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生物不選擇永生這條進化方式?

擎子yeerum


這不是生物決定的,而是大自然決定的。

如果大自然和生物之間進行一場對話,大自然會說:如果你放棄繁衍權利,我能保你永生。很顯然,生物並沒放棄繁衍。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生物既能保證永生,又能不斷的繁衍後代,並且我們知道能量是守恆的,也就是說生物數量存在一個臨界點,超過之後,就會面臨無可避免的死亡,因為沒有食物來源,沒有能量攝入。

如此一來還能算是永生嗎?顯然不能


因此現實中,生物都會死亡,但這也保證了種群能夠穩定的延續下去,不斷有新鮮血液注入,每一代老去的同時,年輕一代又成長起來。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我們在提到恐龍滅絕時,似乎不會想到某一個恐龍。

長生不老是很多人(不知道其他生物會不會也有類似的想法)的夢想,原來一直覺得這是一個極其愚蠢,且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妄想。其實仔細想來,要想永生,首先得嚴格定義什麼是永生。放棄肉體,只保持記憶,算不算永生?或者只保留一部分肉體(比如頭),算不算永生?如果算的話,這一目標也不是一定不能實現。隨著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得飛速發展,那裡不行換那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逐步實現。這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如果我們很確定地知道自己能活五百年,五千年,甚至五萬年,我們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面對家人和朋友?如果我就是不想活了,別人非要救我,怎麼辦?

在物理學領域,製造永動機一直是一些科學達人不懈的追求,即使在能量守恆定律面前也毫不退縮。這種想法是好的,勇氣也是可嘉的,但是在現有物理框架(能量守恆定律是基本律之一)下去突破能量守恆的約束,就如同在在相對論體系中試圖去超越光速。

地球和太陽都是有生命週期的,我們之所以能這麼準確地預測太陽的生命週期,是因為宇宙中的恆星不計其數,我們很容易找到參照物。而生物不選擇永生這條進化方式,不是生物不想這麼做,而是環境不允許這麼做,箇中緣由,實難說清,畢竟我們對周圍的認識才剛剛開始,既沒有實證,也沒有反例。


魏紅祥博士


因為永生代表著物極必反的死亡。大家在生活中可以觀察到一些現象就可以明白為啥生物不選擇永生了。

我學植物的,所以先說個植物的例子。一是我用到的植物材料玉米,當移栽的玉米苗在土壤,肥料以及光溫不理想時,玉米就會迅速的抽穗散粉,可以預料到這樣玉米結實不好且數量不多。相反的情況就是玉米拔節散葉鬱鬱蔥蔥,最後結實豐滿且數目多。



這是為啥呢?因為在不利環境,植物不可能改變或逃離環境,只有利用有限的資源去孕育有限的下一代才有可能延續生命延續香火。若按永生的套路,得不到永生反而快速的滅亡。


動物裡也是,從農村裡走出來的小夥伴們也許聽大人們說過,那些皮毛粗糙且瘦骨嶙峋的豬羊牛馬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生殖系統發達,這也是為了把體弱的能量儘可能轉化成繁育下一代。所以,養殖場閹了那些.....讓飼料都去轉化成肉。


柳小慶


這個問題我小時候也想過,不過想著想著我就意識到自己犯了個巨大的錯誤,那就是,各種生命形態進化到今天,並不是有明確的目的的,而是“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結果。所以並不是為何生物不選擇“永生”,而是“永生”的生物在自然演化中並未具有優勢。那麼為何永生反而不具備優勢呢?

我想了想,覺得至少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自然界的資源是有限的,甚至是貧乏的。即便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人類處於溫飽線以下,每天都在生死邊緣掙扎。所以一個永生的物種,先出生的個體必然會壓榨後出生個體的生存空間,最終造成新個體根本無法生存。

第二個原因則是基因組的多樣性。一個永生的生物種群,繁衍的頻率必然會大大降低(否則短時間內就會將所有生存資源消耗殆盡),這樣一來,基因重組、基因突變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生物的性狀也就會常年保持不變。而生物在演化中能夠保持不滅絕的一大原因就是對複雜多變的環境高度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是不可能靠單個生物個體完成的,只能通過一代代生物體的自然選擇,將適應性高的基因遺傳下去。

因此如果可以營造一個物質資源極度充裕、穩定不變的環境,那麼永生或許對生物種群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在目前的自然界中,“永生”只會加速物種的滅絕。


