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殲-10C的作戰半徑是怎樣的水平?

餘燃復起


在航展中的展板上給出了殲10C的空對空作戰半徑是1240千米,而空對海,空對地攻擊時的作戰半徑要比空空是少,畢竟載荷增加了。殲10C進行一次空中加油時作戰半徑達到了2600千米,轉場航程為2950千米。



殲10C作為一架多用途中型戰鬥機,在載彈量,作戰半徑,航程上不如雙發重型機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由於AL-31F發動機的耗油率並不低,以及殲10C並沒有保型油箱,以至於殲10C作戰半徑的僅有1000多千米。其實這個數據並不低了,相比於陣風的1800千米(個人覺得陣風的作戰半徑遠達不到這個水平,也就在1300千米上下),颱風的1389千米,F16的1300千米來說確實不算高。但在發動機耗油率高的情況下,能夠達到這個水平也不差了。


要知道殲10C的定位就是中型機,也就是說在設計之初就沒有對其作戰半徑要求太高。

其實對於現階段我國空軍來說,殲10C的作戰半徑已經夠用了。我國空軍現階段還不是進攻型,而是功放兼備型。作為進攻型的戰機有殲20,蘇35S,殲11BG,殲16等重型戰鬥機,而殲10C完全可以執行防禦任務,以其1200千米的作戰半徑已經足夠了。想要提高殲10C的作戰半徑,可以有兩個方法。第一:加裝保型油箱;第二:換裝耗油率更低的發動機。



加裝保型油箱

殲10C的定位是多用途中型戰鬥機,也就是說對其機動性要求可以有適當的降低。加裝保型油箱,必然會影響殲10C的飛行性能。這點也正好,殲10C作為多用途戰機,多載彈,大作戰半徑才是根本要求。


換裝新發動機

殲10C已經換裝渦扇-10發動機進行試飛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殲10C的後續型號都會選擇渦扇-10發動機而代替正在使用的AL-31F發動機。渦扇-10發動機的改進型號的耗油率是要比AL-31F低的,從這點來說,對提升殲10C的作戰半徑也有較大的幫助。

至於殲10C是否會按照上述改進,還得看空軍的需求。總得來說,殲10C的綜合性能已經十分不錯了,只是掛載能力不夠強而已。(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外界對於殲-10戰鬥機評價一直都是貶多於褒的,特別是因為殲-10只是一款中型機,載重載油量較少使得它的航程不夠遠,因此也常常被稱為“短腿”、“機場保衛戰”。其實,在不同情況下殲-10戰機的作戰半徑是不一樣的,在同為中型機同等情況下殲-10的作戰半徑並不算低!

根據已經公開的數據來看,殲-10戰機機內大約可以攜帶5000L(3.9噸)的航空燃油,只依靠這些油量在標準掛載模式下(2近+2中四枚空空導彈),此時殲-10的最大航程不足2000公里,作戰半徑約為700-800公里,這時候說殲-10“腿短”確實不為過,但相比較之下F-22戰機只依靠內油,其作戰半徑同樣也只有722公里,升級改進之後的F-16C/D依靠內油作戰半徑也只有800公里!

而在掛載副油箱的情況下就不一樣了,根據航展公佈的數據,殲-10C戰機可以攜帶1個1000L+2個1700L的副油箱,只比內油攜帶量略遜一些,這樣一來殲-10C內油加三個副油箱攜帶的燃油已經超過了了7噸,7噸的燃油攜帶量對於一款單發中型戰機來說已經是非常高了,常規作戰使用已經是夠用了!

在此時攜帶7噸航空燃油,再掛載2近+2中四枚空空導彈標準的掛載情況下,殲-10的最大航程已經達到了3200公里,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250公里,在中型機之中已經是相當出色,略遜於重型機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

相比較之下,“陣風”戰機在攜帶3個總容量4500L副油箱的情況下,加上四枚米卡空空到達那,此時的作戰半徑約為1100公里,不如殲-10C戰機。當然,“陣風”戰機的作戰半徑還可以達到1850公里,比大多數重型機都要遠,但這是在掛載4個副油箱+高空飛行+亞音速飛行的苛刻條件下才可以達到的!

