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很多戰鬥機會露天停放?修遮風擋雨的機棚很貴嗎?

草木織花


那些露天停放的一般都是處於戰備值班狀態的戰機,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值勤機。而這些處於戰備值班狀態的戰機由於通常都要求要有快速反應和作戰的能力,所以基本上都是處於彈藥滿掛和油料充足的狀態,並且是直接停放在跑道或者是跑道旁邊的停機坪上,停機坪則是通過滑道與跑道相連。如下圖所示,為俄羅斯某機場露天停放的戰機。

▲露天停放的戰機

那些戰備值班狀態的戰機除了露天停放之外,一些國家還會修建簡易的機棚給戰機遮擋一下,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金貴的戰機,比如老美的F-35,比如下圖所示,就是停在簡易機棚裡的F-35A,而像圖中的這種簡易停機棚,它唯一的作用就是遮擋一下風雨以及避免戰機在陽光下暴曬,至於題目中問的停機棚應該就是這種了吧,只是這玩意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就是個鐵皮架子,修建這種簡易機棚也不會貴到哪裡去。

▲簡易停機棚

然後再來看下圖中的那些機棚,下圖是美軍在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圖中那些拱形的建築物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機庫,只不過這些機庫其實也只是普通的機庫,不具備任何的防護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每次颱風一來,這些機庫裡的F15、F22戰機通常都會轉場到東京的橫田基地去避難,所以,連臺風都扛不住的普通機庫,你還指望它們去抗各種精確制導武器麼?當然,從造價上看,這些機庫那肯定是遠遠超過上面那些簡易停機鵬的。

▲嘉手納空軍基地的機庫和機庫裡的F22

最後一種就是技術含量最高的加固式機堡了,這玩意的頂層是使用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的,或者乾脆是直接在山體中開鑿出來的一個洞,所以機堡的建造成本以及防護能力都要遠遠超過普通的機庫,可以抵禦一定程度的小當量炸彈轟炸,當然,對付這些機堡的辦法也是有的,上鑽地彈就行了。

▲機堡

因此,題目中說的機棚是不貴的,因為這玩意根本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搭個鐵皮架子給戰機遮風擋雨,最貴的是那些加固式機堡,其次就是機庫,但是停放在裡面的戰機通常都不是戰備值班的,戰備值班的戰機要麼是直接在跑道上露天停放,要麼就是停在簡易機棚裡,這樣才能達到快速反應、快速起飛作戰的目的,如果停在機庫或者是機堡裡面,飛機都還沒開出來可能就已經遭到定點清除了。


哨兵ZH


那些露天停放的,一些屬於待命執勤的戰機,隨時準備接受任務,所以拉出來蹲著。

或者是,此時你看到的戰機,他們所停放的機場,並非是該戰機的駐地機場(編制機場)。就好比你開車到野外,自然也就沒有車庫用一樣。

此外,還有少部分是淘汰下來的訓練機。比如,我辦公室的一位崔老師,小時候家就在軍用機場附近(雖說飛機場早就遷走了,但現在這個地段還叫“機場路”)。上世紀90年代,這大哥上小學的時候,就經常跟小夥伴們一起去停機坪上玩耍,甚至多次登上過老舊的殲-5、殲-6。很顯然,這些軍機都是淘汰下來的訓練機,不再用於實戰,所以存放的比較隨便,任憑風吹雨淋烈日暴曬了。

客觀看,咱們普通的私家車好歹還需要爭取個“車庫”,更何況動輒上千萬美金的戰機,機庫再貴,那也比不上戰機本身和其創造的價值高。

比如,美國五代機,那個嬌貴的F-22,造價高達2.4億美元。鑑於材料和塗裝方面的“脆弱性”,必須得停放在恆溫恆溼的專用機庫,住單間,一幫子工程技術人員和先進裝備,小心伺候著。

