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有胆英雄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和带鱼一起,被称为我国三大海产。野生大黄鱼由于越来越罕见,价格最近几年炒作的非常高,早已背离了食品的属性,几万块几十万一条,普通百姓根本都吃不起!

题目中所说的黄鱼,是金条的旧称,现在不怎么值钱,并没有违背它贵金属的属性,要知道,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只有在乱世时节,大家对钞票没信任感,这才会储备黄金这种硬通货,文物古玩反倒不值钱。如今这盛世如你所见,文物古玩倒翻了身,不断创出天价,而金条的收藏,却是不温不火。民国传下来的金条“黄鱼”,除了本身具备贵金属保值属性,还稍微沾点文物属性,所以现在的价格要稍微在贵金属价格上有所溢出。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开始推行黄金储蓄存款,抗战结束后,国府命令中央造币厂生产金条,以备民间的黄金兑现需求。金条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美国进口的大金砖,切割之后,再制作成各种规格的小金条。

当时的金条规格有十几种之多,从两钱、四钱、一两、二两一直到十两,流通最多的是一两、五两和十两。

国府时期的两是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折算一下,可以得出,一两的金条等于31.25克,这种金条被称为小黄鱼。

五两等于156.25克,十两等于312.5克,这两种都被称为大黄鱼。由于取材一致,它们与小黄鱼一样,成色都是991。

为什么把金条称为黄鱼,民间有个段子,与戴笠有关,说有一个想给戴笠送礼的同乡,送金条不仅被戴笠拒收,还被戴笠骂了一顿,说他罔顾国计民生,道德不行,这位同乡无奈之下,只好多方打听戴笠喜好,后来得知戴笠所爱者,不是“大黄鱼”,乃是真正的野生大黄鱼。等到戴笠同乡买来大黄鱼孝敬戴笠一番后,果然得偿所愿。

在金条黄鱼流行之际,一条小黄鱼的价值大约相当于30块银元,建国之前只要一二百银元,就能够在北京南城买一座小院子,一根五两的大黄鱼,就可以实现在北京买房置业的这个小目标。

由于我国民间一贯有制作金首饰的习惯,市面上的这些金条在建国后又被银行收回熔铸,导致黄鱼在大陆地区存世很少,即便如此,它们的价格也远不能让持有者惊喜。

按现在的价格计算,每克黄金350元左右,每条小黄鱼黄金价格不到11000元,几年前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条小黄鱼估价一万四,最终拍出了近一万六人民币的成交价,其文物价值几十年才上涨50%,溢价很有限, 不足以体现出文物价值。

那位说了,能把一根大黄鱼藏七八十年到现在,这七八万刚好购买一平米房子,早知道当年买套小院子该多好!说这话的还是不了解当年的形势,黄鱼好藏,房子在运动中却无处可躲。


历来现实


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民国时期的银元和金条都是硬通货,特别是金条,体积小方便携带又比银元值钱,而且金灿灿的还好看。

民国时期的金条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大黄鱼”一根为10两,那时候的一斤=16两=600克,600÷16=37.5,也就是“大黄鱼”一根等于375克,最新的黄金价格一克为273元人民币,375×273=102375,民国时期的“大黄鱼”相当于现在的10万多块人民币。

“小黄鱼”一根为一两,也就是37.5×273=10237.5,一根一万多点人民币。

不过民国时期的物价低,一斤米才几分钱,鲁迅买了个四合院,还带小花园的,才花了1000个银元,一两黄金差不多30块银元,也就是3根小黄鱼就可以买四合院了,对比下现在的房价,后面不知道加几个0了。


霦舞


在很多民国戏中,台词“黄鱼”屡屡出现,每当发生战争,那些大门大户的有钱人不是带大量钞票出逃,而是带上足量的“黄鱼”,这个黄鱼基本意思大家都懂,就是金条嘛,在任何朝代任何年景那都是硬通货,毕竟钞票真的是纸,一旦发生战争,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唯有这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才是值钱货。


接下来咱们聊聊题主所说的这个“黄鱼”的价值,首先需要澄清的是黄鱼的规格并不是统一的,由重量划分的话,其实什么规格都有,但基本上市面上有2种是常见的,一个是所谓的大黄鱼(重量为10两一条)一个所谓的小黄鱼(重量为1两一条),但这里有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大家请拿出小本做好记录,民国度量衡和建国后的现在可不一样,那阵子一斤为十六两,也就说一两比现在小,(现在一斤等于10两,一两呢就是50克。那阵子需要除以16,一两核算为31克),所以大黄鱼合算成克数的话,大黄鱼为312克左右,小黄鱼为31克左右~