不過,這也暴漏出了殲-10C戰機所用發動機性能的不足,“陣風”戰機內油容量5700升+外掛副油箱6000L加一起燃油攜帶量可以達到9.1噸,而以色列版的F-16戰機內油+副油箱+保形油箱總燃油更是可以達到9.4噸,如此一來殲-10C最多7.3噸的燃油攜帶量的差距就顯現了出來,而這主要是在於發動機性能的差距!

綜合來說,殲-10C戰機只依靠內油800公里的作戰半徑和外加副油箱情況下1240公里的作戰半徑,相比同類型戰機都不算低。但在極限掛載情況下,發動機性能的問題就顯露了出來,說明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天下布武


殲10C是在殲10戰鬥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深度改進型號,也是典型的三代半深度改進型戰機。

相比於殲10A,殲10C不僅採用了更先進的雷達和航電系統,還安裝了國產渦扇10發動機和DSI進氣道,這讓它的整體性能有了巨大的提升。從目前公佈的數據看,殲10C的最大轉場航程可達295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也達到了1240公里。同世界同類型戰機相比,殲10C的作戰半徑屬於正常水平,也基本可以滿足作戰需求。

(殲10C戰鬥機)

(網傳殲10C數據)

繼續解釋之前,需要先明確兩個概念:第一,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並非一成不變,它會受任務類型和武器懸掛載的限制;第二,戰鬥機的飛行方式也會對作戰半徑產生影響。第一個比較容易理解,如果戰鬥機只掛載空空導彈這類比較輕的武器,飛機的重量就會小很多,自然可以飛得遠了。在執行轉場任務時,除了三個副油箱外不會掛載其他武器,所以飛機的航程最大,反之依然。第二點中提到的飛行方式指的就是飛機的飛行狀態,比如戰機打開加力加速飛行,就會增加耗油量,航程自然會變短。或者進行超低空飛行時,戰機的耗油量也會急劇增加,所以說戰機的飛行狀態會影響耗油量,進而影響作戰半徑 。

前面提到的1240公里作戰半徑指的是空空作戰情況下的航程,也就是在標準空優作戰掛載條件下的最大作戰半徑。殲10C的標準空戰掛載包括2枚PL-12中程空空導彈、2枚PL-10近距格鬥彈以及3個副油箱。如果沒有副油箱的加成,殲10C的空空作戰半徑約為900公里。掛載對地或對海攻擊武器後,作戰半徑會有所降低,降至700-800公里。再考慮到殲10C在實戰中還得進行超低空突防或者高強度空戰,那麼它的作戰半徑還會進一步降低。

相比於同類戰機,殲10C也不屬於短腿戰機。F16的空空作戰半徑為900-1100公里,帶保形油箱型號的最大作戰半徑約為1400公里,F18的作戰半徑也在1000公里左右,而米格35改進型的作戰半徑也在同一水平。由此可見,殲10C的空空作戰半徑與世界主流中型戰機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殲10C在設計時就考慮了空中加油,所以它完全可以通過空中加油拓展其遠程作戰能力,因此殲10C的作戰半徑完全可以滿足中國空軍的需求。

(F16)


戰情解碼


使用內部油箱大概800公里作戰半徑,撐死跟F-16差不多水平

不說明掛載情況,任務剖面情況下講述作戰半徑都是耍流氓,到最後純屬比拼吹牛逼水平!作戰半徑表述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戰鬥機副油箱掛載情況,彈藥掛載情況,任務要求不同情況下差異可以非常大。就好比一輛車的續航里程,都市早晚高峰、三步一個紅綠燈跟高速情況能一樣嗎?到最後肯定是商家那種全理想化模式給出的續航里程,誰都跑不出來。
殲-10可以攜帶2個1500升和1個1000升,總共4000升副油箱,比自身機內油箱還要多。