目前,各國的戰機,僅有俄羅斯會常把戰機安置在露天環境中。

有人說是俄羅斯是因為太缺錢,軍費不能支持研發和生產戰機的同時,再給他們搭配房間。這麼解釋,也是很有道理的。更細緻點說,俄羅斯地域遼闊,戰略縱深大,所以為了追求續航能力,戰機多為大塊頭、雙發的設計,因此,體積普遍太大。而俄軍的制式機庫,都是沿用的蘇聯模式,按照米格-21這種輕型戰機的規格進行量產的。這導致,常規的機庫,根本裝不下諸如蘇-27、蘇-30這樣的大塊頭戰機。

很顯然,上述現象很符合毛熊暴力美學的風格,人家的民族性格就是不拘小節,還執著的追求著大,大,大......

當然,俄軍也並非不想要機庫,歸根到底還是缺錢,建機庫的事兒,就一直這麼拖著。為此,俄羅斯還曾有過““削足適履”般的打算——蘇霍伊設計局曾經想為蘇-33UB設計兩段摺疊機翼。這樣,戰機不用的時候,“翅膀”一收,體積變小,就可以放進米格-21的機庫裡了,呵呵。

(起飛前給飛機掃雪是俄航空兵在冬天的日常)

目前,戰機機庫主要分為三類。第一種為“整體式機棚”,也是最便宜的機庫,類似於工廠的“大倉庫”,戰機在裡面睡“大通鋪”;

第二種叫“洞庫”。就是在大山裡面掏洞,然後用混凝土加固洞壁,類似於現在修的“隧道”。這個在冷戰時代,非常流行,甚至都很下本兒的建成了可抗“核打擊”的程度。

六七十年代,我軍用依山,以鋼筋混凝土修築的“洞庫”。

第三種是“單體機庫”,即,“一個蘿蔔一個坑”,一般是正式的房間,一間只停放一架戰機。像前面提及的F-22的專用機庫。類似的還比如F-35,咱們的殲-20等等,多用於造價昂貴的“高價值戰機”。

另外,還有臨時野戰機蓬,類似於金屬支架的帳篷。條件再有限的話,就直接給它“穿衣裳”,拿“蒙布”來應急。這些多用於戰機暫時停放於非編制機場的情形下。

更值得注意的是,機庫的作用,除了“遮風擋雨又防曬”,再配套必要的維護和保養設施外,還得具備一定的隱身和抗打擊能力,才算合格。

畢竟,在當今的信息化戰爭種,機場屬於敵方優先“關照”的對象。一旦機場被打癱瘓,主力戰機給摧毀在了自己窩裡,加上電子戰壓制和通訊系統的破壞,制空權就會迅速倒向對方。喪失制空權後,離戰敗也就不遠了。具體的,可以參考兩次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軍團的遭遇。

這點,“大通鋪”式的“整體式機棚”就比較弱了,主要依靠機場配套的防空反導設施,自己本身沒啥抗打擊性。

而“洞庫”和“單體機庫”,在設計和施工上,則更講究紅外和雷達隱身,也加強了抗打擊能力。但要應對下圖這種高烈度激光鑽地導彈,別說是“單體機庫”,就算一般的“洞庫”,都比較費勁。

好在,通常來講,時至今日,經濟再困難的國家,其軍用機場都會配有較為靠譜的防空反導設施,敵方導彈一般很難接近。

只是,也有例外。比如,針對個頭小,低空低速,玻璃纖維材質的“無人機”,即便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者”,也不一定能起到啥作用。去年沙特的大油田和軍用機場的遭遇就很說明問題。也門胡塞武裝的無人機在轟炸沙特油田的同時,還順便“端掉”了3架,單價5000萬美的嶄新的美國原裝進口“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當時,愛國者導彈和“霍克”防空導彈系統均未能及時預警和反擊,直到機場被無人機擊中發生爆炸後,防空系統才發出淒厲的警報.....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個真被提問者說中了,機棚的修建還真不“便宜”。目前,世界上的機棚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叫“整體式機棚”,這種機棚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便宜的機棚,類似於工廠的“大倉庫”。雖然說便宜,但也是相對於其他兩類機棚而言的,也至少要花費個十幾億美元的。



