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華佗夾脊穴、骨關節特定穴、阿是穴、經外奇穴,鉤針技術一鍵搞定

華佗夾脊穴、骨關節特定穴、阿是穴、經外奇穴,鉤針技術一鍵搞定

鉤活術技術是在新夾脊穴、華佗夾脊穴、骨關節特定穴、阿是穴、十二正經腧穴、奇經八脈腧穴、經外奇穴等全身穴位點,利用鉤鍉針,採取鉤治、割治、挑治、針刺、放血等五法並用的一種無菌操作技術。常用於脊柱退變性疾病、骨關節病、軟組織退變性疾病的治療。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定位:新夾脊穴(見圖1)的定位是在華佗夾脊穴和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之間。

新夾脊穴的定位規律:新夾脊穴是根據脊椎的發病規律而命名的,穴位計數為解剖體位自下向上升序排列。例如:頸椎的第七椎在頸椎排列順序中在最下方,是載荷量最大的椎體,易發病,故將頸一穴定為此處。順延向上頸二、頸三穴處椎體載荷量逐漸減小,發病的幾率亦隨之降低,但在治療操作上的難度卻逐漸增大。胸椎和腰椎及骶尾椎處的定位規律也是如此。

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0.6寸,左右各一。

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0.8寸,左右各一。

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0寸,左右各一。如:

頸一穴:第七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0.6寸,左右各一。

頸二穴:第六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0.6寸,左右各一。

頸三穴:第五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0.6寸,左右各一。

胸十二穴: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0.8寸,左右各一。

胸十一穴: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0.8寸,左右各一。

胸十穴: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0.8寸,左右各一。

腰一穴:第五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0寸,左右各一。

腰二穴:第四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0寸,左右各一。

腰三穴:第三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0寸,左右各一。

華佗夾脊穴、骨關節特定穴、阿是穴、經外奇穴,鉤針技術一鍵搞定

圖1 新夾脊穴示意

圖2 巨頸胸型、微類1.2cm鉤鍉針

(二)選穴原則: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確定治療穴。

(三)鉤鍉針針具:鉤鍉針有鉤頭、鉤身、鉤柄、鉤尾四位之分(見圖2)。

針具四位:

圖3 鉤頭示意圖

鉤頭:是鉤鍉針最頂端的弧形結構,由鉤尖、鉤刃、鉤弧、鉤板四位組成(見圖3),在各型中有弧形和大小的變化。

鉤身:是指鉤鍉針鉤頭與鉤柄之間的結構,在各型中有粗細長短的變化。

鉤柄:鉤柄為鉤身與鉤尾(定位椎)之間的結構,在鉤鍉針中為最龐大部分,柄乃手柄,是操作醫師手持部分。

鉤尾:位於鉤鍉針的尾部,又稱定位錐,是一個圓錐形結構,最末端是一個小圓平板,結構特殊,功能特別,在各型中有所變化。

(四)體位:俯臥位、俯伏坐位(見圖4)

圖4 俯臥位、俯伏坐位示意圖

(五)操作方法:

以鉤提法為主。鉤提法指鉤鍉針按所使用的進針法進入皮膚(真皮)後,施治時先鉤後提拉、再鉤再提拉,循序漸進,達到鉤治、割治、挑治、針刺、放血五法並用的操作手法。使用的鉤鍉針主要是巨類的腰型、頸胸型、穴位型、鉤鍉針和中類內板型、微類內板型鉤鍉針。進入皮膚(真皮)後,其再操作的方法又分為垂直鉤提法、扇形鉤提法、菱形鉤提法、倒八字鉤提法。另外還有鉤割法、強刺法、畫圓法、鳥啄法、旋轉法、鉤劃法、分離法、搗碎法。

(六)操作步驟

根據不同的病種採用相應的體位,確定鉤治穴位點。

1.局部消毒

常規局部消毒,常規鋪蓋洞巾。

2.局部麻醉

用0.25%的鹽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視鉤治部位的深淺,每處注射2~4ml,2~3分鐘後即可操作,同時注意觀察有無過敏反應。