比如法國的陣風戰鬥機,他的機內油箱是5700升。在攜帶4枚米卡導彈,無外掛副油箱,起飛後高空加速到1.2馬赫超音速,攔截敵方轟炸機,空戰完成後以0.85馬赫速度返回,這樣的超音速截擊任務情況下作戰半徑是420公里。但是如果不說明條件要問達索公司陣風作戰半徑是多少,人家肯定至少說1100公里或者1850公里。1100公里的是陣風遠程轟炸模式半徑,掛三個總容量4300升副油箱,4枚米卡空空導彈,3噸炸彈,起飛後高空亞音速巡航,接近目標時超低空突防,完成任務後高空亞音速巡航返回。而1850公里的遠程制空模式則是耍流氓,帶4個總容量6600升的副油箱,6枚米卡空空導彈,1.2萬米高空亞音速飛行,屬於可以滾多遠就努力滾多遠。
陣風戰鬥機不同掛載和任務模式下,作戰半徑可以相差3倍,不是耍流氓是什麼?

所以問殲-10作戰半徑是什麼樣水平,就要了解這是什麼情況下的作戰半徑,這方面首先就要了解殲-10的載油量是什麼水平。戰鬥機升級很少刻意更改機內油箱,除非有大塊區域空出來,主要因為太麻煩,整體配重水平都要改。F-16從最初的空重6.7噸,到現在的9.3噸,其機內油箱都還是3974升。
副油箱可以大幅度提升載油量,但是也顯著提高飛行阻力,基本上無法超音速飛行,其燃料利用率遠不如機內油箱

殲-10A修改到殲-10C,體型上主要修改進氣口和機首,這個部位是沒有油箱分佈,應該未涉及到機內油箱修改。那麼可以借鑑殲-10A的2.97噸機內燃料(約3850升)水平。早期殲-10A的宣傳資料介紹作戰半徑是800公里,這一宣傳數據來看,應該是對標F-16 C/D block 52的宣稱的無外掛副油箱情況下,800公里作戰半徑。殲-10與F-16體型和重量相近,機內油箱水平也比較接近,殲-10作為鴨翼戰鬥機,正升力配平升力係數較高,但AL-31發動機油耗率要比美國F110高,綜合來看比較可信。


而殲-10C重量有所增加,但是渦扇-10發動機油耗率要好於AL-31,公開報道可以節約8%的油耗率,所以作戰半徑不會下降,應該還略有提升。

至於這個任務剖面,那肯定是高空亞音速的“耍流氓”模式,因為美軍F-15C實戰情況下的制空模式,作戰半徑是750公里。具體任務細節是,機內油箱加2個FAST保型油箱,總共約10.4噸燃油,攜帶4枚AIM-7麻雀和2枚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起飛後0.85馬赫先高空飛行370公里,之後降低到3000米高度,到達目標後在該空域作戰巡邏確保20分鐘制空權(難道戰鬥機飛到目的地打個卡就回來?)


保型油箱增加阻力嬌小,燃料利用率要遠好於副油箱,缺點就是空戰時無法拋棄,增加死重。

至於殲-10C航展宣傳資料中介紹空戰作戰半徑是1240公里,那肯定是跟陣風的1850公里作戰半徑一樣,掛滿三個副油箱情況下的最耍流氓情況下作戰半徑。要知道蘇-27的空戰作戰半徑也只有1200公里,其內部油箱達到9.5噸,是殲-10的三倍多,也正如此蘇-27從來不用副油箱,給出的都是非常實誠的內油作戰半徑。如果殲-10不掛副油箱情況下,能跑出比蘇-27還遠的距離,那先要看看牛頓的棺材板還在不在。至於2600公里空中加油作戰半徑更是沒有參考價值。


不出意外的話,殲-10C的1240公里作戰半徑,應該是類似這樣的掛載模式。

所以綜合來講,殲-10C作戰半徑水平跟F-16比較接近,如果都是正人君子,比拼內部油箱作戰半徑的話,殲-10C還要稍微好一點。如果都耍流氓的話,殲-10C肯定耍不過F-16,因為F-16 C/D block 52+開始使用CFTS機背保型油箱,以色列的F-16I都可以帶著2枚一噸級的GBU-10寶石路激光制導炸彈,外加自衛用的空空導彈和利特寧瞄準吊艙,轟炸1500公里外的目標。
以色列的F-16I,總載油量達到9.4噸,只有3噸是機內載油,其他都是流氓出來的。