這種機棚雖然可以停放很多架戰機,可以起到遮風擋雨的效果,但是卻不具備任何抗打擊能力,而且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比如去年7月份,美軍邁克爾·廷德爾空軍基地就遭遇了颱風,使這種“集體宿舍”式的機棚被損毀,數十架F-22戰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第二類叫“洞庫”。就是在大山裡面掏洞,然後用混凝土加固洞壁,類似於現在修的“隧道”。



這種“洞庫”,雖然能使戰機的安全性和隱蔽性,都得到很好的保障。但也是有缺點的,首先就是修建費用十分昂貴,是這三類機棚中最貴的了;其次是建造難度也很大,費時費力;再就是,容易受到地質災害的影響,比如山體滑坡、地震等,容易對戰機造成嚴重損毀。

第三類叫“單體機庫”,也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機庫只停放一架戰機。



這種機棚的優點是可以大量修建、分散部署,增加敵方攻擊難度,避免戰機大規模受損。但是,這種機棚大都修建在平整開闊的機場,導致其隱蔽性比較差,這就降低了機棚的防禦力。

下面我們看看幾個大國都使用什麼“機棚”。



首先說一下美國,我們都知道美軍是財大氣粗的,雖然它也建造了很多廉價的“整體機棚”,但是美軍大多數的先進戰機還是存放在“洞庫”和“單體機庫”內的。



然後說一下我國的海軍以及空軍,主要採用的是新一代加固的“單體機庫”。雖然抗擊打能力已經很強了,但是對於先進的鑽地炸彈以及高爆炸彈而言,防禦能力就不足了。當然為了戰略需要,我國也有很多戰機隱蔽停放在“洞庫”內。



最後,重點說一下俄羅斯的戰機。自從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狀況一直不太好,這就造成俄軍經費緊張的情況。所以俄羅斯的“機棚”,大都選擇修建成相對廉價的“整體式機棚”,而且還有很多飛機是在外面露天停放的。



我們都知道,戰鬥機是不能長時間在戶外露天停放的,尤其是隱形戰鬥機。隱形戰鬥機的外殼上有一層隱形塗料,這種塗料在露天狀態下,會受到風吹、日曬、雨淋的腐蝕,對戰機的隱形能力有很大影響。並且戰機受損後,再重新修復也是很貴的。



那為什麼俄羅斯那麼多戰機露天停放呢,原因當然是因為“窮啊”,至少現在沒錢修建更多的機棚。至於以後對戰機的維修,那等以後有錢了再說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為戰鬥機修建遮風擋雨的機棚,真的很貴。‘沒錢’的國家就只能先暫時露天停放戰機了……”


迷彩雄師


哨兵小虎第639條回答。

機棚何止很貴,簡直貴不可言!

03年小虎在某地服役,當時該基地為三代機修建的錳鋼機棚單價在100萬以上,據說普通的炸彈都對他無可奈何!

對於戰鬥機來說,機棚的樣式是多種多樣的,但主要分為兩種:

一、地上非隱蔽機棚。

地上非隱蔽機庫通常造價都在百萬以上,但相對於單價過億的戰鬥機來說依然是十分便宜的。

(拱形洞棚式↑↑↑)

當然這種機棚的樣式也多種多樣,有拱形洞棚式的,有連體平頂棚式的,棚內通常有簡單的維修工具箱、地栓、加油口(四站設備)等。

(連體平頂式機棚↑↑↑)

缺點是不具備隱蔽性,抗毀性不強,易受彈片濺射傷害。

優點是:出動快、價格便宜、適應於各種地形的機場設施。

二、地下隱蔽機庫。

地下隱蔽機庫,通常指的洞庫或者隱蔽庫,此種庫房修建難度大,造價昂貴,單價從上百萬到千萬,甚至過億不等。

(隱蔽庫↑↑↑)

這種機棚也有多種樣式,有單個出口和多種出口之分,有的甚至有洞內跑道,有的有兩個以上的出口。


(洞庫↑↑↑)

缺點是:造價昂貴,適應于山區,一旦所有洞口被摧毀,將嚴重影響戰鬥力,所以保密性極高。

優點:主要是隱蔽性,戰時生存率高。

那麼為什麼有的戰鬥機會露天存放呢?

