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国古代有哪些匪夷所思的“奇技淫巧”?

沈庭吕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成书于崇祯十年,里面记载了当时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是一部工艺百科全书。最近读的收获很大,我就把这里面的图分享一下:

图右:明朝人制作连弩,可以十发,类似于半自动步枪。

图左:明朝人用秤测试弓的拉力,以此精确测定几石弓。

图右:可以旋转的火炮,在战时可以随时转动,操作方便。

图右:鸟铳,三十步内绝对杀伤,五十步鸟羽才有完形,弓箭射程百步,鸟铳可达二百步。

图:守城利器,万人敌。最早燃烧瓶。

图右:明朝的水雷,混江龙,在水战中试用广泛。

图左:明朝的地雷,当时地雷的最高水平。

图右:可以发射链蛋,打击骑兵。

图左:可以调射击角度的火炮。

图:采宝石,那时没有风井技术,下去一段时间就被系上来,不然就有生命危险。

图:明朝冶炼、铸模,成型图。如何一步步分工铸造大鼎。

图:马拉独轮车

图:人力独轮车

图:明代的南方采煤技术

图:明代的造纸术

总结

这些或许不是那么奇技淫巧,确实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当时应用技术的最高水平。也可以反映晚明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杨钧《中国古代奇技淫巧》群众出版社,2011年。

宋应星:《天工开物》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115册。

马月飞. 《天工开物》传播历程研究[D].河北大学,2017.

王丽萍. 《天工开物》记载“倭国造纸法”工艺复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

李悦. 从《天工开物》试探中国古代技术知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张慧. 《天工开物》科技插图的特点及其图学价值研究[D].东北大学,2013.

韩宇. 《天工开物》饮食制作类词语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詹凯. 曲成而不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一张一张截图累死我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我大概六七岁的时候吧。夏天在水坑里洗澡玩耍,我一个叔伯姐比我大几岁我们在水里打水仗。父母都下地干活了。后来我就发烧又拉又吐的。我去找我的二大娘,她说走咱找你四奶奶去。我现在记忆里好像是我四奶坐在们墩上。面前放了一碗水还有一双筷子。好像是她嘴里念叨一下。把碗里的水用筷子往地上撒几下。我就好了。什么事也没有了。这是真事。我四奶已经没了三四十年了,死的时候八十多岁。听说她看好了好多人,也认了几个干闺女。我四奶年轻守寡就一个儿子。听说我四爷年轻时候去当土匪了。死外面了。我现在还记得我四奶的模样。一个瘦瘦的满头白发的老太太,眼窝很深。后来快死的时候嘴里天天念叨去哪个庙里修行去了。这是真事。现在想起来也够神奇的。


用户7074058960138


下面这本书揭示了千百年来具有不传之秘的数百种绝技,例如:赝古、识宝、炼金、美容、养生、测字、武功、修炼等种种绝术奇技。内容广涉中国古代方术、工艺等多个门类。

现在的美女,不管是大美女小美女对自己的指甲都很上心,经常做个美甲,打个指甲油有的还会镶颗钻。

今天就从中摘一篇有关养指甲的秘法,叫千手探秘。

说的是在光绪年间有一位奇异女子,名叫杨贞媛。生来喜欢蓄养指甲,养护了十来年,那指甲足有五六十厘米长,而且可以弯曲卷起来。她的养指甲方法,据传有四种:1,、常年弯曲手指,不让手指伸直,并以银甲加以保护,而这银甲又必须比指甲长出一寸,每年一换。2、洗漱时,用毛巾沾肥皂沫频繁擦拭指甲,使它明亮通透3、到了夏天把银甲脱去,以免指肉腐烂;冬天把指甲浸在油中,使它柔软温和,不至于干裂折断;在卸掉银甲时,指甲要伸直;护理指甲时,应该弯曲;洗漱时要伸直,睡觉洗澡时要弯曲。4、指甲不可以用来挖耳屎和挠痒痒,当心损坏了,当指甲边露出白痕要及时修剪。

指甲养护的好还有不少奇效主要的也有四种:1、修身养性;磨炼燥烈的性子。2、可以预知天气变化。3、可从指甲判断是否生病。4、可以占祸福。有一年,杨贞媛的无名指甲折段,幼子便死了,又一天中指折断遇见了强盗。

