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台风后的天气去海边或者江边寻找难得遇见的鸟儿,很多“鸟人”都迷信这样的做法,乐此不彼,我一直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迷信,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台风会把很多不常见的鸟儿带过来,很多观鸟人都会大饱眼福,拍鸟人也能拍到罕见鸟的图片。只是台风给予好运的概率非常小。去年台风后,我去滨海湿地,一无所获。只是碰上了2只红颈瓣蹼鹬,也算是拍的很近。今年的台风,我去滨海湿地,依然一无所获,但却碰到了一大群红颈瓣蹼鹬,总数有29只。之后听闻沿海水鸟调查项目组的其它水鸟调查员统计数据,方才明白今年是红颈瓣蹼鹬的大年,所以我碰上的数量会有这么多。

记得三年前我去台州拍过难得一见的灰瓣蹼鹬(详见本公众微信号,历史记录中发的图文:“孤单一迷鹬”),同是瓣蹼鹬,红颈瓣蹼鹬和灰瓣蹼鹬长的很相似,只是红颈瓣蹼鹬体型更小,嘴更细,迁徙季节也更常见。这两种鹬都很善于游泳,很多水鸟都是用脚在滩涂、泥沼中走动觅食,一旦水位升高,有些脚不够长的水鸟只好飞到其它适合它们停留的地方去觅食。瓣蹼鹬却可以依靠脚蹼在水中稳稳的游泳觅食,它们甚至可以在大海中游泳、觅食和栖息。

之前拍到的红颈瓣蹼鹬,都是已经不具有繁殖羽了,本次我拍到的几只红颈瓣蹼鹬,还是略具有繁殖羽,脖子上的红色繁殖羽还没有完全褪去,也算是相当漂亮。红颈瓣蹼鹬生性不是很惧怕人,拍摄的时候,只要找好角度,安静地等它们慢慢游近即可。只是那天我太过于兴奋,居然忘记用广角镜头去拍摄了,真是错失了很好的机会。

一起来看一下各种不同角度拍摄的红颈瓣蹼鹬。期待这些善游的鹬在接下来的迁徙旅途中一路平安,顺利抵达越冬的场地,来年再见吧!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已经不具繁殖羽的红颈瓣蹼鹬 赵锷摄)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略具繁殖羽的红颈瓣蹼鹬 赵锷摄)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特写 赵锷摄)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正面 赵锷摄)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低角度侧面 赵锷摄)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角度再低一点 赵锷摄)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另一只红颈瓣蹼鹬的生境照 赵锷摄)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红颈瓣蹼鹬觅食 赵锷摄)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注意点击图片放大,嘴里有条很小的鱼苗 赵锷摄)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起飞的红颈瓣蹼鹬,繁殖羽和非繁殖羽对比 赵锷摄)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29只红颈瓣蹼鹬的群飞图 赵锷摄)

滨海湿地遭遇红颈瓣蹼鹬,潇洒水中游

(飞过芦苇荡 赵锷摄)

一个人如果迷信了一次,那今后一辈子恐怕都会迷信下去。“台风后寻鸟”这个略微需要迷信一下的事,我觉得可以继续迷信下去,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