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平國是如何在四大強國的夾縫間生存將近60年?

泥丫


南平,現在是一個縣,但在是五代十國中是一個小國,南平的建立者為高季興,它大致的位置在今天的荊州一帶。荊州我們都知道是兵家要爭之地,歷朝歷代都是交通要地,高季興在荊州建立國家也是虎口奪食,因為南平是一個小國家,與其他國家相比,是一個實力弱小的國家。


南平能夠存在下去,與他的建立者緊密相關。高季興原本是後梁的荊南節度使,但他趁著後梁混亂,乘機建立了南平。高季興是個識時務的人,他知道南平想在夾縫中生存下來,只能報後唐的大腿,於是他親至洛陽朝見李存勖,獲得了李存勖的認同,後來李存勖命他為他為南平王,這便是人稱其國為南平的原因。從此,由昔日的藩鎮,逐漸演變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權,對其轄境內的政治、軍事、外交均有自主權。到了第二代南平統治者的時候,開始奉行“事大以保其國”’和交好鄰道的雙重主張。他親自上表請求李嗣源重修與後唐的臣屬關係,並自稱前荊南行軍司馬、歸州刺史。高從誨這樣的做法就是抱住了後唐的大腿。除了抱住後唐以外,高從誨還與周邊各國交好,達成了一種友好的關係,這就使得弱小的南平得以存活下去。

南平的生存得益於政策的政權,即以“事大,為核心,而輔以交好四鄰的原則,這給南平營造了相對和平的氛圍,而不是處於被侵略的戰爭局面。


歷史百家爭鳴


高季興本名高季昌,誕生於皇帝專業戶河南基地。出生於858年,死於929年,享年71歲。高季興是五代時期的一個重要人物,是南平的首位君主。很多人評論他是五代時期一個卑鄙無恥之徒。但站在當下職場而言這類人物是否又比比皆是呢?我認為!他的所作所為卻為自己一畝三分地避免遭受戰火塗炭而做出了人格的犧牲,也算是一種壯舉。


南平國前稱為荊南一部。朱溫武力討伐荊南之後,高季興被任命為荊南地區政權的首位CEO,高季興從此以後便一直盤踞以荊南大本營,風生水起地開創著他的事業。朱溫在世的時候,高季興一直小心謹慎,夾著尾巴低頭做人,待到朱溫病逝之後,高季興迫不及待地擴充勢力、招兵買馬、鞏固軍隊,堅固城池,大肆收繳賦稅,時刻準備戰爭。眾所周知,朱溫死後梁末帝朱友貞忙著和晉王李存勖爭奪地盤,頻頻交戰,無暇顧及高季興的事情。朱友貞為了避免後院著火,反而封高季興為渤海王,還不用繳納稅賦。

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段歷史,後梁政權沒多久就讓後唐的李存勖給幹掉了。李存勖大軍連年對外征戰,國力消耗巨大,迫於無奈之舉,就宣佈對原屬於後梁政權的一些藩鎮勢力,願意主動投降的,都加以安撫籠絡。南平王的王冠就正式扣到高季興的頭上。李存勖短命被殺,政權易手李嗣源。李嗣源的政治基礎不牢固,軍事力量根基不穩,以至於執政期間派系林立,政敵無數。而高季興卻在夾縫中繼續生存,勢力卻持續不斷壯大。高季興的南平國之所以能夠在亂世時期中得以苟活,究其原因是因為後梁政權、後唐政權、和南平國周圍的他王朝都忙於和自己敵人或最主要的政敵打於一團,無力顧及於他。只要你老老實實的聽話,別亂搞小動作,任何一個政權對他基本都會睜隻眼閉隻眼。還有一個原因南平國地理位置一直處於三角地界,地方相當貧瘠,鳥不拉屎,壓根不會對其他政權造成什麼威脅。不過為了想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勢力,高季興也曾經籌劃了幾次戰爭,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
南平從始至終都沒有公開宣稱建國。高季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地界上是一國之君,對外則先是荊南節度使,後梁時期封為渤海王,後唐時期封為南平王。


歷史中簡堂趙劉果兒


南平又稱荊南、北楚,由高季興所建立,都城為荊州,下轄荊州,秭歸,宜昌三個州。


因此南平非常小,也就是相當於現在湖北省的三個地區大小。後梁開平元年,高寄興擔任荊南節度使,當時的範圍僅僅只有江陵一座城,在經營十幾年後才慢慢得到了荊州、秭歸、宜昌這幾個地區。

在後唐同光二年被封為南平王。由於南平地區太小,因此實力上也肯定不能和當時其他政權相比,只能在外交上採取依附強者,又不得罪其他政權的策略,確實也是在夾縫中求生存,他和當時鄰國吳、楚、蜀等基本都沒有發生過戰爭。而且當時五代十國時期由於政權過多,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統一的政治力量,這種客觀的原因也造成了南平能夠保存近60年。而當中原有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出現的時候,他必然也緊接著要滅亡了。在宋太祖乾德元年,南平第五代主人高繼衝向趙宋獻地投降。

另再說一下南平歷史上沒有稱帝,僅僅就是延續後唐晉封的王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