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国古代有哪些匪夷所思的“奇技淫巧”?

沈庭吕


要说古代有什么样的奇技淫巧就要知道什么奇技淫巧?

“奇技淫巧 ” 出于 《尚书 · 泰誓下 》 中, 在书中提到 “效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在 《 礼记 》 中也提到 “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 , “奇技淫巧 ”是指无益于国计民生的, 蛊惑人心或只是取悦于人的技法 , 并不是指所有的科技 。 不要将科技和奇技淫巧相混淆。两者的关键区别就在于制造的器物是否具有实用性 。

这里介绍结果奇技淫巧:

一、饮水鸟

饮水鸟是一个古代的玩具,这个玩具类似一个“永动机”的感觉,当然我们知道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违背了能量守恒。

这个饮水鸟是怎么样的呢?

饮水鸟一会低头饮水,一会抬头仰望,原理如下图所示:图片出自美术学院 牛凯的《有趣的饮水鸟》



二、水转百戏

水转百戏图是为了讨好皇帝进献给皇帝的一套模型,类似于下面的这幅图,但是这套模型只是模型他不会动。有一天魏明帝在欣赏这幅图。刚好被高堂隆看到了,高堂隆和马钧有仇,他想陷害马钧,就对皇帝说马钧心灵手巧为什么不让他把百戏图做成能够活动你呢?



原本以为马钧肯定不能将这图做成活的。没想到马钧看了之后心里就有数了,他雕刻了木偶,利用机关,将里面的人全部做活了。利用水力将它发动,制成活动的"百戏图", 叫"水转百戏图"。



机关打开后,乐工木偶们立即击鼓吹箫,歌女木偶们开始跳舞。杂技木偶的表演,有的叠罗汉,有的翻滚、抛球,有的在绳索上作惊险的动作。表演变化多端,维妙维肖,极为生动有趣。

这做为机械来说十分的精巧,可是对于国民生产完全无益,只能算是奇技淫巧。

三、走马灯

走马灯在1000多年前就被发明了。古时候有不同的叫法,秦汉时期叫做蟠螭灯,唐朝的时候叫做仙音烛和转鹭灯,宋朝的时候叫做马骑灯。走马灯是中国特色工艺品也是传统节日玩具,走马灯也是灯笼的一种,不过这种灯笼和普通的灯笼不同。

为什么不同呢,因为他能出现很漂亮的视觉效果。

在走马灯内点上蜡烛,蜡烛燃烧会产生热气流,热气流将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蜡烛的光就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像就会不断走动。



在走马灯上每一个面上画一些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等走马灯转动起来的时候,看起来就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所以就叫做走马灯。走马灯内的蜡烛需要切成小段,放入走马灯时要放正,千万不能斜放。



四、总结

这些东西都是很漂亮,工艺很精美的,但是对与人民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所以只能叫做奇技淫巧。


非说不凡


我大概六七岁的时候吧。夏天在水坑里洗澡玩耍,我一个叔伯姐比我大几岁我们在水里打水仗。父母都下地干活了。后来我就发烧又拉又吐的。我去找我的二大娘,她说走咱找你四奶奶去。我现在记忆里好像是我四奶坐在们墩上。面前放了一碗水还有一双筷子。好像是她嘴里念叨一下。把碗里的水用筷子往地上撒几下。我就好了。什么事也没有了。这是真事。我四奶已经没了三四十年了,死的时候八十多岁。听说她看好了好多人,也认了几个干闺女。我四奶年轻守寡就一个儿子。听说我四爷年轻时候去当土匪了。死外面了。我现在还记得我四奶的模样。一个瘦瘦的满头白发的老太太,眼窝很深。后来快死的时候嘴里天天念叨去哪个庙里修行去了。这是真事。现在想起来也够神奇的。


用户7074058960138


奇技淫巧就是过于神奇,没啥用处的技巧咯。

所以很多答案里提到的兵器啊、农具啊、日常用品啊、灌溉设施啊,都是有实际用途的,严格说来不能算奇技淫巧。

我来说一个最典型的奇技淫巧。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面讲过一个偷桃的故事,估计很多人都看过吧。

讲一名卖艺的老者带一个小童前往官府献艺,命孩童蹬着绳梯上天庭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偷桃。桃子落下来后不久,绳子被斩断,小童的尸体也分了好多个部件逐渐掉下来。老者因此痛哭,声言小童被天上的神将所伤,乞求诸位官人给赏。大家都面无人色,纷纷慷慨解囊。最后老人把小童叫出来谢赏。令人震惊不已,目眩神迷。

这个故事虽然是因为《聊斋志异》而为大家所知,但实际上来源已久,流传极广。譬如元朝时来到中国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就在他的《游记》里提到过类似的事。他说在杭州的时候看到一个杂技:

