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1

有些喜欢,从年少就注定了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生机盎然的院子(网络示意图)


我是1954年出生的孩子,童年的时候非常快乐,无忧无虑。那时候我生活在北京西城区白塔寺一个四合院里面。这个四合院给我带来了快乐的童年。


我小的时候就在这长大。我的姥爷非常喜欢植物,在院子里面种了很多果树,像枣树、梨树、苹果、山桃等等,有一二十棵果树,有的(长得)非常大,每年夏天秋天都能吃到新鲜的果子。他老人家还养了很多漂亮的花,在院子里摆的哪儿都是,所以我家的院子就非常生机盎然。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苹果树


这么多的植物和花草自然就引来了非常多的昆虫和小鸟。


那时候,我就愿意天天在院子里玩,夏天秋天冬天春天不同的季节能看到不同的动物。在我家的一个院子里,能看到小老鼠、刺猬、黄鼠狼,有的时候还能飞来非常漂亮的小鸟。


有一次,我坐在葡萄架下面,就看到葡萄架上有一只鸟:白色的头顶、黑色的体背、红色的肚皮,就好像在童话世界里面见到的小鸟一样。后来我才知道它叫北红尾鸲。


在院子里最多的动物就是昆虫,各式各样的昆虫。蝴蝶经常飞来,有白色的、红色的、花的;蜻蜓,每到盛夏的傍晚,我就去看,开始落的翅膀都是上扬,慢慢放平,最后待稳了,就把四个翅膀下垂;除了蜻蜓,还有蝗虫,就是我们常说的蚂蚱、蟋蟀,什么样的动物都有。


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所以从小就给我播下了喜欢生命、热爱生命世界的一个种子。所以我小的时候不管家里买了多少玩具,我都觉得不够开心——最好玩的玩具就是去看动物看昆虫,抓了一个虫子,我就可以玩一天。我就觉得他们太可爱了。所以我在这样一个院子里不光是玩,还有仔细观察:有时候用耳朵去听,有时要用眼睛去细看,还有的时候去上手。我小时候也很淘气,有时马蜂也去上手,蛰得我痛得叫起来。


慢慢我长大了,上学之后一我也直觉得生物和动物特别有意思,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昆虫,很有意思的鸟和兽。仔细观察它或者跟它去打交道,我都觉得是无尽的乐趣。


到1977年突然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我当时文化(水平)非常地差,经过十年的动乱,也就是文化大革命,也就没怎么读书。因此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需要去考个大学(再继续学习)呀?于是下决心一定要考,而且第一志愿就是要考试生物学,因为这样我才能

学生物,也可能就把我小时候的一种回忆、兴趣发掘出来。因此第一志愿就报了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准备高考的时候,我在北京的一个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专门介绍国家最著名的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其中他的留学故事,写他年轻的时候在美国修读鸟类学的博士,有一天在美国的一个博物馆里看到一件特别鲜艳、特别漂亮的标本,让他格外地兴奋——就是一个鸟的标本。之后查到它是属于中国的特有种,叫红腹锦鸡。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红腹锦鸡


郑老就想这么漂亮的鸟在中国才有,中国有那么多种类的鸟需要有人去研究,所以他下决心修读博士之后一定要回国,去潜心研究中国的鸟。这个文章和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我原来以为喜欢鸟就是一个爱好,喜欢生物学就多学这个理论课程,没想到钻研鸟类,没想到把鸟类搞懂,也是一门科学,他能对生物这个领域做出贡献。


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之后,很幸运地遇到了我国另一位著名的鸟类学家郑光美教授,他正好是教我们动物学基础课。这么一来我就经常在课上和课下,向老师提问题。有时候问题很幼稚。郑老师非常耐心,平易近人,一点一滴地给我讲鸟类的基础知识,讲一些基础的理论。


郑老师的指导使我对鸟感兴趣,对动物感兴趣,逐渐就变成了要去琢磨动物的行为和鸟类生存的道理。慢慢地,想的问题也没那么简单了,

不只是看到鸟好玩,要去发现和认识一些自然的规律。


大学毕业之后,我留校就是做动物学的助教,专门给郑老师,还有一些其他的教授做助教。做助教期间,我就能够去不断听动物学的课以及向老师请教问题,这使我对动物科学、鸟类科学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


有的朋友问我说鸟怎么去学习?你光喜欢,你怎么开始研究呢?


