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马铃薯小叶病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到底该如何防治?

马铃薯产量高,且管理相对简单,因此在我国有非常大的种植面积。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提前做好对马铃薯各种病害的预防工作,今天我们就讲一下破坏能力最强的马铃薯小叶病的防治方法。

马铃薯小叶病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到底该如何防治?

什么是马铃薯小叶病

马铃薯小叶病主要是由马铃薯M病毒引起的,也有一部分为其他病毒诱发。在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均会造成危害,种植以后苗期就能表现出明显症状,传播速度快,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马铃薯小叶病发病症状

当马铃薯出现小叶病时,最先表现在叶片上,叶片的颜色形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明显特征,后期植株表现出明显的矮化症状。具体有以下三种表现:

  • 卷叶型小叶病,发病以后,叶片明显变小,且叶片从边缘位置向里卷缩,叶片粗糙发厚,发病严重的叶片最终卷成圆筒形。
马铃薯小叶病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到底该如何防治?

  • 花叶型小叶病,这种比较常见,发病以后叶片表现出明显的黄绿斑驳,且叶片卷曲,较正常叶片明显偏小!
马铃薯小叶病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到底该如何防治?

  • 坏死型小叶病,发病植株叶片出现明显的褐色坏死斑,严重的会发展到叶柄、茎杆上,导致植株枯萎叶片掉落。

马铃薯小叶病发生规律

此病害多发生在长势弱的植株上,田间管理越差发病几率越高。地势低洼积水严重、种植密度大的区域属于高发地带。

病原主要通过植株间叶片茎杆摩擦以及蚜虫活动传播。农事操作时,植株出现损伤会增加小叶病发病几率。

发病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相关数据表明,当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时,马铃薯植株对于小叶病抵抗能力大大下降,因此在夏秋季节马铃薯小叶病高发!

马铃薯小叶病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到底该如何防治?

马铃薯小叶病防治关键点

马铃薯小叶病属于病毒病的一种,此类病害可以说是植物界癌症,一旦得病,即使治愈,但是对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依然是无法弥补的。防治此类病害还必须以预防为主。

预防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培育壮苗,长势好,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就强,发病几率就低;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目前来看马铃薯小叶病高发离不开田间昆虫的传播,夏季高温植株对病毒病抵抗能力就差,再加上此时蚜虫等害虫繁殖快基数大,从而大大提高了病毒病在田间的破坏力。

如何防治马铃薯小叶病?

防治马铃薯小叶病必须在种植前就开始采取相关措施,绝不能等到看到发病植株才开始用药。关于马铃薯小叶病防治的具体方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马铃薯小叶病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到底该如何防治?

首先,对于马铃薯小叶病高发田块,建议种植户及早采取轮作,同玉米等作物进行4-5年轮作,降低发病几率。

第二,种植前选择无毒马铃薯种或者提前进行无毒薯种的繁育,最常用的繁育方法是茎尖组织脱毒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选择生长健壮的、未发病的马铃薯果实,进行消毒,然后人工催化或者在自然条件下使其发芽,进而获得茎尖组织。
  2. 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获取茎尖分生组织,放入试管内进行培养,待分生组织长出幼苗,即开始对幼苗进行毒性检测,确定植株无毒以后通过切段快繁等手段进行大量繁育。

脱毒薯种不仅没有病毒病原,而且一些常见的其他病害如根腐病、疫病等病原菌也不会存在,更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

马铃薯小叶病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到底该如何防治?

第三,种植前进行拌种,通过一些化学成分促进早期薯苗长得壮抗病能力强。推荐使用50%克菌丹200g+2%中生菌素50g+25%噻虫嗪100g+滑石粉2公斤拌种100-150kg马铃薯种,通过防病防虫,保证苗期健壮生长。

第四,种植管理工作。种植时建议种植户采取起垄种植的方式,能够有效减轻夏季水涝灾害;施足基肥,确保植株长得好。基肥以复合肥和有机肥、菌肥为主,每亩地建议使用商品有机肥150-200kg同时搭配高钾复合肥50-60公斤每亩;后期要注意叶面营养的补充,间隔15-20天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含锌叶面肥、芸苔素内酯等,对于提高马铃薯对病毒病抵抗能力有重要意义。

第五,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蚜虫是马铃薯小叶病在田间地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在马铃薯出苗以后,建议根据害虫发生情况进行防治,推荐使用20%啶虫脒1500倍、10%烯啶虫胺1000倍、30%高氯.噻虫嗪1500倍等防治,高发期间隔3-5天连用两遍效果更好!

马铃薯小叶病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到底该如何防治?

第六,当田间出现马铃薯小叶病植株,建议种植户直接拔除发病植株,避免扩大侵染,同时喷施营养药剂预防,可以选择毒氟磷、盐酸吗啉胍进行治疗,同时搭配营养成分氨基寡糖和香菇多糖以及调节剂芸苔素内酯,间隔5-7天,连续喷施2遍,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马铃薯小叶病虽然发生并不多,但是一旦发生,它的危害确实不小,种植户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关注植保小贴士,获取更多农技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