献技者拿起一个木球,球上有一个洞,内穿一根长长的皮绳。只见他将球往上一抛,那球腾空而起,扶摇直上,越升越高,遂无形踪。那时天气十分炎热,我们都坐在宫院中观看。当他手中只剩一个皮绳头时,命其徒攀缘而上。瞬间,其徒也消失在视野之外。随后,他连喊三声,没人答应。他状似大怒,取刀在手,缘绳而上,渐渐地也在空中消失了。倏忽之间,徒儿的一尺手自空中落下,接着是一条腿,又是一只手、一条腿,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头颅落地。紧接着,他凌空而降,浑身血迹斑斑,气喘吁吁地跪在王爷面前,用中国话说了些什么。王爷又给他下了个什么命令。他便将徒儿四肢七拼八凑,连在一起,飞起一脚踢将过去,徒儿便倏然站起,一切完好知初。我惊讶得目瞪口呆,心跳不止,正似我在印度王处看幻术时的情况。他们给了我一些药吃,才使我镇静下来。推事法赫尔丁当时在我身旁,他对我说:“说真的!他本来就没腾空、落地,更没大解八块。这不过是魔术而已”。

伊本·白图泰看到的这种魔术早在宋代笔记中就有记载。最早只是作为《绳技》而记录,描绘如何攀绳而上,神乎其技,随着时代后移,细节越来越丰富,到元代有了被斩杀分尸的情节,明代出现了桃子的元素,最后才形成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

虽然被斩杀分尸,最后又合并复活,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如果这一类记载属实,是利用某种手段达成了魔术效果的话,绝对可以算得上中国古代的奇技淫巧了。

绳技类似于今天的杂技

偷桃的元素应该是来自于东方朔偷桃的传说


pku小动物


下面这本书揭示了千百年来具有不传之秘的数百种绝技,例如:赝古、识宝、炼金、美容、养生、测字、武功、修炼等种种绝术奇技。内容广涉中国古代方术、工艺等多个门类。

现在的美女,不管是大美女小美女对自己的指甲都很上心,经常做个美甲,打个指甲油有的还会镶颗钻。

今天就从中摘一篇有关养指甲的秘法,叫千手探秘。

说的是在光绪年间有一位奇异女子,名叫杨贞媛。生来喜欢蓄养指甲,养护了十来年,那指甲足有五六十厘米长,而且可以弯曲卷起来。她的养指甲方法,据传有四种:1,、常年弯曲手指,不让手指伸直,并以银甲加以保护,而这银甲又必须比指甲长出一寸,每年一换。2、洗漱时,用毛巾沾肥皂沫频繁擦拭指甲,使它明亮通透3、到了夏天把银甲脱去,以免指肉腐烂;冬天把指甲浸在油中,使它柔软温和,不至于干裂折断;在卸掉银甲时,指甲要伸直;护理指甲时,应该弯曲;洗漱时要伸直,睡觉洗澡时要弯曲。4、指甲不可以用来挖耳屎和挠痒痒,当心损坏了,当指甲边露出白痕要及时修剪。

指甲养护的好还有不少奇效主要的也有四种:1、修身养性;磨炼燥烈的性子。2、可以预知天气变化。3、可从指甲判断是否生病。4、可以占祸福。有一年,杨贞媛的无名指甲折段,幼子便死了,又一天中指折断遇见了强盗。

其实在我看来,不光古代,现在也有许多奇技淫巧,比如说现在非常火的一款游戏《王者荣耀》为什么里面有那么多大神,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个英雄的奇技淫巧,而那些坑神是因为没有掌握这些技巧


淡淡的幸福


有这样一本书,书名叫《中国古代奇技淫巧》,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下面就列举一二,供各位赏赏。

一、南山虎啸(奇人异质)

古时候有一人,能听得懂鸟兽讲话。梁廷尉卿说僧昭为山阴县令。一次,他与会嵇太守武陵王纪去狩猎,中途突然返回。左右随从问起缘故,答道:“国家边境有急事,应当立即回去处理。”问他怎么知道,他说:“我听到南山虎啸,所有我知道。”不一会,信使果然来报战事。

二、人玉难分(玉人献媚)

蜀国先主之后叫甘后,是沛州人。本出生于微贱家庭,幼时,看相的人说:“这女孩将来长大了一定会过富贵生活。”长大以后,果然体貌特异,与众不同。到了十八岁,玉质柔肌,体态美丽,异常动人。被先主召入宫中,每当她坐卧于白帐之中,站在外面看帐内,好像是月下聚雪。当时,河南有人献上了白玉雕塑的玉人,高三尺,先主令人将玉人置于甘后一侧,每天夜晚甘后把玩玉人,爱不释手。常言道,玉是很贵重的东西,甚至比仁德君子还要高贵,何况将玉雕成人形呢?甘后与玉人同样白润,旁观者乍一看去,确实有点分不清哪是真人,哪是玉人。因此,宫中那些受先主宠爱的妃子们,并非只是嫉妒甘后,更是嫉妒那座玉人。其实,真正讨先主欢心,是那个献玉的人。

