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比岳飞抗金决心还要大的韩世忠,为何关键时刻抛弃岳飞?

人贩子姐姐


这个题目很明显带有主观色彩,有误导人的嫌疑。

第一,在秦桧陷害岳飞时,韩世忠是力挺岳飞的

秦桧等人为了诬陷岳飞谋反,不惜捏造事实,诬告岳飞部将张宪与岳飞之子岳云密谋占据襄阳,恢复岳飞的兵权。张宪被拷掠得体无完肤,可他是一条硬汉子,坚决不承认所诬告之事。秦桧一党要把谎言说到底,一口咬定岳云曾给张宪写信,筹划让岳飞重掌兵权。可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封信,万俟卨却坚持说是岳云把信给烧掉了。总之,为了干掉岳飞,这帮人不惜颠倒窜改事实,附会成狱。

大理卿薛仁辅、寺丞李若朴、何彦猷等都为岳飞鸣屈。韩世忠也向秦桧讨要说法,秦桧答说:“岳飞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莫须有。”什么叫“莫须有”呢?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或许有”,有的认为是“不须有”,有的认为“没必要有”。总之,意思就是说,不管有没有证据,都要治岳飞的罪。韩世忠忿然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韩世忠不仅对秦桧陷害岳飞深感不平,还极力反对与金议和。他上书皇帝,批评秦桧误国。秦桧恼羞成怒,指使言官弹劾韩世忠。奸臣当道,韩世忠悲愤之下,上书请求辞去枢密使一职,从此杜门谢客,不问政事。

第二,韩世忠固然是抗金名将,可凭什么说他抗金决心比岳飞大?

现在有些网友,凭仅自己一些主观印象,加上受某些网文的影响,经常很轻率下一些结论。比如题主所说,韩世忠的抗金决心比岳飞大,这个就值得商榷了。

我不否认韩世忠的抗金业绩。他曾经在黄天荡与金国统帅兀术对峙四十八天,如果不是出了汉奸,兀术差点就回不去了。在大仪之战中,时为淮东宣抚使的韩世忠,亲率骑兵,布成五阵,设伏二十余处。金骑兵过五阵东处,韩世忠的伏兵四起,上砍人胸,下斩马足,金兵大败,被俘二百余人。紧接着,韩世忠部将董旼在天长鸦口桥力败金兵;解元在承州北门激战金兵,俘获甚众。韩世忠率亲兵追击敌人至淮水,金兵夺路而逃,溺死者甚众。时人把韩世忠的这次胜利誉为中兴武功第一。

应该说,韩世忠与岳飞一样,是坚定的主战派。但是,我们没必要主观认为他抗金决心比岳飞大,这种变相贬低岳飞是毫无理由的。

第三,从人格修养上说,韩世忠是比不上岳飞的

韩世忠没有岳飞朴实的本色,生活奢侈无度甚至有些荒唐。在楚州时,发生了这么件事。

喜欢喝酒的韩世忠老跑到部下家中宴饮,又非得让部下妻女出来相陪,每次喝得大醉不醒,少不了有些不干净的举动。忍无可忍的呼延通起了杀心,当韩世忠再次大驾光临并喝得烂醉时,呼延通拔出佩刀打算刺杀主帅却被阻止而未获成功,一惊而醒的韩大帅落荒而逃。曾经是韩世忠亲信的呼延通从此不再受到重用,甚至被贬为小兵,郁郁寡欢的他最后选择了投河自尽的悲惨结局。

当时韩世忠麾下有一名猛将,就是后来在唐岛之战中名垂青史的海军名将李宝。草莽出身的李宝对韩世忠的官僚、奢侈、浮华抱有深深恶感,对岳飞之伟大人格愈发崇敬。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甚至在韩世忠面前痛哭流涕,申请调到岳飞麾下。

尴尬的韩世忠只得亲自写信征求岳飞意见,心胸磊落的岳飞回信给李宝,信中有一句写道:“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与岳飞的博大胸怀相比,李宝不禁心生愧色,国难当头,个人荣辱好恶得失又算什么呢?他终于抛开成见,安心留在韩世忠兵营。

