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百年品牌蔡司光学用公益艺术玩出营销新意思

如何在眼花缭乱的营销大潮中赢得关注,又如何从传统固化的营销方式中凸显差异?这是很多传统行业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眼镜作为校正视力、保护眼睛,或者时尚装饰的用具,为大众所熟悉。但是,对于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镜片"产品,又有多少消费者在意它的价值,认真比较过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基于这样的消费特点,优质的镜片产品和品牌经常遭遇"价值认同"的困局。

镜片销售有其特殊性,始终离不开渠道实体的验配支持,但由于消费者对各个镜片品牌差异的认知度低,所以品牌在陈列柜前无法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因此镜片品牌固然不能放弃TO B端营销做好渠道维护,但想要在行业竞争中突围而出,同时TO C端做好消费者沟通显得日益重要。近年来,蔡司光学作为视光行业巨头品牌,一直积极探索与消费者沟通的有效方式。这一次,蔡司光学更是突破常规,摒弃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过于理性的产品信息,希望深入消费者所处的具体场景,用心探讨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事实。于是以公益艺术的形式做了一次大胆尝试——发起了关注青少年视力问题的蔡司"冷板凳"公益艺术活动。

百年品牌蔡司光学用公益艺术玩出营销新意思

当今社会视力问题日益普遍,近视低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人们逐渐对此习以为常,忽视了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蔡司光学经过多年与近视患者接触,深深意识到:对于青少年而言,未被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的视力问题,可能会使他们遭遇成长的困境,在良好的机会面前却坐上了冷板凳。针对这一社会洞察,蔡司光学打造了极具反思性的"冷板凳"公益艺术装置,用展示型的行为艺术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以"消除冷板凳,让孩子勇敢上场"为口号,呼吁社会关注青少年视力健康,特别是青少年因视力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所遭遇的成长困境。

蔡司光学这次公益艺术活动的尝试,在线上线下都引起了社会大众高度关注!

一方面,蔡司光学把抽象的"冷板凳"做成实体装置,摆放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使其一时间成为虽然与环境最格格不入、但最引人关注的街头景点之一。这种方式多见于西方的艺术装置,旨在于现实街头引发路人的好奇围观和深思。

百年品牌蔡司光学用公益艺术玩出营销新意思

另一方面,蔡司光学在线上轮番开展了走心的传播,获得了千万级的内容曝光,并引发了数以万计的话题讨论。蔡司首先发起了"那些年你坐过什么样的冷板凳?"的话题讨论,让人们想起了坐冷板凳的酸涩回忆。然后,用真实的小朋友愿望绘画作品和心声录音,深深打动了家长——解决"冷板凳"问题的核心群体。很多家长直呼:"我们小时候也尝过坐冷板凳的滋味,绝不让自己的孩子因为视力问题而坐上冷板凳。"更为特别的是,蔡司光学还结合一线城市的"学位"话题,成功引发了广州市民的热议。同时,蔡司根据活动事件拍摄制作了公益视频进行传播发酵,短时间内在网络上获到了十万以上的点击播放量,得到了全国范围的关注。

百年品牌蔡司光学用公益艺术玩出营销新意思

蔡司光学这次选择了一个有思考性和警醒意义的公益主题来发起传播,在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营销中,显得分外的固执而又前卫、有魄力。

此次蔡司光学的公益呼吁,不仅向消费者传递了有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和特质,更凭借自身在青少年视力解决方案上多年成功临床经验积累而来的公信力,在第23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带动行业和社会关注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甚至全民视力健康问题。这充分体现出,蔡司光学作为拥有170余年历史的德国品牌、一家由基金会100%控股的公司,始终肩负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你可以忽略一个好镜片对改善视觉的作用,但不应该忽略及时防控视力问题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最明智的营销,不一定是产生即时经济效益,而是真正地占领消费者心智,具有持续性的意义。蔡司此番公益艺术传播的创新尝试,成功之处恰恰在于能坚守营销的初心,以关爱消费者健康生活为出发点,带给消费者真诚的提醒,真正为消费者解决问题,这也充分体现了蔡司光学引领行业营销风向的智慧和志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