其实在我看来,不光古代,现在也有许多奇技淫巧,比如说现在非常火的一款游戏《王者荣耀》为什么里面有那么多大神,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个英雄的奇技淫巧,而那些坑神是因为没有掌握这些技巧


淡淡的幸福


奇技淫巧就是过于神奇,没啥用处的技巧咯。

所以很多答案里提到的兵器啊、农具啊、日常用品啊、灌溉设施啊,都是有实际用途的,严格说来不能算奇技淫巧。

我来说一个最典型的奇技淫巧。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面讲过一个偷桃的故事,估计很多人都看过吧。

讲一名卖艺的老者带一个小童前往官府献艺,命孩童蹬着绳梯上天庭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偷桃。桃子落下来后不久,绳子被斩断,小童的尸体也分了好多个部件逐渐掉下来。老者因此痛哭,声言小童被天上的神将所伤,乞求诸位官人给赏。大家都面无人色,纷纷慷慨解囊。最后老人把小童叫出来谢赏。令人震惊不已,目眩神迷。

这个故事虽然是因为《聊斋志异》而为大家所知,但实际上来源已久,流传极广。譬如元朝时来到中国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就在他的《游记》里提到过类似的事。他说在杭州的时候看到一个杂技:

献技者拿起一个木球,球上有一个洞,内穿一根长长的皮绳。只见他将球往上一抛,那球腾空而起,扶摇直上,越升越高,遂无形踪。那时天气十分炎热,我们都坐在宫院中观看。当他手中只剩一个皮绳头时,命其徒攀缘而上。瞬间,其徒也消失在视野之外。随后,他连喊三声,没人答应。他状似大怒,取刀在手,缘绳而上,渐渐地也在空中消失了。倏忽之间,徒儿的一尺手自空中落下,接着是一条腿,又是一只手、一条腿,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头颅落地。紧接着,他凌空而降,浑身血迹斑斑,气喘吁吁地跪在王爷面前,用中国话说了些什么。王爷又给他下了个什么命令。他便将徒儿四肢七拼八凑,连在一起,飞起一脚踢将过去,徒儿便倏然站起,一切完好知初。我惊讶得目瞪口呆,心跳不止,正似我在印度王处看幻术时的情况。他们给了我一些药吃,才使我镇静下来。推事法赫尔丁当时在我身旁,他对我说:“说真的!他本来就没腾空、落地,更没大解八块。这不过是魔术而已”。

伊本·白图泰看到的这种魔术早在宋代笔记中就有记载。最早只是作为《绳技》而记录,描绘如何攀绳而上,神乎其技,随着时代后移,细节越来越丰富,到元代有了被斩杀分尸的情节,明代出现了桃子的元素,最后才形成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

虽然被斩杀分尸,最后又合并复活,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如果这一类记载属实,是利用某种手段达成了魔术效果的话,绝对可以算得上中国古代的奇技淫巧了。

绳技类似于今天的杂技

偷桃的元素应该是来自于东方朔偷桃的传说


pku小动物


有这样一本书,书名叫《中国古代奇技淫巧》,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下面就列举一二,供各位赏赏。

一、南山虎啸(奇人异质)

古时候有一人,能听得懂鸟兽讲话。梁廷尉卿说僧昭为山阴县令。一次,他与会嵇太守武陵王纪去狩猎,中途突然返回。左右随从问起缘故,答道:“国家边境有急事,应当立即回去处理。”问他怎么知道,他说:“我听到南山虎啸,所有我知道。”不一会,信使果然来报战事。

二、人玉难分(玉人献媚)

蜀国先主之后叫甘后,是沛州人。本出生于微贱家庭,幼时,看相的人说:“这女孩将来长大了一定会过富贵生活。”长大以后,果然体貌特异,与众不同。到了十八岁,玉质柔肌,体态美丽,异常动人。被先主召入宫中,每当她坐卧于白帐之中,站在外面看帐内,好像是月下聚雪。当时,河南有人献上了白玉雕塑的玉人,高三尺,先主令人将玉人置于甘后一侧,每天夜晚甘后把玩玉人,爱不释手。常言道,玉是很贵重的东西,甚至比仁德君子还要高贵,何况将玉雕成人形呢?甘后与玉人同样白润,旁观者乍一看去,确实有点分不清哪是真人,哪是玉人。因此,宫中那些受先主宠爱的妃子们,并非只是嫉妒甘后,更是嫉妒那座玉人。其实,真正讨先主欢心,是那个献玉的人。