当时在北方沦陷区的义军,几乎都打出“岳家军”的旗帜。这些山寨版的“岳家军”虽然多是乌合之众,却清晰可见岳飞实为抗金运动最鼓舞人心的一面旗帜。


君山话史


本来,此题想放过,但感觉“韩抛弃岳”说法离谱,出于抱打不平的心理,说几句:题目主观色彩太强,有贬抑岳飞将军、误导后人的嫌疑。

在以赵构为首的统治集团,处心积虑地构陷岳飞时,韩世忠挺身而出,力保岳飞;秦桧等投降派捏造事实,诬告张宪与岳云密谋占据襄阳,是为恢复岳飞的兵权;张宪被拷掠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但他坚决不承认子虚乌有的事实。


而秦桧同党一口咬定岳云曾给张宪写过信,内容是筹划让岳飞出狱、重掌兵权;可是压根没这封信,居心叵测的万俟卨罔顾事实,说岳云后来把信烧掉了;如此捏造事实,强牵成狱,大理卿正直官员薛仁辅等人也为岳飞鸣屈,但势单力薄,不见成效。


坚持抗金的韩世忠不顾个人安危,正义凛然地质疑秦桧:要治岳飞的罪总要有证据,秦桧说岳云与张宪书信事件虽然不明朗,但此事“莫须有”。!意思就是说,证据也许没有、也许有,但,纵使没有证据,也一定要治岳飞的罪。韩世忠义愤填膺,脱口而出:“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极力反对与金议和的韩世忠还上书皇帝,谴责秦桧祸国殃民,秦桧恼羞成怒,暗中指使言官弹劾韩世忠;国家糜烂至此,韩世忠无能为力,他上书力辞枢密使一职,急流勇退,闭门谢客,不问政事。


希望星晨58298869


《宋史》: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韩帅为救岳飞做出了努力,只是没有能力。岳飞被杀,是议和的结果,主谋是金国派来的内应秦桧。《大金国志》卷7和卷24记载:金国天会八年秋,金国上层在黑龙江柳株开会,议定让秦桧做为金国的内应潜回南宋。在这次会议上有人首先提出派张孝纯,粘罕认为不妥,言道:“此人河东失节,人谁不怨,便去如何得位?得志,唯有桧可用”。在金军再次南侵时,秦桧做为金国挞懒军的“随军转运使”南下,在金军围攻楚州时,秦桧曾为金军写檄文劝降楚州军民,被楚州军民严辞拒绝。秦桧运用亲属关系积及劝说各城守将投降,在他的斡旋下,秦桧的岳父献抚州,秦桧的妻弟献洪州,秦桧岳父的哥哥献袁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8和卷29、《大金国志》卷13)。1130年,四年前被金军俘虏的秦桧,忽然携全家南归,他的目的就是促成议和,然而世人不知的是金人手中的王牌根本不是二圣,而是赵构的生母韦贤妃。‘ 《宋史·秦桧传》〈兀术遗桧书〉记载:“‘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秦桧做为金国内应,执行金国主子“杀岳换和平”的指令,陷害岳飞,假传圣旨谋杀岳飞,这是岳飞之死的真正原因。)而赵构要的是他生母韦氏。《宋史》卷2《韦贤妃传》)。宋高宗派王伦去向金国统帅挞懒乞求,表示只要金人肯答应他的讲和要求并能放韦太后回归南宋,其他一切条件都好商量。『帝以后久未归,每颦蹙曰:「金人若从朕请,余皆非所问也」』(《宋史》卷243《韦贤妃传》)。


苏皖鲁豫农村田园生活


韩世忠作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与岳飞、张俊、刘光世齐名。他在河北一带抗击金军多年,最擅长以少胜多,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战无不胜,威名远播。

