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肿瘤患者身体与癌力量对比趋于劣势时,我们该如何看待癌症的治疗

肿瘤患者身体与癌力量对比趋于劣势时,我们该如何看待癌症的治疗

首先是我方兵力十倍于敌,可以包围敌方,促其投降。第二种是我方兵力五倍于敌,就可以向敌进攻,以求消灭敌人。第三种是我方兵力两倍于敌,应该力战。第四种是敌我力量相当,可设法分散敌之力量以达到以众击寡。第五种是我方力量少于敌方,最好是守而不战。第六种实力逊于敌方的,应避而不战。如果力量不足而坚持进攻,将被强敌所消灭。上述所说的孙子的作战原则很清楚,事事处处要考虑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才能决定这个仗是打还是不打,以及如何打法。这些原则对于抗癌也完全适用。

第四种 敌则能分之

也可比作机体与癌瘤力量对比相当,消灭肿瘤有难度,勉强开仗胜算难说。也许可作二步切除战略,即首先用游击战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如使用各种综合治疗使肿瘤缩小,然后待时机成熟切除。

20年前,一位运动教练的夫人,患了乳腺癌,诊后说,肿瘤太大,又有淋巴结转移,一时未能手术,于是采取先用化疗,待肿瘤缩小后视情况手术。几周后肿瘤缩小,于是做了手术切除乳房和腋下淋巴结。术后再做适当的放化疗和中药治疗。这样晚期的患者也生存了8年。

如果当时勉强手术切除,手术便属于姑息性切除,即明知还有残余肿瘤而切除肿瘤的大部分,其愈后将迥异。

肿瘤患者身体与癌力量对比趋于劣势时,我们该如何看待癌症的治疗

第五种 少则能守之

也可比喻为机体与癌瘤的对比处于弱势,这时决不能贸然开战,汤老在癌症临床多年,不时看到晚期患者和家属,坚决要求医生给予手术切除。

举例:记得有一位肝癌患者,身体还过得去,但肿瘤巨大,上腹部隆起如小山。根据患者和家属的迫切需求,做了手术,由于肿瘤巨大,术中出血多,手术进行了12小时,输血上万毫升,终于勉强切除了肿瘤。由于术中观察到了还有残癌,所以术后又用了化疗,白细胞降到只有几百,正常是几千,以为这样积极的治疗一定能给患者带来好处。但事与愿违,好景不长,一个月不到患者便去世。当时取得家属同意,做了尸体解剖,发现余肝肿瘤密布,肿瘤的总体积比原先的肿瘤还要大,而且腹腔内也满布种植性癌灶。这就是敌强我弱勉强开战的后果。

第六种 不若则能避之

也许可比喻为肿瘤不算很大,但身体状况不太好,例如肝癌患者合并失代偿肝硬化,或癌症患者合并未被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或合并肺功能不全等等。这种情况下贸然决定手术将可能出大问题,同样适用放化疗或局部治疗也需谨慎。

肿瘤患者身体与癌力量对比趋于劣势时,我们该如何看待癌症的治疗

20世纪70年代,曾有一位患小肝癌的患者,从技术的层面看,小肝癌切除并不困难,但患者有严重的肝硬化,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是倒的,正常情况是白蛋白高于球蛋白,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达正常值的数倍。鉴于患者和家属知道小肝癌手术效果最好,便坚决要求手术,看到肿瘤位置在肝的边沿,切除不难,便做了手术。手术顺利,出血也少,但术后黄疸、腹水明显,经长时间抢救,才转危为安,而腹水则始终未能退尽。

现在知道,GGT异常是手术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肝内炎症明显。按照现在的做法,这类患者应经过一段保守治疗,待肝功能好转再进行手术,或作肝移植。

为此,不同癌症阶段,根据机体与肿瘤力量对比,要做出不同的治疗选择。如果机体力量不足而坚持向肿瘤进攻,不仅难以取胜,甚或被肿瘤所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