三、鸡毛试毒(毒气排气绝技)

凡是冢井之类的深洞,;里面产生的气体,在夏秋季能置人于死地。排除此气的方法是:先用鸡毛向井中投下去,鸡毛直线下降,说明井中无毒气,若回舞而下,则人不可贸然下井作业,当用醋数斗浇洒,方可下井。


四、击掌为号(驯獭绝技)

元和末年,均州陨乡县有一位老人,年已七十,饲养水獭十余头,以獭捕鱼为业,隔一天放出一次,放出前,先闭于深沟斗门内,不给食,另其饥,然后放之,无下网收网之劳而获利相当可观。水獭下水捕鱼,老人一看时间差不多了,只要边击掌边呼之,群獭皆至。


五、跳沟(养羊绝技)

养羊的方法:应当用瓦罐装一升盐,挂在羊圈中。羊喜欢吃盐,常自动的来回去吃,不需要人辛劳的驱赶。羊生病后,很容易传染。要隔离羊的方法:在栏前挖一个二尺深、四尺宽的坑,如能返跳过的,表明没病,如果不能跳过,而是从坑里走过来的羊,就要隔离开。


且看


回答里说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宋词君换个角度,带大家看看古代文人是怎么整出“奇技淫巧”。

作弊,小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你们知道古代文人是怎么玩出新花样吗?说出来真的能把你惊讶,咱们细细道来。

如图

据说,目前最小的小抄是一本《五经全注》,长约5cm,宽4cm,厚度不到1cm,书上的字跟蚂蚁样的大小,还是毛笔书写的,咱们平时吃饭的米粒掉上面可以盖住8个字,你们说算不算天下第一奇书?够不够“奇技淫巧”?

2009年7月5日青岛举行的鉴宝大会中,清光绪年间的全国最小作弊微型书 《五经全注》书长6.5厘米,宽4.3厘米(内页长5.7厘米,宽3.6厘米),该书共有160页,共计13.4万字。河南洛阳发现的一本作弊小抄,就是《五经全注》,全文30万字,而书仅有6.5厘米长,4.8厘米宽,1.5厘米厚。

大家可以对着尺寸,试一试。比比大小。

其实在古代科举考试作弊方法很多,有怀藏(小抄)、代笔(替考)、授义(传答案)、飞鸽传书(场外答题)等等。但我觉得最绝的就是科举的“打小抄”。

上面这个是小楷马褂,先写在纸上,再平铺熨帖在衣服上,胸前为《论语》、胸后是《孟子》、衣袖是《大学》。

还有人藏在鞋垫上,藏在鞋底夹层,甚至夹在食物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再说一种方法,现在的理解就是“换卷”。

考生买通考官,利用阅卷时间换卷。将别人的试卷割下,换到自己的卷面。万历三十八年就查出来了18个换卷考生,其中参与密封、誊录、阅卷考官也都被牵连。

再就是专业的小偷。春闱和秋闱时间里,雇佣来换卷,或从场外传递消息给考生,由此带动了梁上君子的产业发展。

有功名就有欲望,有欲望会有坏心思,“奇技淫巧”。自然诞生。


每天读宋词


是时候祭出我珍藏20年的剪报册了。大约在二十年前,考古学家们挖掘出了古代的“省油灯”。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三峡考古队,曾经在1999年于三峡库区的涪陵,发掘出一盏宋朝的省油灯,与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

这盏小油灯看起来跟普通的油灯一样,但里面还有一个中空的夹层,灯的侧面有一个小圆孔,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盏省油灯和陆游描述的情形完全一样:

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我们,如果看书的话,不要用铜盏放油,用瓷的才能省油。这种省油灯是一个空心的油灯,如果往夹层里里灌入一些清水,在夹层上面倒入灯油,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油。

其实省油灯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我一讲大家就能明白,如果在夹层中加水,可以控制油温,降低油料挥发速度,所以能省油。这是古代人朴素的环保节能思想,也就是说利用水的蒸发,吸收了一部分热量。

现在有一句俗语,用来描述某个人“不是个省油灯”。看来,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原来在中国的古代,真的有省油灯啊!