五嶽掩赤城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作戰半徑,作戰半徑是指作戰飛機攜帶一定載荷的情況下,只依靠自身燃油,飛抵目標空域執行完任務後,還能返回原機場的單程飛行距離,因為不同機型、執行不同任務時,在目標空域停留的時間不同,作戰半徑也會有差別,比如制空的戰鬥機可能會停留20-40分鐘,而轟炸機扔完炸彈就跑,可能只有幾分鐘而已,通常這個作戰半徑小於等於航程的二分之一。


殲10C是一款中型三代半戰鬥機,作為中型機,它的主要任務是奪取中低空的局部制空權,其次才是對地打擊,所以沒有必要追求重型機那樣大的作戰半徑,它的正常武器載荷也不會太大,因而作戰半徑一般是指空戰情況下的。



殲10最初作戰半徑大約在1000公里左右,隨著殲10B/C換裝油耗更低的“太行”改發動機,作戰半徑提高到了1200公里左右,當然這是在空優模式下,只掛載4枚空空導彈,但這在中型飛機裡面已經很不錯的了。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其他中型機(空優模式),如F16作戰半徑900-1100公里,加裝保形油箱的型號可達1400公里,米格35作戰半徑1000公里,FA-18“超級大黃蜂”是1000-1100公里,這樣來看殲10C作戰半徑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止水興波


殲10C在珠海航展的時候公佈過數據,下圖就是了:

如果單從這個數據來看,還是非常亮眼的,一直覺得殲10短腿的毛病,結果誰能想到殲10C空空作戰時達到1240公里呢?這個作戰半徑相當的亮眼,以前一直都覺得殲10短腿,至少從這個數據來說看不出任何短腿的成分,甚至作戰半徑與F16差不多,既然本身作戰半徑有這麼大,為何還天天掛著3個副油箱幹嘛?

其實仔細分析就知道這裡面其實是有貓膩的,或者說成飛玩了文字遊戲,首先空空作戰本來負荷最小,畢竟空空導彈的重量就是最小的,而且從這個作戰半徑我們幾乎可以肯定,這就是殲10的標準掛載下才能達到的作戰半徑水平,這個標準掛載我想大家應該不會陌生,3個副油箱+2枚中程PL12+2枚近距格鬥的PL10,這是有副油箱加成的情況!如果將這3個副油箱拿去,恐怕殲10的作戰半徑恐怕也就會縮水到900公里左右吧!

另外從最大轉場航程我們也能看出來,最大航程也就2950公里,為何要強調最大轉場航程而不是殲10C自身的最大航程,說白了這個轉場航程同樣加了好幾個副油箱的情況,把副油箱拿去殲10從的航程恐怕也就2200~2400千米左右,推算下來的作戰半徑也就800~900公里!

如果是執行對地攻擊或者對海攻擊的情況,首先殲10C的防空導彈還得掛,因為他要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其次反艦導彈和一些大型對地精確炸彈都是很重的,必須由機翼內側的2個掛點或者機腹下的掛點來掛載,副油箱也就最多隻能掛1個或者2個,甚至就不掛了,這種情況下作戰半徑還得縮水,個人絕對執行對地或者對海時作戰半徑恐怕只有650~750公里左右,這時候就得靠加油機來支持了!


狼煙火燎


作為殲-10A的深度改型,殲-10C戰鬥機無疑是國產跨入三代半的典型代表,配套了更加先進的雷達航電系統,採用DSI進氣道氣動更加流線型。由於雷達性能的提升可以同時跟蹤攻擊目標更多,可以裝備PL-12以及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性能上基本越過F-16現有機型。從航展現場公佈的殲-10C戰鬥機性能看,作戰半徑達到1240千米(空中加油後2600千米),轉場航程達到2950千米,在同類機型中屬於正常標準。

殲-10C具體的作戰半徑跟什麼標準的掛載有很大關係,如果單純使用內油箱可以攜帶約4噸的燃油,在標準空戰模式掛載2近+2中空空導彈情況下最大航程超不過2000公里,作戰半徑在800公里左右。這跟上面有數據還是有點出入,但應該比較接近真實。