看風景的蝸牛君


誰說的?很多生物都是可以永生的,比如所有的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古細菌)都是如此,只要外界條件合適,細菌永遠不會死。

一部分真核生物也是不會死的,比如海綿和水螅這些低等水生生物都是不死的,當然前提是環境適宜,食物充足。

有人說如果生物不死就不會進化,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這裡所說的死指的是自然死亡,但實際上大自然充滿變數,即使你自己不會死,也會因為找不到食物餓死、找不到水渴死、被別人吃掉、被野火燒死、被颶風吹死……老天爺有各種辦法殺死你,世代更替總是能進行下去的。

當然了,對於某些高等生物而言,在某些局部地區,不死是會有害的。比如非洲草原上的獅子如果不死的話,羚羊是不夠吃的。同理,蒙古草原上的兔子如果不死的話,草大概也是不夠吃的,但大多數情況下各種生物都是互為敵友,彼此牽制的,所以即使你自己不死,也總有被別人吃掉的那一天。

真正意義上的自然死亡指的是衰老,也就是說身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越來越虛弱,或者越來越容易生病。衰老這個特性不是普世的,只存在於真核生物當中,所有原核生物都沒有衰老這回事。

為什麼真核生物會衰老呢?這是個非常經典的“千古之謎”,很多人都在研究它,產生了很多新理論。我個人推薦一本書,書名叫做《The Vital Questions:Why Is Life The Way It Is?》,作者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Nick Lane教授。這本書出版於2015年,版權已經被後浪出版社拿下,但不知為何中文版一直沒出來。

簡單說,Lane教授認為真核生物細胞內有兩套基因組,遵循完全不同的進化模式,因此兩者之間是不太可能永遠兼容的,衰老就是這種不兼容的結果。


土摩托看世界


我認為這不是生物自己選擇與否的問題,而是生物本身就沒有選擇權,它自身的壽命被大自然所決定。

由於現代生物學的高速發展,我們已經知道決定生物壽命的關鍵因素了,那就是端粒和自由基。不過端粒說獲得了更廣泛的支持!

生物體的生長,繁衍,衰老過程本質是細胞分裂的過程。我們知道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短一次,伴隨著端粒的磨損,細胞的鹼基對也在每次分裂中丟失一次。這也就是生命體衰老的原因。

那麼你會問,為什麼生物體不選擇進化出分裂時不耗損端粒的生命形態呢?

其實這可以用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生物的死亡是被迫為了保持種群的基因多樣性

,試想一下,人類真的永生了,那麼幾百萬年的基因可以發展出現在的智商嗎?可以應對現在的氣候嗎?

有人會疑惑,為什麼永生的生物不通過大量繁殖來確保基因多樣性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資源的限制,資源的固定導致生物種群必須有一個數量上限,這樣以來,永生生物的基因就又保持長久的沉寂,壓根就不可能存在多樣性!

生物的死亡意味著生命體可以在基因的廣度上拓展開了,生物本身是不知道環境會怎麼改變的。

只有多樣的基因才可以不斷的試錯,這樣才能應對自然環境變化的篩選。

留下來的基因被認識是適合環境的,其他不適合環境的基因都被淘汰掉,這也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來源。

我們來試想這樣一個場景

如果我們的基因可以確保我們永生。這就導致地球上人類繁殖頻率大大降低,幾乎所有人的基因都維持在百萬年的樣子。我們假設在這100萬年內,自然環境沒有大的改變。但是突然有一天,太陽發生持續的磁爆,導致地球輻射量和溫度驟然提高,那麼我們這群人的基因自然是扛不住這樣驟變的環境,我們得了皮膚癌,我們被高輻射弄得苦不堪言,很多人都不得不面臨死亡的威脅。不到100年,人類就全部滅絕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就是因為人類的基因可以讓我們永生,導致全人類不怎麼繁殖,進而導致基因單一化,我們單一的基因是如此的脆弱,壓根就扛不起環境的驟變。所以能永生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變得很脆弱。如果真的存在過這樣的生物,那麼它們也早都被環境淘汰了。而剩下的生物都是會死亡的


科學認識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永生代表進化的停止,不能向更好的方向進化。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

如果真的永生,首先必然生育率就明顯下降。因為如果還高頻率的生育,那麼地球的資源必然不夠用,很快就枯竭。這樣只能帶來大範圍的死亡和滅絕。

那麼生育率下降帶來什麼:基因重組和突變的比例、頻率下降。這樣,該物種進化的速度就會面臨大幅度下滑!!一個物種在適應環境這件事上,就像是一個大數據庫的調查,生物的個體無法做到這些事,而是靠時間和自然的選擇,讓這個進化保持下去,讓適應性更高的基因傳下去。

不難發現:永生和進化是背道而馳的。

有人能給出解決方法:低資源消耗和自我的基因修改。

我天!