他最出名的战役是“黄天荡之战”,用几千人马,围困金朝十万大军于黄天荡,歼敌数万,差一点活捉了金兀术。遗憾的是最后金兀术得到汉奸献计,用火攻破开了重围,率残兵狼狈北窜。

绍兴十年,岳飞率兵收复郑州,洛阳,进军朱仙镇,韩世忠占领了淮阳,河北义军纷纷响应,抗金形势一片大好。金兀术被岳飞打的心惊胆战,打算渡过黄河,弃地逃窜。眼看要攻克失地,收复中原,这时候宋高宗赵构坐不住了。万一真的打跑了金军,迎回了自己的老爹和哥哥,自己的皇位还怎么坐得稳?于是下令收回韩世忠,张俊,岳飞三位大将兵权,连下十二道金牌强召岳飞回临安。岳飞临行痛哭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风波亭一案发生在两年后。当时韩世忠已经被夺去兵权。事发之后,他质问秦桧,秦桧回答:“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怒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

岳飞之案,归根结底是赵构的指示。他害怕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宗会威胁到他的帝位,于是极力想与金朝议和,从此便可以偏安江南。而金兀术的议和条件之一便是“杀岳飞”。

而韩世忠,不过是宋朝的臣子。面对皇帝的荒唐,唯一能做的不过是愤怒地质问秦桧几句,一怒之下辞官了事。别说他这时候已经兵权被夺,即使军队在手,在“忠君爱国”的想法洗脑下,只怕他也不敢一反了之。韩世忠如此,岳飞亦然,否则,别说十二道金牌,二十四道也没用。


国史拾遗


  

  这个问题明显在颠倒黑白。

  事实是,韩世忠遇难时,岳飞只是与同僚私下议论,并不敢公开直言;反倒是岳飞落难时,韩世忠公开质问秦桧,称得上是仗义执言的大丈夫!

  岳飞为何会被杀?

  北宋灭亡时,宋高宗仓皇南下。他当时不过是二十出头,手中没有一支队伍。在万般无奈之下,宋高宗下诏让各地官员自行招募兵马,抗击敌军。如此以来,逐渐就形成了武将不但拥有兵权,更拥有财权、人事权等现象。

  被宋太祖严厉打压,一百多年来形同虚设的节度使再次成为中晚唐时期大权在握的藩镇势力。

  大家都知道,两宋之交有四大名将,都知道有岳家军,韩家军。

  那为何岳飞的部队被称为“岳家军”,韩世忠的部队被称为“韩家军”呢?

  因为战乱之时,这些部队与其说是宋朝的王师,不如说是岳飞、韩世忠的私人武装,拿着国家粮饷的私人武装。

  因此,宋高宗在坐稳了江山之后,必然要削除藩镇势力。

  面对韩世忠、岳飞等大将,宋高宗也想效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是,宋太祖本人就是天纵奇才的一代名将,宋初那些悍将全部都是他百战之余带出来的部下。

  因此,宋太祖一杯酒端起,大伙儿乖乖交出兵权。

  宋高宗则不同。在称帝之后十多年,江南还难以安定。虽有皇帝的名义,却连自身安危都难以保全。尤其是最为倚重的禁军统领发动兵变(即苗刘之变),让宋高宗对武将彻底失去信心。

  中兴四大名将中张俊的资格最老,也最乖觉,他主动交出兵权,宋高宗也任命他为枢密使。韩世忠与刘光世心有不满,但最终也还是交出了兵权。

  唯独岳飞,不但不肯交出兵权,还想将几位将军麾下的队伍一起合并。岳飞的本意应该是出自公心,击中全部力量给金军致命一击。但是,就如当年白起率领秦国全部精锐,秦王忧心忡忡一样。宋高宗对岳飞一样难以放心。

  加上岳飞屡次抗命,擅自做主,方才有后来的被诬下狱。

  在我们看来,岳飞被诬下狱,肯定会群情激愤,百官民众纷纷上书,为岳飞鸣冤。这才正常,才附和我们心中大英雄岳飞的影响力。

  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岳飞被下狱后,许多官员纷纷上书弹劾岳飞,列举岳飞诸多罪状。