其實很簡單,就因為此時戰鬥機所停放的機場不是該飛機的駐地機場(編制機場)。就好比你開車到野外,當然就沒有車庫一樣。

無論你是殲-20、還是殲10C、殲16,只要出來執行任務,離開駐地機場,就只能露天停放!


(離開駐地的殲20只能蓋塊蒙布被雨淋↑↑)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某型飛機還處在保密狀態,沒有對外解密(沒有對外公佈有此型飛機,比如轟-20等),此時就需要進行隱蔽存放。

(未公佈機型飛機↑↑↑)

我是哨兵小虎,一名老兵,歡迎你的關注和支持。


哨兵小虎


不知道題主是不是一個衛星地圖愛好者?有沒有玩過谷歌的衛星地圖軟件?其實只要是衛星地圖愛好者+軍事愛好者,打開電腦就會不遺餘力的翻看全國的公開衛星圖。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有意無意地看到在全國各地的機場。這其中包括每個城市的民航機場,通用機場,還有就是我要說的空軍基地的機場。從衛星的角度看國內的空軍機場你會發現,停機坪上非常乾淨,一架主力戰機都沒有,要有也是一些已經退役的戰機扔在角落裡風吹日曬。

鑑於容易洩露機密(但也沒辦法,谷歌的衛星圖早已經拍得一清二楚),這裡就不放機場衛星圖了。那麼這些戰鬥機都哪裡去了呢?答案很簡單,他們都在自己的機庫裡!以我們的空軍為例,空軍機場對飛機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一架戰鬥機一個機庫,一架戰鬥機一個警衛員,一個蘿蔔一個坑,容不得半點差錯。所以只要平時不出任務,所有的戰鬥機都是停在自己機庫裡的。機庫裡有基本的維護設備,不值班的戰鬥機機械師還會對戰鬥機進行簡單的維護。


連體鋼結構機庫

至於題主所說的露天停放,大致有四種可能。第一,也是最常見的情況,那就是戰鬥機去別的基地做客了。空軍戰鬥機經常會進行成建制地轉場飛行訓練,需要落在中轉機場加油補給。這個時候戰鬥機會降落在其他機場,但是其他機場又是別的部隊駐地,機庫肯定是停放著駐地部隊的戰機,根本沒有空餘的位置供來“做客”的戰鬥機停放。所以這個時候,轉場而來的戰鬥機就會直接整齊地停在機場的停機坪上。如果時間久,甚至還會找來蒙布,將飛機蓋上,作一定保護。

對面同胞害怕捱打,機場戰機隨時塞進鋼筋混凝土的永久性機庫裡面。

第二種可能,飛機太大了,新的配套機庫建設還沒跟上,所以只好先將飛機停在停機坪上。像加油機,預警機,轟炸機和反潛巡邏機等體型較大的戰機一般都放不進機庫,所以一般也是停放在停機坪上。

第三種可能,戰鬥機處於集體待命狀態,隨時準備執行任務。我們經常可以在央視的宣傳片種看到這樣一個畫面,一排戰機在停機坪上停放著,然後飛行員提著頭盔整齊的走過,最後登上各自的戰機,蓋上座艙蓋,然後戰機滑出機位,進入跑道兩兩同時起飛。



殲-10的機庫,這張照片應該是新裝備交付

第四種可能,窮!實在是想省錢,於是直接省去了機庫,將戰鬥機停放在機場上,這一點是俄羅斯的專屬做法。俄羅斯繼承的前蘇聯時代的空軍基地是有專門的配套機庫的,但當年的米格系列戰鬥機體型比較小,在換裝大的蘇-27,蘇-30之後,根本塞不進那些小小的機庫。但是俄羅斯手頭又沒有多餘的盧布來改造機場,建設新的機庫,索性直接將戰鬥機放在了停機坪上,將原來的小機庫空著。▼這就是俄羅斯在海參崴附近空軍基地的衛星圖,戰鬥機只能擺放在停機坪上,放不進機庫。