已經開始上科幻片了!

先說低資源消耗吧,以現實為例,到進化成低資源消耗這個水平之前,需要經歷長時間的科技發展。這個過程必然是高能耗的。因為經濟得在滿足人類溫飽之後,完成這樣的研究,而這個過程,可能就會把地球耗光。

基因修改,必然會出現更大的問題。因為成本高,要麼在出生之前修改,那麼所有人類都程式化?都很相似?要麼在出生後進行修改,那成本是高昂的,必然出現有“永遠不得癌症”的人,以及普通人。

這樣,普通人不會造反嗎?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希望您可以給我點個贊!花不了多少流量噠!相信我!嘿嘿嘿!


不哈韓的小韓


好吧,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吧,實際上永生這個事,理論上可行,但是這裡有一個條件,就是生理構造越簡單的生物,越有可能獲得悠久的生命,特別是一些無性繁殖的生物,它們擁有遠比人類更為悠久的生命週期。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因為基因,人類的基因在進行分裂以及複製的過程中,會出現錯誤,而這些錯誤一般是不會被我們的身體所修復的。

那麼當身體內積累的錯誤越來越多的時候,這些細胞就會逐步的死亡,這個時候身體的機能會越來越弱,那麼當錯誤累計到一個極限之後,載體就會徹底崩潰,那麼這個時候,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而對於我們的身體基因來說,與其慢慢的去修復這些錯誤,不如重新制造一個載體,這就好像你去修理一部快要報廢的汽車,你會發現維修的錢比重新買一個還貴,所以,這對基因來說,也是同樣的。

那麼是不是細胞在分裂的過程中不出錯,人類就能永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細胞在分裂的過程中,沒有出現基因突變的話,人類就不可能存在,我們現在估計還是一個細菌。

所以如果細胞一開始就選擇永生的話,那麼我們這個地球就存在所謂的各種動物,植物,恐龍,以及人類等等,因為基因和細胞會永遠的保持穩定,始終被侷限在一個固有的框架之內,所以永生實際上阻礙了生命演化的進程,這不符合大自然的規律…


種植恆星


如果真正理解進化論的話,就知道生物進化的方向不是主動選擇的,而是由於環境對生物基因隨機變異的獎懲積累導致的。

明白了這一點,再加一點數學模型或自動控制理論的知識,我們就很容易看出,永生或者說長生,實際是個很糟糕的方向。

在人類文明之前(人類文明比較複雜,不在這裡討論),生物適應環境主要依賴兩條,一是天生的,基因繼承和突變,二是後天學習。其中前者更主要(但實際上越往高級物種走後者比重越大)。

所以比較理想的進化方向是生物有較快的繁殖週期,這個“較快”是和具體環境變化速率成正變關係的一個函數。

在極端情況下,比如完全依賴基因突變,那麼繁殖週期幾乎是越快越好。但實際情況中通常後天學習也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所以這個週期會有一個平衡的區間。

一個物種的個體在度過了繁殖的黃金期之後本質上活的長這個因素對物種適應環境變化是沒什麼好處的,甚至有害,比如佔據更多資源,妨礙新生代等等。

當然後天學習則依賴長輩在繁殖後繼續生存一段時間以便教育後代,所以高級物種一般不會生完就掛,但一些低級動物確實就是生殖即死亡,比如很多昆蟲和一些魚類。

總之,長生(指繁殖黃金年齡後繼續活很久)這種基因對物種而言沒什麼好處,長時間下來,有這種基因傾向的物種更容易被淘汰掉。

但人類文明和動物有很大不同,文明基因取代生物基因成為更重要的因素,此時我們恐怕需要重新定義:繁殖,基因,物種,長生… 這些概念。

現在人類文明又到了一個節點,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很可能會催促我們繼續改變和升級這些概念。


帖木兒


是不是想想很恐怖,一個人相對人類就像單個細胞相對一個人,生物進化宏觀了說還是成立的。生物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的永生,只是選擇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選擇單體進化,有的選擇群體進化。0.0 我學歷低,只能這麼大白話的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