  只有两个人敢为岳飞鸣不平。一个是姓赵的宗室。此人与岳飞多有交往,后来宋高宗认为此人有意结交朝廷大将,图谋不轨,将此人赶出京城。

  另一个就是韩世忠。韩世忠亲自找到秦桧,质问凭什么抓捕岳飞,定岳飞的死罪。

  秦桧说:岳云与张宪书,其事必须有。

  秦桧的意思是是,岳云给岳飞大将张宪写信的事情必须要有。

  岳飞被抓入狱,接受调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有人举报岳云私下与张宪来往,挑唆张宪谋反。张宪是岳飞最为倚重的大将,在罢兵之后十分不满。

  秦桧言下之意是,主导此事的不是他,是宋高宗。宋高宗有心要整岳飞,因此,必须找个由头。其子岳云,下属张宪谋反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而二人勾结,书信往来之事也必须要有。

  秦桧几乎就要道破真相了,一般人听到这里哪里还敢反口。可是史书记载——

  蕲王争曰:“‘必须有’三字,何以使人甘心!”

  必须有三字,难以让人甘心,难以让他韩世忠甘心。

  在朝廷上下都要弄死岳飞的时候,韩世忠不但去找秦桧,并且得知是宋高宗的意思,依然表示不服,这已经是冒了杀头的危险。

  已经这样的,难道还算“抛弃岳飞”?

  难道与岳飞同死,才不算抛弃?人家韩世忠也有老婆孩子好不好。何况,宋高宗铁了心弄死岳飞,韩世忠拼了性命也没用。

  《名臣言行录》记载:

  王尝中毒矢洞骨,以强弩拔之,十指仅存其四,不能动,身被金疮如刻画。晚奉朝请,绝口不言功名。偏裨节钺相望,岁时造门,类皆谢遣。时举朝皆附秦桧,王于班列一揖之外,未尝与亲。

  其大意是说,韩世忠早年曾经被毒箭射穿骨头,后来是用强弩强行拔出。多年征战,韩世忠十根手指只剩下四根。全身受的刀剑伤痕就如同雕刻绘画一般(形容多)。

  韩世忠战功赫赫,但晚年从不提自己的战功。他手下许多大将后来都官拜节度使,成为大官,经常来拜访韩世忠,可韩世忠一律不见。

  当时,整个朝廷都阿附秦桧,可是,除了在正式场合,韩世忠依照理解行礼外,从未与秦桧私下往来。

  韩世忠曾斩巨蟒,擒方腊,黄天荡大败金兵,在苗刘之变中力挽狂澜救下宋高宗,挽救大宋江山,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战功,比岳飞毫不逊色。


叶之秋


韩世忠并没有抛弃岳飞,同时期的韩世忠经常与秦桧对着干,而且他曾经公开为岳飞鸣冤,大骂秦桧,但最终他毫发无伤,得以善终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赵构对韩世忠相当信任。因为在赵构即位不久后,就发生了苗刘兵变,要逼赵构退位。韩世忠在平定苗刘兵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解救了赵构,他也因此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名声大震。


二、岳飞遇害时,韩世忠已被升为枢密使。看上去好像是升官了,但其实韩世忠已经被剥夺了兵权,不再是带兵的将领了,也就不可能像岳飞一样“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兵权没有了,潜在的威胁自然也就大大地降低了。

三、韩世忠虽则也是抗金名将,但他对北伐的态度没有岳飞那么激进,也没有把迎回二帝挂在嘴上。众做周知,赵构对于北伐的态度是相当暧昧的,迎回二帝,更是他的隐忧。偏偏岳飞整天喊着要北伐,战斗力又强,这就整的赵构相当地郁闷。而韩世忠不是如此,他要比岳飞更圆滑一点,也让赵构感觉更好控制。


