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有錢還不能高調,商人在古代為什麼受鄙視?

商的始祖是契,從契到湯十四代,遷居八次。湯建立商朝後,到盤庚十代,遷都六次,最後一次遷都到殷(河南安陽),因此商朝又被稱為殷朝,商人也被稱為殷人。商人遷居如此頻繁,據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考證,一是商主要經濟基礎還靠畜牧業,要逐水草而居;二是商人要和別的部落交換貨物,做買賣,做中間商。郭沫若考證,貨物的貨字,從貝,是東方民族的特產;貨物的物字,從牛,是商人的特產,這就是貨物二字的本意。殷人用玉祭祀天地鬼神,玉來自於西域。考古在西域也發現過來自東方的海貝,這中間商大約是殷人了。

有錢還不能高調,商人在古代為什麼受鄙視?

商人的祖先王亥,發明了牛車。他駕著牛車,用帛和牛在部落間做買賣。王亥的生意做到了黃河北岸的有易氏,並在那裡定居下來。據顧頡剛考證,《易.大壯》裡的“喪羊於易”,《易.旅》都是描繪王亥和有易氏交往的。最後王亥在他弟弟王恆的安排下,有淫於有易,被有易君臣殺死,“喪牛於易”,牛也被搶走。王恆藉口滅了有易氏,奪回牛羊,然後接替王亥成了商部落的頭領。王亥經商,給族人開闢了一番大事業,後人祭祀他的時候用牛多到三百頭。

不過從王亥兄弟在有易氏的作為開始,商人就多多少少有些貶義了。

周滅商後,商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商人的生意行為也被以文件的形式鄙視。

在《洪範》中,五福的第二位是富,六極(惡)的第四就是貧。《洪範》作為商人的治國方略,足見其嫌貧愛富。求富貴也是人之常情,不過商人的求富貴手段有些下作,第一是出去搶人做奴隸,第二是收容誘拐其他小國部落的奴隸,最終引起了公憤。武王伐商,諸侯不約而至者八百餘家。在《牧誓》中,有“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一句,就是控訴紂王引誘其他部族的奴隸的。紂王引起公憤,大約是為富不仁吧。

有錢還不能高調,商人在古代為什麼受鄙視?

商人講貧富不講貴賤,不同於後來周人尊禮(分別貴賤),這種有錢就是爺做派,十足一個暴發戶,周人鄙視。在《禮記.祭義篇》有“殷人貴富”。《表記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伐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弊,蕩而不靜,勝而無恥。”

漢以後,多承襲儒家思想,周人對商人的偏見也就流傳下來了。且樸素的觀點認為,商人不稼不穡,卻在交易中盤剝厚利,是十足的寄生蟲。但是社會產品的流通還離不開商人,無奈之餘,對待商人的態度只能是限制和鄙視,卻得依賴他。

《漢書.食貨志》中控訴說,“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迎來送往,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覆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做列販賣,操其奇贏,日遊於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其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苦,有仟伯(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遊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有錢還不能高調,商人在古代為什麼受鄙視?

說到這裡,班固老夫子恨不得從書裡跳出來,給商人一刀了。商人誠然是社會的食利階層,是寄生蟲,但是還不能不要,只好又限制又用。《史記.平準書》說,“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但這怎麼限制得了手頭有錢的商賈?利之所至,刀鋸不能止。故“孝惠、高後時,為天下初定,復馳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如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說,“國無貴人,民不足以興;國無富人,民不足以殖。任子貴於國,而國愈偷;賈人富於國,而國愈貧。任子不能使之弗貴,而治其貴之擅;賈人不能使之弗富,而奪其富之驕。高帝初定天下,禁賈人衣錦綺、操兵、乘馬,可謂知政本矣。”

在《晉哀帝》篇,有“苻堅之世,富商趙掇等車服僭侈,諸公競引以為卿,堅惡而禁之。天下之大防有二:中國、夷狄也,君子、小人也。”王夫之認為官員是君子,賈人是小人。如果官員和賈人攪在一起,官員遲早要被帶壞,成為賈人牟利的工具。

王夫之警告說,“天子移於賈,則國本凋;士大夫移於賈,則廉恥喪。”後世通曆史的管理者,無論如何也要給自己的官員和商人之間畫一條紅線的。權力和金錢是孿生兄弟,隔開他們真的不容易。

在商言商,商人逐利也無可厚非。只要利用好了,商人的作用還是正面的多。比如朱元璋,那麼憎恨商人盤剝,卻利用鹽引制度,讓商人跟著部隊就近種地打糧,免了役夫的運輸之苦。當然,對於富可敵國的大商人,他還是不留情的。通過遷徙富戶到鳳陽,到京師,也消滅了一大片富商地主。

有錢還不能高調,商人在古代為什麼受鄙視?

“始皇帝三十三年,發諸嘗逋逃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秦始皇本紀》)

“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一直延續到科舉結束。

張籍,《野老歌》,“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白斛,船中養犬常食肉。”

傳統文化中對商人打壓鄙視,現實中卻按捺不住對財富渴望、羨慕、嫉妒和恨,這是國人對商人的真實感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