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小麥播種量和施肥量過大,形成冬前麥田旺苗,科學化管理保豐產

笠翁是陝西省黃土高原地區,這裡旱地冬小麥播種業已全面展開。在此分享一下小麥種植經驗,幫農民朋友少走彎路,多打糧食,增效益。

小麥播種量和施肥量過大,形成冬前麥田旺苗,科學化管理保豐產

一種植小麥“三要素”

(1)農民朋友必須掌握好土地的墒情,關中地區有一句農諺說的有道理,“要吃來年饃、麥在泥裡坐”小麥出苗土壤的溼度為70%~80%,所以,種植小麥底墒很關健。

小麥播種量和施肥量過大,形成冬前麥田旺苗,科學化管理保豐產

(2)播種小麥的時期必須把握得當,有一句農諺“麥在種,秋在管”,適期播種是小麥出苗的主要因素,我們這裡適時播種在日平均15度~18度之間。這幾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小麥品種的變化,應根據各地適播期推後5~7天。

(3)畝播種量和肥料的施用適宜,適量播種因地力、播期、品種水平等條件而定。如果種子、肥料過量,容易造成冬前小麥旺長,導致來年小麥減產的後果。

小麥播種量和施肥量過大,形成冬前麥田旺苗,科學化管理保豐產

二、冬前麥田旺苗的原因和管理方法

1、肥力形成旺苗

高能型肥料,畝施肥量過大從而形成旺苗現象。這種麥子生長比較快而強,分櫱比較多。一般情況下到11月中下旬,畝總分櫱量能達到或超過要求,如果放任不管理,入冬前常常可至百萬以上,一般表現為植株高,葉片很大。如果遇見暖冬,過罷年後繼續旺長,遇到寒冷天氣則凍害嚴重。

解決辦法:對於這種麥田應趁早釆取相應措施,當看到長勢很強,分櫱量過大時就要控制其的生長態勢,採取辦法是深中耕斷根,也可人工鋤地深可達10釐米左右。斷其側根可減少水分、養分的吸收,減緩生長速度並轉移生長核心。

小麥播種量和施肥量過大,形成冬前麥田旺苗,科學化管理保豐產

2、早播形成旺苗

播種時間偏早的麥苗,形成了一種假旺苗現象,如若冬前不管,到越冬前或者越冬後就會逐漸形成弱苗,農諺說的好“麥無二旺”。

解決辦法:在旱源地區,農民為了保墒防凍,進入冬季後大多數麥田採用石磙碾壓的辦法,這種方法前幾年農民還在施用,這幾年施用碾壓很少了。冬季利用深鋤的辦法,也比較妥當。澆入冬水時每畝追施5~7千克尿素,早春時就可以轉化為壯麥苗。

小麥播種量和施肥量過大,形成冬前麥田旺苗,科學化管理保豐產

3、大播量形成旺苗

這種現象是地力並不太肥的情況下,並播種量過大,畝基本苗過多從而造成的過於稠密,麥苗過於擁擠,促使麥苗向上迅速生長行成徒長,導致根系發育不良。

解決辦法:此類麥田不宜深中耕,利用石磙碾,抑制其主莖與櫱生長,控制旺苗的生長轉化為強壯苗的態勢。對墒情好的地壕和含鹼性大的土地可免碾壓,以防行成土壤板結。對於疏除麥苗的麥田,可以適當澆灌和增肥。

小麥播種量和施肥量過大,形成冬前麥田旺苗,科學化管理保豐產

總之,小麥播種後至越冬,這段時間經歷了五六十天,由於所處的各種條件不同,小麥的生長髮育已出現不同的狀況,小麥的分櫱已第一次初峰,根系在不斷地增加和伸長。所以,小麥田地的冬管的方向是;力求在全苗、均勻苗上,促使根系、增加分櫱量,促弱控旺,調整幼苗生長和營養儲備的關係,保證麥苗安全越冬。

我是笠翁話農村,很高興與農民朋友分享種植經驗,有不同看法和點讚的朋友,請留言以對為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