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鸵眼观鸟之 画眉斗鸟麈谈

玩鸟这个东西,如果希望有所建树,一旦研究进去了,就要把自己放到全国玩鸟的范围里面去,要能在众多的行家里面都立得起根,经得起检验,有自己独到的知识体系和严密的逻辑关系,能够让高手们都能愿意向你学习,吸取经验。除此之外,还要勇于把自己放入到历史里面去,和古人的玩鸟论作相互颉颃,且能推陈出新,建立稳健而成熟的理论观点,这样才算正知识。台面下,片面的这个眼睛要的,那个身法好,那个鸟生的恶,这些都是取一为十,吹牛扯靶子,跟正儿八经玩鸟的东西不沾边。


玩鸟到底玩的啥,一开始就要定好位。是做一个玩家吗,还是做一个职业打棒,还是业余耍耍,还是养老头画眉,要想明白整清楚。不然最后雀雀没喂两个能打的出来,却耗费时间无数,学费无数,闲气也生了无数。
在这里我说句题外话,玩斗鸟,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修身养性,这是装神逼,假伪善。真心玩斗鸟,不是玩叫鸟,首先它就是一个“斗”字不离本位,万法由一心而生,你只要一开始就涉入这个“斗”字了,那就有打斗,就有竞争,就有比较,就要生气,就有羡慕嫉妒恨。在很长的阶段里面,就谈不上什么修心养身了。这非要等你上升到很高级的境地以后,通过了人生的历练,方能返观其身,逐渐体悟人性的力量,灵魂的残缺,人事与鸟事的纷繁复杂,那时候才能有资格在玩鸟的同时讨论到明心见性,修养体性。不然,你一开始就说什么修身养性,我一定离你远点,我怕雷连带把我也给劈了!


话说回来,无论你是想长期玩鸟,做个爱家,打棒,玩家,无论哪一种,你都得有闲,有钱,有眼。如果没钱,时间又不多,又没眼力。最好的方法是选个自己喜欢的,价格合适的生棒,喂到底养到位。如果有钱,又有时间,但是没眼力,那就直接买擂台上的打将或者高级别的苗子好好培养。和大家一较高下,花钱图个高兴。如果想玩的有级别,有层次,有境界,进入你理解的玩鸟高级阶段。那就需要在以上三个都具有的基础上,再具备五个缺一不可的条件,那就是: 名师,灵性,勤奋,广游历,学不足。


第一说说名师。没有名师,就没传承。画眉斗鸟的知识,很多东西是数百年,几代人总结下来的经验,真学问,或者秘诀,诀窍。很多道理和细节是依靠你自己努力一辈子也许也不能体会到的地方,但这些细微的地方其实又及其简单和直接。大凡名师都是吸收和掌握了此类很多知识点和斗鸟认知方面的诀窍,他既能够泛滥兼善,也能存留完善。有些道理一点就穿,但也许你学习几年也未必看的到那里去。所以,名师能指导你,在理念和方法上走正确的路子,而不至于白花钱走冤枉路。跟着他,亦步亦趋,他更能够帮助你认识到细节的关窍,给你机会见识真正斗鸟的格局和气象。这远远不止你提鸟打斗如此简单粗暴。

鸵眼观鸟之 画眉斗鸟麈谈


既然是名师,名师一般就有高标准,有更好的理念,更高级的认识程度和人生境界。他们善于提炼,综合运用,没有江湖气,不会乱来。名师不是老师,老师也许只是比你更有经验,更多点知识而已。名师是老师的老师,他掌握的经验知识更广泛,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视觉和判断标准。且名师掌握有相关鸟道的整体知识概念,比如玩鸟的历史,玩鸟的古籍,养鸟的文化,笼具的把玩,民间趣闻,江湖掌故等等,让你学习的东西更加丰富而有深度。他概念上不会乱来,不会绿豆青给你说杂水,铜板青给你说是铜皮青,不得是个青夹黄就是桐油青。这方面老师就未必了,现在老师太多,所知有限,知识狭隘,深入程度不够,认识问题的原则度不够,标准上不合格,立论上又站不住脚,因为有偏重,所以常常是各说各的。旁说中国的教育机制于今很失败,我们在这里也不好、也不过多去评判了。

第二是灵性。灵性非常重要,比你读书都重要。灵性好,老师一个动作,一句话你就明白了,能够举一反三,还能扩散思维。没有这方面的灵性,说一句你都要整半天还搞不明白,那学一辈子都是在概念上打圈圈,枉自浪费时间,不如家里喂猪。


鸵眼观鸟之 画眉斗鸟麈谈

像有的鸟友,你说这东西得像什么,它就要去比尺寸,看到底要多长,要什么样子,这种就是以手指月的道理。画眉斗鸟的很多经验和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形象化和意象性,具有很强的相对性和辩证思维,不能刻板的套用。比如羊白眼,月白眼,羊白是白中带点黄,因为羊毛的白一般都不是纯白,总会带点黄黄的色。也有把古谱上的羊白理解为眼睛疾病的羊白,属病态眼道。而月白是带蓝,因为月亮的白总是具有清幽的蓝色光感。所以,如果对知识的理解悟性差,没有形象思维,灵气不足,那再学再努力,即使有所成就,或许都有限的很。


灵性好的学生,老师说眼水,他就晓得联系毛衣,联系五行搭配去看。不止是画眉,中国绝大部分的宗教,哲学,都把这个放第一。这就是天赋的重要性。


第三个是勤奋。这道理很简单,就是要能够努力精进。勤奋不是努力就成,是要有成痴的劲头,要有进入疯魔的状态,那就对了。玩鸟的勤奋,就是舍得跑路,舍得为鸟付出时间和精力。比如哪里有一个鸟好,半夜都要出发,爬几座山走几十里地都要先去看了再说,回来不放心,再跑一趟!就得有这种干劲。每天早打露水晚遛夕阳,天不明地不亮就要提笼出门,平时想尽办法给爱鸟整各种活食,提炼各种饲料配方,到处跑路,参访学习,爬山涉水,拍照片,做笔记做录音,各种经验不断去实践尝试。老师传授个啥都能够一头扎进去埋头苦干,不断地认识,辨别,请教。说白了,这就是闷起头来搞科研,不信它原子弹搞不出来!



