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孫殿英:掘墓清陵,是為祖先報仇!孫殿英真是孫承宗後人?

孫殿英,乳名金貴,字魁元,河南永城人,是近代一位軍閥,但孫殿英之所以廣為人知,與軍事無關,而是他的“東陵大盜”身份。

1928年夏,孫殿英率部駐紮薊縣馬伸橋,這裡與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隨後,孫殿英掘了清東陵二座墓,即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

消息曝光之後,滿人譁然,部分旗人團體,以及遜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張園)的溥儀等滿人上告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孫殿英,此事一時轟動全國。

然而,孫殿英卻有正當理由,義正言辭的指出“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換言之,孫殿英認為掘墓清陵,是為明朝祖先孫承宗報仇雪恨,而不是為了發財!那麼,孫殿英真是孫承宗的後人嗎?

孫殿英:掘墓清陵,是為祖先報仇!孫殿英真是孫承宗後人?

眾所周知,孫承宗是明末軍事家、教育家、學者和詩人,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明末的文壇領袖 ,曾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在明金戰爭中,孫承宗雖然有過失敗,但在薊遼督師職位上,修築關寧錦防線,統領軍隊十一萬,收復失地四百餘里,選拔培養了如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安置戰爭難民近百萬,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可謂功勳卓著,屬於後金除之而必快的人物。

1638年,已經退休在家的孫承宗,居住在河北高陽縣(保定下轄縣)。這一年,多爾袞率領的清軍入關劫掠,聽聞孫承宗在高陽縣,就想除掉此人。面對清軍圍城,孫承宗積極抵抗,率全城軍民守城。不過,清軍勢大,高陽僅是一個小縣,很快就被攻破了。

城破之後,多爾袞下令把76歲的孫承宗,綁在馬尾巴上給活活拖死了。孫承宗一家100餘口遇難,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戰死,其他被俘家人也被處死,可以說孫承宗舉家殉國了。

孫殿英:掘墓清陵,是為祖先報仇!孫殿英真是孫承宗後人?

從史料上看,孫承宗應該沒有後人,一家全部死於多爾袞之手。且,孫承宗死後,明末清初也沒有人出來聲名是他後代。

然而,孫殿英卻言辭鑿鑿的自認孫承宗後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究竟是攀附祖先,還是確有此事?或者只是孫殿英為了逃脫聲討,而編造的一個理由?

其實,徹底否定孫殿英與孫承宗的關係並不客觀,因為從史書上看的確存在傳承可能。

根據史書記載,孫承宗有7個兒子,孫子13人,其中長子孫銓在山東高苑縣做知縣,估計就不會待在家。而明確戰死的只有5個兒子、6個孫子,其他9個兒孫是否被俘殺並不能100%確定。

孫殿英介紹,他家傳承於其中一子,在清軍圍城時恰好在河南,由此逃脫一命,此後一直居於異鄉河南,傳承至近代。但這只是一方證詞,是不是孫承宗的後代還值得商榷。

孫殿英:掘墓清陵,是為祖先報仇!孫殿英真是孫承宗後人?

儘管不能證明孫殿英與孫承宗的關係,但種種跡象表明,孫承宗是有後人的。

孫承宗墓位於高陽縣西北二里處,可惜如今已經被毀,現存墓碑是孫承宗十二代孫為其所立,位置在縣城內一小區內,這就足夠能說明孫承宗還是有後代的。

由於孫承宗的抗清身份,所以註定不會得到清朝歡迎,在清朝時有人為他樹碑,除了“粉絲”之外,更多的應該就是家人了。而現存墓碑是現存墓碑是孫承宗十二代孫為其所立,就進一步證明孫承宗的確有後人。

英雄有後,這也算老天對孫承宗不是那麼絕情吧。

孫殿英:掘墓清陵,是為祖先報仇!孫殿英真是孫承宗後人?

孫殿英盜墓東陵之後,除了直言自己報仇雪恨之外,還指出二點好處:“第一,滿清入關之時,大興文獄,網殺士人,象呂留良,戴名世這樣的人,都被開棺戮屍,我雖不才,亦知道佛經有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滿清統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當然,孫殿英的所謂好處,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