讓俄羅斯摸著口袋吞口水的戰鬥機機庫究竟有多昂貴呢?普通的鋼結構機庫造價大概在100萬元人民幣,多機共用的連體式機棚大概在300萬元人民幣。而永久性的鋼筋混凝土機庫的造價更高,需要上千萬人民幣。大型的飛機洞庫和地下機庫則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並不是所有機場都具備建設條件,造價可能需要達到數億元。單看一架飛機的機庫可能對一個國家來說並不是什麼大數目,但是乘以國家戰機總數,每一架飛機都安排一個機庫,那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數目,俄羅斯一下子拿不出來也就正常。


赤焰噠噠噠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存在的。

大家都知道,即便是二戰時期的戰鬥機也是很昂貴的。

今天的戰鬥機,動輒就是幾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

那麼,換算成人民幣就是好幾億甚至十幾億才能買一架。

試問,修建一個遮風擋雨的機棚才多少錢?

如果不是考慮抗爆、隱形等因素,修建一個水泥機棚充其量也就是幾十萬元人民幣,最多一百多萬。

那麼,買飛機的大錢都花了,又怎麼會在乎這點小錢?

實際上,除了俄羅斯以外,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有機庫的。

大家有時候坐飛機經過軍民兩用機場,就能看到諸如殲10之內是一架飛機一個機庫,絕對不存在露天停放的可能。

而真正露天停放,一般是3種情況:

第一,正在執行各種任務和訓練期間。

由於飛機隨時都要出動,為了節省存入機棚的時間,就乾脆露天停放。

不過,如果任務間隔的時間很長,或者可能存在惡虐天氣,飛機還是一律會進機棚的。

第二,演習、表演等進駐沒有機庫的機場。

比如珠海航展,壓根就沒有機庫,飛機當然只能露天停靠。

還有諸如一些演習,會有大量飛機進入野戰機場,根本沒有足夠的機棚,只能露天停放。

第三,新式機棚不夠。

目前臺軍很多戰機露天擺放。

過去十年來,臺軍總共只蓋了10座機庫。從2000年至2016年這17年內,在2005年至2007年這三年建了九座鋼板機庫,另有一座是花蓮基地的鋼板彈庫,以致在2010年遭到監察院以未落實“一機一庫”政策,提出糾正。臺灣空軍各基地現有的老舊鋼筋混凝土機庫建造至今已近60年,早已超過50年使用年限,出現風化龜裂掉落、強度衰退、漏水等情形。

因為新式機棚不夠,現有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AH-1W眼鏡蛇攻擊直升機、OH-58D戰搜直升機、CH-47SD運輸直升機、黑鷹直升機等造價昂貴,且得來不易的精密武器,則很多是露天停放。


薩沙


日前看了《海峽兩岸》節目,我國臺灣省地區的議員質問“國防部長”:納稅人那麼多的錢哪裡去了,為什麼臺灣戰機還沒地方停放,要露天呆在機場經受風颳日曬?大姑娘還都穿著防曬衣,戴著太陽帽,抹了防曬霜;飛機造價動不動就是上千萬、上億美元,擱在太陽底下忍心嗎?簡直是暴殄天物。

議員還質問“國防部長”,你給我待在太陽底下一個小時試試?