能学会这些知识,真得好好感谢我那份珍藏多年的厚重剪报册了。晒一晒它吧。


渭水徐公


奇技淫巧:指过于奇巧,让人着迷,却又无益的技艺与制品。虽说华而不实,却能万分讨人喜欢,确实不简单。能在当时得到认可并得以传下来,令人匪夷所思,确实花费了设计与制作者不少匠心。

古代有哪些特殊的“奇技淫巧”物品呢?

一、日常小用具:

水晶杯现作为一级文物珍藏于杭州博物馆。看起来很象现代的工艺品,但是出土于战国一号墓。

曾侯乙尊盘,最复杂的青铜器,现在在很多博物馆都可以看到。

编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造,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现湖北省博物馆内有珍藏。

酒樽:温酒或盛酒器具,盛于汉晋。



铜车马:奇异之处在于伞柄,伞柄中空,可藏利器。


宋孩儿瓷枕:古代夏季寝具。相传以明目,爽身怡神。


二、工用具:

这些用具在当时起了很大作用,确实是奇技。

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用于运粮。分为木牛和流马。可以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诸葛连弩:可十矢连发。


木鸢

相传是木匠祖师鲁班制作,敲三下会飞。鲁班在凉州制作建筑时,经常晚上坐这个木鸢回来,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他的父母才知道鲁班夜晚回来过。在那个年代,能靠木制工艺制作出能飞的东西,真的很神奇。

游标卡尺

西汉时期,这个王莽游标卡尺就存在了,如此精密的仪器,可见古人的智慧。

猛火油

类似于燃烧弹,缘于宋代。


震天雷

手榴弹的鼻祖,用于战场,北宋后期发明。


象牙席

用象牙制作成的席子,可见其制作的精巧和难度。最难的工序是将象牙劈成厚薄宽度均匀的片,又将片打磨出有光泽,最后还要劈成丝,再进行编织。

三、情趣用品:

任意车

传说中一代昏军隋炀帝的任意车,是最早的情趣用品,供其寻欢作乐。

相传西门庆用的一些情趣用品有:银托子,外形半弧状,金属制造。 硫黄圈,环形用具,加入“硫黄”成分,起延长时间作用。 悬玉环,玉养人,起保养作用。

乌龟迭塔

七只乌龟,一敲锣最大的先出来,爬到中央,第二只爬到第一只背上,依此类推,第七只爬到第六只背上,最后随着鼓点七只乌龟,头尾向上,像宝塔。

香囊

不会漏出,还能取暖,很漂亮,是精美的工艺品。

迪士尼

相传迪士尼也源于古代宋朝,故有《大宋.东京梦华》演艺。

罗列出来上面这些中国古代的“奇技淫巧”,如果有不同见解和补充,欢迎指导和交流。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说十个道教的

大家都知道道士炼丹的时候发明了火药,火药在最后改变了世界,而下面这些也是道士做过的科学技术贡献。

一豆腐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现豆腐。
而刘安就是那个我们熟知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中的那个得道人,他和门客集体编撰了道教经典《淮南子》。
二耐火密封材料
大家都知道早期道教喜欢炼丹,他们为了炼丹而发明出了六一泥。

其配方最早见于《黄帝九鼎神丹经》,是六种加一种材料混合烧炼而成,取义于“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为天数,六为地数。外丹炼制必须合于“天地之数”,故固济封釜便需“六”加“一”泥状物做原料,意在“固济,保证升华之气冷凝,神丹之物勿使外泄。

