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优秀的孩子因为累自杀,到底应该怎样教育?

余坚锐


又一个优秀的孩子因为累自杀,到底应该怎样教育?

最近关于抑郁症的消息特别频繁,说明抑郁症患者在增多。患上抑郁症的人,名人多,年纪轻轻就有所建树,有所作为的多,青少年学生中,名牌大学,重点高中的多。给我们的感觉,优秀的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实际情况也是,重点高中实验班的学生,要比一般中学的学生患病率高很多,他们确实是优秀,从小成绩好,是老师、亲戚、邻居眼里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学习的榜样。但是我们只是看到的表面,他们这些人,表面很优秀,但并不自信,甚至有的很自卑,在成长经历中,他们总是成功,父母总是督促他们分数再高一些,就逐渐形成了怕失败的个性特点,他们怕失眠,做事之前就先紧张焦虑,如果做好了,就算扯平,如果没做好,哪怕是不大的失误,都可能高度焦虑,因为开始就已经焦虑了。越焦虑,人变得思维越迟钝,记不住,大脑空白混乱,然后更焦虑,成绩更差,就出现了悲观情绪,认为自己完了,抑郁逐渐形成,在进一步严重,就可能做出极端的事情。

作为家长,老师,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不断认可,提升他们的自信,允许他们有失误,允许失败,他们才不怕失败,不怕失败的孩子,遇到失败以后会调整自己,寻找方法,这样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教育出现问题,整个社会都可能出现大的危机。


霍体清


感觉是个很好的问题 个人认为孩子学习压力大 去走极端 这既不是学生家长的问题 也不是学校的问题 这个已经上升到了社会问题

从我身边周围举例 本人上海人 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学习语文拼音和英语 身边的孩子估计80%也都是开始上各种补习兴趣班 直到现在初三 没有一年停过 这已经是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 不做 家长就会感觉自己没有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其实这是不对的 大家冷静想一想以下几点:

1 每个人都在补习 和每个人都不去补习 是不是大致是一样的?

2.孩子一直在学习 每个星期上午六点起床 晚上十点入睡 一个星期起码六天 这样的生活换了是你 你是不是愿意?会不会反抗?

3.如果我们把这些补习的时间和金钱 用在我们带他们去旅行 郊游 动手能力 兴趣班上 是不是更有意义?


佛系佛系温柔


这事要从根上抓。取消课外作业,所有作业在学校完成。回家后孩子自己愿意学的隨他便。想玩的孩子让他玩。课外辅导班没有了。家长也就不攀比了。比如兴趣班可以有,象美术,乐器,各种体育活动。孩子可以去学学。还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我记得我小学放学就是玩,玩到吃晚饭。饭后洗洗老早就休息了。没觉得累。现在有的学习特别好的孩子因压力大自杀了,多可惜呀!没准其中就有未来的科学家什么的人才。却过不去这道坎,早早夭折了。想想都心痛!


園中之丁陈马力


第一,世界上只有两个事儿,其一,工作;其二,游戏;

所谓工作就是“为了生存,必须做,却又不喜欢,就会倦怠,就会充满心理冲突,就是精神痛苦”;

所谓游戏就是“自己喜欢,充满激情,有无限的内动机”,游戏也会累,却可以吃得香、睡得着,明天活力四射,继续游戏,永不倦怠。

第二,“学”的本义是“安全感、最佳的心境,激发好奇心,有趣的信息被瞬间储存”;

第三,“习”的本义是“安全感、趣味感,而乐此不疲地操作”。

“学习”的本质就是“游戏!因快乐而激发'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潜能'。”

第四,“学霸”的爹妈往往不操心,仅仅是包容+赞美对的、不批评错的+身教;

第五,“问题儿童”大多都有一个操心+控制+纠错儿+批评+惩罚+絮叨的爹妈。

第六,压翻“走极端的儿童”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批评”、“惩罚”、“对质”——“你死,你死给我看?”……“你跳,我看着你跳”……人们往往认为“说自杀的人不会自杀,是吓唬人”。自杀的个案很小一部分是因为幻觉、妄想、躁狂、抑郁症等精神病,而绝大部分是“应激性自杀”,就是“对质”的结果!就是“激火儿”!


张铁军158


这是一个沉痛的话题,有三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对造成孩子累的压力源进行分析。


孩子感到累,必然有压力源存在。如果是学习上的压力,找出是那门课程压力大,原因中什么。如果是作业多,分析多到什么程度,别的同学是怎样面对的。如果是与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是学校环境适应问题,要打到那方面不适应,不适应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等。


通过对压力源分析,就会打破弥漫性模糊认识,看清事实真相,压力就会减轻。对压力源进行分析,有利于防止累的心理泛化。

二、疏通与孩子的交流渠道,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知道,倾诉有利于情绪的排解,作为父母,一定要拿出时间多听听孩子是怎么说,孩子在说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在倾听时如果再加以引导,使孩子感到有种支持的力量,亲子关系会更加牢固。

三、帮助孩子应对困难的策略。


困难人人都有,解决困难的办法多种多样,如果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那么就帮助孩子设计规划图和时间表,那么困难就会外化,负性情绪就会减轻。

注意事项:教育虽然是必须的,但引导胜于僵硬的教育。如果仅是从教育的层面来对待孩子,那么亲子关系就是会发生问题,亲人有了疏离感,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博约心理|创始人:刘子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关注心身健康幸福美好人生|

博约心理


启发启迪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上学习,这是学校首要解决的问题!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兴趣教学,趣味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信实43


成绩好就优秀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a089606791fd18975de50a61c38f9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