勤奋的鸟友,还要检索参考国内国外各鸟类专家学者的文献资料,了解画眉鸟的科学知识,要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了解它的生理特征对打斗的影响,了解画眉鸟眼水的生理构成依据……。勤奋的鸟友,还要经常阅读植物学,中药药理学,中医药虫类运用学理论,认识和鉴别身边生长的植物在药理上如何够治疗画眉鸟的疾病,并且为每一种药用植物实物拍图,并做说明记录。这些都是勤奋的内容,也是未来要成为一个具格的鸟师成长的积累条件。时代在进步,我们传统的东西要尽量的能够数据化,可视化。要能形成资料的编撰和累积。
这种勤奋刻苦的态度,是养鸟玩鸟必不可少的精神实践力量。古人说,不向静中参妙趣,纵然颖悟也虚浮。没有这种一心向道,安稳定性,锲而不舍的勤奋功夫,纵然理解得了一二,也是皮相之论,浮躁和枉然。


第四个是广游历。养鸟玩鸟,要想深入研究,有所造诣,就必须走出门去,到全国各地去参访高手,拜会各路玩家。因为各地养鸟风俗不同,山形地势,水土泥石都有很大差异,所出的鸟道就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类型的毛眼,因为产地差异,都会出现很大、甚至本质上的区别。也许这个产地的鸟生的好的不得了,但喂出来就是打不的。所以,要向全国各地的斗鸟专家,产区网户,网友们学习他们的地方经验,吸收更多的知识营养,残缺补漏,把自己掌握的东西融会贯通,打成一片,再通过不断参与打斗再打斗过程,这样出来的才是真东西。不然你再凶,别人拿个广西雀,或者越南雀子来问你,你还是那套本土的相鸟理论,也许就会看偏太多,南辕北辙。


鸵眼观鸟之 画眉斗鸟麈谈

要自己出门认识各地的东西,多去鉴别山形地势差异,水土泥石对鸟眼路、毛章的影响,通晓什么样的山气大致出什么鸟,什么地方窝道正宗,什么样的位置容易出好的眼道……等等,都要总结经验。各地鸟的名词,概念虽然很多时候不太一样,但是到高级阶段其实都没啥差别,但是要靠自己走的路多,去看的够多了,眼睛里,心里面才生出分辨,由此才能有所鉴别。


比如草白毛在云贵川的大部分地区就不咋打的好,但是青川,大巴山南路,秦岭北坡等地某些草白毛就出得有打将,这就要去掌握这些产地草白毛的打将特点,如果还是拿自己那点地方标准看别处,那就差的太远。


又比如有的地方灌红水的岩雀打的好,但是有的地方灌红水的岩雀却是来的快,去的也快,非要灌黄水或黄底砂的眼路才背的,这里面的鉴别标准就要根据产地不同,结合当地斗鸟的种道特点去辨别,如果还是按图索骥,那就错的太远。更不要说拿个图片就敢说这鸟好的很。
广游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是一辈子都要去行走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坐井观天,只能窥豹一斑。


第五个是学不足。学不足的意思就是,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懂的多少,不要看不起别人,不要总认为自己的才是对的。自己的道理就正确,别人的就是旁门左道,或者自己的鸟好,别人的鸟都有问题……如此等等,这样最要不得。学玩鸟,要善于潜藏自己,要随时把自己当小学生。人看人都看不透,更不要说人看鸟了,鸟是动物,更有很多是看不完,看不穿的,要在不断学习,不断饲养的基础上检验和补充自己认识上的不足,要向更多的行家高手学习。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了,随时把尾巴翘起,这叫挨求,注定深入不了相鸟的学问,更不要说辨鸟了,可能人品都有问题。



所以,即使有所成绩,都要听毛主席他老人家那句话,要夹起尾巴做人。真诚的向更多的人学习经验教训,也许别人的教训就是你的宝贵经验。要谦虚谨慎,善于倾听,也许网户或者老辈子无意中一句话就能点化你心里一直不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玩鸟要想有所造诣,这五个条件缺一不可。



如果缺第一个条件,终所知有限,不能登堂入室,入不了门径。缺第二个条件,不易体悟到全面辩证的真知识,也许只能做个呆子,一辈子在门外打转。如果能够做到一心靠近鸟事,方终有裨益,倒也难说不能养出好鸟来,也是一得。缺三容易形于表面功夫,经不起检验,梦中说梦,纵然道理满天飞,到最终却喂不出一只好鸟来,且易出诳语。缺四,知识存在严重缺陷,不能辩证通透,容易打坐桩拳,走不远且不能自知。缺少五,必然骄纵轻浮,做小鬼,沦落做骗子,当个过路“穿穿”。


具备这些条件了,外加自己再多年浸淫其间,必然有所成绩。这种成就完全是服务于自己,跟他人没有半点关系。它能帮助你以鸟为参照,提升人格,知晓五行,辨察阴阳。做到此,相鸟的水准不必说,至于打斗的好坏,似乎倒也不是很重要了。说到底,玩鸟是一生的道行,完全谈得上是:根出于天性,栖之于林下,安之于自然,纵之于江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