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肇慶府城命名九百週年紀念端硯長三米重六噸

“肇慶府城命名九百週年紀念端硯”8月6日在廣東省肇慶市端硯文化村竣工揭幕。紀念端硯長295釐米,寬159釐米,高55釐米,重約6噸,材質為西江羚羊峽斧柯山青花巖籽料。以端硯為載體,集端硯界老中青三代制硯名家巧匠,借鑑宋蘭亭硯為奏刀主式,融合了多種文化元素,將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硯都——肇慶的古今神韻與輝煌成就,九百年美麗鄉愁,得以淋漓盡致呈現。

肇慶市副市長唐小兵,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周文傑,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黃興,廣東省端硯協會會長王建華,肇慶市端硯協會會長梁弘健,廣東厚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海波、副總經理葉存以及肇慶市文化界代表、端硯界大師,參與制作紀念硯的全體藝人,社會各界代表和媒體記者100多人出席了儀式。梁弘健會長向大家介紹了紀念硯的創作過程。隨後唐小兵副市長、周文傑副部長和何海波董事長分別發表講話,對紀念硯的製作成功和肇慶市端硯協會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肇慶府城命名九百週年紀念端硯長三米重六噸

肇慶市副市長唐小兵、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周文傑向紀念端硯製作優秀工作者頒發證書

這方大硯硯面融合了一城、二府、三橋、四塔、五教、六俊、七星、八景、九鼎。並以宋代蘭亭硯為主要表現手法,採景以宋代清明上河圖手卷式展開全景,表現肇慶城市歷代文化的延續傳承以及“山、湖、城、江”為一體的宜居宜遊形態。

紀念硯一是以宋城為中心,宋城為硯堂,同時反映宋城四門(東宋崇門、西鎮南門、南端溪門、北朝天門)。二是以西江小三峽環抱端州。雕刻大鼎峽、三榕峽、羚羊峽(羚羊峽有峽峙、端溪、老坑、坑仔、麻子坑、望夫歸、裴公十九橋)。三是以肇慶八景(龜頂松陰、白沙夜月、寶月荷香、披雲鶴舞、崇禧寶塔、江樓晚眺、羚峽歸帆、星巖煙雨)為襯托。四是以星湖(摩崖石刻、水月宮、五龍亭、三仙觀),鼎湖(慶雲寺、飛水潭、九鼎),四塔(崇禧塔、元魁塔、巽峰塔、文明塔),三橋(西江大橋、肇慶大橋、閱江大橋)為景託;五是以古建築群(包公文化園、白沙龍母廟、梅庵、麗譙樓、兩廣府衙、文廟、閱江樓、披雲樓、牌坊)以及有標誌性的新城市建築相結合。

硯的兩側以宋徽宗瘦金體“肇慶府”為題,鐫刻肇慶建城900週年賦。以陰刻淺刻的方式展現歷代宋城平面圖以及分組展現龍母、六祖慧能、莫宣卿、包拯、利瑪竇、葉挺等合約40個歷史人物。

肇慶市星巖書院院長謝遠謀為硯撰銘:“愷愷府城,雄起南粵。擁湖倚嵩,大江環闕。貢硯揚名,匡文立碣。未罔初心,風行蔚接。九百華年,萬千偉烈。肇慶開新,與天同燁。”

宋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親書“肇慶府”三字賜予肇慶,寓意開始帶來吉慶之意。肇慶之名自此始,現時已經過去九百週年。為紀念府城命名九百週年,今年年初,肇慶市委、市政府決定製作一方“肇慶府城命名九百週年紀念端硯”,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並將這光榮任務交給肇慶市委宣傳部負責,具體由肇慶市端硯協會實施,要求在廣東省十五屆省運會開幕式上展出。

肇慶府城命名九百週年紀念端硯長三米重六噸

肇慶市委宣傳部、市端硯協會向肇慶市人民政府移交紀念硯

肇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啟寧對“肇慶府城命名九百週年紀念端硯”這方作品和市端硯協會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我市老中青三代傳統制硯藝人在整個雕刻製作過程中,聞雞起舞、晝夜兼程,頂烈日、冒風雨,每天工作24小時,為紀念硯的製作嘔心瀝血,體現了工匠精神。該紀念硯雕刻技藝精湛、巧奪天工,人物和建築躍然而出,活靈活現,突出了肇慶特色,對於城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乃至整個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深遠的意義。肇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周文傑多次到制硯現場瞭解進展情況,為協會解決實際困難,確保制硯工作進展順利。

歲月不語,惟石能言。 “肇慶府城命名九百週年紀念端硯”以巧妙的構思表達了對肇慶府城九百年文化的理解,所表現的物象,不論山川、村落、人物、捲雲、歷史建築和現代建築都恰如其分,物象與形制達到了高度的統一,渾然一體。肇慶九百年文化躍然硯上。紀念硯將於廣東省第十五屆運動會期間作為肇慶的標誌性展品在肇慶新區商務中心展出,向全省的觀眾展示肇慶獨特的嶺南文化和端硯非物質文化製作技藝。

一硯鎮城,千秋壯美。今天的肇慶,古郡煥發蓬勃生機,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們正以泱泱大國的工匠精神創造著中國硯都絢麗多彩的美好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