以民国北平(现在的北京)房地产为例,1924年,咱们熟知的鲁迅先生在北平看中一个四合院,从房东手中以大洋800块成交,当时的兑换大概是一两黄金能兑30块银元,也就是说,3条大黄鱼包重新装修足足够了,黄金不要太值钱哦!家里有个10条大黄鱼就是如今的千万富翁了。


老猪的碎碎念


“黄鱼”在民国时期,是对固定重量的金子的一种俗称。

为了计量和携带的方便,人们把金子按照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等不同的重量铸造而成。其中一两的叫“小黄鱼”,十两的叫“大黄鱼”。民国时期采用的是旧制,一斤为16两,即所谓的“半斤八两”。

为什么民国时期,家中要常备一些“黄鱼”呢?

在当时,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银元,金条并不直接参与到市场流通之中。如果有需要,可以将金条拿到银行或者钱庄兑换为银元,方可使用。

在民国那段动乱的时期,一般的富裕家庭,家中都会准备一些“黄鱼”。

在著名的谍战剧《潜伏》中,姚晨扮演的游击队长翠平,经常的往鸡窝里藏金条,最后将私藏的27根金条作为党费上交给了党组织,相信大家印象一定比较深刻。

这里有一个问题,民国时期的金条,到底价值几何呢?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个是换算成金价,另一个是看当时的购买力。

先说第一点。

一根小黄鱼是1两,一根大黄鱼是10两。一斤=500克,一斤为16两。

所以一根小黄鱼是500/16=31.25克,一根大黄鱼是312.5克。

按照现在市面上的黄金单价为263元,这样算一下就可以得出:

一根小黄鱼约为31.25*263=8218元,一个大黄鱼约为82180元。

再来看第二点。

民国时期,1两黄金可以在钱庄兑换31枚银元,1个银元可以买30斤大米。国学大师鲁迅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400大洋,也就是400个银元;普通的警察是30个银元;人民教师是100个银元。

从这样来推断来看,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在上海生活,一个月需要30枚银元就可以搞定了。

所以,从当时的物价和生活水平,我们有理由推测出,一根小黄鱼足够三个人非常体面的生活一个月,一根大黄鱼生活个一年半载是没问题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黄鱼的贵重程度了。


当然了,要说民国时期的“黄鱼”的真正价值,除了其本身所有的价值以外,还要考虑收藏等附属价值。这就像一些收藏品一样,对于一些绝版的发行,可能其收藏价值要远高于其本身价值。


奇点历史


看过民国电视剧的人,一定对于多方势力共同认可的黄金印象深刻。无论是汉奸、特务,还是军阀、土匪,黄条,也就是俗称小黄鱼,一直他们最认可货货币。理由自然也不难理解,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在军阀混战的民国,黄金自然是最保值,也是购买力最为坚挺的硬通货了。

民国金条

而民国期间,由于国民党混乱的金融政策,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法币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金圆券,贬值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无数百姓毕生积蓄的财产就此灰飞烟灭。因此,在动乱时期,有钱的家庭都会备上两三根小黄鱼,一般家庭则会储备价值更低的银元,以备不时之需。

二十世纪初,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各国列强,早就已经开始使用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因此黄金交易也十分活跃,上海滩甚至成为了世界第三大黄金交易市场。

民国时期上海滩

虽然国民政府早在1935年就禁止市场买卖流通黄金和白银,并要求全部兑换成法币,但是由于国民党糟糕的货币政策和低效的行政能力,尤其是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统治区内通货膨胀极为严重,法币飞速贬值。因此,国民党的这一禁令从未彻底实行。

黄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黄鱼”,一直是民间最坚挺,也是最被认可的等价物。制作的小黄鱼的原料是由美国进口的金砖,由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造币厂进行切割后,使用半自动金条压轧机制成不同重量的金条。

民国金条

按照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金条以“两”为基本重量单位,通常来说,金条分为三种,分别为十两,五两和一两。当然也有半量等其他规格。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一般将一两重的金条称之为小黄鱼,10两重的自然是大黄鱼了。中央造币厂制的金条上,会压有中央造币厂、日期等字样。

民国期间的大部分金条,都是在1945年到1949年之间生产的。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也将储藏于金库的大量金条运至台湾,而这些数目巨大的金条也成为台湾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金库

那么,这些小黄鱼到底价值几何呢?

