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代的哪些“奇技淫巧”让人叹为观止?

红雨说历史


《尚书·泰誓》:“(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孔颖达疏:“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

通过《尚书·泰誓》,我们可以了解到所谓的“奇技淫巧”,其实指的是一些很新奇的东西,但却又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技术和某些工艺品。并不是指新奇而又“淫秽”的东西,在古代的历史上,“奇技淫巧”的发明又有哪些了?

木甲术之——木甲艺伶

在周穆王时期,有一位叫偃师的工匠善于制造各类的“奇巧工具”。一日,周穆王在出巡打猎途中,遇到了匠工偃师。周穆王看其偃师身边站着一位木古的神秘人物,很是入奇,便向周穆王说到,我可以给你造一个类似的“人物”出来,——偃师造的这个木偶被后人称之为——木甲艺伶。

不久之后,偃师把这个已经完工了的“木甲人”,献给了周穆王。偃师上献的这个木甲艺伶,让周穆王很是喜欢,当偃师扭动机关,让木甲人“唱歌”时,木甲人便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再按一下机关,命令“艺伶”跳舞,只见艺伶有模有样的便舞动起来,身体的扭动也如舞女一般自在。更让周穆王吃惊的是,这两种功能——唱歌和跳舞还能同时启用,让周穆王看了很是欣慰,当场便犒赏了偃师,以表对他发明的支持和赞同。偃师发明的这个“木甲艺伶”不得不说是工匠精湛技艺的生动体现。但很可惜的是,后来这项技术却因战乱永久的失传了。

古代餐盘

1984年,一场暴雨给考古学家带来了意外之喜。安徽马鞍山的一座古墓,被这场暴雨冲刷而显露出冰山一角,后来经过当地人的层层上报,考古专家很快来到现场,进行抢救性的挖掘。通过墓中的文字记载,专家得得出结论,墓主人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东吴大将——朱然,虽然在考古挖掘中发现陵墓有被盗的痕迹,但墓中还是出土了100多件精美的漆器,让现场的考古学家没有徒劳无获、无功而返,终于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其中的一件越窑青瓷方格盒,更是引起了专家们的异样眼光。一来是因为青瓷本身具有的史料价值;二来是因为这个青瓷方格盒,很像我们现在食堂吃饭用的餐盘,从外形到具体的内巢简直是一模一样,而且方格内还配带了一把勺子,和现在拍电视剧领的“盒饭”,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关于“奇技淫巧”,除了它是新奇的发明不重视实用之外,在中国古代,深受传统思维影响的古人眼里,一些外来西方的工业品,如时钟、眼镜等等,在他们眼里也被称之为“奇技淫巧”。

特别是在晚清政府时期洋务运动开展时,关于学不学西方先进的器物问题上,一些传统的士大夫眼里,西洋的这些所谓的“现代科技”,那就是“奇技淫巧”,根本不值一提、不值得学习。他们产生的这种认识,根本原因还是受传统思维、顽固思想的影响。这些僵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