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喬致庸出殯時百姓前來送行,戴孝者數以萬計,如此榮譽夫復何求

喬致庸是清代商界中一顆耀眼的明星,喬家自喬貴發開創事業以來,歷經數代人終成晉商中赫赫有名的家族,尤其是喬致庸,他將喬家的事業推上了頂峰。作為一個商人,重利是天生的本性,可難能可貴的是,喬致庸愛國忠君、扶危濟困、樂善好施。在喬家敗落之際,正是喬致庸積下的恩德才讓喬家大院得以倖存。

喬致庸出殯時百姓前來送行,戴孝者數以萬計,如此榮譽夫復何求

喬致庸及其後人代代謹記祖訓,和睦鄉里、善待窮人,族人堅持數代不懈,村人有口皆碑。對於貧窮鄉鄰,或是家中死了人無力埋葬,或是有病無錢求醫買藥,或是家境不好過不了年,只要是到了喬家求助,都可以得到無償的幫助。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喬致庸壽終正寢,享年89歲,他死後給子孫留下了千萬計的家產。可最重要的並不是這些,而是喬家的名聲。據說,喬致庸死後,方圓百里的老百姓都前來為他送行。出殯時,從喬家大院到墳地,群眾自發戴孝者成千上萬,這樣的場面聞所未聞。

喬致庸出殯時百姓前來送行,戴孝者數以萬計,如此榮譽夫復何求

和同時期很多晉商一樣,喬家最終也沒能逃過衰落,只不過喬家的衰落要遲於晉商其他家族。民國期間,喬家的生意受到很大的影響,僅“復盛公”、“復盛全”、“復盛西”這3家商號就損失了現洋數百萬元,此後元氣大傷。

抗戰期間,喬家的日子就更難過了。1938年,包頭喬家的店鋪被日本人佔據,連同資金、貨物、職工一律交給了日偽。為了隱瞞現金,造假賬冊,從賬面上看現金所剩無幾,而實際上卻將數十萬元埋在了3丈多深的地窖裡,為抗戰的8年時間中,日寇竟然毫無察覺。但至此,喬家發展了200多年的“復”字號一蹶不振。

喬致庸出殯時百姓前來送行,戴孝者數以萬計,如此榮譽夫復何求

抗戰勝利後,喬家無意再經營“復”字號,多數夥計相繼離號,只剩下“大德通”勉力維持,慘淡經營到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喬家銀號生意再次迎來危機,貸款債務無法收回,而存款人紛紛前來提款,最終,喬家變賣店鋪、貨物,才將債務還清。

1952年,喬家票號開始遣散職工,票號生意結束。1955年,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喬家的所有生意才最後消失。至此,喬家的百年基業徹底畫上了句號,不過,喬家也是晉商中落幕最體面的一家。

喬致庸出殯時百姓前來送行,戴孝者數以萬計,如此榮譽夫復何求

土改時,喬家全族全部遷出,喬家大院被當地政府接受,後來大院被分給村民們居住,可是村民始終不肯搬進大院。為了動員村民的搬家,當時的工作隊開展了大量的工作,說以前地主資本家剝削農民,如今也該讓農民翻身做主人享享福了。

在動員大會上,村民們終於說出了不願搬進喬家大院的原因,因為他們世代蒙受喬家的大恩,如今喬家蒙難,但他們絕不會忘記喬家以前的大恩大德,說什麼也不做落井下石、有愧良心的事。

後來,縣政府曾將大院用為部隊醫院,又曾作為糧庫,還被省商業幹部學校和縣委黨校佔用,除了一小部分房屋被拆除外,喬家大院大部分保持了原貌。

喬致庸出殯時百姓前來送行,戴孝者數以萬計,如此榮譽夫復何求

文革期間,紅衛兵企圖衝進喬家大院“除四舊”,村民們自發組織護院,阻止了這場浩劫。村民所做的這一切,無非都是感恩喬致庸及其他的後代為喬家堡所作出的貢獻。90年代,喬家大院被確定為國家文物單位,如今已是著名的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