四、毕竟韩世忠是一名优秀的将领,又对国家立有大功。既已杀岳飞,栋梁已毁,如果再没有韩世忠,其他将领寒心不说,万一金人卷土重来,怕是连个统兵的元帅都没有了,要知道,韩世忠的优势也是进攻,而且擅长以少击多,是金军非常忌惮的人物。从人才这点上考虑,赵构政府也要三思而后行。

事实上,韩世忠为人正直无私,在秦桧陷害岳飞时,满朝官员摄于秦桧淫威,无人敢出一言。唯独韩世忠无所畏惧,怒斥秦桧。并且韩世忠是个坚定的抵抗派,一直主张坚决抵抗,反对和议,在这点上,也经常与秦桧发生冲突。但最终,秦桧还是不敢动他,或者说,赵构不想动他。

最后,韩世忠退休后在家闲居十余年,自号清凉居士,得以善终。


小院之观


韩世忠和岳飞都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两人也是中兴四将中名声最响,功劳最大的。但是,这两个名将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一个被秦桧陷害而死,一个苟活于世,直到晚年生病才去世的。

大家都知道被秦桧害死的人是岳飞,苟活于世的人是韩世忠。

韩世忠真的有抛弃岳飞吗?

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看,韩世忠和岳飞的关系如何,韩世忠当时到底有没有救岳飞的能力?

先从韩世忠抗金的功绩开始说起,韩世忠抗金的时候,主要是活动在长江一带。在这里他率领八千士兵,抵挡住了金兀术的十万大军的入侵。

在这里金军的将领金兀术,被韩世忠堵在了黄天荡这个地方,当时的金兀术以及他的部下十万大军被逼到黄天荡,金兀术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他要和韩世忠讲和,坦言可以把在大宋抢夺的所有财宝,全部交给韩世忠,只是要求韩世忠放他一命。

这种要求韩世忠当然不会答应了,他告诉金兀术,只要你们把在我们这里俘虏走的皇帝放回来,然后,在把我们的土地还给我们,放你一马还有的谈的。

金兀术气的要死,韩世忠这么狮子大开口,他一个将军那里能做的了主呀,但是,他又不能和韩世忠去拼命,实在是打不过呀。

最后,金兀术是在当地人的指点下逃出去的。可见,韩世忠对金兀术的打击是多么的深刻。那时候的金兀术,堂堂七尺男儿,经常被吓的死去活来。

韩世忠因为抗金有功,大名早已远播。岳飞在中原一代抵抗金军,也是有听说过的韩世忠的大名的,为此岳飞还主动结交过韩世忠,而且两个人的交情还不浅。

后来宋高宗赵构决心和金国议和了,这时候他要开始收拾武将了。岳飞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杀害的。

其实宋高宗赵构当时想收拾的第一个武将并非是岳飞,而是韩世忠。

宋高宗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同时中兴四将的张俊,张俊跑到岳飞这里来和岳飞商议,说皇帝马上要对韩世忠下手了。

韩世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两个就把他的兵马给分了吧。

岳飞一听,就发火了。这叫什么屁话,亏你和韩世忠家还是儿女亲家,怎么能这样落井下石呢?

我们南宋也就是这几个会打仗的,若是把韩世忠给杀了,金国人再次进攻南宋时,到时候谁会去为国御敌呢?

岳飞不但没答应张俊的提议,还把他给骂了一顿。

之后,岳飞给韩世忠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让他小心点,皇帝要对他下手了。

韩世忠是个聪明人,他接到岳飞的信之后,就开始给皇帝上书,说自己年纪大了,不中用了,想把兵权给交出来,然后自己解甲归田。而且他还指明了想要西湖边上的一块地,以后在哪里生活。

宋高宗明白韩世忠的意思,在西湖不就是等于在自己眼皮底下吗?