3.進針鉤治

包括鉤治、割治、挑治、針刺四法。左手固定腧穴局部皮膚,確保刺入位置的準確,右手持鉤鍉針,鉤鍉針鉤尖垂直於皮膚,根據具體穴位的解剖位置調整角度。鉤治進入的方向,是本椎體的關節突關節,刺入皮膚及皮下組織,做鉤提動作,邊鉤提邊深入,進入筋膜層,使局部筋膜張力、壓力降低,術者手下感到基本暢通,即達到治療目的。

4.出針

手法完成後,沿原路徑緩慢退出皮膚。

5.局部放血

即放血法。鉤治後術者雙手擠壓腧穴周圍的組織排出局部瘀血,達到祛瘀生新的目的。

6.無菌包紮

對針孔進行無菌包紮4天,防止感染。

(七)療程

鉤活術治療頸椎病,每週一次,3次為一療程。

(一)項痺病(神經根型頸椎病)

此處僅介紹項痺病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本病多由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以頸部疼痛、兼上肢放射痛,活動受限,甚則影響正常活動為臨床表現。本病依據1994年《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並結合臨床表現、體徵、影像學檢查結果確定鉤治穴。

【治則治法】祛風除溼,舒經活絡。採用鉤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針刺法、放血法。

【取穴】主穴:頸一穴+頸二穴。配穴:天髎、秉風、臑俞、手三里、曲池。

【操作手法】鉤提法。

【特別提示】

1.鉤治手法輕柔,嚴格控制鉤治範圍。

2.鉤治時,嚴格控制深度,以達到淺筋膜層為度。

3.在鉤治程度上,達到基本暢通即可停止操作。

(二)項痺病(椎動脈型頸椎病)

此處僅介紹項痺病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本病因氣虛血虧、髓海空虛、肝腎不足(虛),或因痰濁中阻、瘀血阻絡等所引起,表現為頸部僵硬、頭暈目眩、甚至噁心嘔吐,症狀與頸部體位有關。本病依據1994年《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並結合臨床表現、體徵、影像學檢查結果確定鉤治穴。

【治則治法】舒筋活血,除眩定暈。鉤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針刺法、放血法。

【取穴】主穴:風府+頸三穴。配穴:四神聰、頭維。

【操作手法】鉤提法。

【特別提示】同神經根型頸椎病

(三)腰痛病(腰椎間盤突出症)

此處僅介紹腰痛病中的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表現腰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活動受限,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及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本病依據1994年《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並結合臨床表現、體徵、影像學檢查結果確定鉤治穴。

【治則治法】祛風止痛,活血通絡。採用鉤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針刺法、放血法。

【取穴】主穴:腰一穴+腰二穴。配穴:環跳、承扶、殷門、足三里。

【操作手法】鉤提法。

【特別提示】鉤治後,相對臥床4天。30天內,避免彎腰負重。

(四)腰痛病(腰椎管狹窄症)

此處僅介紹腰痛病中的腰椎管狹窄症。臨床表現腰痛伴有下肢疼痛麻木沉重,間歇性跛行,症狀逐漸加重。本病依據1994年《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並結合臨床表現、體徵、影像學檢查結果確定鉤治穴。

【治則治法】祛風止痛,活血通絡。鉤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針刺法、放血法。

【取穴】主穴:腰三穴+腰二穴。配穴:環跳、血海、委中、足三里、下巨虛。

【操作手法】鉤提法。

【特別提示】鉤治後,相對臥床2天。

三、禁忌症

1.脊柱感染性疾病患者。

2.出血性疾病及凝血障礙性疾病患者。

3.脊柱及脊髓腫瘤患者。

4.局部皮膚有破損及感染者。

5.孕期、哺乳期婦女。

四、注意事項

(一)針具注意事項

1.一人次一消毒,規範滅菌。

2.注意保護鉤尖,防捲刃及變形,如果變形,切忌再用。

(二)鉤活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手法輕柔,切忌用蠻力,以免損傷正常組織和鉤針折斷。

2.應該嚴格掌握鉤治在筋膜層。

3.排除針眼裡的滲血,並進行有效止血後,方可包紮。

4.用無菌棉球放在針孔上,加蓋無菌敷料或敷貼4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