對此,“國防部長”接受質詢是不住點頭哈腰,像個哈巴狗。他解釋說,臺灣的戰機不是土坷垃,它們很嬌氣的,也很嬌慣,像公主一樣。戰機都是放在機堡裡的,不會那樣不心疼的。臺灣戰機真沒有長期露天存放,記者拍到的只是一個瞬間並非常態。

“國防部長”小心翼翼辯解說,飛機一直在裡面捂著也不是個事,得出來透透氣、曬曬太陽,要不就發黴長毛了。

一般來說,好多國家都是把飛機獨立停放在機堡裡或者整體機庫裡,很少有國家把戰機露天放在那任憑風吹雨打。

修建一個機庫固然要上百萬元,但跟昂貴的戰機比起來,機庫那百八十萬造價就微不足道了。我們在小區買個車庫還幾十萬呢。這就好比你花了一千多萬買了輛瑪莎拉蒂,你還會捨不得幾十萬買個車庫嗎?

對於大腦沒有毛病的各國軍方,肯定會不惜血本修建機庫,而且要修建成抗炸的,我們說到的臺灣地區的機庫都是抗炸的。

除了臺灣,筆者在一個軍事節目看到以色列的戰機也是停放在機庫裡,而且是“一機一庫”。以色列和臺灣的戰機機庫都是“前線型”的,開門方位都不在一個方向,錯落有致。


這種“前線型”機庫的好處在於抗炸能力非常好,一般導彈都無可奈何,除非遭到核武器攻擊。臺灣好多戰機機庫不是修建在地下,就是因地制宜修建在山裡,隱蔽性非常好,而且他們的飛機跑道都不是露天的。

以上我們說到的臺灣地區和以色列都是土豪,他們捨得燒錢。那些稍微缺錢的國家也捨不得把飛機停在戶外,他們至少要給飛機蓋個簡易的窩窩。

通常之下,這些國家的機庫都是一行行修建在道邊,看起來像一排排簡易工棚。這些機庫雖然不那麼堅固,也談不上什麼抗打擊,但至少年不會風吹雨淋太陽曬。而且我們在新聞中看到,即使像敘利亞這樣比較差錢的國家,他們的戰機也是有機庫的,特朗普下令用戰斧導彈打擊敘利亞機場的時候,我們看到部分敘利亞戰機的機庫被導彈擊穿的畫面。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戰機沒有也不會停在露天,我們的戰機是有機庫的,我國的戰機的機庫不是獨立的,但很大一部分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抗打擊能力非常強。

修建機庫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便於維護保養,我們無法想象機械師在陽光暴曬或者在凜冽寒風裡維護飛機是個什麼情形。

 有人之所以提出戰機露天停放的問題,估計是他們把戰機執勤的情形當成戰機普遍的狀態了,戰機值班的時候當然要在機場跑道上待命,但不能就此說所有戰機都是露天停放的。

至於有人說俄羅斯的戰機因為沒錢都是露天停放更與事實不符,

要知道俄羅斯現在手頭是有點拮据,但在軍備投入上他們從來不惜血本,俄羅斯 軍費開支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

俄羅斯國內的戰機大多數都是有機庫的。即使是在敘利亞,俄羅斯戰機也是有機庫的,不過機庫是在2019年9月初剛剛從國內運到敘利亞,剛組裝好。

因為以前露天停放的俄羅斯戰機不僅給以色列和美國偵察提供了“便利”,也“配合”了恐怖分子襲擊戰機。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已經明白“飛機露天停放”幾乎就是個偽命題了。

 

 

  

   


小約翰


我們經常在圖片中能看到,很多的飛機都是露天停放的,就像人一樣,住也要有一個房子,可以遮風擋雨嘛,飛機為什麼就不給搭個棚子呢?

我們知道,飛機在露天停放的話,經受風吹日曬雨淋,會加速飛機的老化,就像人一樣,天天坐辦公室的和在室外幹工作的誰要顯老些,肯定是室外工作的人。風吹日曬的,人就老得快。作為一個擁有新城代謝的人都會有這樣的表現,飛機肯定也有這樣的情況。

還有對於維護飛機的地勤人員來說也是一樣,有個能遮風擋雨的棚子,人幹活也要好過些,天天頂著烈日酷暑的,人也受不了。人總會想著怎麼儘快結束這個狀態,就會有心不在焉,磨洋工等現象。,對於飛機的維護也是不利的。

那為什麼不修建一個機棚呢?

