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武漢社區醫生:諮詢電話從一天90多降到20多個,疫情確實在好轉


"疫情讓我們爆發出平時不敢想象的能量。" 武漢市普仁江岸醫院新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主任黃楊娟無奈的笑著說。

據澎湃新聞報道,談及一天的工作,黃楊娟說:"早上6點多,起床進行房間消毒。7點多,開始整理所負責隔離點居民的健康數據,隨後出門開始一天的工作。分發居民的一日三餐和生活用品;早晚兩次查房,統計健康狀況;解答居民提問;組織居民做核酸檢測;與街道辦、疾控中心、消殺團隊對接工作。晚上,一切都安定下來,居民們漸入夢鄉,就開始梳理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雙陰(兩次檢測均是陰性)表格。忙起來,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武漢社區醫生:諮詢電話從一天90多降到20多個,疫情確實在好轉

談及抗戰初期,黃楊娟告訴記者: "'封城'這一天,對我和我的團隊而言,是抗疫戰打響的第一天。1月23日,我們被街道辦工作人員叫去參加臨時召開的緊急會議。會上,我們接到任務:社區醫院承擔轄區內發熱居民的分診工作。此外,我們還要成立"電話諮詢團隊",為居民提供線上醫療服務。突然被推上一線的我們,感到壓力來了,伴隨而來的還有恐慌、焦慮的情緒。"

回想起剛走上一線那段時間,黃麗娟說不禁覺得可怕:"抗疫初期,那段時間可以稱得上是"兵荒馬亂",回想起來不禁覺得可怕。"

那時,社區醫院的防護裝備很緊缺。有時,在沒有防護裝備的情況下,我戴上兩層口罩,穿上白大褂,就和其他工作人員上門家訪了。一次,我家訪完回到醫院,院長嚇了一跳說,"沒有防護服都敢去家訪,感染了可怎麼辦?"

武漢社區醫生:諮詢電話從一天90多降到20多個,疫情確實在好轉

說實話,我想不了那麼多,我是醫生,這是職責所在,我也是主任,任務來了,我不能當逃兵。其實我也害怕,但是沒辦法,疫情那麼嚴重,但害怕也要上。

武漢社區醫生:諮詢電話從一天90多降到20多個,疫情確實在好轉

"'封城'當天,醫院湧進很多病人。我們接診分診,忙個不停,不僅如此,我的電話也快被打爆了,我一天接了90多個電話。我一邊在門診忙活著,一邊還要接電話,有時實在忙不過來,我旁邊的其他醫護人員幫我接電話。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好想把自己變成'千手觀音'。

這些前來諮詢的電話裡有已確診但由於當時的資源有限無法被收治的,這群人是讓我們感到最無力的。那時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都還沒有建成,發熱門診前排隊的患者排到凌晨都等不到一個床位。我記得很清楚,有一位居民連著四天給我打電話,說她丈夫已經確診,跑遍武漢市所有定點醫院,都沒有床位,她一邊說一邊哭,哭得我實在心疼。終於等到火神山醫院開放,我看到轉運病人的視頻,瞬間熱淚盈眶,我太感動了,心想著許多病人終於能住上院了!"

武漢社區醫生:諮詢電話從一天90多降到20多個,疫情確實在好轉

黃楊娟對澎湃新聞記者說,接診病人時也遇到一些"撒潑打滾"的家屬。但對待這些病人她卻說:"他們只是太無助,我理解他們。"

抗疫戰打到現在,黃楊娟對目前的狀況感到無比欣慰:"這次疫情,對武漢來說,可謂是'大考'。好在,抗疫戰打響沒多久,我就明顯感覺到情況好轉了。抗疫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以來,抗疫工作從無序到有序,從有序到日益優化。

她說,自1月27日,接到的居民諮詢來電就開始減少,從一天90多個,減到50多個,再減到20多個。伴隨著火神山、雷神山以及多所方艙醫院的建成床位增多,醫護人員紛紛就位,武漢市大部分確診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觸者,都來到相應的醫院和安置點,接受衛生醫療服務。"人等床"的情況大大緩解,病人能住院,我也就安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