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只论写人,《水浒传》与《红楼梦》您觉得谁更胜一筹?

没有冰点


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如果问《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谁写人更胜一筹,或是《红楼梦》与《西游记》谁写人更胜一筹,这很容易回答,当然是《水浒传》和《红楼梦》更胜一筹。

《水浒传》与《红楼梦》在写人上,真是高手对决。

我仔细想了想,还是《红楼梦》更胜一筹。《红楼梦》更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探索了人性的极限空间——情感的极限、智慧的极限、理性的极限。

《水浒传》在写人上,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一百多个好汉形象个个特色鲜明,无一雷同,哪怕是非常相近的人物形象,也有非常明显的辨识度,武松、李逵、鲁智深都孔武有力,性情急躁,但是,武松有智有勇,鲁智深粗中有细,李逵就是个莽汉。

《水浒》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成功,也限制了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

《水浒》最初是说书艺人以口头文学的方式在民间传播,后来由文人整理成书,还是保留了民间文学的痕迹,人物形象夸张,这样的形象易于传播,但是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神性”。这种“神性”让他们从人群中拔地而起,也拉远了他们与普通人的距离,从而很难细腻描绘他们的内心世界。

《红楼梦》是一部独立创作的小说,它的创作初衷是“为闺阁昭传”,借用空空道人的话说,它写的是一群“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女子。就是这样一群女子,曹公还不肯采用“佳人才子”的模式,而是尽可能地让她们生活化。为此他苦心诣旨地创造了一个高度模拟现实的大观园,把那些女子放在这个环境中,让她们随着生活的波动衍生故事。

我觉得,贾府是曹公精心设置的一块实验田,他撒上一个个女孩子做种子,撒上一个贾宝玉做蜂蝶,演绎人类情感的种种方式。红楼梦是人类情感的大观园,从亲情、友情到爱情,从贾宝玉、林黛玉毫无尘垢的精神之恋到贾珍、多姑娘毫无下限的肉体之欢,贾公都借贾宝探索爱情真谛的过程,把它们一一展示出来。这点上,没有任何一部文学可以与《红楼梦》媲美。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号称“穷尽爱情的可能性”,以我看来,它比《红楼梦》要差不小的距离。

人何以称之为人?曹公拿一块石头跟人做了对比,石头是没有灵性的,人是有灵性的。灵性是智慧与情感的统称。红楼梦极力探讨地就是智慧与情感的空间,一个人聪明可以聪明到什么地步,多情可以多情到什么地步。

它探讨的,是我们作为“人”的特质,而不是“神”的特质,或“动物”的特质。

贾宝玉是人类进化的终极形式,当我们的所有劳作被别人(比如机器)代替时,情感是我们最后被代替的区域。

情感是人类最根本的属性。

而这,正是红楼梦探讨的问题。


夜老师说经典


《水浒传》与《红楼梦》同为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刻画人物方面的功力都非常深厚。分别塑造了众多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人物群像。要说两位文学大家在写人方面谁更胜一筹,我觉得这个真的没法比较,只能说两人作品完全不同,塑造的人物各不相同,侧重点也不同。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答案的话,我的答案是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水浒传》塑造人物犹如开山巨斧大开大合,粗线条勾勒

《水浒传》与《红楼梦》最大的区别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水浒传》刻画的是男人群像,而《红楼梦》更多的是刻画女性群像。施耐庵在刻画《水浒传》中的男性形象时外形上都非常符合各自性格,无需直接接触,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出这个人大致的性格特征。非常粗犷,犹如巨斧一般大开大合,通常通过语言来烘托性格。比如黑旋风李逵动辄“杀他个鸟官”等诸如此类的口头禅来框定住李逵的性格。

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

这就是李逵的逻辑,是一个说话不经过大脑的人,完全不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通过三言两语几句话李逵活生生的性格特点便立了起来。

再比如宋江,常用的语言就是小可宋江云云。一句“小可”就把宋江此人谨小慎微、城府深重的性格非常鲜明的烘托了出来。



《水浒传》写人就是粗线条勾勒,通过外形加语言就让梁山各好汉的形象栩栩如生起来,跃然纸上。《水浒传》中非常经典的人物代表有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宋江等,这些人物都非常深入人心,广为流传。要说缺点的话,我感觉施耐庵对女性的塑造的功力似乎不如塑造男性那么出彩,梁山一百单八将虽然人物众多但几乎个个出彩,但是为数不多的女性就好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梁山三女杰不在其列)基本都是红杏出墙,出轨的荡妇形象。比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等,在对女性人物刻画上显得有些沉闷缺乏个性。

《红楼梦》刻画人物犹如绣花针飞针走线,细腻严密

《红楼梦》中的女性仅仅从外貌和语言上似乎看不出其真实的个性。从外表上看这群女子都是衣着光鲜非常漂亮;从语言上看无论小姐还是丫鬟婆子说话得体、很懂礼仪规矩。读者仅仅从这些方面是无法判断她们的品性的。这种表里不一导致了红楼女性的复杂化,他们的性格要远比水浒好汉们复杂多了。曹雪芹在刻画这些女性时,犹如拿着一根绣花针飞针走线,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比如《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刚见王熙凤时的场景: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别人都在“敛声屏气”的庄肃气氛中,独她一个人竟敢如此大胆,可见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也可见她迥异于别人的性格。