這個就和很多國家的傳統有關了。比如俄羅斯,老毛子戰鬥民族,就沒有那麼嬌氣,不需要機棚,而且俄羅斯的飛機都製造的很堅固、皮實耐用,不擔心風吹日曬。

比如我國,新型戰機快速裝備,以前的戰機由於理念的差別,並沒有機庫這一說,導致很多現代化的戰機並沒有配備機棚,只能停在露天曬太陽。

還有一個就是機棚建造都是一字排開,這樣看似給飛機打好了窩棚,飛機人員都有了遮風擋雨的棚子,但這種棚子結構強度低,如果遭受轟炸的話,只要被命中,損失就會非常大。

所以現在都是採用分散式的機堡,這種機堡採用鋼筋混凝土加強結構,可以扛住導彈的來襲,由於採用分散的佈局,一枚導彈只能攻擊一個目標,提高了飛機的生存能力。


好奇而已716


由於雨水、日照以及飛沙走石等情況會加速戰鬥機的氧化衰老,而戰鬥機機體壽命本身就只有數千小時,根本經不起折騰,因此除了航展等特殊情況外,只有在緊急的前線部署或者機庫數量不足情況下,戰鬥機才會採取露天存放的方式。在前線部署狀態,戰鬥機機隊一般會隨行伴飛數架保障運輸機,運輸機除了會運輸各類維修工具和備件之外,綜合各方面考慮,有時候也會攜帶野戰摺疊機棚,如果沒有帶野戰機棚,前沿機場又沒有合適的機棚可用,那麼戰鬥機部署到前沿機場進行訓練、演習、試飛、實戰等任務時,就只能蓋上蒙布來應急了。


(英國颱風戰鬥機野戰機庫)

在所有國家中,唯一經常性讓戰鬥機進行露天存放的只有俄羅斯,而主要原因很簡單:缺錢!蘇27和蘇30等重型三代機都是在80年代末期甚至90年代初期才開始服役,也就是說這些新式戰鬥機剛服役沒多久,蘇聯就解體了,而蘇聯時代遺留的大部分機庫都是按照米格21等輕中型戰鬥機體型所修建的,蘇27完全塞不進去,解體之後的俄羅斯經濟又不行,因此只能遵照先造飛機後造機庫的原則一步步解決問題。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俄羅斯軍費本來就十分有限,造完飛機後已經沒什麼錢修機庫了,所以俄羅斯目前很多戰鬥機仍舊只能在西伯利亞的寒風中瑟瑟發抖。

(寒風中瑟瑟發抖俄羅斯戰鬥機)

那麼蓋機庫就真的這麼費錢嗎?還真不便宜!以最常見的鋼結構簡易機庫來說,雖然只是用鋼管和鋼板搭建,但考慮到戰時需要,都是使用屈服強度在450Mpa的高強度鋼經過精心設計並佈置後搭建的永久性鋼結構建築,內部鋪設有完整的電、水、後勤設施,並且還要安裝各種檢修和維護保養設備,整套機庫下來,就算是小型的戰鬥機鋼結構機庫花費也在百萬人民幣以上。
(普通的鋼結構機庫)

但是總體來說,鋼結構機庫只能滿足基本的遮風擋雨需要,不僅從空中偵查目標太過於明顯,毫無偽裝型可言,並且抗打擊能力也差,隨便一發炸彈下來都可能將其擊穿炸燬,因此在鋼結構機庫的基礎上又誕生了加強版混凝土永久性抗打擊機庫。這種機庫整體採用加強鋼架構拱形承力設計,內部用混凝土進行加固澆築,頂部再佈置偽裝網或者直接種植植被,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偽裝和加強抗打擊能力。但是由於工序和材料的複雜化,這種機庫的成本也直線上升,價格達到數百萬乃至千萬人民幣級別。



(混凝土偽裝機庫)

不過作為地面機庫而言,即使再堅固依舊很難扛得住大當量精確制導彈藥的直接命中,海灣戰爭之前,薩達姆曾經為自己的戰鬥機建造了厚度達到7米的超強鋼筋混凝土機庫,號稱不可能被摧毀。哪知到了戰爭爆發,美軍用炮鋼造出了GBU-28激光制導鑽地炸彈,專門用於對付伊拉克的加強版混凝土機庫,最後的結果很顯然是美國勝利了,這種機庫在鑽地彈的打擊下,幾乎如雞蛋殼般脆弱,一敲就碎!