殲-10C可以外掛3個副油箱,包括2個1500升和1個1000升,3個副油箱+2近+2中空空導彈之後。殲-10C的最大航程可以達到約3000公里,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250公里,當然這個水平在中型機之中還算可以,不過執行的是空優任務載彈都是較輕的空空導彈。

如果執行對地、反艦等攻擊任務攜帶彈藥更重更大的話,就算加上副油箱作戰半徑也將受到影響,當然這畢竟是一款中型單發戰鬥機任務要求不能以雙發重型機標準執行。今後的改型可以考慮在發動機給力的情況下,加裝保型油箱同步提升航程和載彈量。


河東三叔


殲-10戰鬥機(英文:J-10或F-10),北約代號:火鳥(Firebird),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三代戰鬥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

澳大利亞空中力量雜誌官方博客日前撰文,曝光了中國的艦載機J-10C的外形數據和性能,其中起降滑跑距離縮小到50米以內。

文章指出,這些數據顯示,J-10C艦載機與J-10戰機系列幾乎完全相同,只有推力從122千牛增至到152千牛、滑行距離縮短至50米以內。同J-10一樣,J-10C艦載機除維持正常水平的飛行外,還有充足的推力來滿足執行多種戰鬥任務的需要,因此,J-10C的加速、攀升和盤旋等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即使進入垂直上升空戰模式後也毫不費力。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302320_1.html/ ]

文章稱,J-10C艦載機將由一名武器操作員操控,並且負責精確打擊。J-10C能夠攜帶4噸以上彈藥,而且未來還將配備精密制導武器。此外,該艦載機可能還具備對地攻擊能力,對地對空的強悍作戰能力可謂世界首屈一指。

中國有關單位正在進行殲-10A的後續研究工作,主要是在殲-10A的基礎上發展對地攻擊的殲-10C型機,少量的的殲-10C原型機已經出廠,部分試驗工作開始進行。

此外,艦載型殲-10的研製是目前項目研製的另一重點。它已經被納入“大航母計劃”的一個部份,依然是在殲-10A作的基礎上進行後續發展工作目前還沒有正式名稱,發展到試飛階段可能使用殲-10AH或殲-10BH的名稱。殲擊機10C或將成為解放軍航母艦載機!

美國中央情報局透露,殲十艦載型已於近日從瓦良格航母上試飛成功。這意味著中國航母和航母艦載機幾乎將成為事實。中國於1986年1月批准殲10立項研製。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2006年12月29日,中國首次公佈殲10。早在2001年,中國就著手研製殲10艦載型,經過7年的攻關,殲10艦載型終於升空了。從研發的速度上看,中國速度比較慢,研製殲10用了12年,研製殲10艦載型竟然用了7年之久。這說明中國的艦載機技術幾乎是從零開始。

中情局對殲10艦載型的性能參數估計為:機長14.57米,翼展8.78米,機高:5.3米,後掠角50-52度,翼面積38平方米,垂尾面積8.4平方米,推力152千牛頓。

起降滑跑距離:小於50米

高空的最大速度:2.0馬赫

低空最大速度:1.2馬赫(1473公里/小時)

最大升限:18000米

作戰半徑:1300公里

最大航程:3000公里

最大起飛重量:18270公斤,載彈量6000公斤,推重比大於1.1。

外掛11個(機身下5個,每側翼下3個),外掛副油箱最大4100升(1500×2、1100×1)

這些數據表明,殲10艦載型幾乎與殲10配套型完全相同,只是推力由122千牛增加到152千牛,滑跑距離縮短到50米以內而已。與殲10一樣,殲10艦載型除維持正常平飛外,還有足夠的推力來滿足執行各種機動動作的需要,使水平加速、爬升、盤旋等性能均有較大提升,甚至可以在空中格鬥狀態下毫不費力地垂直向上爬升。


殲-10與國外兩款相似戰機性能對比:


