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书画素材|唐楷的典范《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裴度撰柳公绰书

书画素材|唐楷的典范《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裴度撰柳公绰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碑身及碑帽通高367cm、宽95cm、厚25cm,下有碑座。碑帽的云纹雕饰,具有唐代石刻艺术特点。记者细数碑文共24行,每行约50字。

碑文为楷书竖行,有1094字,由曾任监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又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之兄的柳公绰所书,当时蜀中名匠鲁建所刻。文章、书法、刻工均为难得精品,所以后人称它为"三绝碑"。碑文内容分序文和铭文,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成都动乱,唐王朝派相国武元衡出任剑南四川节度使。裴度当时与柳公绰一起在西川节度使武元衡手下任节度判官,裴、柳关系密切,又都敬慕诸葛武侯,遂一文一书,共同写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不朽杰作。

古人制作石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书家直接在石碑上创作,由刻工篆刻完成;另一种是摹勒上石,是将文字写在纸上,再在纸背以朱砂等依样勾勒字的轮廓,然后覆于备刻的石头或木头上进行篆刻。"经过考证,当时柳公绰应该是以书丹上石方式,用毛笔直接在石头上写字以备镌刻。他说,丹就是指朱砂。那时制作碑刻都是用朱砂,朱砂是颗粒状,比粉状的墨稳定性强,写在光滑的石上不流、不走样。墨含有油分,遇石收缩,不能保持笔触的原形。另外,碑石一般是灰色或青色,朱砂痕迹明显,便于走刀。杨代欣用手做成握毛笔状,在石碑上演示着说道,当时柳公绰或是站着,或是将石碑放倒,趴在石碑上一气呵成完成了这件作品。石碑上应该是打有暗格,经过长时间风化,如今暗格已辨不清了。制作"三绝碑"的石料也非成都本地石材,而是来自西安的南田石。

三绝碑"是成都年代最久远的地面文物。这块石碑历来都被作为重要文物进行保护,《书林藻鉴》曾引评家评此碑的书法:"公绰武侯祠记,如端人正士,笔法遒劲。"明王世贞也说柳公绰"其行笔飘洒雄逸,无拘迫寒窘之态"。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说"公绰乃不俗于兄",对柳公绰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书画素材|唐楷的典范《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裴度撰柳公绰书

书画素材|唐楷的典范《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裴度撰柳公绰书

书画素材|唐楷的典范《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裴度撰柳公绰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