(F117攻擊機與被它炸燬的伊拉克重型機庫合影)

那麼機庫如何對付鑽地彈的襲擊呢?這就必須依賴於抗打擊能力更強的地下山體機庫,這類機庫一般依仗山體地形修建,利用深厚堅固的岩石層作為抵擋敵人攻擊的盾牌,依靠天然的植被覆蓋作為偽裝,再輔以沙石層和鋼板層削弱鑽地彈鑽地和毀傷能力,能夠達到人類目前已知最強的抗打擊能力!但是這類機庫往往需要挖空整座山體,內部進行大量加固建造,並且匹配無數的配套設施,工程量極大,因此造價自然不菲,動輒可能上十億人民幣!(阿爾巴尼亞廢棄的地下機庫)

除了規模龐大、造價不菲的地下機庫外,地表機庫中最昂貴的莫過於隱身飛機機庫。像是B2隱身戰略轟炸機和F22戰鬥機,其隱身性能主要依靠機身表面噴塗的高分子吸波材料,但是這些材料都十分金貴脆弱,在風吹日曬和高速飛行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脫落和開裂,因此這類飛機平時只能停放在封閉式機庫,在氣溫過高或過低以及日常維護之時還要轉入恆溫恆溼機庫之中(F22飛一小時維護數十小時,基本上都是呆在這類機庫)。恆溫恆溼機庫內配有各類空氣調節裝置以及整套的清洗、維護、消防設備,簡直就是機庫中的豪宅,這類機庫的造價往往達到上千萬美元,摺合成人民幣接近一億!(F22的高級恆溫機庫)


軍武吐槽君


相比於現代的第三代(俄稱第四代)和第四代(俄稱第五代)戰鬥機的價格,任何機棚都是便宜的。戰鬥機是否進機棚要依據飛機的具體情況而定,同時根據不同類型的飛機,機棚的種類和配套設備也不同。高端飛機的機棚成本相應也比較高,老式飛機的簡易機棚相應也便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平常在媒體上看到的圖片很多是戰鬥機露天停放狀態,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在大多數情況下,飛機不會露天停放,只有在執行任務和待命時才會停在機場等待區。大國空軍普遍訓練時間較長,飛行員只有保持足夠的飛行時數,才能穩定住飛行技能。遇到敵情時,可以隨時進入戰鬥起飛狀態。常見的圖片大部分是訓練時候拍的,所以在跑道上。空軍基地在不訓練的時候,記者來了也拍不到什麼精彩的照片,飛機此時都在機庫裡停著。

飛機棚分普通拱形的鋼結構機棚,還有整體的連體平頂機棚,還有為高端隱身飛機專門準備的恆溫恆溼機庫。其中最常見的是拱型機棚,一般造價在100萬元左右,美國空軍常用這種機棚。連體平頂機棚相對來說成本低一些,一個大連體機棚可以裝4-6架飛機,俄羅斯空軍有很多這樣的機棚。恆溫恆溼的單間機棚是F22猛禽隱身戰機的標配,隱身飛機需要保護塗層。如果出現問題,重新噴塗一次要花費十多萬美元,因此要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傷。

第三代戰機的單價最低也在5000萬美元左右,高端的大概是1-2億美元,像F22這樣的頂級飛機達到了2.5億左右。相比于飛機的高昂價格,大部分國家還是會修專用機棚的,只是這些機棚很少出現在媒體照片中。可能是出於保密,也可能是距離訓練區域較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