其实我最早接触研究鸟类是从大学的毕业论文开始,我和我们的同学约好了暑假要到武当山去看一看,要看看那里的自然植被,听听那里的鸟叫,看看有没有野人,但是把想法告诉郑老师,郑老师告诉我们去了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因为生物学的研究,需要有基础的训练,你必须掌握很多知识,掌握很多方法才能做。


郑老师说如果你们真想搞野外,我给你们出个题目,河北吕县夏季鸟类的垂直分布,我听了之后特别高兴。郑老师还告诉我们三个人就拿这个题目做大学的毕业论文。按郑老师的指导,

我们每个暑假都去小五台山 ,就在这个山上学习鸟类的观察和研究。虽然当时不认识几种鸟,带着很多工具书,还要翻来翻去地看,还有回来当面或者电话去请教郑老。


但是经过这样的野外训练,我慢慢体会到,自然环境里面,鸟类太丰富,我对鸟类的问题太多,不是一天半天可以解决的。


在大山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丰富的鸟类的行为和现象。比如说每天早晨在西京河口,在一个非常陡峭的一个山崖里,我就看到一百只两百只成群的严格的像游行队伍一样呼啦啦地飞出来,它们要飞到十公里之外的农田,去捡食一些植物的种子。我们还看到了小小的鸟,是北红尾鸲,就是我小时候在院里看到的鸟, 它站在一只杜鹃身上,把头歪过来,将嘴里的昆虫去喂养杜鹃,带来了一个很复杂的表演——看起来就觉得太真切,太感人了。


大学的毕业论文只是一个研究的尝试,是一个开始,后来我在郑老师不断的指导下学习鸟类研究。


之后我还参加了中科院(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张杰教授主持的一个京津生态调查项目,我们在这个团队里面专门就做鸟类的调查。张杰老师也是不断告诉我们很多生态调查的原则、理论基础,应该要靠什么、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去获取数据,所以在这样的多年的生态调查过程中也开始练了一些基本功。


最重要的一次科研的训练是郑光美老师到中国浙江省的南部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去寻找一种中国濒临鸟类,黄腹角雉,它非常地神秘,它的大小像鸡那么大,但是呢,当时没有人知道它在中国什么地方分布,他到底怎么生活,他怎样进行繁殖都不太清楚,所以我就作为郑光美老师的助手到山里面去要解答和解决这个问题。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陪着郑老师天天在原始森林里面走,天天在原始森林里寻找这种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来开展研究。回到学校后,郑老师还教我怎样写研究的论文,所以这样我就得到了郑老师的“真传”。

郑老师的言传身教教给了我很多,在野外去做鸟类研究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才能够做出真真实实的研究成果来。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黄腹角雉


鸟类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属于动物科学的范畴,是研究鸟类的一个独立的学科。一般研究鸟类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就是以学科为主的基础鸟类学,主要说研究鸟类的形态分类,解剖生理行为,包括它的发生、进化、生态分布等;另一类说以应用专题为主,主要是研究鸟类同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


有的小朋友说,我长大了也要学习鸟,我可告诉你,鸟类学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是光去关心鸟类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好好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这些都非常地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学科,你就不用去惦记(鸟类)这门学科,因为你没法去研究,你就学不懂,学不好。所以,打好基础,把中小学的基础课程学好,是以后专门去钻研鸟类的前提。


我个人体会就是进入到鸟类学研究领域,你会感觉到鸟类学说一门非常有趣的科学,在研究的中间,你可以不断有新的发现,能够亲身去体验发现的快乐,也可以由理论的价值或者说应用的价值,可以为自然和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是我个人的一种感受吧。


2

教你带小朋友学观鸟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从鸟的学习的角度出发,我们到底怎么去观鸟呢?观鸟可以做成一种业余爱好,从九十年代的后半期,中国大陆就开始有观鸟活动了。小朋友在家长或者老师指导下也可以去看一看鸟。


我们怎么能够把鸟看好呢?我给大家提点建议。


第一个,观鸟可以是从我们身边可以见到的鸟来开始观察,比如麻雀、喜鹊等这些天天能够见到的。但是你天天见,却不一定能够去认识它,不一定懂它,所以你要慢慢去看,你能看出很多内容。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麻雀


第二个,我希望小朋友在观鸟的过程中能做些记录,不管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做这个记录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片,可以用影像也可以用声音,所以希望小朋友养成一个习惯:看鸟的时候做些记录。


