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熊孩子又惹禍!以為在上網課,結果花光父母的血汗錢!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大中小學都延遲了開課的時間。現在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家裡用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上網課。

只是,用電子產品上網課是小事,很多熊孩子卻拿著學習當幌子,開始在父母的手機上“大做手腳”。不是偷偷買遊戲幣,就是“天價”打賞主播,一不小心就花光了父母的血汗錢。

熊孩子又惹禍!以為在上網課,結果花光父母的血汗錢!


杭州14歲女孩在家上網課,

偷偷用手機給男主播打賞6萬餘元

王女士是一家工廠的普通員工,丈夫是夜班出租車司機。家裡有兩個女兒,小女兒4歲,大女兒14歲。作為普通工薪階層,雖說生活不算富裕,倒也還安逸。

可2月25日下午,王女士突然收到一條銀行的短信,說她的工資卡支出5800元。奇怪?自己明明沒有消費,怎麼會有這麼大一筆支出呢?

熊孩子又惹禍!以為在上網課,結果花光父母的血汗錢!


為了找到扣錢原因,王女士立即查了手機和銀行流水明細。結果不查不知道,一看差點嚇暈過去。原來除了工資卡之外,另一張信用卡竟然也被刷了59000多元,一共64800元莫名地“失蹤”了。

自家人沒有花銷,難道是自己的銀行卡被人盜刷了?一想到這,王女士立馬嚇出一身冷汗,準備立馬打電話報警。

沒想到這時,旁邊的大女兒欣欣忽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王女士覺得不對勁,問女兒怎麼回事?這時大女兒才吱吱嗚嗚地說,銀行裡的錢都是自己花出去的。

熊孩子又惹禍!以為在上網課,結果花光父母的血汗錢!


14歲的孩子,怎麼能一下子花出這麼多錢?王女士一開始怎麼也不相信,經過反覆追問之後才知道,孩子拿著這些錢用來打賞主播了。

原來這段時間沒開學,欣欣一直用媽媽的手機上網課。趁著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直播軟件。尤其是平臺裡男主播頗有磁性的聲音,立馬讓她沉迷其中。

為了引起男主播的注意,欣欣偷偷翻看了媽媽記在本子上的支付密碼,不斷地在平臺裡充錢給主播刷禮物。從2月16日開始,一共衝了6萬多元……

熊孩子又惹禍!以為在上網課,結果花光父母的血汗錢!


母親在一線防疫,兒子獨自在家,

竟打賞主播10萬元

山西大同的韓女士是一名護士,她多日奮鬥在疫情一線。同時,也因為丈夫在外地工作,所以才迫不得已把10歲的兒子一人留在家中上網課。

可這幾天,韓女士突然發現自己銀行卡里的十萬元積蓄“不翼而飛”。通過調查發現,原來兒子獨自在家禁不住誘惑,常常在上網課時看抖音直播,而且3天時間居然給主播刷了近10萬元禮物。

熊孩子又惹禍!以為在上網課,結果花光父母的血汗錢!


雖然幾經周折,抖音官方平臺最終全額退款,但面對如此一筆鉅款,父母還是嚇出一身冷汗。

武漢12歲男孩被指瞞家長

充值虎牙5萬餘元,4萬打賞女主播

無獨有偶,2月24日,武漢的王女士也投訴護牙平臺,稱她12歲的兒子小杰(化名)在家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充值平臺5萬餘元,其中4萬餘元用於打賞一名女主播。而這些錢,正是全家一整年的收入。

熊孩子又惹禍!以為在上網課,結果花光父母的血汗錢!


而孩子之所以能付款成功,也是在父母不知道的情況下,偷偷看了大人的微信支付密碼,而且錄入了自己的指紋支付。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為了避免爸媽發掘,熊孩子還悄悄滴刪除了銀行的扣款提示信息。

“打賞門”事件接二連三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直播、遊戲的幼齡化,孩子打賞主播的新聞還真是層出不窮。

除了近期熊孩子們因為上網課,而出現的“打賞主播”新聞之外,類似的案件也屢見不鮮。比如:

熊孩子又惹禍!以為在上網課,結果花光父母的血汗錢!


熊孩子又惹禍!以為在上網課,結果花光父母的血汗錢!


每次看到這些“視金錢如糞土”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很困惑。除了想知道,打賞出去的錢能否要回來之外,更想知道為什麼孩子打賞主播之時,能如此豪氣?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所有家長都反思的問題:不可否認,很多直播平臺確有管理疏漏,但家長更應該加強對孩子的教育。

●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其實大多數孩子之所以能大手大腳地打賞,主要是對金錢沒概念。想要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必須讓他們懂得,東西需要用錢來購買,錢是通過勞動換取的。

可以從“刷卡遊戲”引導孩子對“錢”的認知。平時我們坐公交、坐地鐵、交電費等,都是需要刷卡的。如果忘記帶卡,給現金也是可以的。

● 父母應加強親子陪伴

其次,很多孩子之所以斥巨資打賞主播,大多是為了得到主播的點名,以及親口說出的“麼麼噠”,這樣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被認同,感覺倍有面子!

有這種想法的孩子,其實內心都比較空虛。家長應該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他們學習一些技藝,避免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虛擬的網絡上。

對於孩子取得進步的行為,更要及時關注和鼓勵,這樣既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又能加強親子交流。

寫在最後:上網課期間,家長除了要多關注孩子的上課效果,還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更要妥善管理好手機支付密碼,以防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