我们都知道,在使用公制之前,中国旧制一斤为16两,所以民间也有半斤八两之说。因此,当时的一两金条,大约相当于今天这样单位的31克。所以,小黄鱼,也就是一两的金条为31克黄金,而大黄鱼也就是10两的金条,自然是310克了。

小黄鱼

如今黄金的价格一直徘徊在1克270元左右,因此,按照金价单纯计算黄鱼的价值,一两的小黄鱼价格约为8370元,而大黄鱼自然是83700元了。

当然,这么计算小黄鱼的价值是并不合理,黄鱼作为民国时期铸造的金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此,它的实际价值比金价核算要高得多。如图所示,有的收藏家将一条小黄鱼开价到黄金本身价值的两倍。

作为毋庸置疑的硬通货,小黄鱼在民国时期的购买力自然也十分强大。据说民国期间,一条小黄鱼可以买二亩良田,3到5条小黄鱼,就可以在北京买一个小型的四合院。

当然,如今北京的四合院早已是天价,如果按一个四合院一亿元来计算的话,相当于民国时期的12000个小黄鱼的价值。不过,盛世与乱世的房屋价值,本身也不具可比性。

据统计,截止到1949年3月,国民党共生产了各种重量的金条约有111万条,重量大约为153万两。但是,由于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绝大多数金条都被带去台湾,留在大陆的金条并不多。

而且,被留在大陆的金条大多数也被银行回收并融化,因此,民间存有的金条数量十分稀少,再加上金条特定的历史时间,小黄鱼也成为收藏家最爱收藏的藏品之一。它的价值,也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


鸢飞九天2018


黄金是古今中外最通用也是最保值的贵金属了,尤其是乱世,生产不济,物资匮乏钞票变成纸的时候,黄金就从幕后登上了前台,开始直接执行货币的职能,尤其是乱世黄金的作用更不可替代!(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民国就是个乱世,因此,黄金作为乱世保持财产价值的重要媒介,比任何一个时代都重要的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黄金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制式,不同的名字,比如说在很长一段时期存在的金元宝,到了民国则是“黄鱼”的名字。

虽然有这种那种的差别,但金子就是金子,是金子造成什么样子都得发光,至于说为什么叫“黄鱼”,其实民国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是这么一个名字,金条大家都爱,但不一定都能叫一个名字!


这“黄鱼”的说法其实主要在有“东方魔都”的上海地区流行,既然是“鱼”那肯定是有大小之分了,虽然经过民国割地赔款一通折腾,政府没钱不说,还造成了“劳民伤财”客观效果,老百姓被搜刮的也不轻。

但民间老百姓一些大户人家还是有些积蓄,加上民国时局不靖,黄金就代替金圆券、银圆券、法比成了社会上需求量比较大的东西,为了满足民众的不同需求,这“鱼”还真的有大小之分,也就是大黄鱼和小黄鱼!

当然,这样说还是有些笼统,具体的大,最大的有十两重的超级大黄鱼,这个现在黄金320多克,当然也有五钱、一两、二两、五两这样的大小不等的黄鱼,当然,克数分的越详尽反而说明了日常需求量大且需求层面不同的现实!


历史三日谈


诚邀,如题。民国时期通货膨胀严重,其实“钱”不值钱,所以民国市面上最受欢迎的是硬通货——由银和金做成的银元(大洋)以及金条(黄鱼),那么当时的”黄鱼值多少钱呢?