三、鸡毛试毒(毒气排气绝技)

凡是冢井之类的深洞,;里面产生的气体,在夏秋季能置人于死地。排除此气的方法是:先用鸡毛向井中投下去,鸡毛直线下降,说明井中无毒气,若回舞而下,则人不可贸然下井作业,当用醋数斗浇洒,方可下井。


四、击掌为号(驯獭绝技)

元和末年,均州陨乡县有一位老人,年已七十,饲养水獭十余头,以獭捕鱼为业,隔一天放出一次,放出前,先闭于深沟斗门内,不给食,另其饥,然后放之,无下网收网之劳而获利相当可观。水獭下水捕鱼,老人一看时间差不多了,只要边击掌边呼之,群獭皆至。


五、跳沟(养羊绝技)

养羊的方法:应当用瓦罐装一升盐,挂在羊圈中。羊喜欢吃盐,常自动的来回去吃,不需要人辛劳的驱赶。羊生病后,很容易传染。要隔离羊的方法:在栏前挖一个二尺深、四尺宽的坑,如能返跳过的,表明没病,如果不能跳过,而是从坑里走过来的羊,就要隔离开。


且看


是时候祭出我珍藏20年的剪报册了。大约在二十年前,考古学家们挖掘出了古代的“省油灯”。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三峡考古队,曾经在1999年于三峡库区的涪陵,发掘出一盏宋朝的省油灯,与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

这盏小油灯看起来跟普通的油灯一样,但里面还有一个中空的夹层,灯的侧面有一个小圆孔,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盏省油灯和陆游描述的情形完全一样:

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我们,如果看书的话,不要用铜盏放油,用瓷的才能省油。这种省油灯是一个空心的油灯,如果往夹层里里灌入一些清水,在夹层上面倒入灯油,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油。

其实省油灯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我一讲大家就能明白,如果在夹层中加水,可以控制油温,降低油料挥发速度,所以能省油。这是古代人朴素的环保节能思想,也就是说利用水的蒸发,吸收了一部分热量。

现在有一句俗语,用来描述某个人“不是个省油灯”。看来,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原来在中国的古代,真的有省油灯啊!

能学会这些知识,真得好好感谢我那份珍藏多年的厚重剪报册了。晒一晒它吧。


渭水徐公


回答里说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宋词君换个角度,带大家看看古代文人是怎么整出“奇技淫巧”。

作弊,小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你们知道古代文人是怎么玩出新花样吗?说出来真的能把你惊讶,咱们细细道来。

如图

据说,目前最小的小抄是一本《五经全注》,长约5cm,宽4cm,厚度不到1cm,书上的字跟蚂蚁样的大小,还是毛笔书写的,咱们平时吃饭的米粒掉上面可以盖住8个字,你们说算不算天下第一奇书?够不够“奇技淫巧”?

2009年7月5日青岛举行的鉴宝大会中,清光绪年间的全国最小作弊微型书 《五经全注》书长6.5厘米,宽4.3厘米(内页长5.7厘米,宽3.6厘米),该书共有160页,共计13.4万字。河南洛阳发现的一本作弊小抄,就是《五经全注》,全文30万字,而书仅有6.5厘米长,4.8厘米宽,1.5厘米厚。

大家可以对着尺寸,试一试。比比大小。

其实在古代科举考试作弊方法很多,有怀藏(小抄)、代笔(替考)、授义(传答案)、飞鸽传书(场外答题)等等。但我觉得最绝的就是科举的“打小抄”。

上面这个是小楷马褂,先写在纸上,再平铺熨帖在衣服上,胸前为《论语》、胸后是《孟子》、衣袖是《大学》。

还有人藏在鞋垫上,藏在鞋底夹层,甚至夹在食物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再说一种方法,现在的理解就是“换卷”。

考生买通考官,利用阅卷时间换卷。将别人的试卷割下,换到自己的卷面。万历三十八年就查出来了18个换卷考生,其中参与密封、誊录、阅卷考官也都被牵连。

再就是专业的小偷。春闱和秋闱时间里,雇佣来换卷,或从场外传递消息给考生,由此带动了梁上君子的产业发展。

有功名就有欲望,有欲望会有坏心思,“奇技淫巧”。自然诞生。


每天读宋词


奇技淫巧:指过于奇巧,让人着迷,却又无益的技艺与制品。虽说华而不实,却能万分讨人喜欢,确实不简单。能在当时得到认可并得以传下来,令人匪夷所思,确实花费了设计与制作者不少匠心。

古代有哪些特殊的“奇技淫巧”物品呢?