只要他韩世忠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他的一举一动,宋高宗就全部清楚了。

这样宋高宗也不用担心韩世忠了,所以,韩世忠因此侥幸逃过了一劫。

岳飞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是在秦桧和张俊以及宋高宗三人的撮合下,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的。

韩世忠听说岳飞死的时候,他已经卸任在家,不问世事了。

但是,当他听到岳飞被陷害后,仍然气愤不已,跑到了宰相秦桧那里,他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为什么非要把他给处死。

秦桧告诉韩世忠,岳飞要谋反。

韩世忠怎么可能相信岳飞会谋反,韩世忠问秦桧要证据,秦桧没有,他告诉韩世忠,难道你能保证岳飞没有谋反的意思吗?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很重,韩世忠被吓到了,也不好说什么,也就没有在向下问,此事不了了之。

所以说并非是韩世忠抛弃了岳飞,实在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呀。那时候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那里有心思,有余力来救岳飞呢?


史学达人




答:一、韩世忠抗金的决心的确是很大的,可以用两件事例来说明。

1、金人灭掉了北宋后,发现漏网之鱼赵构又在应天建立了南宋,便本着斩草除根的精神,展开斩首行动,千里长途奔袭,突破长江天险,攻破建康,直击杭州。吓得赵构魂飞魄散,亡命于海上。当其时也,南宋各路兵马莫不避让金人撄锋,只有韩世忠不信邪,挺身而出,以八千人在松江、江湾、海口一带截杀金兵,并在黄天荡锁困兀术十万人四十八天!这等惊天动地的行为,没有必死的斗志和决心是不可能干得出的。

2、赵构、秦桧在绍兴八年第一次和金人媾和的时候,韩世忠不但屡次给赵构上书要求北伐,还一手安排士兵乔妆打扮成土匪,准备在洪泽镇一带劫杀金使,以便搞流产宋金和议计划。

二、韩世忠抗金的决心虽然很大,但没有明显的事例表现出比岳飞还大。

兀术从黄天荡逃命入建康,当时在宜兴练兵的岳飞立刻与之杠上了。岳飞同样是以大无畏的决心反复与兀术交战,最终胜利收复建康。绍兴八年第一次和金人媾和,岳飞的反应也很激烈,写奏表给赵构,大谈“犬羊安得有盟信耶”之说,拒受朝廷封赏,甚至以辞职相要胁。

从以上两件事,都可以看出,岳飞、韩世忠的抗金决心都是无比坚定的,没有谁胜过谁,只是表达方式略有区别罢了。不过,岳飞曾发起数次北伐,在行动表现上更胜一筹。

三、韩世忠在关键时刻抛弃岳飞了吗?

本来,用“抛弃”这个词就不大恰当,韩世忠和岳飞既非夫妻、又不是上下级关系,谈何“抛弃”?或者用“划清界线”“保持距离”更贴切一些。

岳飞被害,韩世忠得以保全,后世很多人就总以此为依据指责岳飞政治幼稚,不懂得向韩世忠学习。这是很可笑的结论。

其实,从韩世忠派士兵装扮成土匪劫杀金使的事来看,他岂非更幼稚?这简直是直接授人与柄,远比不上岳飞绵里藏针式的劝谏高明。

绍兴十一年和议刚展开时,秦桧最先想整死的就是韩世忠。

要说韩世忠的人际关系也够呛,先前他和同为中兴四将的刘光世矛盾大到不可调和,双方直接拔刀相见,最后还是赵构亲自出面劝架;还有,韩世忠和张俊虽然双重的儿女亲家——张俊的二女儿嫁给了韩世忠的第二子,张俊第五子又娶了韩世忠的小女儿,但张俊听从秦桧的指使,玩命整韩世忠的时候,眼都没眨一下。最后是岳飞暗中通风报信,韩世忠入宫找赵构大哭大闹,这才逃过一死。

实际上,韩世忠能逃过一死,也是有一定政治资本的,即建炎初年发生“苗刘兵变”时,是他一手把赵构从刘正彦手中解救出来的,赵构再没有良心,看到当年的大恩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在自己面前求饶,而且其兵权已解,对自己没构成威胁,不网开一面也实在说不过,于是,放了韩世忠一马。