 據空軍發佈微博消息稱,中國空軍新型戰機殲-10C於4月16日開始擔負戰鬥值班任務,標誌著空軍攻防作戰體系進一步完善,有效履行使命任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殲-10C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改進型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配裝先進航電系統及多型先進機載武器,具備中近距制空和對地面、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自2017年7月首次參加慶祝建軍90週年閱兵亮相之後,就受到海內外輿論廣泛關注,殲-10C戰機在空軍“紅箭-2016”“紅箭-2017”體系對抗演習中發揮重要作用,為空軍新質作戰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上圖殲擊10C與殲10B區別

  關注殲-10戰機的人士想必都不會忘記,該機在200米滑跑後近乎垂直的爬升的鏡頭,以及其在空中異乎尋常的超級機動畫面,均證明這是一款優秀的空中優勢戰鬥機。從2004年首批殲-10A服役到現在,該戰機已成為中國的F-16,因為其優異的性能和出色的表現,而成為中國空軍戰鬥力上升最快的機群。而且,中國對殲-10戰機的改進也是不斷的,從殲-10B在2013年服役,到同年殲-10C投入量產,中國空軍迎來了最強的三代機之王。該機能使用PL-10、PL-12和PL-15空空導彈,KD-88空地導彈和YJ-91反輻射導彈等先進武器。

▲殲-10系列的複合掛架令人印象深刻

  之所以說殲-10C為中國的第三代戰機之王,可能有4大因素:一是採用了中國最厲害的KJ-7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升級版本,這使其不但看得遠而且看得清,還具有一定的發現隱身目標的能力;二是該機的空中機動能力得益於其優異的氣動設計,因此具有超越殲-11系列的超級機動特性;三是採用了推力更大的AL-31F M1發動機,這為在優異氣動特性下的超級機動奠定了基礎;四是採用了部分殲-20所使用的的機艙輻射控制和機載雷達隱身技術,再加上繼承自殲-10B的DSI進氣道,這讓殲-10C具有僅次於殲-20的隱身能力。

 ▲殲-10C機翼下掛載的中距空空導彈霹靂-12

 值得十分關注的是,近年來中國空軍建設突飛猛進,從殲-20、殲-16、殲-10B、空警-500、運-20、直-20、轟-6K/N及蘇-35等諸多新型戰機陸續列裝部隊,到現在殲-10C戰機又正式擔負戰鬥值班,充分說明中國空軍對於新型戰鬥力的提升是時不我待的。從2014年開始交付空軍服役,到2017年參加空中閱兵,再到現在開始擔負值班任務,說明殲-10C的裝備規模已達到一定數量。根據央視的報道畫面判斷,預計現在至少有一個航空旅的殲-10C形成全面作戰能力,一個航空旅大概擁有48架戰機的編成。

▲成排的殲10C

  分析認為,在目前中國面臨與強國進行貿易和軍事鬥爭的關鍵時刻,中國突然很罕見的宣佈殲-10C和新型中遠程核導彈開始擔負戰鬥值班任務,這個意義很不尋常。而在報道殲-10C所播放的視頻中,提到該機是中國的第三代戰機之王,不但間接證明了其戰鬥力是無與倫比的,還是僅次於殲-20這種第四代戰機的中國最厲害機型。可以相信,如今正大批入役的殲-10C,正在和從殲-20與殲-16一起,逐漸改變亞太的空中力量對比,碾壓F-15K、F-16C/D和F-15DJ與蘇-30MKK等周邊空中力量!

  但是,殲10C也面臨著殲10系列固有的尷尬!

  首先就是機內載油係數低,作戰半徑有限,和殲11系列比差距太大,奪取邊境戰場制空權有餘,而縱深攻擊能力嚴重不足。要遠程作戰,必須攜帶三個外掛副油箱,氣動阻力大大增加,而在三代半中,空機相對較好的隱身指標則急劇惡化;另外掛點少,帶彈少的固有短板,從殲10A到殲10C,也沒有多少改進。

  另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價格。在安裝了和5代機基本相同的有源雷達和航電後,殲10C的價格迅速水漲船高!而相對於完全的隱身機,其自身不能隱形導致的空戰交換比,仍和純隱身機差一個數量級!這就導致投入和效能不成正比,而且還大量佔用可以生產隱身五代機的資源和生產線。早就有人呼籲立即停產所有殲10型號,而集中力量突擊生產殲20,這種觀點,似乎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鐵桿軍迷