一、日常小用具:

水晶杯现作为一级文物珍藏于杭州博物馆。看起来很象现代的工艺品,但是出土于战国一号墓。

曾侯乙尊盘,最复杂的青铜器,现在在很多博物馆都可以看到。

编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造,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现湖北省博物馆内有珍藏。

酒樽:温酒或盛酒器具,盛于汉晋。



铜车马:奇异之处在于伞柄,伞柄中空,可藏利器。


宋孩儿瓷枕:古代夏季寝具。相传以明目,爽身怡神。


二、工用具:

这些用具在当时起了很大作用,确实是奇技。

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用于运粮。分为木牛和流马。可以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诸葛连弩:可十矢连发。


木鸢

相传是木匠祖师鲁班制作,敲三下会飞。鲁班在凉州制作建筑时,经常晚上坐这个木鸢回来,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他的父母才知道鲁班夜晚回来过。在那个年代,能靠木制工艺制作出能飞的东西,真的很神奇。

游标卡尺

西汉时期,这个王莽游标卡尺就存在了,如此精密的仪器,可见古人的智慧。

猛火油

类似于燃烧弹,缘于宋代。


震天雷

手榴弹的鼻祖,用于战场,北宋后期发明。


象牙席

用象牙制作成的席子,可见其制作的精巧和难度。最难的工序是将象牙劈成厚薄宽度均匀的片,又将片打磨出有光泽,最后还要劈成丝,再进行编织。

三、情趣用品:

任意车

传说中一代昏军隋炀帝的任意车,是最早的情趣用品,供其寻欢作乐。

相传西门庆用的一些情趣用品有:银托子,外形半弧状,金属制造。 硫黄圈,环形用具,加入“硫黄”成分,起延长时间作用。 悬玉环,玉养人,起保养作用。

乌龟迭塔

七只乌龟,一敲锣最大的先出来,爬到中央,第二只爬到第一只背上,依此类推,第七只爬到第六只背上,最后随着鼓点七只乌龟,头尾向上,像宝塔。

香囊

不会漏出,还能取暖,很漂亮,是精美的工艺品。

迪士尼

相传迪士尼也源于古代宋朝,故有《大宋.东京梦华》演艺。

罗列出来上面这些中国古代的“奇技淫巧”,如果有不同见解和补充,欢迎指导和交流。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说一个大家没有想到的,或者并不认为属于“奇技淫巧”的发明。那就是有着“四两拨千斤”美誉的”称“!


说到称,大家一定会想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所做的一件大事,即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包括好几个方面:标准尺、标准升、以及斗、衡、丈、尺、桶、权等度量衡。既有长度单位也有容量单位,其中还有非常重要的重量单位。统一度量衡结束了以前六国度量衡标准不一致造成的混乱和不便,最终推动了当时社会工商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统一收税。

统一度量衡中有一项是关于重量单位的统一,这就需要利用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权(见图片)。这种东西的原理我们都知道——杠杆平衡原理,除了秦国人所用的权之外,古代还发明有砝码,比如当时楚国的砝码就非常精致小巧,不过砝码的使用方式与权的使用方式是不一样的。权在我们今天看来跟“秤砣”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虽然没有发现秤杆的实物证据,但是不难想象,这种权的使用方式大概和今天的称没有太大的区别;而砝码的情况应该也类似与我们今天在中医药铺所见的那些小的天平称。


也许题主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奇技淫巧”,或者也根本不够“匪夷所思”。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将自己放入2000-3000年前,我们发现这种称的发明是我们古代祖先对杠杆平衡原理的一个非常朴素的利用。这种发明应该是处于平等交换的需要,见证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小小的称本身也被赋予了很多的文化含义,比如我们常说的“心里有杆称”“称心如意”,现代法律事物中象征着平等。


别人家的博士


中国古代和现代都有许多奇技淫巧之术,杨钧先生曾经主编《中国古代奇技淫巧》一书,搜集了几千年来数百种绝技,例如识宝、炼金、养生、美容、修炼等绝术奇技。

这本书是2011年群众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好多网友都想成为铲屎官,小黑就随大流,摘抄几则猫呀、狗呀的秘术,来博大家一乐(话说小黑好像也是好多狗狗的名字)。



桐油拌饭(养狗不长秘法)

养狗的人都知道狗小时候比较可爱,越长越没小时候可爱跟小宝宝一样。有一秘术,把几滴桐油滴入狗食中,喂给三个月大的小狗,喂养一个月,这样小狗身体不再长大。有兴趣的可以试试额。




懒猫尾大(相猫秘术)

纯黑、白、黄色的猫都是好猫,肚子是白色的,背是黑色的称为乌云盖雪,身上是白的,尾巴是黄的叫做雪里拖枪,也是极好极好的猫。尾大的猫比蛇还懒,看来加菲猫的尾巴是极大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