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在錯位競爭中,二手房近幾年可能會輸得片甲不留

李超人曾說:“不賺最後一個銅板”。在房地產最後一波大漲之前,開始清理自己在內地的資產。當時評論超人老眼昏花的不在少數。接下來幾年,SOHO總,萬達王總等也緊隨其後。在2019年底,當媒體被允許報道房地產下行之時,甚至是對房地產不關注的人都感受到了風向的變化,才發現這幾位果然是老謀深算。


在錯位競爭中,二手房近幾年可能會輸得片甲不留

一、回顧房地產市場歷年情況

時間回到2015年年底,當時買房的人在後來的幾年可謂是鬆了一口氣,因為在2016年春節後迎來了一波大漲,並在2017年達到峰值。到了2018年,價格還在但是交易的困難程度已經顯現,之後2019年價格開始下行,並在下半年出現新房的花式促銷和媒體風向的轉變。相信有關注房地產,尤其是二手房的人們應該還記得。

在股市中,莊家在價格上升中分步出貨是一種常用的手法。李超人可能是因為船太大或是堅持自己的行事風格,在價格進一步上漲之前就開始清理自己的資產,但是也可能有別的因素,不在這討論。SOHO總則是在黃金時段拋售自己的資產,賺地盆滿缽滿。大佬們是最懂得順勢而為的一群人,其中不懂的結果可想而知。

未來回頭看2019年,這將是很多事情起點的一年。尤其在2019年下半年,花樣百出的新樓促銷模式,開始了與二手房爭奪買家的沒有硝煙的戰爭。題目之所以說二手房會輸地片甲不留是因為,這是莊家們和散戶之間的戰役,莊家們甚至都不會看一眼這些勢單力薄的個體,精力完全放在在和其他莊家的廝殺。

在錯位競爭中,二手房近幾年可能會輸得片甲不留

二、新房和二手房倒掛嚴重

目前的新房和二手房倒掛嚴重,地產商面臨資金鍊問題急需回籠資金,而此時大多數二手房主根本沒有意識到戰爭已經開打的事實,一部分人最真實的心理還是希望能賣個好價錢,人之常情但也只是活在自己小區的均價左右。只拿天津舉例,市內六區的新房鳳毛麟角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越來越少,二手房競爭的壓力主要來自市區周邊的新房。這樣除了地點優勢二手房幾乎毫無亮點,價格,房齡,中介費等這些因素都在平衡著購房者的心理。各大中介平臺的一些“必看好房”的房主,是看明白形勢後準備搶跑的個體,但一般都會面臨買家的二次殺價,當然能賣出去總是好的。

真實案例,我的一位同事在2018年10月份上車一套商圈內的住宅,將近400w,單單中介費就10w多。掏空了6個錢包支付首付,並在每月還貸14000元多。當時買房之後的興奮溢於言表,下樓便是綜合性購物商場,公園,緊鄰快速路,交通也還算比較便利。但是19年10月同比就下跌了很多,不想提具體數字,因為覺得太過於殘忍,懂得自然懂。如果抱著剛需無所謂漲跌的想法,可以把自己代入這個案例,設身處地的體味一下其中的感覺。經濟形勢好還好說,一旦丟了工作,真可謂一地雞毛。

在錯位競爭中,二手房近幾年可能會輸得片甲不留

三、房產進入存量房的時代,二手房價格達不到預期

房地產進入是存量房的時代,目前二手房市場定價可能達不到房產持有人的心理定價,定價轉變可能需要1年2年甚至更長,但就在這個價格倒掛的時間段內。已經十分渴望清盤的地產公司會加速地利用這段時間大力促銷回籠資金,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二手房的掛牌量激增並且交易下滑。新房的銷售在擠佔二手房市場上,起了不小的作用。

並且,現在很多中介也在推新房,他們對價格倒掛的事再清楚不過,哪個好賣他們當然選擇賣哪個。

90年代人們心心念地想搬進樓房,是因為之前住的平房的條件太過於艱苦,無論是人均使用面積和居住舒適程度,之前的觀念,買房子都應當是新房子為什麼要買二手房?反觀現在尤其是較發達的1、2線城市,人們對於二手房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即便是二手房,在徹底裝修一次之後是可以滿足要求的,作為婚房也是相當普遍的。

目前的存量房數量可以供16億人住(某新聞),我還是相信的,因為無論從東西南北哪條路我們都能在路兩旁看見成片的高層,密密麻麻的。目前的供求關係其實早已不支持現在的高房價

在錯位競爭中,二手房近幾年可能會輸得片甲不留

四、總結

在任何時代能保住自己的錢袋子,都是一種本領。90年代的萬元戶,如果定期存款到現在,就被這30年的通脹稀釋地幾乎殆盡了。同理,在迎來2020的現在,揹債也一定要小心。看新聞的朋友應該知道臺灣已經20年沒怎麼漲工資了,歐美一些國家通脹率很低很低。這其實都是從側面說明,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這種年年漲工資的情況才是比較稀有的。但是,通過這30多年地高速經濟發展,我們卻對此習以為常,認為這是應當的。這個才是可怕的一個思維,中國未來可能會進入一個不漲工資也是可能的,所有人要有憂患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