上世纪30到60年代,黄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之分。

大黄鱼是由民国中央银行发行的成色极好的(储备金)5市两金条(也有旧制度十两一根的),重158克左右。金条的正面图案雕刻的为孙中山的头像,并铸有“中央造币厂制”的字样,背面铸有金条重量、成色、编号、等字样,现在金价还是250左右徘徊,也就是说当时的一根大黄鱼价值现在的40000元左右。

小黄鱼也是由民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金条,只是重量略少,只有1市两,31克左右,价值7750元。

民国中期,一根小黄鱼大约可以兑换30—40块银元,对了。一个银元就是由1两银子熔铸而成,民国稳定期一银元大概可买70斤大米,而最值钱的军用武器,老式步枪一支约30块大洋,中正式步枪价值60块大洋,亮剑中出名的捷克造轻机枪要600大洋左右。大家可以以此衡量一下当时黄鱼的购买力。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黄鱼是对过去金条的一种俗称,金钱似水,用黄鱼来形容金条确实恰如其分,第一个使用这个称呼的人真是蛮有才的。


黄金的价值

黄金,作为一种重金属,除了做首饰和一些特殊需求外,其他功能真的是很有限,它所拥有的价值都是人们赋予它的。说白了就是制定世界秩序规则的那一小撮人,恰好发现赋予黄金价值对他们很有利,所以黄金才有了价值。等到哪一天,规则变了,放心吧,你有再多的黄金也没用!

美国黄金储备最多时在1952年,储备量达20,663吨,现在的储备量是:8,133.5吨,仍然冠绝全球。对比下中国目前官方公布储备量:1054.1吨,你懂的!

民国的黄金

回到问题,民国时候之所以金条会如此受追捧,并不是黄金有多好,而是因为改朝换代和经济危机双重叠加,导致除黄金以外所有的规则秩序全部遭到破坏。这种事情发生一件就够受得了,何况两件事前后脚发生。可以参考上世纪苏联解体。

所以造成了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的黄金成为取代法币的硬通货,指望这一成不变就太天真了。再说,黄金本身是没有什么投资价值的,来看下图:

如果你没有在动乱结束后,今早出手掉金条,那放在手里一年你就丧失的获取更多收益的机会。指望黄金生黄金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你会发现原先民国时一根金条能买帝都的一栋房子,而如今也就一平米的厕错,都勉强!对比如斯,残酷如斯,令人唏嘘啊!


瓦尔登的船夫


从小看到电视剧,书籍里对于“黄鱼”的表述,心里就会暗想如果自家要是有这么几跟金条那该多好呀,说不定现在就发达了,那么黄鱼(金条)到底价值多少呢?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民国时期”、“黄鱼”、“价格”。民国时期黄鱼分为大黄鱼(一般十两,约312克)和小黄鱼(一般一两,约31.2克)。

1928年,国民党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步入了国民经济黄金十年,所以在此期间黄金的价值也有所上升,购买力也逐渐提升,当年的一根小金条都能够在京城买上几套房子,和现在货币的等额价值发生了巨大变化。



黄鱼的价格应该分为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按照现在的国际金价300元左右,大黄鱼的有形价值约为300×312=93600元,小黄鱼的有形价值约为300×31.2=9360元,还有一百多年的无形价值难以估量,作为收藏品来收藏肯定有巨大升值空间的。


纳兰谈史


民国时期的电视电影,经常可以看到整箱整箱的金条。黑市上走私物品,官场上行贿受贿,有钱人储存财富,用的都是金条。为了掩人耳目,一般都用大黄鱼小黄鱼代称,那么民国时期的金条究竟价值如何呢?

民国的金条规格很多,有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数种,但当时最流行的就是称为大黄鱼和小黄鱼的两种规格。

大黄鱼,指的是十两一个的大金条,小黄鱼指的是一两一个的小金条。

本来“大黄鱼”是当时通行的规格,有钱人通常兑换一些作为压箱底钱,遇到逃荒逃难携带也方便,但是后来金贵银贱,兵荒马乱,许多普通百姓也希望购买黄金作为储备,大黄鱼太贵买不起,许多商家因此铸造了1两一根的小金条,也就是俗称的“小黄鱼”。

旧制一斤约为16两,1两=500/16=31.25克;所以,“大黄鱼”金条折合今天的重量是312.5克。

按照估计市场最新纸黄金价格:一克约为270元人民币,一条大黄鱼约合84375元,一条小黄鱼约合8437元。

当然时代不一样了,黄金的购买力也不一样,1949年,三条小黄鱼就能在北京买个小型四合院。今天同样重量的黄金连一个平方都买不到。

除此以外:民国时期的金条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之前就有藏家在网上披露:一条民国小黄鱼,市场成交价格已超过了2万元。

如果你家里有祖传下来的民国金条,可以好好估量估量,看看价值几许,说不定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