曹雪芹对人物心理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有着高超的技巧。我觉得最经典的莫过黛玉葬花时的那段内心独白,真的是震撼心灵,将黛玉内心的悲苦彻底的表达了出来。《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浓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当然葬花词很长,我们仅截取其中一部分也足以证明,曹雪芹在人物心灵刻画上的匠心独运及大师风采。这首词是林黛玉内心的真实独白,表现出来了黛玉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红楼梦》塑造了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宝玉等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我想无论是《水浒传》还是《红楼梦》在写人方面都笔力雄健,都具备大师级的匠心风范。


郑非梦妙文


《水浒传》,《红楼梦》皆列四大名著,其写人物也各具所长,各有偏废。

《水浒传》以忠义二字为书写重点,通过一个起伏跌宕时代,富于传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约几百个)都各具鲜明的个性特征,各异笔墨,极少雷同。至今思之,自觉有血有肉,逼真映目。

而《红楼梦》同样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大概四百多个),一个人物的出现,只要三言两语,便可勾画出各自的格性,形象鲜明,又各具持质,成为不朽的艺术典范,为人喜闻乐道。

二书的布局,情节略觉殊异。红书突破了以往长篇小说人物情节的单线描写,创造了一个完整而自然的艺术空间,使众多的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整体推进,足见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一部写英雄好汉的忠义之举,一部写世间男女的泣血柔情。历史布景不同,自然人物的书写也各具差异。一部粗犷绝情事,一部极细不了情!

细观细品,对人之书写,各具偏废,又各具短长。实不宜厚此薄彼,定要分个好歹了吧!


净心修道


本人喜读《水浒》《三国》《西游记》,自然更喜欢《水浒传》中的人物了。

《水浒》中的人物,个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那一股豪侠之气简直能跃出纸面,活灵活现的印入你的脑海之中,从《水浒传》出现,《水浒传》的许多章节就被改编成戏剧,搬上了舞台,而民间的说书艺人更是将《水浒传》章节搬入了说书场中。有多少说书艺人在说武松的故事?

所以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水浒传》里边的各条好汉的形像已深深的扎根在了民间,这与书中人物鮮明的性格不无关系。


用户2394723182969王


《红楼梦》更胜一筹!因为《红楼梦》多是每个人人生生活经历的必经的阶段特别是男女感情方面!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的《红楼梦》全球发行量已经过亿册。一般人看《红楼梦》有三条主线:

第一条:明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第二条:暗线是四大家族的毁灭是一条线;

第三条:线人生的规律:奋斗得功名;功名得富贵;富贵易奢侈;奢侈易落魄!

《红楼梦》当中的四大家族史、王、贾、薛。实际上谐音就是“死亡家血”!再大的家族,如果奢侈淫逸,也必然是落魄或者落败!

对爱情和婚姻《红楼梦》当中分了很多类。人选择配偶一般分三种:一是碰配偶;二找配偶;三选配偶,而普通人多是前两种为主,尚未达到选配偶的阶段。因为配偶你需要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而在古代和现在能够选择配偶的家庭多是感情占一半,社会地位和财富占另一半,甚至多数前提下后者略大过前者!



紫微斗数


《水浒传》是英雄谱,《红楼梦》是群芳图,它们各自成功地塑造了上百个形象丰满的经典艺术形象。写英雄,注定要金戈铁马、跌宕起伏,犹如雕塑,刀劈斧砍,亦不忘细细雕琢;写群芳,注定要你侬我侬、花前月下,犹如绘画,工笔为主,亦不忘境界为上。贸然地去比较两部名著的优劣,显然有些任性,权当戏言吧。

如果非要给一个答案,我选择《红楼梦》。《红楼梦》里的判词设计十分精妙,每个人物都如诗如画,又暗藏玄机。后四十回的缺失,使得《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更加耐人寻味。《水浒传》吸收了前人的诸多成果,不如《红楼梦》纯粹。《水浒传》的结构是串珠式的,没有《红楼梦》严密,在塑造人物时似乎欠点火候。


上头派掌门


只论写人(水浒传)和(红楼梦)各有千秋。(水浒传)以忠义为主线,以描写男性英雄形象为主,108位英雄好汉性格各异,形象鲜明,堪称经典,并被改编成电影、戏剧、电视剧、漫画等,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气节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红楼梦)是以女子的爱情为主线,全景式地展现了假死血亡四大家族的兴亡史。金陵十三钗女子个个形象鲜明、性格独特、情感细腻,堪称为封建女子立传的经典。两部奇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二,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而经久流传,我们应当珍惜、学习、传承,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赵明晨


红楼梦更好一些。我在上高中时候,四大名著都看过,感觉红楼描写人物更细腻一点,特别是人们的心里活动描写更到位,而水浒里里则描写人的外貌特征多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