目前官方給出的殲10C戰機作戰半徑為1240公里,而殲10C戰機在進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後,作戰半徑則達到2600公里,作為一款單發單座的標準三代機而言,其性能是非常不錯的。

作為一款單發單座的中型戰機,目前世界各國的對標產品分別是美國的F16、法國的幻影2000等。與相同戰機對比能夠發現,在造價更低、後勤維護成本更低為前提,殲10C做到了性能相同,可謂是性能優秀。畢竟世界各國對於單發單座戰機的定義,一般都是為了彌補雙發重型戰機的數量不足,所以單機整體性能並不需要多麼優秀。

綜上所述:在與F16、幻影2000相比較,殲10C已經能與其相媲美,但比較雙發重型的三代半戰機,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九品侍衛


殲-10C的作戰半徑和F-16差不多,都是800多公里的作戰半徑。

但是必須要說明一個情況,那就是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是不穩定的,我們平時所說的最大作戰半徑,並不是說飛機真的就能飛那麼遠,這個數字只有一點參考意義,實戰中戰鬥機根本不可能一路直線、勻速、省油模式飛到目標地,然後不留空馬上原路返回,這就不是打仗了。



實戰中,戰鬥機肯定會拐彎,甚至是來回不斷的變換作戰方向,也肯定會不斷的調整飛行高度,並且還要為空戰留出時間來,因此,對於戰機而言,肯定不可能發揮出最大作戰半徑。就比如說殲-10C,他在內油情況下最大作戰半徑是800公里,但是實際戰場上也就是在距離基地400公里處來回巡航作戰,然後返回。

圖為殲-10C戰鬥機,他的作戰半徑雖然有限,但是可以空中加油。


當然,這個數據還算不錯,和美國的F-16C/D BLOCK 52型戰機基本一致,這已經是F-16系列的最強機型了,作為起步較晚的我國中型四代戰機,能夠和美國的中型四代機一個水平已經非常了不起了。殲-10C的內油是3.9噸,大約5000L,由於發動機AL-31FN M2油耗比美國F-16戰鬥機使用的F-110系列發動機油耗稍高,因此內油攜帶要稍大一些。

圖為攜帶保形油箱的F-16C/D戰鬥機。

圖為攜帶保形油箱的F/A-18E/F戰鬥機。保形油箱就是安裝在飛機蜂腰部分的氣動融合型油箱。


當然,如果是發揮最大的作戰半徑,也就是殲-10C的1240公里作戰半徑,就要攜帶3個副油箱,分別是1000L的1個,1500L的2個。不過這個時候就體現出殲-10C作戰半徑較短的缺陷了,因為發動機水平的限制和翼下掛載能力的問題,殲-10C只能掛載一共4000L的外掛副油箱,但是法國的“陣風M”戰鬥機可以掛載6000L的副油箱,一共是4個1500L的大油箱,因為他的發動機是2具M-88發動機,總推力更大。

圖為使用了保形油箱的殲-10C戰鬥機設想圖,如果能夠實現,殲-10C的作戰範圍會大大提升。


除了掛載的問題,殲-10C沒有設計保形油箱也造成了他的航程較短。美國的F-16C/D、法國的“陣風”、美國的F-15戰鬥機、俄羅斯的米格-29都設計了保形油箱,這些保形油箱和戰機的機體融合設計,保持了氣動外形的平滑過渡,阻力增加不大的前提下,提高了飛機的作戰半徑,不過降低了飛機的作戰掛載和機動性。

圖為使用保形油箱的米格-29戰鬥機。

圖為使用保形油箱的颱風戰鬥機,使用保形油箱是戰機發展的一大趨勢。


也許為了保持機動性是殲-10C不設計保形油箱的原因,畢竟實戰中,我國有大量的重型戰鬥機執行遠程縱深作戰任務,不需要殲-10C執行距離太遠的任務,反倒是空戰的強度需要依靠大量的殲-10C去維持。再考慮到實戰中戰機本來也就很難發揮出最大航程,都是在戰區反覆巡航作戰,所以殲-10C這種前線截擊型戰機,有高速、高機動就可以了,大航程有就不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