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康熙感悟人生的33個經典論斷,大氣之間見真知

1、讀書以明理為要。

2、凡愛人愛物,皆愛也。

3、凡事暫時易,久則難。

康熙感悟人生的33個經典論斷,大氣之間見真知

4、立定腳跟,戰勝私慾。

5、惟持善心,行合道理。

6、己不知,焉能斷人是非?

7、凡看書不為書所愚,始善。

8、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9、人心虛則所學進,盈則所學退。

10、吾人凡事惟當以誠,而無務虛名。

11、訓曰:民生本務在勤,勤則不匱。

康熙感悟人生的33個經典論斷,大氣之間見真知

12、國家用人,當以德為本,才藝為末。

13、喜慶之辰,易心平氣和,語言吉祥。

14、故朕所行事,一出於真誠,無纖毫虛飾。

15、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可以失人心也。

16、天下未有過不去之事,忍耐一時便覺無事。

17、遇有疑難事,但據理直行,得失俱可無愧。

18、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康熙感悟人生的33個經典論斷,大氣之間見真知

19、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20、即理事務對諸大臣,總以實心相待,不務虛名。

21、人果專心於一藝一技,則心不外馳,於身有益。

22、朕自幼登極,凡禮壇廟禮神佛,必以誠敬存心。

23、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之。

24、人之一生,雖雲命定,然而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25、古人所謂防微杜漸者,以事雖小而不防之則必漸大。

26、人生凡事故有定數,然而其中以人力奪天工者有之。

康熙感悟人生的33個經典論斷,大氣之間見真知

27、故朕理天下事五十餘年,無甚差忒者,亦看書之益也。

28、人生於世,無論老少,雖一時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

29、一事不謹,即貽四海之憂;一念不懂,即貽百年之患。

30、讀書以明理為要,理明則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也。

31、凡天下事,不可輕忽,雖至微至易者,皆當以慎重處之。

32、人以改過為貴,能改過者,無論所犯事大小,皆不當罪也。

33、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滅矣。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週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期間,逐步恢復經濟,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清初人口從明末的五、六千萬急劇下降,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人丁數字是1913萬,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

另一方面,康熙平定三藩,統一臺灣,使清朝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大清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陸地總面積為1300萬多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