功的一擊、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傳授、習練著,武術逐漸形成。

中華傳統文化的雙碧之——中華武術

不知道門道君現在學習武術晚不晚,門道君的武術夢想又燃燒起來拉;但是好像門道君已經錯過了練武的最佳時機,只能練練太極拳鍛鍊一下身體啦;哎,門道君的武術夢沒啦,明天帶大家見一下南拳北腿威力;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門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