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摄影作品应该不应该进行后期调整?

无敌马克兔


这个问题大家都习惯性的回答,说要后期,还有的说必须要后期。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么说,看你的需求,你拍摄这张照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美,是为了光影,还是为了记录,还是说,我就是为了真实,根据情况来看,我放了一张手机拍的没有后期过的照片,这个照片为什么没后期,因为懒,不想后期,所以这并不矛盾,自己的摄影作品,最大的意义是先取悦自己,然后传递思想,只要你开心,后期不重要。

当然,我也要为后期正名一下,一般情况下,摄影作品都需要后期处理,你可以视为二次创作,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摄影作为视觉艺术门类,重点是传达的内容,而并不是本身的创作手法,就像一辆汽车,电动的也好,油动的也好,你真正的需求是把你送到目的地,只要到达目的地,你就成了,路上的细节可以纠结,但不是决定性的!



摄影师抱大树


摄影作品应该不应该进行后期调整?

一般来讲,摄影作品都是需要后期调整的,原因有三:

第一是数码相机相机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数码相机与人眼对光线的宽容度完全不能相比,举个例子,在我们看日出的时候天空往往很亮,地面又往往很黑。我们肉眼既能看清天上的朝霞、云彩也能同时看清地面的景物;数码相机则不然,如果按照天空层次分明来曝光,往往地面景物就黑漆漆的一片,如果对准地面曝光,天空又常常一片死白,里面什么细节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连续拍摄两张以上的照片,一张以天空的曝光亮进行曝光,一张以地面的曝光量进行曝光,然后我们通过后期在PS里合成来得到一张曝光完美的照片。

第二是数码相机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往往画面发灰,特别是当我们用RAW格式进行拍照的时候。RAW格式是相机的传感器在曝光时记录的未修改的数据汇编,是照片的原始数码源,它以18度灰的方式将图片信息保留起来,一张照片里面灰度越多,保存的细节越多。所以在拍摄后就需要通过后期软件来调整出漂亮的色彩和细节。

第三,作为摄影作品,除了新闻类的作品外,我们可以加入自己对画面色彩的理解,同样一幅照片,通过后期调整可以是暖色风格,也可以是冷调风格;对于画面中不太完美的地方也可以通过后期来处理。比如一幅非常美丽的风景照,却无论如何避不开画面中的电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后期方式将其去掉。

下面发一组我拍摄的四川江油约王谷的辛夷花照片,这些我都通过后期做了调整,感觉比原片直出好看多了。[捂脸][捂脸][捂脸]








枫桥沈丹


摄影作品当然需要适当的后期调整,数码时代几乎很难有直接出片OK的,一般我们是做一些裁剪,调整一下对比度,色温,锐度等,我们比较排斥的是无中生有的PS,或是脱离真实的过度宣染,就算是胶片,也有暗房,相当于数码的后期,总之我们的后期处理,目的是为了,让照片更接近于真实场景,摄影的真谛也在于最大程度的去记录还原真实场景






兵哥流浪记


就从题主关注的真实性作为切入点来说吧。

首先一个问题:照片是不是真实的?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照片都是不真实的,与后期无关。我想这个结论一定会让题主十分诧异,为何这么说?很简单,楼上有人提到了“断章取义”这个词,解释得很贴切。照片是有边界的,而世界是没有边界的,相同的一个地方,你和他人构图的不同,就能导致观众对照片的理解不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平常旅游拍照时,会尽量避开垃圾桶,不把垃圾桶摄入画面之中,但无论你怎么躲,现实中垃圾桶是客观存在的,旅游景点的垃圾桶甚至很可能是满满的垃圾特别难看的。你的照片避开了垃圾桶,观众看起来很美很美,但实际上有可能已经满得塞不下的垃圾桶就在画面之外的不远处,只不过你通过角度隐瞒了这一丑陋的事实而已,所以,你能说没后期过的照片就是真实的吗?明显不能。

抛开对照片内容真实性的探索,我们回到最基本的光影和色彩上,大多数人纠结后期真实与否的关注点也是在于照片的光影和色彩,认为后期过的色彩不真实。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不经过后期的照片是真实的吗?