第三,观鸟,要有一本合适的书,就是要有一本鸟类的图鉴。有了这本图鉴,我们就相当于有了一位老师,有一些不认识的鸟就可以查到。另外还要有一架望远镜,可以使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楚。


还有就是我们观鸟的时候,不能用我们自己去想。鸟类进化水平没有人类那么高,人想到什么,鸟不一定就会也想什么,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直接观察它,看看它到底在想什么和做什么,要建立真正的科学思维,也就是要注重观察,不要光凭想象。


还有,要努力去发现。找鸟就是一种发现,你找到之后慢慢去跟踪、慢慢去注意它在做什么,这些都是通过观察去发现。有些小朋友很有耐心,看到了之后就不离开,一直看下去,而不是说,这就是个麻雀,我不用看了,这有什么好看的。所以,我们提倡在观鸟的时候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我们好像理解和了解认识的鸟要多去看一眼,多去观察他们有没有新鲜之处。


3

看鸟的地方虽多,这些胜地可别错过


应该到哪儿去看鸟呢?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些观鸟胜地。所谓观鸟胜地,就是说这些地方,鸟类比较丰富,种类比较多。


我们提倡小朋友们一定要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去看,有时候我们能够请到鸟类专家,那就更好。选择交通方便、食宿安全、鸟类相对丰富的地方去看鸟,希望小朋友不求多,逐渐地去看,慢慢地去看。


在国内,现在能够看鸟的地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北京的野鸭湖,就在离北京不远的一个郊区,有一个野鸭湖保护区。那里的鸟类非常丰富,尤其是迁徙季节,我们能够看得很清楚,可以看到大量的水鸟,天鹅、大雁、野鸭子在那儿看起来特别开心。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北京野鸭湖


另外,离北京不远的河北的北戴河,被欧洲和国外发达的国家称为中国的观鸟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国人利用假期来到北戴河看鸟,有时一住就是半个月、一个月,在那儿看起来没完没了。我也希望小朋友有机会到北戴河旅游时,顺便看看那里的鸟,那里看鸟,夏末初秋比较好,春天五一之前也可以。


河南董寨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看鸟的地方,那里有很多著名的鸟,其中就有白冠长尾雉——它的尾羽特别长,就是在京剧里面看到那个头顶上带着一个特别长的雉鸡翎,那就是白冠长尾雉。


另外我们在董寨可以看到中国最珍贵的鸟之一,朱鹮,在那个地方生活得非常安然,而且数量越来越多,真可以算得上是东方宝石一样的鸟,特别漂亮。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朱鹮


湖南岳阳有个东洞庭湖,是中国相当多的鸟种越冬的栖息地。最好是冬天去,也就是十一月底,到来年的二月底这个时间段,那鸟是成千上万,大量的海鸥,大量的野鸭,非常多的大雁、天鹅等等。尤其有一种珍贵的大雁,叫小白额燕,在这个地方是极大群越冬的。


山西的庞泉沟是我国特有的褐马鸡的分布地,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它,还可以看到其他很丰富的鸟种。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褐马鸡


云南的保山,这些年非常地热——热不是天气热,是观鸟热,很多鸟友特地到那儿去,看那个地方的一些中国特有种,非常漂亮。南方的一些鸟,特别是画眉科,在那个地方相当丰富。


云南盈江又是一个观鸟胜地,这个地方最大的特点,除了鸟种丰富之外,就是有很多种中国的犀鸟(就是犀牛的犀),长得个体大,长得奇奇怪怪,但是需要原始的森林,需要有粗大的树木才能够生存,这个地方是观看犀鸟和很多南方鸟种的胜地。


香港米埔是我们国家一个著名的湿地,也是冬天看到最好。国际上都公认它是保护湿地鸟类最突出的一个典范。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涉禽、游禽在那儿越冬,非常震撼。在这个地方每年都要搞国际观鸟大赛。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香港米埔


在我们国家的宝岛台湾,玉山又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在台湾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鸟,尤其是台湾的玉山。因为玉山的海拔高度变化很大,就分布了很丰富的鸟种,还能看到一些台湾的特有种。希望我们小朋友和大朋友都有机会到那个地方去看鸟,台湾观鸟比我们大陆成熟,或者说起步较早,我们可以请教他们,让他们协助或者指导我们找到非常漂亮的鸟。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中国鸟类种类很丰富,有一千四百多种,全世界的鸟近万种,这么多鸟哪能看得过来呀?很多小朋友可能还会想:我是不是得憋足了劲,要争取看得比别人多?别人看不到的我就要看到。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安静下来去想,