三 等高线制图法

道教一直流传着《五岳真形图》,但是很少有人知晓它的秘密。后来学者研究破解了《五岳真形图》的秘密发现这个其实是用等高线作图法,描绘了五岳的地图。

五岳真形图是符咒也是地图,五岳真形图就是五岳的等高线地图,古代道士佩戴此符入五岳好比是带着地图走,所以道书中说道士入山必佩五岳真形图。

四光学贡献
宋末元初道家学者赵友钦在他的著作《革象新书》中记下了他的科学成就。这是一部探究天地四时变化规律的著作,书中记录了他的几何光学实验活动及其成果。
研究表明,“他的‘照度随着光源强度增强而增强,随着像距增大而减小'这一粗略的定性照度定律内容,在西方 400多年后才由德国科学家来博托得出‘照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定律。
而且,他那从客观实验出发,采用大规模的实验方法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实践,这在世界物理科学史上也是首创的。比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意大利的伽利略早两个世纪。”
五数学贡献
我们常说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来源就是道教的天元术,因为天元术的出现,中国发展出了早期代数,并在宋朝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史的高峰。
同时道教还在中国数学的很多方面做了贡献,而这里只说我们最熟知的。
六大气压力
唐代道士王冰在《素问》注中,记载了大气压力的研究。
王冰曰:“虚管溉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汇,为无升气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顿溉不入,为气不出而不能入也。”指出一个小口的空瓶灌不进水是因为瓶里气体出不来。
宋代俞琰在《席上腐谈》中补充了前人的发现,说;“予幼时有道人见教,则剧烧片纸纳空瓶,急覆于银盆水中,水皆涌入瓶而银瓶铿然有声,盖火气使之然也;又依法放于壮夫腹上,挈之不坠。”在
空瓶里烧纸,由于火把瓶里的一部分空气赶出瓶外,火熄灭后瓶里就形成负压,造成一定的真空,瓶外的空气压力就把瓶紧紧地压在人腹上。如果把瓶放在水里,水就立即涌入瓶里。

七天文学贡献

我们都知道李淳风的《推背图》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淳风的天文学著作《天文大象赋》。道教尊天,但是也热衷于研究天,在中国古代史中,道士一直孜孜不倦的抬头仰望星空研究天文学。

八医学贡献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生华佗、孙思邈、刘守真、李时珍、傅山等均为道教徒。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南朝梁道士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七卷,孙思邈《千金要方》,均为中国医学要籍,这些是至今还发挥重要作用。

九解剖学贡献

世界历史最早的人体解剖图是五代道士烟萝子绘制于公元944年以前的《内境图》。

十 夏造冰

在《淮南万毕术》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后中国历代都有类似的记载,在现代这段话被质疑了,毕竟拿开水造冰听起来点荒诞不经,但也有学者愿意试试结果真造出冰了,这种造冰方法的原理是什么了?

首先我们来解读“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这里有几个重点,一个是开水,一个是瓮,一个是新缣,一个是沈。瓮就是大的陶器,它的特点是小口大腹;新缣就是粗厚的丝织物;沈者井也,所以这段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于夏日用窄口巨瓶煮开水后密封入井造冰。

论证过程很长兴扬就不多说了,经过学者们的实验发现这种方法是可以造冰的,而且必须用开水,也必须要在夏天才行,原理是低压下水快速蒸发时会吸热制冷,只要空气湿度小,气温也合适,瓮的容集大,密封效果好可以造出少量的冰!当然放水中三天冰早化了,这句话可能是用来误导人的。

十一 咒蛇术

咒蛇术的原理很简单,秘诀不在咒语,你把咒语念成巴拉巴小魔仙也可以让蛇定住,它原理是必须要逆时针盘起蛇,这是蛇的生理特征决定的,蛇的静脉在左侧,被逆时针盘起来的蛇血脉受阻,再者蛇的爬行以头为准,被盘起来的蛇头没有活动空间所以动不了。


梁兴扬


说一个大家没有想到的,或者并不认为属于“奇技淫巧”的发明。那就是有着“四两拨千斤”美誉的”称“!


说到称,大家一定会想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所做的一件大事,即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包括好几个方面:标准尺、标准升、以及斗、衡、丈、尺、桶、权等度量衡。既有长度单位也有容量单位,其中还有非常重要的重量单位。统一度量衡结束了以前六国度量衡标准不一致造成的混乱和不便,最终推动了当时社会工商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统一收税。

统一度量衡中有一项是关于重量单位的统一,这就需要利用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权(见图片)。这种东西的原理我们都知道——杠杆平衡原理,除了秦国人所用的权之外,古代还发明有砝码,比如当时楚国的砝码就非常精致小巧,不过砝码的使用方式与权的使用方式是不一样的。权在我们今天看来跟“秤砣”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虽然没有发现秤杆的实物证据,但是不难想象,这种权的使用方式大概和今天的称没有太大的区别;而砝码的情况应该也类似与我们今天在中医药铺所见的那些小的天平称。


也许题主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奇技淫巧”,或者也根本不够“匪夷所思”。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将自己放入2000-3000年前,我们发现这种称的发明是我们古代祖先对杠杆平衡原理的一个非常朴素的利用。这种发明应该是处于平等交换的需要,见证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小小的称本身也被赋予了很多的文化含义,比如我们常说的“心里有杆称”“称心如意”,现代法律事物中象征着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