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西漢人眼中的王莽,聖人皇帝,被斬首後千餘人願意陪葬

王莽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頗受爭議的一位人物。他所受到的爭議關鍵在就在於他所建立的新王朝是通過篡位竊國的手段達到目的的。但是現代的很多史學家卻並不這麼認為,但從“正統與否”來評價王莽這個人物有失公允,無論是從王莽的才學,還是他對社會的貢獻來看,他都不應該被稱為

“鉅奸”的名號。

西漢人眼中的王莽,聖人皇帝,被斬首後千餘人願意陪葬

甚至在反莽勢力將王莽斬首後,有千餘人老百姓和官員願意跟隨一起殉葬,由此也可見,王莽這個人在很多方面都頗受官員和老百姓的愛戴。所以說,對於王莽這個充滿悲情色彩的人物的評價,還是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待。

世人眼中的奸臣

在很多人的眼中,王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奸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王莽滅亡了西漢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權。這在注重正統的古代史學家的眼中便是萬死難辭的重罪。在他們眼中,這與才學無關,與人品無關,只要你做了,那便是錯了。

西漢人眼中的王莽,聖人皇帝,被斬首後千餘人願意陪葬

其實,王莽的皇位來的確實雖不光明正大,但是也沒有那麼齷齪。因為據史書記載,王莽並沒有殺死西漢最後一個皇帝漢平帝,而是漢平帝看著大勢已去,自己沒什麼本事,王莽又將官員和老百姓籠絡的很好,這個國家實在是沒自己什麼事了,所以,便心一橫,將皇位禪讓給了王莽。固然漢平帝這裡面有不得已的理由,但是與戮皇室之間畢竟還隔了一層面紗,這層面紗沒掉,雙方便還有些臉面在。

很多人認為王莽心狠手辣。為什麼呢?因為王莽殺了自己六個兒子之中當中的四個。的確是心狠手辣。虎毒尚且還不食子,由此可見王莽比之毒虎也不遑多讓。但是,這四個兒子到底是怎麼死的,我們不妨來看一看。

西漢人眼中的王莽,聖人皇帝,被斬首後千餘人願意陪葬


首先長子王宇。長子王宇不滿王莽對待漢平帝外戚的政策,便想著編一個異象來脅迫王莽就範,卻不曾想計謀敗露直接為自己引來的殺身之禍。次子王獲在家中殺了一個婢女,本著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的原則,王莽大義滅親殺了次子。四子王臨與王莽的侍妾私通,怕行跡敗露想下手殺了王莽,卻被王莽反殺。五子王興確實被自己的小舅子死罪株連致死。

其實,看到這裡也不難看出,除了五子王興死的冤枉一些,其他三人也都是罪有應得。雖然王莽的心確實狠了一些,但是也正因此體現出了王莽大義滅親,國法為重的堅持。

王莽的治國目標是達到孔子眼中的美好世界,遵循的是儒家治國,所以王莽在當時還被稱為聖人皇帝。

王莽的改制

王莽登基以後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支持,這和王莽幾十年圍觀的堅持和頒佈的有利於民的政策是分不開的。而王莽在建立新朝以後實行改革,也沒有一項不體現出以民為本的理念。

西漢人眼中的王莽,聖人皇帝,被斬首後千餘人願意陪葬

1. 土地制度的改革

王莽在土地上實行以王田製為名的井田制。這種土地制度的實行,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地主豪強的土地兼併,讓老百姓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耕種,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國家的稅收,豐盈了國庫。

2. 禁止奴隸買賣

王莽在一定程度上非常重視人權。頒佈政令,禁止奴隸買賣,這讓很多原本是奴隸的人恢復了自由身份,而這個政策也得到了很多民眾的支持,大大收買了人心。

3. 重農抑商

重農抑商的政策從西漢時期開始就一直存在。王莽重農抑商的政策主要體現在對高利貸和物價的管理上。抑制商人對農民的盤剝,直至高利貸,控制物價。

這種政策大大的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王莽在登上皇位了十幾年中一直致力於推行自己的改革,因為這些改革政策觸動了很多地主豪紳和商人的根本利益,所以改革推行並不順利。甚至在新政權末年,有地主豪紳為主要力量建立的軍隊紛紛起義要推翻王莽政權。

但是王莽的改制卻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王莽改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西漢末年百姓窮困潦倒的社會現實,使百姓的生活有了起色,緩和了激烈的社會矛盾,讓社會總體上朝著一個好的方向前進。而這,也是老百姓支持擁護王莽的原因。

西漢人眼中的王莽,聖人皇帝,被斬首後千餘人願意陪葬

只不過,劉氏宗族勢力和地主豪紳勢力反彈厲害,導致王莽政權的失敗,王莽本人的斬首身亡。但是有了這麼一位能做到切實讓利給民眾的皇帝的出現,那麼在王莽身死的時候,有很多人想要以死殉葬的想法的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