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安徽公佈防震減災發展情況 預警項目建設已啟動

據安徽商報消息 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優勢,搶先發出預警,為人們逃生避險爭取寶貴時間。昨日上午,安徽省地震局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汶川地震十年來我省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情況。安徽商報記者瞭解到,作為“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的一部分,我省已經啟動了改建、新建臺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該項工程建成後,將實現我省重點地區的地震烈度速報及省會城市和部分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的地震預警。

我省多地將能預警地震

地震預測依然是世界性難題,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地震預警將從另一個方向實現減災避災的目的。“電磁波的速度要遠遠比地震波快,地震預警就是在地震發生後,利用這個時間差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在昨天的發佈會上,安徽省地震局地震預報中心副主任繆鵬介紹,雖然地震預警能夠爭取到的時間多數以秒計,卻可以極大地減少人員傷亡,意義非常重大。

繆鵬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國地震局啟動了全國範圍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根據中國地震局項目規劃,我省將改建24個基準站、新建56個基本站和56個一般站。除了國家規劃之外,為了實現我省重點地區的地震烈度速報及省會城市和部分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的地震預警目標,我省還規劃額外再新建20個基準站、30個基本站和150個一般站,實現全省大部分區域臺站臺間距達到20公里左右,以滿足我省及周邊區域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目標。 繆鵬介紹,目前我省已經完成中國地震局項目規劃136個臺站的選址、踏勘工作,下一步工作也正在有序推進中。“整個項目建成後,最終將形成面向各級政府和示範用戶的地震預警、地震速報、烈度速報等緊急地震信息服務體系。”

地震速報未來或以秒計

在震後第一時間發佈震中位置、震級大小等地震參數,對於政府和社會公眾判斷災情、啟動應急處置,最大限度地減輕損失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從省地震局瞭解到,近年來安徽的地震監測預測水平不斷提升,地震速報不僅由過去的人工速報實現了全自動化,速度也不斷縮短。

安徽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有林介紹,目前全省已經建成由66個測震臺、121個前兆觀測臺等組成的地震數字觀測網絡,實現了一縣一臺和群測群防前兆手段的全覆蓋,監測技術位於全國前列。“全省主體地區地震監控能力達1.0級,地震速報服務實現全自動化,速報時間由8分鐘縮短至3分鐘以內。” 張有林介紹,過去地震速報是根據相關數據人工測算,現在不僅實現了自動化,速度更快,而且更精準。他透露,目前我省已經啟動了相關實驗項目,探索實現地震速報時間縮短至1分鐘以內。

合肥地下7條斷層位置已探明 都是非活動

目前合肥已經完成了活動斷層探測項目,我省其他設區的市也將在三到五年內完成這項工作。

“活動斷層不僅是產生地震的根源,而且地震時沿斷層線的破壞最為嚴重,人員傷亡也明顯大於斷層兩側的其它區域。”張有林介紹,只要查明活動斷層的分佈位置,掌握活動斷層的活動特性,確定斷層的安全避讓距離,讓新建地面建築物離開具有發震能力的活動斷層錯動引起的災害帶,就可有效減輕地震及其斷層活動引起的災害風險。目前,我國已有多個城市已經開展了活動斷層探測工作,成果也已廣泛應用於城市規劃發展、城市建設等諸多領域。

通過項目開展,目前已獲得了合肥城區1225平方公里範圍內7條主要斷層的空間位置及其最新活動情況,“目前這七條可以確定為不活動斷層,也就是說不是活動斷層,不影響城市規劃。”另外,宿州、蚌埠兩市也已啟動了活動斷層探測的相關工作程序。 記者瞭解到,根據我省相關要求,長三角城市群和郯廬斷裂帶沿線地區要率先啟動地震活動斷層探測工作,爭取在2018年底前啟動實施,其他設區市力爭用3-5年時間完成探測工作。(記者 劉媛媛 通訊員 吳雯雯 湯培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