看看,在这种人人自危,稍有差池就要丧送小命的背景下,眼看岳飞被逮捕取审,适当地保持一定距离是正常人的选择。

话说回来,即使如此,当韩世忠收到秦桧要处死岳飞的风声,还是义愤战胜了恐惧,没有“抛弃”岳飞,勇敢地闯入秦桧的相府,慷慨陈词了一番,尽管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但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岳飞的遭遇是不幸的,他的被杀是赵构、秦桧处心积虑、必欲置之死地的结果——“高宗之为计也,以解兵权而急于和;而桧之为计也,则以欲坚和议而必解诸将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

而且,赵构、秦桧认为,通过斩杀岳飞,可以震慑和警示各地诸将,不敢再对朝廷产生任何轻慢之心。

杀岳之后,赵构、秦桧的目的达到了。

但,“岳诛韩废,天下戒心于有为,风靡而弗能再振矣”,朝野上下,“奄奄衰息,无复生人之气矣”。

韩世忠意志消沉,辞去枢密使的官职,闭门谢客,迷溺于释、老,自号清凉居士,寂寂无闻渡过余年。

再补充一下,在很多人的脑子里,韩世忠和岳飞,应该是亲密无间的生死之交,岳飞被处死,韩世忠的表现,要么是找赵构、秦桧拼命,甚至起兵造反,要么是大闹法场,和岳飞一起携手归阴,这样才是不“抛弃”。

持这种想法的人,无疑小说戏曲看太多,中毒太深了。


覃仕勇说史


哪来的可笑言论,问题主不会是要我们说岳飞该死,韩世忠所以抛弃他这种可笑言论吧,那我的问题主的身份,多少猜到了一点。

首先,宋高宗赵构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一心只向偏安,不顾国家大局的一个贪恋权力的小人罢了,从众多的文臣里面,他找到了一个拥有资格替他背着历史黑锅的人,或者说有这个心思去犯这样历史错误的人,也就是秦桧,去跟他做了搭档。

韩世忠对于南宋是有大恩的,当初赵构逃到南方,结果金国的大军直接率领大军追杀过来,赵构直接逃到了的海上,不敢踏上陆地,当时有一个小故事。赵构逃到了南方海上的一个小岛上面,小岛上面有一个庙,我不知道对联是什么?写的什么,反正就是说赵构这个人没能力,或者说他是个软蛋,赵构一气之下,将自己的手里的茶杯扔到了旁边的石柱上面磕了一个印。然后他说我有这能力,我是软蛋吗?但你也别被人给顶在海上不敢回家呀!

当时的是韩世忠率领8000水军击败了10万大军,亲自迎奉着宋高宗赵构登上了王位,并且再次以后金国的大军再也不敢率领军队进入南方,完颜兀术曾经率领大军到到长江边上,不敢踏过长江一步,因为他的部将对他说等度过了长江唯一能够不背叛的,就我自己,其他人你看着办。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当时,宋高宗赵构直接提议把秦桧做宰相之后,第一个要找麻烦的人就是韩世忠,后来被折腾到不行了,韩世忠就是能够跑到赵构的皇宫,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跟他哭诉自己实在是太可怜了,因为谁心里都明白,没有宋高宗赵构点头,秦桧敢这么做?

最后被逼无奈之下,韩世忠只能够将自己的兵权交出来,并且,自己跑到了深山老林里面去进修号称自己是什么居士,告诉赵构说,我这个人没有心思谋反,也别来折磨我了,一代,沙场老将一代国之栋梁,被一个小人折腾到这步田地也确实算得上是这个朝代的悲哀了,但是谁又能想到几年之后,同为国家栋梁的岳飞也被秦桧给弄死了。

韩世忠如果敢多说一句话,弄死的人在得加上他一个,说秦桧这个人物,并不是我们瞎说,历史上面记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某些人替他洗白洗吧,我们在这儿盯着的我们也会在这儿说这段历史,无论替他洗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会教其他的人回归正确的历史上,正确的看到这对主仆的虚假面目。

秦桧,就一直跪着!