我们观鸟不只为了猎奇,不能光去追随那些特有和稀有的鸟,我们应该安安静静地去欣赏各种各样的鸟。


我的建议是,第一要专门关心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鸟,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要关心麻雀、乌鸦、喜鹊、白头鹎、山雀等,这些鸟可以天天看到,但是我们不要忽略它,因为它是我们的伴侣,是我们的朋友。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白头鹎


第二,我们应该从生态类群入手去看鸟。全世界的鸟,可以分成八大生态类群,在中国,鸟类有游禽、涉禽、陆禽、猛禽、攀禽、鸣禽六大生态类群,这些生态类群要一一去看,看懂一种类群的一两种,对我们去深入和广泛地认识鸟是很有帮助的。希望大家慢慢地看,注意抓住生态类群这个关键词。


第三,看中国的一些特有鸟种或者是一些濒危鸟种。有人说了,看到一个“鸡”能够顶十种鸟,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观一只濒危的雉鸡,看到它的难度胜于普通鸟的十倍。在看中国特有鸟种或濒危鸟种时候,可以注意下红腹锦鸡、褐马鸡这类中国特有的鸟种,包括黄腹角雉,就是在中国才有分布的。一些国外资深的鸟人或者观鸟者,也是专门要到中国的大陆来找这几种鸟。希望等小朋友们有条件的时候,家长和老师能够带领你们去看这些特有的鸟。


像中华秋沙鸭,大家一听这名字就挺特别,它也是中国特有种,越冬时在江西婺源 一带能够见到。它的繁殖,在中国的长白山,在山里面的一些清澈的流域里。另外,像丹顶鹤、东方白鹳、大鸨、金雕、雪鸮这些鸟,我们都要争取有机会去看。但是不要太着急,我们着急有时候就耽误事儿,中国有句俗话叫着急吃不了热豆腐,看鸟就是这样,一定要耐心,慢慢地等机会慢慢找机会,自然而然我们就能把一些重要的鸟种看到。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中华秋沙鸭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东方白鹳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大鸨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金雕


中国的鸟种是真的丰富,在台湾还有台湾拟啄木鸟、台湾蓝鹊、山噪鹛、黄腹山雀,最后我说的这两种,那真是中国的特有种。山噪鹛不起眼,在北京就能够看到,在长城脚下就能见到,那么很多老外也就是我们外国的鸟友也专门要飞到中国来去找这种鸟,看起来很普通,颜色没有那么鲜艳,但是他是中国噪鹛属也就是画眉类分布最北部的一个鸟种。


刚才我还提到了黄腹山雀这个山雀很小,有时候不到十克,非常小巧,特别可爱,叫起来声音特别有趣,他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境内,而且繁殖在中国偏北的地方,越冬就飞到湖南、广东一带去越冬,所以他也是中国特有的鸟种,这些鸟呢,我们都有机会看到。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山噪鹛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黄腹山雀


我们学习观鸟,到自然界里去看各式各样的鸟,不能光停留在把这个鸟的名字能够叫出来,就算完事了。我们应该学会去探索,怎么能够去发现鸟,找到鸟,亲近鸟,走近鸟还不去对它有什么影响,不会把他吓跑,这是要我们自己慢慢去耐心体验的。观鸟只要勤发现,会解读,就能找到鸟;能够自己去解释,就可以知道很多行为和现象代表什么样的意思,反映什么样生物学规律。


所以我们提倡观鸟一定要立体地观,简单说就是要观形态、观行为、观生态


观形态更多的是辨识种类,就是看它的模样,应该叫什么名字,是公的是母的,是成年的还是幼年的。


观行为更多的是要看它怎么叫,听它的声音,看它的动作,理解它的心理,包括它的飞行、做窝,这些都是鸟类丰富多彩的行为。


观生态,到一个地方去看鸟不能两眼只盯着鸟,还要看到鸟是生活在或者说站立停留在什么样的环境——它是靠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够得到食物,靠什么样的环境才能隐蔽自己,靠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把自己的窝做好、才能去繁殖后代等等。这就反映了鸟类的生态。因为鸟类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生活在非常丰富的生命世界里面,和众多动物、植物、昆虫都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们,通过听课程、听讲座,跟着老师和家长到野外去看鸟,真正提升自己观鸟的能力,提高自己观鸟的品味。我们要安静优雅从容地走到鸟类世界里面来,和鸟的世界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成为鸟的朋友。


鸟类学家赵欣如:观鸟,从“小白”到大神“只需五步


· 精选问答 ·


Q1:怎么选择一本鸟的图鉴?


