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家庭教育,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底層代碼...寫好它就成功了八成

購買前可以先私信諮詢萬娘娘相關課程詳情。

萬娘娘精品課程推薦(直接點擊鏈接即可進行了解)

中學必讀世界名著朗讀精選

世界經典童話朗讀精選

英文原版朗讀:15篇成長必讀經典

零基礎英語朗讀精選

簡單慢速英語口語

跟Wanderer讀英文經典

英語單詞500個:領讀課!

陪你讀完英文世界名著

暴虐中學英語100句(必考句型)

暴虐高中英語100句(必考句型)

3小時,構建你的寫作體系

人生必讀的十首詩


家庭教育,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底層代碼...寫好它就成功了八成

但說到家庭教育,我們似乎相信,只要做了父母就自然會教育孩子。在這件事上,我們沒有經過學習,更沒拿駕照,就上路了。雖然不會像無照駕馭那樣製造出一目瞭然的悲劇,但不良教育的後果其實更為嚴重,因為它製造出來的是人生悲劇、家庭悲劇和民族悲劇!正像基因或DNA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壽命長短一樣,一個人童年建構的心靈基因(本文稱之為底層代碼)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成功、幸福與命運發展軌跡。一個人命運的底層代碼,多是在家庭中編輯完成的。


家庭給到孩子對待人與事的基本態度、心智模式及習慣方式。正是與家人的聯結與互動中,一個人形成了“自我”的最初模樣。在未來的人生歲月中,我們更可能會放大兒時形成和習得的東西,從而製造出自己特定的命運。正所謂失之分毫,差之千里。我們多有這樣的觀察和感悟:兒時一同玩耍的夥伴,雖然各有差異,但總體差異不大。但到了成年,大家無論外顯的生活狀態與層次,還是內隱的價值與能力,都常常會是天壤之別!

家庭教育,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底層代碼...寫好它就成功了八成

家庭教育形成的底層代碼會怎樣影響孩子的未來人生呢?我以兒童在幼兒園的表現為例說明之。在家庭之後,孩子第一個接觸並對其產生重要影響的社會就是幼兒園。但幼兒園老師並不能從零開始來描孩子的成長之畫,而只能以孩子已經形成的畫面為基礎來決定可以畫什麼,不可以畫什麼。


也就是說,老師(還有其他小夥伴們)怎樣對待一個孩子,並不是老師一個人能說了算,還與孩子已經形成的特點有很大關係。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如果家裡有幾個孩子,父母對不同孩子還是有“親”“疏”之別的。是孩子的個性特點影響到了父母的態度。那麼在幼兒園裡,面對十幾甚至幾十個孩子,老師雖然會盡心竭力對待每個人,但總會有某些孩子和老師形成更良好的互動關係,從而贏得更多積極關注;也會有個別孩子會和老師相對疏遠,造成相對不利的成長局面。


雖然不同老師之間的敬業度有差異,但這裡所講的卻是人性與社會的一般規律。

那麼孩子和家長的哪些特徵容易和老師形成良性關係?哪些特徵容易和老師形成疏遠關係呢?欣樂土幸福教育研究院正在進行中的一項研究是:入園時的親子特徵如何影響到入園後孩子與老師、同伴的互動模式。


我在這裡舉出幾個我們從幼兒園老師那裡蒐集到案例:

正面案例


家庭教育,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底層代碼...寫好它就成功了八成


家長溝通工作中,也能感覺得她的父母的關係很融洽,和諧安寧。

我們發現,這類幼兒大多生活在一個寬鬆、民主家庭,活動空間較大,經常與外人(包括成人和小孩)接觸交往。家庭中父母對孩子充分信任,家長對孩子的愛也是理智的,隔代關係融洽,父母與上代老人溝通順暢,無原則的溺愛很少表露。作為老師也非常喜歡這樣的幼兒,經常請他幫助收拾玩具,幫忙擦桌椅、打掃衛生,在教學活動中,請回她答問題、上臺表演節目等等,給予展示的機會。這樣,她覺得老師喜歡她,而她自己也很能幹,獲得了充分的自信和成就感,讓她每天都開開心心地上幼兒園。在人生早期,幸運的進入了一條正反饋通道。


反面案例

我看了看他的卡片,告訴他:“這不是挺好的嘛,你已經塗的很棒了。”他哭著說:“不行,我要一張新的,我不要這個了,你快給我換。”我告訴他,每個小朋友只有一張,再說你塗的很好了。結果他一轉身,拿著水彩筆在旁邊小朋友的卡片上,重重畫了兩道黑黑的筆印,我趕忙制止,他轉過頭吐了我一臉口水,然後就衝出班門。班上的另一位老師跑到門口去抱他,他便躺在地上連滾帶哭,我們只有等他冷靜下來,才有可能溝通,後來的日子裡,這樣的事情經常上演。班裡孩子都非常怕他,我們也多次跟家長溝通,可都無濟於事。


家庭教育,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底層代碼...寫好它就成功了八成

再後來,聽他們一個小區的一位家長說,他家裡有一位奶奶,一不順心就在家罵人、做出吐口水等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亮亮就是“自我中心”的典型例子,不願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也不願和其他小朋友坐在一起,如果沒按他的要求來,他就表現的躁動不安,大吵大鬧,甚至會出現攻擊性行為。這樣的孩子,其他小朋友會本能地避開他,老師也常常對他們很無奈,只要不出差錯也會盡量少招惹他。

案 例 解 讀

家庭教育,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底層代碼...寫好它就成功了八成


將這個比喻拿到家庭中,那倒第一桶水的人往往是父母。正是父母為孩子開啟了最初的“身心水溝”,孩子帶著這個“水溝痕跡”與其他人交往過程中,雖然會調整水溝的樣式,但更大的傾向卻是鞏固強化最初的“痕跡”。心理學家往往用“人格”、“習慣”、“自我”、“心理模式”、“認知模式”、“心智模式”等詞彙來稱謂這個“痕跡”。事實上,家庭對孩子後續發展及命運走向的影響絕不僅僅限於幼兒園,而是往往在小學、中學、大學、工作單位以及自己的婚姻家庭中不斷重演在原生家庭中習得的劇本。

比如許多人曾發誓長大後不像父母對待自己那樣對待孩子,但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經常使用的正是父母當年使用的方式!總之,如果孩子人生是一幅不斷展開的畫卷,那麼家庭教育決定這幅畫卷的底色和基調;如果孩子人生是一首持續演奏的音樂,那麼家庭教育決定著這首音樂的主旋律。


家庭教育,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底層代碼...寫好它就成功了八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