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城市生活,卻惦記著農村老家的榆錢窩窩?

今天晚上正帶著孩子在超市買菜,突然接到了老媽的電話。電話一接通老媽就特別焦急的說,“為什麼給你打了那麼多電話都不接?”。我一看手機確實有三四個未接電話,手機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了靜音。於是我說,“手機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寶寶弄成靜音了,怎麼了?有什麼急事兒嗎?”老媽嘆了一口氣說,“唉,也沒什麼事兒,就是告訴你,今天我和你爸去勒了一大筐的榆錢,你要有空,就回來吃吧。”

我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突然想到,好像過年的時候我隨口說了一句,“好久沒吃榆錢窩窩了……”沒想到隨口的一句話,老爸老媽竟然還記得,還專門打電話讓我回家吃榆錢。一瞬間心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眼眶也有一些溼潤了,而那些關於榆錢的記憶,也一下子浮現在眼前……

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城市生活,卻惦記著農村老家的榆錢窩窩?

圖為樹上的榆錢兒

記得每年一到三月份左右榆樹上就會掛滿一串串的榆錢兒,小時候一直以為榆錢是榆樹開的花,長大了之後才知道其實榆錢是榆樹的翅果,只因為它的外形與古代的錢幣比較相似,所以才得了榆錢這一美名。又因為榆錢與"餘錢"諧音,後來也就慢慢有吃了榆錢可有"餘錢"的說法。

榆錢的營養價值很高,可以清熱利水、殺蟲消腫、健胃安神、止咳化痰。所以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屬於春天的一道稀罕菜。

小時候的我可不知道它有這麼多的營養價值,還有“餘錢”的這個吉祥寓意。只知道每年春天一到三四月份,天氣逐漸暖和的時候,金黃的榆錢就一串串地綴滿了枝頭,爸爸媽媽會和鄰居們一起在鄉間地頭尋找這種美味。

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城市生活,卻惦記著農村老家的榆錢窩窩?

圖為吃榆錢的孩子

記得那時候都是拿著竹竿,綁上鐵鉤,四五個人結伴而行的。找到合適的榆樹,一個人用鐵鉤把榆樹枝拉下來,其他人上去勒榆錢。有時候下邊的榆錢勒完了,只有爬到樹上才能夠到那些頂梢上的榆錢。

這些趁新鮮採摘下來的榆錢,可以蒸著吃,涼拌吃、還可以做成餡料包餃子、攤煎餅等,那個時候只覺得在父母手中它可以變成各種各樣的美味。

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城市生活,卻惦記著農村老家的榆錢窩窩?

圖為剛剛摘下的榆錢

不過往往還沒有等拿回家,我們這些小饞貓就等不了,總是趁著大人摘榆錢的空檔,偷偷地抓著一大把的生榆錢就往塞到嘴裡了。說實話,生榆錢的味道並沒有槐花的那種香甜,而是帶著一種泥土的甜味。不過用榆錢做成的窩窩頭,卻一直是我最愛的一種美味,蒸好的窩窩頭,蘸著蒜汁兒或者辣椒油,那味道吃過一次恐怕一輩子都忘不了。窩窩

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城市生活,卻惦記著農村老家的榆錢窩窩?

圖為等待上籠來蒸的榆錢窩窩

長大後,一直在外邊上學,後來又畢業、工作、結婚,再後來又有了孩子。整天都是忙來忙去,卻不知道在忙些什麼,等一切剛忙完,一看錶就已經是晚上十一二點了。雖說每個月都會回一兩次老家,可是每次都比較匆忙,基本上都是頭一天回去,第二天上午就回城裡了。

而父母總是從我打電話說要回家那刻就開始忙碌,又是曬被子,又是做好吃的,好不容易到晚上,又把孩子抱到了他們房間玩,說是我平時一個人帶孩子太累,想讓我休息一會兒。第二天一早,我還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老爸就已經起床,用老家的土灶,蒸了一大鍋饅頭,說是這饅頭比城裡買的那些好吃,讓我帶到城裡。

每次從老家回城裡的時候,老爸老媽總是會把我的後備箱塞得滿滿的,又是米、又是面、還有白菜、雞蛋……反正是隻要是我們能想到的,他們基本上都給我裝過。相信不少人,也是和我有一樣的經歷的。

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城市生活,卻惦記著農村老家的榆錢窩窩?
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城市生活,卻惦記著農村老家的榆錢窩窩?

上邊兩張圖片是我從網上搜的,也是從老家返城的時候,父母裝的禮物。可能人老了,都是這樣,總是怕孩子在外邊吃不好、穿不暖、照顧不好自己 。也有可能是因為,在他們眼中,我們永遠都是孩子,永遠都是讓他們操心、放心不下的孩子。

現在在城市,很少能夠找到榆樹了,雖然有時候那些綠化樹種也會種植榆樹,但是基本上也沒有幾個人回去採摘。一方面是怕養護部門噴灑農藥,另外也怕在採摘榆錢的過程中,傷害樹木,影響它的生長和觀賞價值。

前兩天,還在想榆錢已經可以吃了,沒想到今天老媽就打來了電話。我想,與其說我是在惦記老家農村的榆錢窩窩,不如說我是懷念老爸老媽勒榆錢,而我在一旁偷吃的那個場景吧!

備註:今天這篇文章,寫的有些亂,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了,希望大家見諒!

我是頭條號園林郎中,大家可以關注我,每天為大家更新園林養護技術知識,以及關於植物的小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