很显然答案还是否定的,直出不经后期的照片绝大多数是不真实的,这是相机的成像原理决定的,前期不能解决一切。谁都看得明白相机和人眼有巨大的构造差异,相机是电子、机械、光学工业的产物,而人眼是活生生的肉体,因此,相机一定会受到性能的制约,至少在如今的科技水平下会受到制约,而且制约相当之大。相机和人眼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宽容度的区别,人眼的宽容度远远超过相机,因此在逆光时,人眼可以同时看清天空和人物面部的细节,而相机不能,天空曝光正常,人物则会黑成一片剪影,人物曝光正常,则天空会是白茫茫的过曝,毫无细节。这种情况下的照片和人眼视觉有着巨大的差异,请问题主这是真实还是不真实?如果题主希望画面和人眼所见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基本的选择,一是靠后期还原人物(天空正常曝光时)或天空(人物正常曝光时)的亮度,二是在拍摄时使用闪光灯(此时我想问题主一个问题:在前期添加人工光源,是真实还是不真实?)

除开宽容度的区别,相机电子系统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此噪声不是噪音,而是指电子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无用的杂波,这些噪声反映在照片上就是一些杂乱无章,十分难看的污点,叫做噪点。人眼不是电子系统,自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噪点得靠后期技术去除,如果不将噪点去除,如何称得上真实?

除开宽容度和噪点,还有镜头工艺带来的问题。镜头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镜片,而人的眼睛上并没有任何一块玻璃。因此,受到镜头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制约,光线通过镜头到达机身完成成像的这一过程中也会出现失真,比如炫光、鬼影、畸变、暗角、紫边等问题。这些问题同样不会出现在人眼之中,所以,如果不通过后期纠正这些问题,又怎么谈得上真实?

因此,倘若题主追求的是“所见即所得”的真实,那么不但不应该排斥后期,反而需要张开双手拥抱后期。

第三个问题:摄影是否需要真实?

让我们抛开在第一个问题中就已经阐明的“照片本不真实”的结论,来探讨一个问题,就是摄影到底需不需要真实。很显然答案是不需要。摄影是一项艺术,而不是一门技术,有句话已经是老生常谈了,那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既然是艺术,那么就要从现实中去提炼、去升华。摄影师创作时也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例如夸张、对比)去强化情感,表达思想,这和绘画、写作并无二致。因此,梵高的《星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都不真实,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名作,那么为何不能允许摄影艺术有一点创作上的自由呢?摄影分为很多种,新闻摄影不造假是职业道德,但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不让用点艺术手法,就太过鼠目寸光了。

最后一个问题:不经人工后期的照片就是原片吗?

没有例外,答案还是否定的。受到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影响,每款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就算不经处理也是千差万别,但没有什么确切的标准去衡量谁比谁更“真实”一些。尤其是傻瓜相机和手机,在用户完成拍摄后,设备就已经通过预置的算法对照片进行了后期处理,只是用户并不知情,这也是很多刚入手单反相机的新手会感觉单反拍出来还不如手机好看的原因,手机帮你后期过了,你不知道而已。




Forever徐来


回答这个的问题,有时候还真是觉得挺无聊的。那为什么还要回答呢?就是几十年了到现在还有人在问这些问题。

首先我来回答,摄影作品应不应该进行后期。答案是非常明确的,不仅应该,而且很重要。

如果铺开从摄影的历史来说,不管是胶片时代还是到数码时代,不管是黑白时代还是胶片时代,后期都是摄影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后期调整分哪些?

第一是对构图的重新调整。

有些时候在瞬间的捕捉光影和图像。难免构图会有遗憾。或多或少。后期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进行适当的调整。让作品看上去更清楚和符合主题。

第二是对光影的调整。

不管你是采用自动曝光,还是手动曝光,在复杂的环境光线下面,或多或少会存在曝光不准确的情况发生,而且有些环境光比过大,相机的宽容度是有限的,需要通过后期对明暗进行单独处理,让照片更加立体。

这里一定要补充一句。对于人像摄影来讲,同样的光线底下,如果没有对人物进行人工补光,势必会造成肤色过晴这可没有哪个美女会喜欢哦。

第三个就是色彩的调整。

这个我觉得是摄影最艺术化的阶段了,对色彩的感觉和对色彩的理解。是图像给人视觉上最重要的第一印象,你需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传达一个什么情绪?颜色可以告诉别人。毕竟图片对于受众来讲颜色是第一感觉。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

在继续说下去太多了主要是以上这些。

对了,最后补充一下,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今天,我们手机按下去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经过算法优化的。您看到的已经不是最原始的照片了。原来好多需要人做的事情,机器已经把你替代了。

想要不被替代? 那就多一点思想吧!