大家目前在中国大陆能见到的图鉴有能适应全国的,比如《中国鸟类图鉴》这样以“中国”命名的鸟类图鉴。但有一些图鉴是地方性的图鉴,比如说北京的图鉴、杭州的图鉴、深圳的图鉴,它只是带有地方性的。希望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情况购买图鉴,比如家住在哪个省份,在什么样的城市,我们要选图鉴就要符合地域要求。


到底哪本图鉴好用?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其实每本图鉴都有它的长处和欠缺,那么这个选择就希望小朋友请自己的老师、家长来帮助挑选,看哪些适合。但往往观鸟时间比较长的朋友,手头不是一本图鉴,而是多种多本图鉴,因为不同的图鉴,它所查到的信息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综合起来用,在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上就会很方。当然到野外去可能只会带上一本到两本,不能把一大堆整柜的书带出去。


Q2:怎么分辨鸟的雌雄?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因为有的鸟种雌鸟和雄鸟长的一模一样,也就是雌雄同形同色。那么这样的鸟,我们从表面和外形上无法识别。但是特别有经验的人,在繁殖期,在平时观察这两种鸟的行为能够分辨出,它们的行为举止不太一样。这是通过行为举止来分辨雌雄的,但是这个难度比较大。


另外一些鸟呢,是属于雌雄有非常明显的外形差别,比如羽色不一样,这是可以直接来分辨的。


Q3:为什么鸡飞不高?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鸡类归向于陆鸟或者陆禽,也就是说更适合在地面生活。长时间在地面生活,就不需要飞很高,更多的是靠两只脚来走路,在偶然必要的时候才飞一些,所以这就是鸡飞不高的原因。


Q4:山西庞泉沟除了褐马鸡之外还有哪些珍稀鸟类?


我没有去过庞泉沟,但是从资料介绍,这个地方的鸟类类群是非常丰富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六大生态类群它都包括,除了褐马鸡之外,像猛禽里的金雕、苍鹰都有。在庞泉沟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山地的、森林的鸟种,那么在庞泉沟到底还有哪些鸟?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下功课,查一下。


Q5:北极有鸟生活吗?


我没去过北极,但是根据资料,我们知道北极是有一些鸟生活的,比如说最典型叫北极鸥说一种著名的海鸥,长得也是以白色羽毛为主,它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像北极燕鸥,这是一个非常著名能飞的鸟,它是要在地球的两极之间来迁徙的鸟,所以他也分布在北极地带。所以北极是有鸟的,但是比其他地区鸟的种类偏少一些。


Q6:鸟类是由恐龙变的吗?


这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在生物学里面有很多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到今天还是没有答案的。在理论上研究通过一些考古学、进化论的研究,认为鸟类是从恐龙的一支进化而来的,目前的理论是这样。但是,到底有哪些证据怎么能够把这个由恐龙的一支逐渐演变成鸟类?必须要靠一些可靠的证据。现在,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还在认真地深入研究和发掘。


Q7:花鸟市场的鸟能不能买?会不会买到受保护的鸟?


在花鸟市场买鸟万一买错了,买了一个受保护的鸟,这是有可能的。但目前全国各地对花鸟市场的管理在逐渐增强,对一些国家或者国际明确保护的一些物种是禁止交易、买卖的。小朋友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善良的想法。那么,我们要去学习更多鸟类的知识,能够通过我们的知识或者眼睛能分辨一些鸟种,这样就能减少去买那些不该买的鸟。


Q8:怎么做可以既好好观鸟又避免禽流感呢?


禽流感确实是通过鸟来传播的。我们观察鸟不是零距离地和鸟去接触,更多地是通过眼睛、望远镜。有一定距离去看,在自然环境中观鸟不要离得太近,安安静静地用眼睛和望远镜去看,这样就不会感染到禽流感。另外在鸟的栖息地,如果万一发现受伤、死亡的鸟,要避免用手去触碰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