漩涡鸣人yy


为什么这么说,在于1129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有两个将领发动兵变,强迫赵构让位。韩世忠带兵前来,一举击破兵变的部队,因此获得赵构的青睐(救了他一命,赵构自然心存感激)。

此后,韩世忠又于黄天荡伏击金兀术,险些将其擒获,在大仪镇伏击金军,曾一度被认为是南宋中兴武功第一。

当时的南宋政权,内部始终存在着和战两派,岳飞、韩世忠主战,秦桧、张俊能则主和偏安,宋高宗显然是倾向秦桧一边。因此反对抗战,主张妥协议和,最终走向了屈膝投降的道路。所以,在他的支持下,秦桧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抗金大将的兵权。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被朝廷调任枢密使、枢密副使后,解除了兵权。尽管兵权没了,但他们对宋军的影响力却依然存在,不能不引起朝廷的警觉。而在此时的三名大将中,韩世忠的主战言行最为激烈,所以他成为了秦桧要整肃的第一个目标。

这里,其实是两难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韩世忠对赵构有救驾之恩,秦桧要杀皇帝的救命恩人,这个怎么讲?

但秦桧还是动手了,他先是让张俊、岳飞两人奉朝廷指令,去楚州视察韩世忠原来统帅的军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搜索韩世忠罪状(实际上还有离间岳飞与韩世忠关系的目的),因此张俊就私下对岳飞说:“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军,朝廷意可知也。”结果遭到了岳飞的驳斥:“不然!国家所赖以图恢复者,唯自家三四辈,万一主上复令韩太保典军,吾侪将何颜以见之?”

岳飞的这些话,当然会被张俊向秦桧告发。

随后,秦桧拷问韩世忠下属,意图搜罗罪状。岳飞得知后,火速派人给韩世忠通风报信,韩世忠马上觐见宋高宗,跪在地上表明忠心,祈求饶命,得到了高宗出面保全。

宋高宗愿意保全韩世忠,不仅仅是因为之前的救驾,更有以下几个原因:

1、韩世忠只是个武将,没有政治野心。尤其是他没有像岳飞那样,直接插手宋高宗的皇位继承问题。绍兴七年,岳飞曾上疏高宗,奏请立太祖之后赵瑷为皇子(高宗那方面不行,所以没有后嗣,是南宋一个不可言说的秘密,岳飞却大大咧咧捅了出来,高宗怎能不恨他),高宗认为岳飞干预了立储大计,这便成为日后他与秦桧要杀害岳飞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韩世忠没有犯过这勾当,所以高宗觉得这人还算可信。

2、在宋高宗看来,韩世忠也贪财好色。他在接受战功赏赐之余,大量购买田宅,史料记载他“蒙赐到田土,并私家所置良田,岁收数万石”。还先后娶了好几房妻妾,到处饮酒作乐。而一个贪财好色的人,应该是没有什么大志向的,所以高宗觉得这人没问题。

如此一来,韩世忠没事了,可岳飞却危险了,他遭到了秦桧、高宗、张俊的同时嫉恨,成为了三人的加害目标。

当韩世忠有难的时候,岳飞出手相救;那么当岳飞有难的时候,韩世忠呢?


事实上岳飞父子被捕下狱之际,韩世忠也曾找过秦桧,当面指问:“岳飞父子何罪?”秦桧答曰:“岳飞之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能服天下吗?”

岳飞能救韩世忠,关键在于宋高宗对韩世忠尚有一丝挂念。韩世忠救不了岳飞,关键在于宋高宗怨恨岳飞。

所以,关键不在秦桧怎么想,而是宋高宗怎么想。

当然,岳飞被杀害后,韩世忠也确实心灰意冷,从此闭门谢客,不问世事,终日带着几个小童喝酒写词,直到六十三岁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