如果大家感兴趣,想知道这张照片的原片。可以在评论上我们讨论。我要让大家明白一下后期的重要性。


适度阙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而且被摄影爱好者提得最多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应该明确后期的概念。广义的后期是指对拍摄之后的照片进行处理。这个意义上讲,每一张照片都是经过后期处理的。

我们从胶片说起。拍摄完之后对胶卷的冲洗,照片的扩印,就是一个后期处理的过程。虽然到相馆去拍摄的客户参与不了这个过程,但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可以对对比度、光影、色彩、构图等等进行处理了。所以说,胶片时代不需要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我们再看看数码影像。数码相机的拍摄是镜头把影像收录到电子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偶和形成数据之后,通过相机设定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各种计算,最后凝结还原成数字图像记录存储下来。但是各个厂家不同的软件,不同的算法就构成了对影像后期的不同处理方式,尽管这个阶段没有拍摄者参与,但是已经有了后期的概念在里面了。

而一般意义上的后期,是指拍摄者在完成拍摄后,利用PS、美图秀秀等等后期处理软件对影像进行曝光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色彩影调、画面构图等等进行调整处理。

更狭义一点的后期处理,就是运用软件对数码照片的像素进行移动重组,进行所谓的二度创作。或者是用若干照片的素材,拼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张新的作品,或者是将拍摄的素材与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新的影像。

如此可见,我们通常说的数码照片的后期,往往是对上述后两者的表述。一般来讲,作者拍完照片后,必须在相应的软件上对照片的曝光度,对比度,色彩,构图等等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这是因为数码相机在设计的时候,它是都是取影象数据的中间值,以兼顾各种各样的后期处理的需求,因此往往色彩较偏淡,影调偏灰,色温中性。除非在拍摄前对相机进行特殊设定,必须由摄影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来对原始数据文件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

而目前诟病比较多的后期处理方式,是对照原照片进行重新构造,二次创意的作品。一些人认为这种做法改变了摄影瞬间性和记录性的本质,他们秉持着不应该进行后期,而是拍什么就是什么,绝不应进行任何的改动理念,针对这种后期处理方式大加鞭挞。我个人倒觉得这种后期处理方式并不需要去排斥它,否定它。一来拍摄活动本来就是多元的,只要不是纪实性,新闻性的照片,或者某些比赛要求不能有像素移动的照片,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照片的元素进行必要的调整。而且真正优秀的二次创意作品,需要作者有很强的创意能力,要脑洞大开,还要有很强的艺术表现,艺术思维和后期处理能力,这对拓展摄影人的思路,全方位提高摄影人的综合能力是极有帮助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批评不愿意进行后期处理的人就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毕竟个人的摄影理念不同艺术追求也不同。包容各种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学派,才能促进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们现在回到问题本身,结论是:在数码时代,拍摄的后期处理是必须的。通常有三分拍摄,七分后期之说。一个摄影人在掌握好前期拍摄技巧的前提下,也必须认真学习后期处理的技能,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你的创作思路,完美的呈现你的作品。用著名摄影家亚当斯的一句话总结:拍摄是谱曲,后期是演奏。任何优秀的摄影家,都离不开前期的优秀拍摄和后期的优秀处理。





杨建凯洪


主要看用途

1 .如果是纪实类的,比如新闻摄影,体育竞技等,不能ps,因为他相当于事实的记录,不能更改。否则也就失去了纪实的意义。

2 .如果是艺术类写真,二次创作能让作品更加完美,自然是可以的。甚至有些拍摄只不过用于后期的素材收集,这样的摄影自然是可以ps的。

3. 商品拍摄,电商摄影,这些按道理来说不应该ps修图,让顾客和消费者看到真实的商品质感才是正确的,但是你也知道如今的网购,基本都会修图,卖的基本就是图片了。。。

我是里昂LONG,石家庄的摄影师,欢迎关注我,私信为你解答更多摄影相关问题。



里昂LONG


摄影作品是很必要有后期的。 可以说好看的照片都是精修出来的,尤其是当你想创造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融入在照片里面的时候。当然,摄影的构图 ,色调,光圈等都非常的重要,少部分的摄影作品不需要后期,但是大多数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靠后期修出来的。尤其是人像作品和静物作品。

我主要是用手机来拍,但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哈,就主要还是需要进行结构的调整,旋转,拉伸,另外就是调色非常重要。

我感觉很多废片都是因为调色和后期处理成为了有意境的图片。

比如我们下面这一个,图一就很普通,而图2就看上去很温柔干净了很多,这主要只是简单的进行了一个对比度和色彩方面的调节。




linxi谣


摄影作品应不应该进行后期调整?

既然是摄影作品,主要还是看用途来决定要不要后期调,如果只是一般的生活照片,纪实的照片,只需要原始记录的相片,我认为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如果是需要更好看的相片,比如婚纱照,艺术照等需要漂亮的,对相片要求更高的,可以进行后期制作!




孤影旅拍


没有后期,直接裁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